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业革命背景下技术经济范式与管理理论体系协同演进研究

2021-07-23 12:33赵紫云
科海故事博览·中旬刊 2021年3期

赵紫云

摘 要 人类历史中多次工业革命都对当时社会的技术经济范式带来了较大的冲击,促进了经济范式的演变过程,目前社会已经逐渐步入工业4.0的时代,也就是新工业革命的时代。当今社会和企业的发展都必须根据时代的发展确定经济技术范式以及管理体系的演变,对此就需要首先从历次的工业革命中总结经验,结合当今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在新工业背景之下的管理理论创新与实践,保障社会与企业都能够在新工业革命中完成转型,最终推动我国向现代化国家迈进。

关键词 新工业革命 技术经济范式 管理理论体系 协同演进

中图分类号:F1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21)03-0049-03

第一次工业革命描绘了机械化制造的前景,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电气化的前景,第三次是自动化的制造前景,目前新工业革命则展示的是未来智能制造的制造业发展前景,工业4.0的指的就是新工业革命。新工业革命的主导技术形式为互联网以及信息技术,将目前集中式的控制模式逐渐转变为分布式的生产控制模式,并且加大了对数字化产品以及数字化服务的提供。新工业革命带动了产品创新速度的加快,并且个性化的程度也在逐渐增加,实现了生产效率的全面提升,并且优化了社会的资源配置,从根本上针对能源过度消耗以及劳动人口匮乏问题进行了解决。[1]新工业革命也不仅仅局限于生产方式以及生产水平的提高,还对管理理念以及管理体系做出了全面的要求,需要管理理论能够满足实践的要求。目前只有充分实现管理理论体系和管理方式的充分转变,才能适应新工业革命的时代要求,最终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制造的方向进行转变,最终促进我国在世界范围内站稳脚跟,充分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实现产业体系的全面变革。

1 历次工业革命的技术经济范式

1.1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发生于十八世纪至十九世纪之间,最早开始于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也被称作是蒸汽时代,是人类社会所面临的第一次经济范式的转变。随着蒸汽机被发明并且得到更廣泛的应用,人力畜力以及手工劳动等形式的生产模式开始被蒸汽机为代表的机器所取代,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是以蒸汽机以及其他的机械装置为主导,这一类机器通常是采用煤炭作为能源,通过煤炭燃烧产生的蒸汽动力来驱使机器运作。在这个时期当中,报刊和杂志等形式的印刷制品成为了最主要的信息传递渠道,并且火车以及轮船开始变得普及。由于生产的工具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工业生产方式也由原来的手工作坊转变为了工业化生产,开始出现私人或者合伙的制造产业,机械化水平也获得了提高。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市场壁垒比较小,并且没有出现具有规模化的经济特征,市场还处于自由竞争的环境。可以说第一次工业革命打破了传统的手工生产模式的局限性,实现了机器生产以及工厂性质的组织,推动了社会经济范式的转变,实质上是关键性的技术推动了产业的变革,也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1.2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发生在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之间,在这个时间段内发明了发电机以及电动机等电气设备,电气逐渐取代了蒸汽动力,成为了能源的供给方式,人类开始进入到电气时代。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电力成为主要的能源供给,石油成为主要的能源来源,电话电视等成为了当时主要的信息获取渠道,并且飞机以及汽车等交通工具得到了发明,极大的加大了交通出行的效率。新的能源形式引发了生产工具的全面变革,电灯、电钻等一系列基于电气的产品开始出现在市场之中,制造的形式已经从机械化转变为了电气化,开始出现批量生产的流水线形式。流水线式的生产模式主要是由专业设备组成,并且生产过程逐渐成为了一个标准化的过程,这种生产模式决定着生产的产品品种减少,但是规模得到了扩大,从而显著的降低了生产的成本,满足了市场的需求。股份制的公司形式成为了当时社会的主要产业形式,工厂的数量也获得了大量增加,出现了垄断竞争的形式。

1.3 第三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主要发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至今,主要的变革领域集中于计算机、原子能以及空间技术上面,计算机对于社会的影响最大,因此第三次工业革命也被称为是计算机革命。计算机通常具有很强的运算能力,在这个时期中,借助着强大的计算能力,原子能和核能等能源形式获得了充分的应用,网络通信技术发展也逐渐加快,有线网络也逐渐发展成为了无线网络,互联网成为了最为流行的信息获取渠道。这个时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自动化机械的充分应用,工业生产的效率也逐渐增加,生产模式也逐渐转变为大规模生产,主要集中于高质量以及高效率的产品和服务。第三次工业革命中,跨国公司等一系列大企业成为主要的组织形式,企业的规模也得到了显著的增加,组织结构也变得更加复杂,因此市场壁垒也提高起来,市场竞争主要变成了跨产业以及寡头垄断的竞争形式。

2 新工业革命背景下的技术经济范式

2.1 核心技术产业的变革

在以往的工业革命当中,主要是通过技术创新来推动产品制造,然而新工业革命中诞生了许多新的信息技术手段,包括物联网、大数据以及云计算等形式的信息技术在各个产业中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应用,相关的生产组织形式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涉及机械化以及非机械化供应链的全面升级。这些新型信息技术具有高度的自动化特点,还能实现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组织形式以及企业的运作形式。此外新工业革命还促进了能源产业的变革,能源的来源以及种类都变得不断地丰富,在能源的采集、传输方面产生了较大的变化,新能源以及清洁能源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并且能源的存储形式也获得了创新。目前政府正在加大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太阳能、生物能源以及风能等一系列清洁能源的应用场景不断增多,推动现代社会从低碳社会向无碳社会进行转型。[2]此外,分布式发电以及智能电网的建设带动了能源消费领域的全面变革,我国目前的电网密度也获得了提升。

新工业革命还带动着交通运输方式发生了转变,开始出现了智能交通工具。智能交通工具的出现给当今社会的交通管理以及生活出行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开始出现无人驾驶汽车以及平衡车等一系列新兴的交通运输工具,并且交通工具的产业化进程也在不断地加快。目前我国也加大了对于智慧交通的建设,不断地提升新型交通工具的质量。此外新工业革命还推动了新时空的发展,推动了三维时空向虚实空间的融合,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出现了AR和VR以及其他虚实空间融合的技术,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给予设计等行业进行可视化效果的展示,打破了时空的界限,推动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融合。

2.2 生产形式和组织形式的变革

新工业革命是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上展开的,采用的是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大规模生产模式,且能够实现产品和服务的定制,全面实现智能化的生产过程。第三次工业革命只是对于单一商品进行大规模生产,然而新工业革命时期可以实现个性化定制以及大规模生产,因此具有两方面的优势。大规模的定制可以针对顾客的实际需求,是一种通过需求拉动生产的过程,采用模块化的生产过程以及单元式的资源配置模式,并且利用信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来保障生产的过程,最终根据广阔的市场优势来实现产品价值的翻番。通过大规模定制的生产方式不仅能够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达到个性化生产的目的,还能够实现成本的控制以及较短的生产周期,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智能制造生产中也广泛地利用传感器实现生产的数据化,也是当今时代下智能生产的工具,具有感知以及控制的实际功能,也是目前制造技术和智能技术的有机融合。[3]在智能制造的过程当中,通过将传感器与控制单元以及诊断单元进行连接,就能够将生产设备连入到物联网中,构成物联网的智能一体化终端,能够将分散化的生产单元进行充分的整合,并且利用先进的智能控制手段,根据实际的需求以及产品的特点,量身定制生产环境以及生产环节,进行生产过程的全面优化,提升产品的质量与生产的效率。

2.3 产业结构的变革

在新工业革命的背景之下,生产方式的变革促进了市场结构的不断转变,逐渐向开放发展以及复杂的网络化方面进行转变,实现了供需关系,消费者与供应商之间角色的全面转换,打破了原有的产业定义,实现了多重产业链以及价值链的重叠。新工业革命的影响之下,更加需要一个扁平化并且开放包容的社会空间,来实现社会的发展,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就诞生了一种全新的组织方式,称作是平台型企业。此外,在新工业革命的背景下,传统的组织结构已经无法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应当完成去中心化的组织结构转型,企业需要摒弃以往的由单一环节罗列的组织结构,从材料的采购、产品研发、市场营销等一系列环节展开业务的重叠设计,实现组织结构从串联走向并联。此外,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生产制造部门、信息技术部门以及后勤保障部门之间也需要形成协调,构成现代化的组织结构。随着企业组织结构的全面调整,企业中每一位员工都能够直接面向客户的需求,承担一定的责任,企业逐渐从产品的供应商转变为个性化服务的提供平台。

3 技术经济范式和管理理论体系协同演进

结合前三次工业革命的变革,就可以清楚的看到新技术经济范式直接影响着制造业的发展以及社会制度的变革,新技术经济范式直接推动了制造技术的创新,并实现社会制度的不断优化。[4]反过来讲,新工业革命的出现也是由于在制造技术上的成果以及社会制度上的变革所造成的,所以说为了跟随新工业革命的时代进展,管理理论体系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变革,也对管理实践提出了一些要求。技术经济范式方面的变革不仅仅是制造技术方面的变革,也需要技术层面的变革与管理变革充分结合,实现技术经济范式以及管理思想的共同发展。

4 新工业革命背景下管理理论体系的演变

4.1 思想以及意识层面的变革

新工业革命的时代背景之下,经济思想主要以网络经济学为核心,网络经济学突破了传统经济思想当中的边缘效益理论以及帕累托定律,核心观点是认为边际效益递增,并且客户与需求的具体分布是符合长尾效应的。因此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需要推动生产与消费的密切联系,实现新的价值创造方式。传统的经济模式当中,企业主要依靠大规模以及低成本的方式进行生产运营,主要通过降低生产成本的方式来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但是在新工业革命的背景之下,用户消费已经成为价值创造的核心,用户也不再是产品和服务的被动接受的一方,而是成为了价值的创造者。企业需要通过大规模定制的方式实现产品和服务能够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可以推動高价值产品的研发,依据需求改善生产环节,实现商品价值的翻番。企业需要从市场需求的角度出发,积极推动卖方市场的转型,更多的倾向于买方市场,与此同时提供个性化的产品,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提升企业内部实际的经济效益。此外,数据也逐渐成为一个新的生产要素,用户所产生的数据是企业价值的源泉,因此需要在企业变革的过程中积极开发用户端的数据。

4.2 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变革

目前在新工业革命的背景之下,大数据、云计算以及虚拟现实等技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取得了不少的成就,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离不开对于数据的分析和处理,管理活动逐渐成为了对信息的管理,打破了传统管理学对于管理对象的定义,进入到海量数据分析的时代,对管理理论发展带来了挑战。[5]此外智能制造为主的智能化生产和管理手段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目前在供应链管理领域,信息化技术以及自动化技术得到了普遍地应用,并且随着时间推移,数字制造技术以及智能化的工业设计会变得更加普及,在未来,人工智能将会更普遍地被利用到生产环节,生产系统的研发使得维护更新以及学习分析过程变成了一个一体化的流程。

5 结语

目前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新工业革命时代的到来,总结前几次工业革命的实际经验,可以看出新工业革命必定会给现阶段多数行业带来不小的冲击,尤其是管理体系建设方面,因此需要研究经济技术范式与管理理论体系的协同发展道路,保障管理理论和管理体系的发展,最终在新工业革命中站稳脚跟。

参考文献:

[1] 张明志,余东华.新工业革命背景下“中国制造2025”碳减排路径和产业选择[J].现代经济探讨,2016(01):12-16.

[2] 潘海生,姜永松,王世斌.新工业革命背景下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变革何以可能——美国ABET标准变革的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05):64-70.

[3] 孟凡芹,朱泓,吴旭东,李志义.面向“新工业革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构建策略[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05):15-20.

[4] 杨虎涛,冯鹏程.技术—经济范式演进与资本有机构成变动——基于美国1944—2016年历史数据的分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9(06):71-82.

[5] 杨虎涛.社会—政治范式与技术—经济范式的耦合分析——兼论数字经济时代的社会—政治范式[J].经济纵横,2020(11):1-1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