张颖
聚焦热点
2020年11月24日,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在欢快的乐曲声中,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代表依次登上主席台,习近平等为他们颁发荣誉证书。习近平主席强调“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在实现中国梦伟大进程中宛若中流砥柱,应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劳动者合法权益。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崇尚劳动、见贤思齐,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以及“培养一代又一代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对国家和民族发展至关重要。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要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用智慧和汗水谱写“中国梦·劳动美”的新篇章。
多维解读
1.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是社会正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劳动人民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开拓者,而今,我们作为民族文明的传承者,更应保持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敬畏之心。崇尚劳动、崇尚奋斗是新时代对劳动者的保护和尊重,也是汇聚更多劳动人民助力时代新征程的精神力量。
2.不忘时代初心,涵养时代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们把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融入时代的新征程中。身藏匠心,摒除匠气,用“甘为孺子牛”的隐忍与“愚公移山”的坚毅打破常规,续写辉煌。
3.劳动炼自身,学习强终身。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青年学生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弘扬劳动精神;继承中华民族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优良传统,倡导创造性劳动,让青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绽放光彩。
青年视角
新时代的劳动者是伟大的追梦者。心怀梦想的人,都值得大家肃然起敬。有梦想的人多了,国家就有力量,社会就会进步,梦想就能照亮祖国的天空。全社会都崇尚劳动、崇尚奋斗,汇聚起来的逐梦力量就将奔腾不息,社会前进的步伐就会更加铿锵有力!
(作者:徐文秀)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不同时代的劳模,对于今天的我们有着怎样的启迪?虽然劳动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着,劳模的评价标准也在不断“进阶”,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始终是不变的秘笈。
(作者:陆玄同)
时评频道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新形势下,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继续学先进赶先进,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格鞭策自己,焕发劳动热情,厚植工匠文化,恪守职业道德,将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作为自觉行为。
(摘自“人民网”2020年11月27日)
自古以来,中国并不缺少匠人匠心。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品质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血液,根植于我们的民族文化传统。工匠精神贵在传承,要想真正落地生根,需要全社会形成共识,共同塑造尊技重道的文化氛围。受“大国工匠”的带动,又得益于社会的广泛认同,人们对匠人愈加尊重、对工匠精神愈发推崇,“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理念更加巩固,让劳动者更有尊严,培养工匠精神的土壤也更为肥沃。
(摘自“人民网”2020年12月1日)
评论文章
在劳动中淬炼成长
张 凡
《尚书》有云:“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乃谚。”的确,没有挥洒过劳动的汗水,没有体会过劳动的艰辛,就很难真正理解劳动的内涵、珍视劳动的价值。环顾我们身边,青少年“不识稼穑”的现象,并不罕见。因为“课业忙”“不重视”等原因,他们少有机会走进“实践的课堂”,难以对现实中的劳动有更多切身的体验和感受,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劳动教育淡化、弱化的现实。
“离开劳动,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至今依然能给我们以深刻启示。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型劳动,让他们在劳动中提升生活技能、增进社会责任担当,才能不断夯实成长的基石。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于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但也有人有疑问,智能化时代加速到来,还有必要提倡劳动教育吗?其实,劳动教育对成长而言,不仅意味着劳动技能的提升,更意味着劳动精神的培养。从农耕社会“耕读传家久”的传统,到现代社会“劳动创造幸福”的箴言,时代在变,劳动的形式在变,但劳动的精神内核始终未变。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说:劳动,是人生的第一堂课。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今天,我们大力提倡劳动教育,就是要让青少年在动手实践、出力流汗中播撒崇尚劳动的种子,在接受锻炼、磨炼意志中涵养艰苦奋斗的精神,真正理解人间万事出艰辛。
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很多时候,让我们最受感动的,正是那些最平凡的劳动者。疫情期间,武汉环卫工人李兰萍凌晨4点就起床工作,“干干净净,大家才不害病”;武汉江岸区车站街派出所的警察范靖,在夜以继日加班加点的同时,还自费给自己联系的困難群众送去粮油肉菜,“困难时刻要站在他们身边”;快递小哥朱红涛成为“流动的风景”,他不仅送包裹,还当社区采购员,“只要我们还在跑,武汉就不会停下来”……在他们身上,“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是如此生动。这样的劳动精神,让人拥有直面困难的勇气、冲破黑暗的力量,是我们每个人都应汲取的成长养分,也是我们的国家能够一次又一次穿越风雨的精神动力。
劳动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课”,但让它从课程表上的一种价值召唤真正成为砥砺成长的广阔天地,可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让劳动教育流于形式,尤需社会、学校、家长齐心协力创造更多有利条件,让青少年真正走进生活的课堂、走进劳动的现场,在扎根大地的劳动中,展现风采,感受快乐,实现成长。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