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红
河南省南阳市城市供水节水办公室
1.1.1 用水总量控制制度设定社会效益目标
在水资源管理和配置下,我国出台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这一制度的出台给水资源配置提供了有效的制度支撑,是有关部门水资源配置目标设定的重要参考。首先,用水总量控制制度作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中的重要内容,各个主体在参与水资源管理和配置的过程中,可以严格按照该制度来进行社会效益目标的制定,从宏观上实现水资源的利用和分配管理。我国的水资源总量虽然相对多,但因为我国的人口基数大,人均水资源十分少,总量控制制度下,专业人员经由对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核算,也就可以从根本上结合周边用水需求,对区域河流的总用水规模和取水规模加以有效控制。从社会经济总体发展来看,区域缺水情况和程度都会影响到其发展,这同样是用水资源配置社会效益的一个方面,因此,社会效益的确定应根据用水总量控制制度来进行,促进水资源配置工作的顺利实施[1]。从区域缺水量程度、大小来反映社会效益目标,其公式如下:
式中:
xcj——公共水源c向j用户提供的供水量;
xij——独立水源i向j用户提供的供水量;
Dj——的是区域i用户的用水需求。
1.1.2 用水效率控制制度设定经济效益目标
在水资源管理和配置领域,在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下同样包含了用水效率控制制度,这一制度的设定可以辅助水资源管理、配置经济效益目标的设定。如果能够在水资源领域将用水效率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就可以使得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大大提升,减少水资源利用的浪费问题[2]。水资源配置的经济效益具体指的是一切水资源利用和配置工作中的节水工作,经由科学的水资源调配,可以将生产生活中的水资源消耗量大大减少,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水资源配置经济目标为区域供水的直接经济效益,具体为供水费用与供水效益的最大差值。
1.1.3 限制纳污控制制度设定环境效益目标
水资源配置中同样有着环境效益目标,其环境目标中重点为污水排放总量的控制,在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下,明确规定了限制纳污控制制度,水资源利用、配置时,通过这一制度可以设定对应的环境效益目标,实现水资源保护,促进生态环保目标的实现。现阶段的生产生活条件下,用水需求和用水总量的增加也同步伴随着污水排放量的增加,通过限制纳污控制制度,从源头上有效地控制污水总量的过程中,也促进了水资源的合理配置。
1.2.1 用水效率约束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下的水资源配置,大大推进了三条红线目标的实现。根据我国的中央一号文件,综合用水效率需严格处于红线范围以内,制定对应的农田水利灌溉目标,结合当下我国用水情况的调查,万元工业增加值与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均呈现出显著下降的趋势,完全符合关于用户最低和最高用水量的设定[3]。用水效率红线的设定使得用户在用水的过程中可以以此作为基础,杜绝水资源的浪费和低效利用方面的问题,使得在该约束条件下,各个主体均能够严格限制自身的用水行为。与其他的指标相比,用水效率红线相对具有综合性,其具体包含了对用水效率和用水定额的明确规定,通过这一约束,水资源配置更具科学性。
1.2.2 用水总量的约束
用水总量约束同样属于三条红线的范畴,在中央相应的文件中明确规定了全国用水总量在一定条件下的红线约束。经由用水总量约束,在水资源管理、配置和使用的过程中,专业人员需对水资源的可开采量加以综合分析与评估。因为我国的水源类型有所不同,在水资源可开采量的综合分析中,应根据水源类型与其对应的服务范围,保障用水总量约束的有效性,经由量化指标来提升水资源综合利用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1.2.3 水质约束
水资源污染同样是水资源管理中需重视的一大问题,针对这一情况,为有效促进水资源管理水平的提升,推进水资源管理、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同样应加强水质约束,从这一水质红线的制定来控制污染物排放浓度、排放量,避免污水的排放所引起的周边水源污染[4]。近年来,我国在水质控制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国家明确提出了每个行业用水的污染排放标准,虽然这些制度对水质给予了一定的约束,但污水排放的现状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水资源管理中的水质约束,从污染物种类和污染物浓度等各个方面给予了明确的限定,有利于解决当下的水污染问题。
在全世界范围内,水资源统一管理的模式应用相对较多,是很多国家广受青睐的管理模式,联合国关于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定义中,明确指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水资本方针、战略与法律法规;国家水资本信息系统;国家层次和流域层次的水资本装备结构与实施;水资本办理和开发出资机制;监测与监督机制等是统一管理模式下的管理重点,因为这一管理模式、形式的特殊性,为发挥水资源统一管理的作用,尤其要做好水的资本管理[5]。统一管理形式下,水资本的办理具有一致性,政府在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常规的水资源管理形式下,政府往往将管理的重点放在供给工程和用水效劳为主的办理形式方面,而在当下的发展趋势下,应积极推进资本办理,使得社会公众都能够充分认识到水资源在生产生活领域的资本价值,经由全面的统筹规划来促进水资本使用效率的提升。
权限下放的用水办理形式同样是水资源管理中一种十分有效的管理形式,这一管理形式以统一管理为前提,在国家和流域水资本装备完成并符合标准的基础上,用水权限被陆续下放到地方政府手中。每个地方政府都有不同的发展特点和职能分工,在采用权限下放用水办理形式的过程中,各级地方政府都应该从自身的发展出发,做好资本办理和用水效劳办理。在地方政府的水资本办理中,应从国家和流域周边水资本的全面分析出发,始终坚持区域水资本的正确观念,用微观指标体系发挥指导作用,使得水资本可以在不同的领域达到装备的合理化目标,在达到基本用水需求的前提下,保障水量足够且水质达标。地方政府对用水效劳的办理同样是权限下放用水办理形式中的关键,在此过程中应从以下方面来开展:(1)保障区域内全体居民都能够拥有用水权;(2)用水效劳办理时应加强对价格原理的分析和利用,由多个部门协商当下的供水、用水矛盾,提升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3)为办理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鼓励大众积极参与到用水效劳和用水办理的工作中来[6]。总之,权限下放的用水办理形式下,应加强对资本办理的细化,发挥政府、社会等不同主体的合力作用。
分割管理与统一管理恰好相反,在管理的过程中缺乏全方位因素的考虑,片面关注生活、生产、生态方面的用水利益;行业本身的水利用和水资源管理权限;区域用水利用和水资源管理权益,正是因为在分割管理模式下管理的片面性,使得水资源管理和配置方面存在着诸多的矛盾和争议,常常造成了越发严重的水资源问题。因此,在当前的发展条件下,分割管理模式已经逐步被新的管理模式所取代。
针对当下的水资源管理和配置方面的问题,无论是水资源管理还是配置方面,都应该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规范。为缓解当下的用水危机,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率,各级用水部门和地方政府,都应该充分从区域水资源配置和利用的现状出发,在防汛、抗旱减灾等环节,不单单局限于向上级指挥部提供江河湖库雨量、水位、蒸发量等各种信息,同样要做好地下水水位水质监测、土壤情况调查,以充分将这些信息作为水资源利用和配置的依据。
水资源管理和配置中,为提升水资源管理水平,保障区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各个地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应该积极加强数字水文站网的建设,利用该水文站网来实现水文信息的采集和分析,将水文信息作为水资源管理和配置的重要数据。我国的地域性特征明显,不同地区存在着气候条件等的巨大差异,极端气候可能会引起水害灾害,在数字水文站网建成并投入使用以后,可以对区域的水文、水质、雨量和水质等加以实时监控,通过水文信息的掌握,也就保障了水资源管理和配置策略的有效性。数字水文站网建设的关键是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专业建设机构应加大在水文遥测点方面的建设投入,密切关注雨量、河流水位变化、流量、流速等基本信息,在全面的水文水资源信息采集、分析基础上,制定最为有效的水资源配置对策。
水资源浪费不符合当下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各个地区在水资源管理和配置工作中,都应该注重节水技术的应用,通过水资源的重复循环利用来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缓解当下的水资源危机。对于一些污水排放总量相对较大的生产企业,为实现节水,应加强对净水工艺和污水处理技术的优化,使得净化以后的污水可以循环利用并避免污水的随意排放。其次,农业生产领域中的节水技术应用中,可以选用喷灌、滴灌等作为主要的灌溉工艺,在部分地区修建农田水利设施,节约灌溉水资源。最后,在生活用水的节水中,主要是通过重复多次的水循环来减少生活中的水消耗,比如,洗菜水可以用于浇花和拖地,洗脸水可以用于冲洗马桶。
水资源作为生活生产领域不可或缺的资源,在当下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下,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的问题极为突出,为了适应可持续发展的步伐,各个地区都应该从区域水资源现状出发,加大水资源管理和配置投入,提升水资源综合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