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陆逸轩、谢文君
(陆逸轩)当我听到杨老师去世的消息时,感到心里的某个角落也随之逝去。我之所以能够成为今天的我,实现我的梦想,做我热爱的事情—和音乐、钢琴相伴,在全世界演奏,都是源于杨老师为我推开了这扇窗户,启蒙着我、引领着我,没有杨老师就没有现在的我。特别是当我成年以后,有了更多的音乐经历,遇到了很多音乐同行和朋友,才愈发感到杨老师的难能可贵,并非很多人都可以像杨老师那样教育初学的琴童,这需要特殊的方法,以及耐心和智慧,我反思自己就无法做到。这样难得且重要的音乐启蒙老师比起著名音乐学府的教授更容易被人忽视,但他们却是学琴孩子在成长路上向正确方向迈出第一步的引导者,是非常重要的那一位老师。现在无论我在世界的哪个角落演奏,杨老师的音乐都是我音乐基因中的一部分,她永远会在那里聆听。我会永远记得您,亲爱的杨老师。
(谢文君)杨老师从她多年教授琴童的经验中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学体系。杨老师选用的教材通常都很有针对性,她非常注重基础技巧的训练,一开始的课程设计往往都是一半技巧教学,一半曲目教学,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再作调整。杨老师教学时也不会按部就班地按照教材进行,如果孩子熟练掌握了同类曲目,她就会布置更加有挑战性的作品。她的学生往往进步神速,这都归功于杨老师对每个教学曲目的仔细推敲和研究,按照她的话就是“我要花很多时间备课”。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杨老师会因材施教,灵活掌握教材的选用。Eric(陆逸轩)因为从小喜欢音乐,自己有很多想学习的作品,杨老师会在他列出的“愿望单”中挑选适合的曲目,并没有要求Eric一定按照杨老师规定的曲目来练习。杨老师注重音色,常常在手腕怎么用力、手臂怎么放松上花很多心思指导。她是一位温暖慈爱的老师,同时也是一位非常严厉的老师。她的要求很高,往往我们觉得Eric已经练习得很到位了,但上课时还是被“挑”出了一大堆毛病。Eric在不断地磨炼中成长,音乐之路的每一步都有杨老师的关爱和鼓励,杨老师成为了我们的家人和朋友,每一个重要时刻,无论是历练的痛苦还是成功的欢乐,我们都会与她分享。现在我们痛失了这位家人。我们会永远想念你,杨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