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东
1970年,北非的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利比亚和埃及五国政府,决定在撒哈拉沙漠北部边缘联合建设一条跨国生态工程,用20年时间(1970—1990年),在东西长1500公里、南北宽20~40公里的范围内营造各种防护林300万公顷。后来,这5国又分别制定了具体计划,如阿尔及利亚的《干旱草原和绿色坝综合发展计划》、突尼斯的《防治沙漠化计划》和摩洛哥的《1970—2000年全国造林计划》等。北非五国“绿色坝工程”从1970年开始,经过10多年的建设,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已植树70多亿株,面积35万多公顷,初步形成一条绿色防护林带,防止了撒哈拉沙漠进一步扩展。后来,北非五国加快造林速度,到1990年,营造人工林60万公顷,使该地区森林总面积达到103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1.72%。
“绿色坝工程”是世界上第一个跨国超级生态工程,是生态建设国际合作的典范之一。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的飞沙移动现象十分严重,威胁着周边国家的生产、生活和生命安全,特别是摩洛哥南部、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的主要干旱草原区、利比亚、埃及的尼罗河流域等尤为严重,为了防止沙漠北移,保护农牧业发展,北非五国决定实施“绿色坝工程”。
启动背景
世界上有许多令人望而生畏的大沙漠,但任何一块都无法与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相提并论。撒哈拉沙漠位于北纬35°线与北纬14°线之间,横贯非洲大陆北部,其连绵不断的沙丘、戈壁、砾石平原以及干涸的河谷,从大西洋岸边一直到红海之滨,东西长达5600公里,南北宽约1600公里,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约占非洲总面积的32%,超过了整个澳大利亚大陆。
撒哈拉沙漠干旱地貌类型多种多样,由石漠(岩漠)、砾漠和沙漠组成。撒哈拉地区历史上地广人稀,平均每平方公里不足1人。居民和农业生产主要分布在尼罗河谷地和绿洲,部分以游牧为主。20世纪初以来,北非干旱地区的人口增加了6倍,在这一时期,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利比亚植被破坏加速,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以后,这些国家的人口急剧增加,随之而来的过度放牧和毫无节制的开垦,导致了农业环境的恶化,每年约有10万公顷的土地变成沙漠。20世纪50年代以来,沙漠中陆续发现丰富的石油、天然气、铀、铁、锰、磷酸盐等矿。随着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采,改变了该地区一些国家的面貌,如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已成为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国,尼日尔成为著名产铀国。
根据调查研究,通过在沙漠边缘造林,有助于抑制沙漠的蔓延。阿尔及利亚是首先倡导建设绿色坝的国家,这个有238万平方公里国土的国家,80%的面积属于干旱沙漠地带,占国土10%的北部地中海沿岸的平原和盆地是它的富庶地区,但撒哈拉沙漠正一步步逼近这个黄金地带。为了国家的生存,阿尔及利亚于1970年规划设计了“绿色坝工程”。
在此基础上,为了防止沙漠北移,控制水土流失,发展农牧业,1970年,北非的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利比亚和埃及五国政府,决定在撒哈拉沙漠北部边缘联合建设一条跨国生态工程,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绿色坝工程”。
建设规划
阿尔及利亚是非洲森林资源最少的国家之一,在长期的殖民统治时代,这个国家损失了l500万公顷森林,1960年宣布独立时,阿尔及利亚仅有森林面积300多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仅为1.3%,而且全国1/6以上的耕地已经荒芜。如何恢复植被,成了国家面临的紧迫任务。为了防止沙漠化的扩大,保护和改善北部半干旱草原地带的生态环境,阿尔及利亚很早就下决心着手国土整治和林业建设,首先在阿特拉斯撒哈拉山脉和阿特拉斯山脉之间的草原地带规划建设绿色带,沿撒哈拉大沙漠北缘、横跨7省。“绿色坝工程”建成后,阿尔及利亚北部地区的绿化面积将翻一番,北部边缘的1200万公顷土地,将得到防护林带的保护。
1970年,以阿尔及利亚为主体的北非五国决定用20年时间,通过造林种草,建设一条横贯北非国家的绿色植物带,以阻止撒哈拉沙漠的进一步扩展,恢复这一地区的生态平衡,建成农林牧相结合、协调发展的绿色综合体,使该地区绿化面积翻一番。后来,各国又分别作出具体计划,大大推动了“绿色坝工程”的落地实施。
规划区域内的主要自然特点是:年降雨量多集中在冬季,冬季气温多在0℃以上,夏季最高气温达42℃;地势比较平坦,草本植物虽已呈现退化,但覆盖度多在50%以上;多数地方无风蚀、无堆积,土壤多含钙质,地下水位多在20米以下。阿尔及利亚境内东北—西南走向的阿特拉斯与阿特拉斯撒哈拉两条山脉之间,属亚热带半干旱草原区。这一南北窄、东西长的狭长地带海拔约1000~1600米,年降雨量300毫米左右,是自然生态脆弱的地带,也是开发利用地带。如果土地利用不合理,极易引起沙化和水土流失。
工程实施
从1970年开始,“绿色坝工程”按照由点到面、连片成带、逐步形成绿色体系的步骤进行施工。绿色坝是阿尔及利亚林业建设的重点项目,也是北非五国的跨国工程。工程建设初期,他们设想建设苏联“斯大林改造大自然计划”那样的“千里一条带”。但在实践过程中,他们发现这一地带地形地貌多样,植被情况复杂,既有平原、山地、高原,又有农田、森林、牧场,“千里一条带”的做法无论从生态学、林学的观点和防护效益来看,都不够科学,于是逐步修改完善。后来确定的建设思路是,在规划范围内,以现有的天然林为骨架,加强保护和经营管理;在宜林地段,大面积营造阿勒颇松为主的片林;对现有草场,主要是对阿尔法草加以保护、整治并引种地中海滨藜等牧草;在降雨量300毫米以上地区发展一定面积的农业,对新形成的沙丘实施一些固沙工程和生物治理,最终建成以农、林、牧相结合,比例协调的绿色综合体。
由于条件严酷,工程区从当地自然条件出发,选用乡土树种阿勒颇松作为主要造林树种,另有少量意大利柏、圣栎等;选择雨季进行造林,普遍采用容器苗育苗造林法,造林前认真整地并注意栽植质量。
阿尔及利亚是重点工程区,每年建设进度2万多公顷,成活率、保存率均在80%以上。阿尔及利亚赛伊达省德拉、拉黑玛部队建设绿色坝,年造林1000公顷,每个战士1个月可造林1公顷(其中20天整地,10天栽树)。绿色坝的建设,加上这个区域内原有的约100万公顷天然林,工程建设已初具规模。营地周围,不论平地还是山上,大面积的阿勒颇松已经成长起来。1983年,从杰勒法到布萨达110公里的一段绿色坝已基本建成。
阿尔及利亚国家森林工程局十分重视绿色壩的建设,在没有军队参与建设的地带,组织力量按规划设计开展造林。提亚雷特省的奈多尔工程就是绿色坝的一个组成部分,自1970年以来,已造林2.4万公顷,目前苍松似海,绵亘数十里,原来的退化草场和荒滩、荒坡已披上绿装。
“绿色坝工程”建设有3个显著特点:一是用生态学的观点对待这项建设,不是孤立地搞造林,而是同时搞草原整治,立法规定放牧头数;经营一定面积的农业,打井灌溉;建设居民点等,逐步建成农、林、牧结合,比例协调的绿色综合体。二是优先、严格保护和管理好现有天然林,以此作为绿色坝的骨架。三是以军队为主体建设绿色坝。建设绿色坝的主要依靠力量是军队造林,约占造林总面积的75%。
建设对策
为了实施“绿色坝工程”,北非五国都采取了有效措施,特别是阿尔及利亚几乎动员了全国的力量,参与这项伟大的事业。
把植树造林当作一项基本国策。一是制定了一个20年的植树造林、国土整治规划。这个规划经中央政府批准颁发,具有法律约束力。各级政府和林业部门都严格按照规划设计施工,分期分批实施,没有任意改变规划和滥用土地资源的现象。二是中央政府设立了森林和国土开发国务秘书处(相当于林业部),各省、县、镇都设有林业局。上下渠道畅通,机构健全、精干、灵敏、有效。没有多头领导、分散人力财力、互相扯皮的弊病,能确保以生物措施为主,生物和工程措施结合,综合治理。三是大力投资。阿尔及利亚政府每年用于林业建设的投资,占国民经济总支出的4%,所以有人说,阿尔及利亚是用石油造林。
以现役军人作为植树造林的主力军。阿尔及利亚为实施“绿色坝工程”,国家青年团和陆军都被调动起来,将造林任务当作战斗任务,实行军队造林、国营造林和全民义务植树一齐上。因为这是有关“国家安全”的大事,也是战士们用另一种方式确保祖国的领土完整。军队在绿色坝规划区域内驻防,“一手拿枪,一手拿锨”,边军训,边造林。造林按军事建制实行分区划段,分片包干,常年从事育苗、造林和抚育管理,直到包干范围内成林后才移交林业部门。据统计,军队造林占造林总面积的75%。国家规定,年龄在30岁以下的青年,除身患疾病、家庭有特殊困难以外,均需服兵役2年,其间一半时间从事军事训练,一半时间从事造林、修路等,军队总部还设有技术局,负责造林的技术指导。国营造林由国家和地方森林工程局承担,国家森林工程局负责全国40个大工程,地方局负责小工程,林权属于国有,大都采取雇工造林。义务造林是全民性的,阿尔及利亚规定,干部、军人、职工、学生在每年头3个月的每个星期五轮流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注重加强苗圃建设。当地对育苗工作很重视,将它作为林业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来抓。他们根据自然类型区划分和设立苗圃,按不同的自然类型培育所需的苗木,并由国家实行集约经营,做到了产苗量高,苗木质量好。阿尔及利亚全国共有国营苗圃24处(不包括军队苗圃及其他苗圃),总面积300公顷,分布在5个不同地区,育苗计划由森林和土地开发国务秘书处根据造林需要制订,做到培育的苗木数量、质量和树种与造林的需要基本相适应。苗圃的生产条件较完善,都具有灌溉条件,采用喷灌或管灌,培育容器苗的苗床用水泥砌边固定,苗床的四周营造带距100×100米的单行防风林带,形成小网格,防止干热风对苗木的危害。
高度重视科学造林。在年降雨量300毫米左右的半干旱地区,在没有灌溉条件的情况下取得成活率80%以上,多数幼林生长较好,其主要技术措施:一是选择了抗旱、较耐盐碱、耐瘠薄的乡土树种阿勒颇松为主要造林树种,做到了适地适树。二是采用容器苗造林,对提高半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起到重要作用。特别是他们在运输苗木和造林前各浇一次透水,为林木的成活提供了有利条件。三是选择适宜的造林季节。当地的雨季在冬季,这时土壤墒情较好,气温较低,土壤蒸发和苗木的蒸腾量较小,此时造林对幼苗的成活和生长最为有利,成活率比较高。
加强对现有森林植被的保护。当地的森林保护工作做得很好,全国基本上没有乱砍滥伐林木的现象,森林火灾也很少发生。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从保护环境、储备资源着想,十分爱护林木,国家很少采伐,只是在个别林区进行抚育间伐。阿尔及利亚每年需用木材200万立方米,本国只采伐5万立方米,其余195万立方米以进口解决。非常重视在林区修筑林道、防火线、瞭望台、无线电通信、护林点等设施,配备专业护林人员,做到了平均每100公顷森林有防火线2.3公顷、林道1.6公顷、护林员住房2.7平方米和设置控制全林区的瞭望台,把森林都置于护林人员的监视之下。采取飞防和人防相结合的办法,积极防治森林病虫害。集中人力财力,大搞迹地更新和林间空地、林区周围的新造林。国家积极想办法切实解决人民生产、生活对木材的需要:新建居民点所用木材全由国家按计划供应,房子盖好后无偿交给农民居住,农民个人用材由国家低价供应;还把液化气和电送到各家各户,农村能源和用材问题解决了,也就保护了森林资源。
实行农林牧综合治理。阿尔及利亚国土整治、林业建设、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等方面都由国家森林和土地开发国务秘书处统一管理,实行农、林、牧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绿色坝工程”建设汲取了“罗斯福工程”和“斯大林改造大自然计划”的经验教训,采用了生态学的观点,大力保护现有天然林,营造人工林,改造草种,保护草场,用法律的形式限制过度放牧,在居民点建设农、林、牧三结合的生态工程,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有效遏制了撒哈拉沙漠的北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