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晔
前不久,“错换人生28年”事件当事人之一因肝癌去世,两个抱错孩子的家庭再次被推上热搜,到底是“错换”还是“偷换”至今未果,但其间的种种矛盾还是引起了人们对人性的深刻思索。
我突然想起上海作家滕肖澜的长篇小说《海上明珠》,当时有人评论故事情节的设定太过戏剧化,没想到如今却有了现实版,虽然小说与现实结局大不相同,但还是应了那句“戏如人生,人生如戏”。
小说开门见山,由车祸切入,千余字后便道出了“女儿互换”的事实,而且罗家家境优渥,女儿罗晓培(毛家女)从小受到宠爱,得到了良好的教育,最终成为大提琴家。毛家父母都是农民,女儿毛慧娟(罗家女)早早工作,嫁人生子,又离婚,在镇上一家超市打工。真相大白后双方见面,其后,罗父给毛慧娟换了工作,将母子俩接到罗家照顾。
看上去生活在继续,可每个人的心理发生了巨大变化。滕肖澜对各个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体察到位,刻画犀利,有冷,有痛,有暗淡,也有暖,有甜,有光亮。
滕肖澜说自己做了母亲之后再回头看这部小说,更能体会两个母亲所受的致命打击。有人说“养娘总比生娘亲”。毛家妈妈原本就更看重儿子,亲生女儿被养得如此优秀,养女依然还和她亲近,所以得知真相后,她的注意力大多放在如何为儿子索得更多物资上。而罗家妈妈则不一样,二十多年所有的疼爱都倾注在女儿身上,最后却发现亲生女儿生活得如此糟糕,她的伤是双面洞穿的,但她表现得却很大方,一个有养育情,一个是生育恩,心中纵有滔天巨浪,她也是竭尽全力照顾双方感受。
相比而言,两个女儿中,我更喜欢罗晓培,在城里长大的她除了清冷高傲,既不刁钻也不古怪,这种人设跳出了富家子女就跋扈、贫寒孩子就善良的窠臼。正如滕肖澜分析的那样:“一个人如果生活富足,受到父母关爱与良好教育,除非碰到特殊境遇,否则一定是彬彬有礼、淡定从容的。反而言之,如果从小家境窘迫,为生计疲于奔命,那么正常情况下是很难保持心境平和的。”
滕肖澜对毛慧娟心理的幽微波动,描摹得十分真实,比如她得知真相后的种种不平衡,想要得到更多补偿的念头,以及对毛家父母的复杂情感。当然,滕肖澜也写到了她的良善,比如当罗晓培流产后身体极差时,说出了替其捐肝的想法。
滕肖瀾善于表现上海人宽和又精明、务实又灵活的特质。罗、毛两家身份不同,物质条件不同,“但人心深处,藏着更深层次的‘同。心同、理同,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把这层写尽了,便是最最动人的”。毛家最初怀着占便宜的心态,处处想从罗家捞好处,罗家表现得极为大度,几乎所有要求都一一满足。在后来的相处和来往中,两家的关系变得越来越融洽。看到最后罗、毛两家合起来为两个女儿准备了生日礼物——两颗珍珠,寓意“两个女儿都是掌上明珠”,我的眼眶突然濡湿了。
陆续读过滕肖澜的其他作品,如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的《美丽的日子》等,她是一个有个人特色的作家,能够把世俗情感尽可能写得不俗。
编辑 家英宏 xjjyh_32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