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薛海滢
(指导老师:肖朝云 桂 鹏 杨晓安)
语言交流是人们在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方式。我国地大物博,方言众多,提高普通话的普及率可减少人们交流活动中的障碍。
我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系列活动已经连续举办了23年,在2020年的活动中,我进行了以下调研,旨在助力推普的有效实施。
清远华侨农场位于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飞来峡镇,1960年建场,安置了来自东南亚的归侨5000多人。目前,清远华侨农场下辖龙埗和清华2个居委会27个自然村1746户5711人,其中归侨侨眷2312人,占全场人口的41%。华侨农场以农业为主,工商贸并举。
华南师大附中的学农基地龙埗居委会属清远华侨农场,是广东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2020年是华南师大附中学生赴清远学农的第31年,每年学校都会组织学生与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深入社会,了解“三农”,接受劳动锻炼,开展农村调查。
我依据农场人员的现状,从被调查人的基本情况、被调查人的交流用语与对推广普通话的态度两个方面进行问卷调研,试图以此分析推广普通话与二者之间的关系,从而获得调研分析结论,提出可行性建议。
1.被调查人的基本情况
我把被调查人划分为青少年、中青年、老年人三个群体。青少年(6岁~18岁)群体大多处在在校接受普通话教育阶段,因与社会接触少,对普通话的社会应用情况不甚了解。
中青年(18岁~60岁)群体基本处在工作阶段,社会交流处于高峰期,对普通话的应用一般有很深的体会和需求。
老年人(60岁以上)群体基本处于居家阶段,社交范围大多是以家为中心的社区内,接触的人群一般以老年人为主,习惯使用地方方言进行交流。
2.被调查人的交流用语、对推广普通话的态度
清远华侨农场是粤语方言区域,学校大力推广普通话,也有部分人员使用客家话及其他方言。我根据不同的被调查人,从多方面进行调研,以下是问卷调研的三个维度。
与习惯用语的相关选项:粤语、客家话、普通话及其他方言。
与交流范围的相关选项:家庭、农场内、农场外。
与推普态度的相关选项:需要、无所谓、不需要。
我在横岗村、大厂村和富勤第三小学等地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61份。其中农场的成年人问卷61份,富勤第三小学学生的问卷100份。问卷基本情况及数据统计见表1、表2。
表1 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单位:人)
表2 清远华侨农场语言交流情况调查数据统计总表 (单位:人)
图1 了解当地普通话的应用现状
1.上过中学的中青年虽然普通话说得不太好,但基本能听懂。由于经常外出与他人交流,对说好普通话有一定需求,所以他们认为需要推广普通话。这一群体占被调查人数的14.9%,占中青年人群的77.5%。
2.文盲和只上过小学的老年人不会说或说不好普通话,他们外出或与农场外人士交流的机会很少,对说好普通话缺少需求,所以该群体对推广普通话持无所谓或不需要的态度,这一群体占被调查人数的9.3%,占老年人群体的51.7%。
3.富勤第三小学五、六年级的100份调查问卷展现了与被访成年人很不一样的反馈结果:持推普态度的人员比例高达100%。关于家庭语言的使用,35%的同学用普通话与家人交流,56%的同学用粤语与家人交流,7%的同学说客家话。在校说普通话、在家说方言是六成以上同学的选择。
4.在华侨农场,有60%的受访者认为,普通话在本地的推广力度很大,15%的受访者认为推普力度一般,只有25%的受访者认为推普力度较小。关于对普通话推广的态度,85%的被访者表示支持,11%的被访者持无所谓态度,只有4%的被访者觉得不需要推广普通话。
根据上述调查数据分析,我认为,推广普通话的程度取决于人们对普通话的需求程度,若对普通话的需求程度高,对推广普通话的要求就越迫切。推广普通话不是仅凭加大宣传力度就能解决的,而是要在宣传的基础上,提高人们对普通话应用的需求。
通过对华侨农场普通话问卷分析及实地调查,我得出以下结论。
1.中老年人使用普通话比例低,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
普通话普及率在当地约为67%,低于全国80.72%的平均水平。很少使用或不用普通话的被访者达33%,主要是老年人,这部分人群文化程度低,使用普通话的意愿和需求较低,也很难改变使用方言的习惯。
尽管当地有较便利的交通和较完善的基础设施,但经济相对落后,这与当地人的思想观念和文化水平相关,与其开放程度及普通话水平也有一定关系。
华侨农场距广东省最大的飞来峡水利枢纽仅6公里,山清水秀,农田广袤,有很好的发展乡村旅游的条件。有的被访者提出了一些建议,比如,加强普通话推广从而带动旅游业发展、方便人们外出务工等。
2.学校大力推普,年轻一代普通话水平较高,有利于经济和文化发展
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是学校的重要工作之一。为增强全体师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法制意识和推广普通话参与意识,发挥学校作为语言文字示范地的积极作用,营造良好的语言文字环境,富勤第三小学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了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将普通话的推广从娃娃抓起,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图2 富勤第三小学部分班级的推广普通话黑板报
普通话对于消除语言隔阂、增进人际沟通、促进经济发展、维护国家统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调查结果,我提出以下建议。
1.设置推广普通话的三级培训制度,营造需求环境和推普氛围
在现有宣传措施下,设置推广普通话的三级培训制度,营造需求环境和推普氛围。例如,农场选拔若干种子对象先进行第一级培训,然后对农场公务人员、服务行业等本地常需与他人交流的群体进行第二级培训,并规定该群体有推广普通话的责任和义务,在公共场所必须使用普通话交流。对不会说普通话的人要予以帮助,这是第三级培训。以此建立全员需求普通话的氛围环境和随机培训机制。
2.学校先行,继续积极推广普通话
在校园中,同学们要积极学习普通话,使用普通话,使用规范汉字,使规范用语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形成良好的校园语言环境。教师要以身作则,积极参与推普活动。
华南师大附中每年都在富勤第三小举办学扶贫助学活动,奖励优秀学子。建议增加表彰富勤第三小学在推广普通话活动中涌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比如评选“校级语言文字工作先进个人”(教师)、“校级优秀推广普通话宣传员”(学生)等。
3.积极宣传在公共场所说普通话、写规范字
鼓励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坚持使用普通话,主动推广普通话,争做推普宣传员。
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积极开展推普活动、学唱红色歌曲、中华经典美文诵读等活动,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以主流媒体、新媒体等为阵地,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积极推广普通话。
4.小手拉大手,积极带动家人说普通话
同学们在家庭生活中尽量使用普通话,并带动家人和亲戚朋友说普通话。还可以组织亲子阅读活动,共说普通话。
专家点评
该选题是当前社会和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可贵的是,小作者在学校组织的宣传活动中,为助力推广普通话的有效实施,自主进行了初步调研,而且调研方案设计到位,问题分析中肯,改进建议可行。
特别是文章能针对被调研人群的年龄、文化程度的不同特点,分别从习惯用语、交流范围、推普态度和当地推普力度等多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查和分析,提出“推普活动不在于宣传而在于人们的需求程度”的新观点,并以此针对当地实际,提出推普措施首先要营造出人们需要的氛围,再采取三个阶段的强化培训的实施建议。
希望在今后的研讨中对调研的拓展和问题的生成,要善于去粗取精;对涉及的对比分析,要把握住高度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