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子君
【关键词】劳动精神 劳模精神 马克思劳动观 【中图分类号】D648.1 【文献标识码】A
劳动是人的类本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劳动精神指的是广大劳动人民在劳动过程中秉持的劳动观念、价值理念以及展现出来的劳动态度、精神风貌。劳动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国家繁荣、民族强盛、人民幸福的强大精神动力,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思想内涵。
第一,马克思劳动观是劳动精神的理论基础。劳动是人的类本质: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的生存,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的发展,劳动是确证人的本质的关键因素。“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特性。”这是马克思早期对于人的本质的认识。“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即劳动,是一切人所共有的一般本质。劳动之所以是人的类本质,是因为:首先,劳动创造人类。在《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一文中,恩格斯详尽描述了人猿相揖别的过程。劳动是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推动力量。其次,劳动发展人类。人类不同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具有社会性。通过劳动,人由生物学意义上的人转变为拥有社会属性的人,进而发展为完全意义上的人,也即真正的人是通过从事物质资料生产劳动进入一定社会生产关系之中的人。劳动既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实现人的解放的路径。马克思以劳动为切口,深刻剖析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从分析劳动二重性开始,系统阐明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时,马克思在经过漫长的思想苦旅之后,找到了实现人的解放的根本路径——劳动。一方面,劳动的本质属性决定了作为劳动主体的人的解放具有必然性。劳动是人类“自由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但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劳动发生了异化,成为奴役人、压迫人的手段。资本主义制度创造了史无前例的财富积累,同时制造了自己的掘墓人——无产阶级。另一方面,劳动创造了人的解放的现实条件。人们通过劳动解决了基本生活需求之后,自然而然地产生了精神文化需求以及全面发展的需求。劳动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将劳动者从繁重、机械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人们有更多的可支配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提升自我的素质能力,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
第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劳动精神的文化基础。劳动精神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滋养。首先,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翻开我国古代文学作品,历代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关于古人辛勤劳动的诗篇。早在春秋时期,便有“民生在勤,勤则不匮”的箴言;东晋陶渊明曾发出“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却不营,而以求自安?”的诘问;民间亦有“富贵本无根,尽从勤里得”的谚语。这些诗歌谚语凸显了劳动在人的生存和发展中的重要性,表达了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文化传统。其次,以天下苍生为使命是中国传统劳动思想的价值追求。在中国神话故事中,女娲耗费心血炼石补天,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后裔射日救民于炙烤之中,神农尝百草以身试毒,等等,无不彰显着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精神品格,成为中国传统劳动思想的精神标识。最后,讴歌劳动人民是中国传统劳动思想的重要内容。“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凸显的是劳动人民在强基固本中的重要性,“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本”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为劳动精神所继承和发扬。
第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的劳动活动是劳动精神的实践基础。土地革命时期,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斗争,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耕作热情,解除了制约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抗日战争时期,党领导抗日根据地人民掀起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为化解根据地供需矛盾、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成为劳动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解放战争时期,党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耕者有其田”、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等政策的实施,使农民翻身获得解放,极大地提高了劳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革命热情,在劳动人民中树立了“劳动光荣、劳动致富”的劳动观念。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和当家作主的地位,在自己的岗位上勤勤恳恳、艰苦创业,以“老黄牛”精神丰富着劳动精神的内涵。改革开放以来,知识分子“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极大地激励了知识分子和脑力劳动者全身心地投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随着科学技术对生产力推动作用的日益凸显,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将发展科学技术摆在重要位置,激励着成千上万的知识分子以锐意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勇攀科学技术高峰,献身国家科技事业的发展。“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也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的时代强音。
首先,劳动精神在新时代具有更为深刻的内涵。爱岗敬业、勤奋务实的固有本色。一方面,愛岗敬业是劳动精神的基本要求。爱岗敬业体现的是对劳动的尊重、崇尚和热爱。勤奋务实是劳动精神的核心要义。勤奋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只有勤劳肯干、勤学苦练,才能不断实现自我突破,才能开辟人生和事业的前程。务实,就是要脚踏实地,拒绝空想,就是要真抓实干,不务虚功。另一方面,劳动精神在新时代具有诚实守信、艰苦奋斗的鲜明特色。诚实守信是劳动精神的立足基点。诚信是指人与人之间坦诚相待,信守诺言,强调内诚于心,外信于人。新时代赋予艰苦奋斗以新的内涵,要求我们在思想上增强不怕困难的意识,坚定克服困难的信心;在意志上保持昂扬的朝气、奋进的锐气;在行动上不怕苦、不怕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其次,劳模精神是劳动精神在新时代的生动诠释。劳模精神是劳动者品质在劳模身上的集中体现,是劳动精神的生动诠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模范身上体现的‘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是伟大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在二十四字劳模精神中,爱岗敬业表现基本态度,争创一流映现不懈追求,艰苦奋斗体现良好作风,勇于创新彰显强大动力,淡泊名利突出至高境界,甘于奉献展现无私情怀。劳模精神是劳模群体持有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但劳模精神不囿于劳模群体,是超越劳模群体的社会性精神。劳模精神已成为劳动精神的一面旗帜,引领更多的劳动者向劳模学习,向劳模看齐,以实际行动践行劳模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