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璐
摘要:“单元统整”是将多个文本及相关内容视作一个整体,其中既有纵向比较,又有文本间各类元素的横向比较。树立“整合”意识,整合选文“子目标”,构建单元教学目标;整合单元内容,科学规划教学顺序。树立“联结”意识,联结生活、表达和素材。把单元内容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打通不同内容之间的屏障,加强内容间的联系,站在单元教学的高度,统整教学内容,整体教学。
关键词:单元统整;整合;联结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板块的设置较为清晰,各板块之間的衔接与融合较为适切。教材单元整体设计的新格局,为课文教学提供了一条全新的思路——单元统整教学。“统整”,就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看起来不相同但却相关的概念、事物或现象组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单元统整”,就是将一个单元中的多个文本及相关内容视作一个整体,其中既有纵向比较,又有文本间各类元素的横向比较。实践这一思路,教师应首先树立“整合”“联结”意识,加强单元内容间的联系,站在单元教学的高度,统整教学内容,整体教学。
一、“两个整合”,指向目标与内容
“整合”,意味着改变散点、割裂的思维方式,关注更开阔的教学视野与更宏观的思维建构。单元统整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聚焦整组文本学习,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引领学生的思维走向多元、全面、立体。
(一)整合选文“子目标”,构建单元教学目标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每个单元的导语都明确列出了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及语文要素。这样的编排使得每个单元的语文教学目标清楚明了。顺着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梳理每篇课文及单元其他内容的教学目标——“子目标”,最终确定集中、清晰的单元统整教学目标,能使教学思路更明确,更容易达成教学任务。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一花一鸟总关情”,语文要素为“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情感的方法”“写一种事物,表达自己的感情”,据此安排了精读课文《白鹭》《落花生》《桂花雨》、略读课文《珍珠鸟》,《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习作:我的心爱之物》。笔者对这些内容做了分析,并在梳理每项内容“子目标”的基础上,构建了单元整体教学目标。
本单元四篇课文涉及的教学目标主要指向五个层面。第一,识字写字层面,认识24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29个字,会写26个词语。第二,朗读课文层面,第一篇课文没有细化要求,直接让学生朗读后说说自己可以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第二篇课文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说说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第三篇课文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四篇课文中,只有《白鹭》一课要求背诵。第三,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层面,要求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第四,把握文章表达方法层面,要求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体会、积累蕴含作者感情的句子。第五,练笔层面,能仿照课文,写出由某一种事物想到的人。
《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的教学目标主要指向两个层面:一是学会合理控制发言时间;二是能尊重不同见解,梳理总结大家的意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班级公约。
《习作:我的心爱之物》的教学目标也指向两个层面:一是能把自己心爱之物的样子、来历写清楚,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二是乐于分享习作。
结合《语文园地》中“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的内容,笔者整理出四条教学目标:一是总结本单元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情感的方法;二是初步了解对比的写法在描写事物时的作用;三是能结合不同语境,比较同一词语表达的不同意思,并能恰当运用;四是背诵诗歌,了解诗意,初步感受诗歌中流露的作者的志向。
围绕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笔者将这些“子目标”做整合,构建了单元统整教学目标,观照五个层面:一是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掌握必会生字词语,背诵《白鹭》;二是通过朗读、想象和比较的方法,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三是运用比较、整合的策略,了解借物抒情的表达方法;四是写一件自己的心爱之物,模仿单元课文的抒情方法,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文字表达;五是尊重不同的见解,整合意见,制定班级公约。
针对本单元的教学目标统整,经历了“确定单篇内容的目标→关联单篇内容的目标与‘主题‘要素的关系→整合各篇内容生成单元统整目标”的优化过程。从单元统整教学目标中的“了解”“背诵”“朗读”“想象”“比较”“模仿”的表述中,可以追溯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的过程及方法。与原先单篇内容的教学目标比照,文本阅读是不变的基础。整合以后,文本以“群文”的方式呈现,目标前后之间的关联更为紧密,层层推进,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逐步深入,能够有效避免浅表化。在单元整体目标的引领下,学生能逐步学会透过语言现象体会作者情感的方法,发现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情感的方式并迁移运用,让思维由浅入深,一步一步走向深刻。
(二)整合单元内容,科学规划教学顺序
在单元统整目标的引领下,单元内容的规划也要做相应的调整,需要教师打通不同题材、不同性质的课文之间的障碍,关联课文与《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习作:我的心爱之物》及《语文园地》的内容,将它们全部置于单元的视野中,发现不同教学内容之间的隐性联系,从而形成教学的合力。与单元人文主题、训练要素关联不大的内容,可以适当舍弃;与单元人文主题、训练要素联系紧密的内容,可以重点对待,灵活调整教学顺序。
统整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分析统整后的教学目标即可发现,《口语交际》的主题是“制定班级公约”,与本单元的课文内容、《语文园地》关联性不大,但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调整内容时,可以将学习活动前置,顺应开学的气氛,与学期伊始的班会课统整起来,先为学生创造真实的班级公约制定情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需求开展口语交际,提升表达能力,为掌握第一单元“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而“热身”。之后的“统整”,则主要体现在几项内容的关联性上,可以将四篇课文的内容与《习作:我的心爱之物》、《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结合起来,边教课文边引导学生练习写段落,适时渗透把事物写清楚的方法,并让学生在整体了解“一花一鸟总关情”的基础上,初步把握不同的作者在描写不同事物时采用的不同表述方式。这样的内容调整,并未删减教学内容,只是大致调整了内容的顺序,让单元内不同教学内容的读写整合更为紧密。整体的推进,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可以将整体教学效果最大化。
二、“三个联结”,联结生活、表达和素材
“联结”是心理学原理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意识形成的核心环节,关注建立样本的生理联系。将此引入单元统整教学,意在加强单元内容之间不同层面的联系。
(一)联结生活
阅读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独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在教师循序渐进的指导下,掌握思考的方法,进而不受他人的暗示和影响,独立思考。单元统整教学强调联结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贴近生活的情境中,有意识地结合生活经验和生活积累,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单元统整教学,教师要在抽象的语文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之间寻找或建立联结点,创设与学生生活背景相似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开展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延伸思维的触角。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要素中的表达要素是“写一种事物,表达自己的感情”,指向写状物类的文章。写好状物类文章,基础是“观察”。观察能力的培养,是三、四年级初学习作阶段训练和关注的重点。到了五年级,当然会提出更高的要求——“表达自己的感情”。基于学生刚刚从中年级升入五年级,还处于过渡期,教师不需要让他们将课文《白鹭》《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鸟》作为模仿的目标,要求学生一下子达到“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水平,而是要在中年级“写清楚”的基础上提升一步,能初步表达自己的感情即可。由此,单元教学伊始,可以从单元页上的“一花一鸟总关情”入手,提出问题:“生活中有哪些事物是你喜欢的,能让你心生情意呢?”对于问题的答案,不急于让学生当场给出,而是让他们将目光投向自己的生活,展开联结,让表达的积累前置,先完成记录表格(见表1)。
当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对象进行观察时,他们的思维便开始延展。课文学习开始后,教师要带着学生走进生活:去观察生活中的“一鸟”,让学生感悟“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掌握写好一种鸟的写法;去观察身边一些不起眼的事物,启发学生在梳理“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时,用会发现的眼睛捕捉身边事物内在的特点及带给自己的生活启示;去观察“一花”,带着学生在体悟“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的过程中,自主挖掘写好自己喜欢的花的诀窍。将课文中学习到的表达方法、抒情方式与“我喜欢的事物”联结起来,学生就会有意识地在充实认知之时融入体验去思考问题,根据自己心爱之物的特征,展开模仿性思考,从而“进化”完善表格内容(见表2)。
联结,让学生的思考有搜集、筛选、分析的信息来源,有意识地统合多个文本信息,充分激活形象思维,整合理解并建构出更丰满的立体图像,从而丰富感知认识,获得源源不断的表达活水。与生活联结,就是让学生在模仿文本表达方法的同时又不全取信于书本,而是强化文本间的相互补充,充盈学生的阅读体验,使得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够成为一个整体,从而形成新的建构,持续聚力于思维的提升与发展力。
(二)联结表达
形成好的表达能力,达成“写一种事物,表达自己的感情”的能力,离不开思维的逻辑性。单元统整教学,关注让学生以比较阅读的方法,联结不同文本的表达方式,按照逻辑的顺序思考,按照逻辑的顺序表达,做到思考有根有据,条理分明,层次清晰,前后连贯一致。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阅读要素“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情感的方法”与表达要素“写一种事物,表达自己的感情”是有著密切关联的,意在让学生从体会课文中的情感,到自己写一件事物,自由表达个人情感。表达的本质是思维,单元内的课文都是以“内容+形式”的方式组成。了解内容、读懂内容,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并不是难点,但深层体悟文字中蕴含的情感以及表达的方式,则是难点所在。不同性质的文本表达有其内在的规律,教师可以运用比较分析的策略,让学生领会状物类文章表达的情感,再进一步探究作者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白鹭》《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鸟》都是借助事物抒发情感的经典名篇,开展本单元的统整教学就可以运用比较分析的策略。前三篇精读课文的教学完毕,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对问题“这三篇写物的文章,放在一起比较,有什么发现”的思考,引领学生归纳总结出比较的方法: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在此基础上,再启发学生从内容、表达方法以及抒发情感等维度展开比较。在找寻文本表达技巧的异同点时,再结合《语文园地》中“词句段运用”的“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发现作者为了凸显情感不约而同采用对比表达方法的“小心思”。自然都是状物的文章或句子,也肯定各有各的不同。由此启发学生再做深入比较,又可发现“喜爱的原因不同”:《白鹭》一文,作者喜爱的是物本身的美;《落花生》一文,作者喜爱的是物的品质;《桂花雨》一文,作者喜爱的是自己和物之间曾有的回忆;《珍珠鸟》一文,作者是喜爱和物相处的感觉。不管是由物及人,还是由物生发哲思,或是托物言志,对于物的情感,都是喜爱;对于喜爱的原因,却又各不相同,各有各的特点。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学会有条理、有依据地归纳并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帮助学生理清自己的表达逻辑,从而将本单元表达要素的训练落实到位。
(三)联结素材
单元统整教学的最终指向,是让学生的思维走向开放、开阔,而不是局限于单一、刻板。在单元统整教学内容的最后环节,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梳理、总结单元内容和单元表达方法,在回应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同时,学会联结单元文本素材,由“一篇”总结“一群”,由“点”到“面”地学习,学会用求新、求广的思维做“再思考”。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课文乃至古诗皆与“物”有关,总结之时,教师可引领学生梳理总结之前学过的写“物”的文章,探究有没有与本单元课文相似的,与哪一篇相似。学生“逆流而上”会发现四年级上册的《陀螺》一课就是借事物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勾连之前所学的知识,学生再次审视以前的课文,对文字的体会有新的、深入的理解。同样,学习《语文园地》“日积月累”中的古诗《蝉》,也让学生不止步于这一首诗,而是拓展延伸出其他的同类诗,学生就能梳理出多首这样“托物言志”的古诗——《石灰吟》《墨梅》《雪梅》等。由“一篇”总结“一群”,由“点”出发,观照到“面”,学生的思维视野必然得以开阔。除了让学生自主勾连以前所学,教师也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拓展,如借助《桂花雨》一课的阅读链接,推荐学生去读琦君写的思乡散文,由“一篇”走向“一群”,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开阔视野。可以说,在单元统整教学的最后,有意识地引领学生站在整个单元的视角,瞻前顾后,进行归类拓展,学生会在不断的回望、前行中积极探究,思维越来越开阔。
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实施单元统整教学,整体把握,挖掘发展思维的教学“点”;聚点而教,逐步落实单元目标;梳理延伸,关注语文素养的养成。借助联结、比较、拓展的策略突破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深入阅读思考,发现表达规律,建立整体联系,完善表达结构。在这样的单元统整教学中针对性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终将打开学生的思维宽度,挖掘学生的思维深度,全方位、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 李亮.继往开来,谱写小学语文教学新篇章[J].小学语文,2019(7/8).
[2] 马艳平.实施单元整体教学例谈[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