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歌应唱大刀环,
誓灭胡奴出玉关,
直解杀场为国死,
何须马革裹尸还。
——《出塞》清.徐锡麟
从我记事起,常听父亲唠家常,浓重的皖北口音,讲的都是他18岁扛着枪,负重40公斤重的背包,尝冰卧雪,风餐露宿,徒步翻越10余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山,蹚过无数冰河,筑路修桥、开山凿石向西藏进军的往事。
父亲一生经历了淮海、渡江、解放大西南等战役,少小离家,走南闯北,死里逃生,很少流泪,但只要说起朝夕相伴的进藏战友,有的早饭还在一起谈笑风生,因为意外或者是饥病交加,一转身便天地两隔,那种生离死别的感觉,常常让他哽咽不已。父亲文工队有位安徽老乡小豆子,在甘孜因为断粮几天,饥饿难耐,过量地食用空投的压缩干粮,遇水膨胀,眼睁睁看着他在地上打滚咽气无法救治。晚上回到帐篷,收拾小豆子的遗物,睹物思情,同班的战士泣不成声。
先遣部队手持国旗走过布达拉宫广场
18軍军首长,前排军长张国华、谭冠三
进军西藏,战士们斗志激昂
架桥修路,创造奇迹
为什么总是让我们看到你们沉重的背影
进藏解放军受到藏胞们的热烈欢迎
风沙飞扬,军首长阅兵
1952年1月10日,在拉萨成立中共西藏工委,左始:平措旺杰、慕生忠、谭冠三、范明、张经武、张国华、李觉、刘振国、王其梅
1951年国庆佳节,左始:阴法唐、 夏川、 平措旺杰、 王华
为了解放西藏,这点苦算什么
战胜怒江天险,英名天下
进藏前的52 师文工队,邓亲和(二排左一)仍健在
54师文工队演出歌剧《刘胡兰》后,全队在幕布前合影
53师文工队才华横溢的作曲家、音乐演奏家涂清华
53师文工队乐队排练
53师文工队陈钦甫
“进藏路上,很多非战斗牺牲的战士还不满20岁,他们朗朗的笑声和俊俏的容貌,多少年萦绕在眼前挥之不去。”
初识西藏,我感觉西藏很高、很远、很漫长。在我幼小的心灵,18军的父亲母亲就是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就是雪山之巅的英雄!
據父亲回忆:1949年2月,根据中央军委和西南局的命令,为执行担负进军西藏、经营西藏的主力任务,原豫皖苏军区机关、部队和中原野战军第一纵队和第二十旅合编而成二野五兵团第18军,下辖52、53、54三个师,军长为老红军张国华、谭冠三。同年,从中原向西南挺进。1950年初,18军进藏部队从四川乐山向西藏进发,1951年8—9月,张国华军长率领的18军军部机关及所属先遣部队,经丁青、边坝、沙丁、太昭等地,于10月26日进抵拉萨,后相继进驻日喀则、江孜等地。
1948年父亲在河南省永城豫皖苏军区驻地入伍,后编入18军53师,自打那时候起,整整70年的时间,他和千千万万18军将士们,告别家乡和亲人,投身进军西藏、解放西藏、建设边疆的洪流当中,满腔热血见证了祖国边疆的历史变迁。
战争不分性别
阴法唐为《老照片. 新西藏》题词
盛大的入城仪式
陈钦甫,今年88岁,18军53师文工队分队长,后调西藏军区文工团(小提琴手)。据他回忆:1950年2月9日,西南军区、西南局和刘、邓首长发电报给张国华,要求为减少进藏运输困难,有些部队如文工团等非战斗组织须精简,可在局面打开后再进去。
张国华接到刘、邓首长电报指示认为“文艺工作对进军西藏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其他人员可以精简,军文工团、师文工队应保留”,因此,向刘、邓、贺首长申明了理由。于是,张国华军长亲自带领全军文艺工作者,首批先期进藏。
根据军首长谭冠三、张国华的指示,全军三个师的文艺工作者,在进藏途中,既要行军、筑路,还要利用休息时间创作、排练文艺节目,用歌声鼓舞部队的士气,以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战胜进藏途中的千难万险。
1950年初,为紧密配合全军进藏政治动员,53师文工队创作排演了《进军西藏》说唱表演,3月7日在乐山誓师大会演出,歌声响彻军营,鼓舞人心。一星期后,军首长谭冠三在师政治部洪流副主任的陪同下,到师夹江驻地检查工作,特意到53师文工队看望大家,他说:你们的《进军西藏》,是全军率先宣传进藏的优秀节目,密切配合了部队的战前政治动员,很及时、很有意义、很受欢迎,应该表演和表彰,并当场给全队颁发了奖金。
80年代初,西藏军区政治部《高原文艺战士》一书,详尽介绍了18军文艺工作的初创和历史沿革。作为西藏军区文工团的元老和见证,18军文艺战士,被永远地写进了我军的历史。
18军西北独立支队范明将军到达藏北黑河重镇,地方官员前来欢迎
1951年,范明率领的18军独立支队在进藏途中
1951年2月27日,西北军政委员会根据中央决定,任命范明(左一)为班禅行辕代表,3月19日,在青海塔尔寺参加完班禅行辕就职仪式后,与班禅(中)合影
运粮的驼运队
1951年7月,从西北进藏的18军独立支队女兵吴景春(中),翻越诺芸岗
当年五位将要在西北局入伍进藏的女兵 ( 吴景春右二 )
从西北进藏的甘耀忠(前右二)
18军西北独立支队驼运大队分队长徐明德
从西北进藏的付伟(后排左一)
捍卫祖国疆土完整,人民解放军既是伟大的解放者,又是最早的探险家。
1950年,根据西北局的命令,范明将军率领的18军西北独立支队(先遣连、驼运大队)从青海西宁香日德,越过通天河,翻过唐古拉山,向西藏挺进。茫茫戈壁,大漠孤烟,连绵的昆仑山白雪皑皑,仅运输物质和粮草的骡马、骆驼、牦牛队,就排了几十公里长。铜铃声声,叩响着沉睡万年的高原。景象何其壮观浩大。在终日不断的行军跋涉中,人民解放军战士踏上由一座座高山做台阶的高原“天梯”,走向纯净的蓝天。
从云南进藏的人民解放军
1951年,126团1营接受了向西藏察隅边防进军任务,图为在桑昂曲宗(今察隅县)察瓦龙地区扎那村召开向察隅边防进军誓师大会
军民合影
部队自己建的营房
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四兵团第14军42师126团,奉命执行从云南丽江进军西藏的任务,围歼盐井一带叛匪,保证昌都战役速战速决。1950年8月5日,在126团团长高建兴率领下的入藏战斗部队,向西藏察隅地区桑昂曲宗吉公、沙马进军,于10月1日胜利抵达吉公村,将五星红旗升上吉公村上空,从此,结束了察隅“有边无防”的历史。126团后改编成西藏军区察隅边防153团。
先遣连战士英姿
先遣連侦察小分队
1950年初,遵照毛泽东主席“向西藏挺进”的指示,党中央做出了“多路向心,解放西藏”的战略部署。决定以西南局和第二野战军为主,在西北局和第一野战军配合下,从西康、云南、青海、新疆四路出兵进军西藏。新疆军区独立骑兵师由汉、蒙、回、藏、维吾尔、哈萨克、锡伯等7个民族的136名官兵组成的进军西藏先遣连,在总指挥、团保卫股长李狄三,连长曹海林,指导员李子祥,全军特级战斗英雄、副连长彭清云率领下,于1950年8月1日从新疆于阗县普鲁村誓师出发挺进藏北。
先遣连的官兵们在没有地图,没有向导,没有道路,与后方部队失掉联系,断粮断补给,遭遇缺氧、风暴袭击情况下,以惊人的毅力,孤军徒步2000多公里,横跨海拔6000多米的昆仑山和冈底斯山,历尽千辛万苦,以牺牲63名官兵的沉重代价与后续部队进驻阿里、改则等地,将红旗插上了藏北高原。
95岁的王兴才是进藏英雄先遣连老班长、一等功臣
李子祥(1927.5 一2013.12)进藏先遣连指导员,一等功臣
彭清云(1927.7 一2012.1),进藏先遣连副连长,全军特级战斗英雄,一等功臣
李狄三(1914.12 一1951.5),进藏先遣连党代表、总指挥
先遣连彭青云(右)夫妇在阿里
2014年7月1日,武汉骄阳似火,西藏电视台《口述西藏》节目录制组李亚、王梦超等一行,从西藏飞抵武汉,第一站对原航空兵飞行师长韩琳、领航员陈光富等五位健在老兵进行了节目录制。
我在大汗淋漓的酷热中,从头至尾聆听了他们飞越西藏的故事。
空军航空兵某师是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唯一的一支空运部队,50年代初,中央军委命令该部执行支援陆军18军进军西藏、解放西藏以及1959年西藏军区“平叛”等协同作战任务。
康藏高原,崇山峻岭,地形复杂,气候恶劣,终年积雪,号称“世界屋脊”,能见度极低,阻挡航路航线,历来被中外飞行专家视为飞行空中禁区。
1950年,王洪智駕机试飞甘孜成功
从川西平原飞入康藏高原,必须穿过康定山口,飞机在两山之间的甬道穿行,稍有不慎就会机毁人亡,这是人民空军飞越天险,开辟高原航线中一段最艰险、最复杂的航程。1950年4月5日,谢派芬、李嘉谊机组经过五次试航,终于找到突出康定山口的航道,第五次试航成功,打开了空中大门,立了头等功。
1950年4月15日谢派芬机组空投陆军成功的当天,时任西南局第一书记兼西南军区政委的邓小平欣喜题词:“强大的空军和强大的陆军结合起来,我们将是无敌的。”
“陆军到哪里,我们就空投到哪里!”18军先遣部队得到给养后继续西进。
1956年,航空兵某师师长韩琳(右二),向陈毅副总理(右三)汇报飞行情况
空投粮食
1956年5月26日,韩琳机组首航北京至拉萨(当雄)机场成功
1950年5月,18军抵达甘孜重镇,粮食告急,4月28日,空军模范“一等功臣”王洪智机组驾机经过四次试航,终于找到进入甘孜的山口,跨入“禁区”向甘孜空投粮食和补给,保证先遣部队向昌都方向开进。
1952年6月7日,航空兵某师37团三大队大队长李向民从川西新津机场起飞,飞行9个多小时,首飞太昭(拉萨)成功,叩响了通往拉萨的飞行大门。
1956年5月26日,韩琳机组驾机首次降落在拉萨(当雄)机场,架起了北京到拉萨的桥梁,对西藏社会的发展、国防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我国航空史上又一壮举。
据健在原空军航空兵某师飞行机械师黄冈回忆:“空军航空兵某师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唯一的一只空运部队,五十年代初,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我们先后执飞18军部队于甘孜机场的食物、物质、宣传物品以及沿途进藏的空投任务,以及特殊的军用客运的飞行任务”。
成都丁慈、冬秀(藏族)夫妇
与冬秀夫妇成都合影
成都洛桑志玛(左)
成都洛桑志玛
成都闫家琪(左)
成都闫家琪
1950—1959年十年间,航空兵某师协同陆军部队参加了解放西藏,参加歼灭川西土匪的“黑水战役”,支援西北军区,西南军区地面部队剿匪,平息西藏全局性武装叛乱,川西甘肃青海平叛作战,他们上千次飞入高原腹地,满载生命希望物资,空投、空运到陆军战友手中。
除空投、空运外,还充分发揮运输机多功能作用,多次侦察叛乱份子动向、向叛乱队伍进行空中射击、寻找追击残匪、迷路失联的陆军连队、空洒传单宣传品、空中广播、空投急救药品千余公斤、向雪灾中的藏族同胞空投救济物质春播青稞种子等等。发挥了空军航空兵的优势。
青葱岁月,安佩(后排左三)
首批进藏女兵,右始:郭蕴中、李国柱、吴景春、孙立英、梁枫
三位女兵花一样灿烂(右始:李俊英、周霞云、崔素娟、陈琳)
西藏和平解放70年,弹指一挥间,换了人间。
当年进军西藏的年轻战士,如今,大多已“米寿”的高龄,这些健在的进藏老兵星散祖国四方,依然孜孜不倦地眷恋着那片解放了的土地,有的终身与西藏结缘,将西藏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