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人类·动物》的共情叙事策略

2021-07-21 00:24:48孙剑侠张倩
武汉广播影视 2021年6期
关键词:共情大象主观

孙剑侠 张倩

韩国纪录片《人类·动物》通过明星真人秀户外体验的模式,记录了演员朴信惠、柳承龙等与制作人员共同前往南非、泰国、美国利等十几个国家,亲身感受着濒危动物们面对的悲惨而又血淋淋的现实,揭开了人类虐杀动物的面纱。通过镜头唤起了观众对人类与动物和谐共处的期盼,将创作者的个体思考转化为具有广泛价值的社会意义。本文将从纪录片共情叙事的合理性出发,从镜头设计、主观视角等维度,对该片的共情叙事策略展开深入思考和剖析。

一、纪录片中共情叙事的合理性

“真实”或曰“客观”,是纪录片的本质与生命。然而,在实际的制作过程中,纯真实、客观的记录往往是难以实现的。纪录片之父约翰·格里尔逊认为“纪录片是对现实的创造性处理”[1]。而创造性处理或艺术加工,本身就具有主观性。尼科尔斯更清晰地认识到纪录片表达中存在主观操纵。他1986年撰文指出,纪录片并非对现实世界的客观记录,而是运作于“实际的生活和被讲述的生活之间的交叠处”[2]。尽管处理真实与主观的关系,使之达到既能让创作者的主观认知落地,又能客观、真实地反映事物的平衡状态是具有挑战性的,但是纪录片的主观处理却是合理的。因而共情叙事作为一种叙事手法,被借用到纪录片的叙事中也是合理的。

共情早期是一个美学概念,德国哲学家Robert Vischer(1873)首先用德文单词“Einfuhlung”(Empathy的前身)来表达人们把自己真实的心灵感受主动投射到客观事物上的一种现象。后来,Tichener创造了一个英文新词“Empathy”取代了“Einfuhlung”。要了解人类的主观体验,要体察他人的主观情绪状态和思想观念,科赫特认为只有运用共情(empathy)和内省(introspection)这样的主观方法,除此以外,别无它途,因为“共情是一种特别适合于观察知觉复杂心理结构的认知模式”[3]。科赫特认为,所谓共情就是“替代的内省”(vicarious introspection)[4],是“思考和感受另一个人内心生活的能力”[5],其中包括认知的成份和情感的成份。在纪录片创作中,共情叙事是构建共情空间的重要策略,创作者借助摄像机助力观众“抵达”真实现场,激活和唤起观众的共情能力,让观众在潜移默化中感同身受,进而产生情感和价值认同。在纪录片中,观众与作品的心理互动程度决定着认知共情达到的深度。

二、精准的镜头设计,提升情绪感染力

与剧情片相比,纪录片的本质属性是非虚构,即用真人、真事、真环境,讲述真实故事。从接受角度讲,受众对作品内涵的理解,需要自己从影像中自然而然获得,而不是制作者强加给受众。《人类·动物》在视觉影像设计上,通过大量的细节镜头和充满悬念的情感、旁白的交叉剪辑,形成了丰富的叙事语意,让观众经历与剧中人物相同的情感体验,在真实自然前提下,使观众感悟与思考。

首先,细节镜头凸显演员的主观情绪,提升情绪感染力。该纪录片伊始,演员在自述接到拍摄时的心情时,通过摄像机捕捉演员的面部表情和肢体细微动作,让观众感受到演员当时的内心是不平静的。在演员独白时,创作者在影片中穿插了一些动物镜头,以及演员与动物的互动镜头,在画面中能够清晰的感受到演员与动物交流时的喜悦。

其次,细节镜头的交叉、对比剪辑,放大了现实中的矛盾冲突,形成充满未知和悬疑的情节要素,增强纪录片的戏剧表现力。比如,朴信惠在博茨瓦纳卡萨的草原上观察的画面和象群自由活动的画面相得益彰,让人看起来是一幅自由、快乐、和谐、美好的画面;在“大象无国界”代表迈克蔡司博士引领下看到的干枯腐烂的大象尸体、人类为了获取象牙的残忍手段和杀死大象后为了不被很快发现,在大象尸体中注入毒素导致上千只秃鹫的死亡;柴勒特女士专门建立了生态公园保护残疾大象;未满两岁的幼儿小象全身被尖刺扎、被鞭子打;海豚身上的累累伤痕与看台上欢呼的观众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人对动物的无度支配与攫取。

除此之外,充满悬念的旁白和独白,也强化了故事的感染力。纪录片所“记录”的就是故事,没有故事的纪录片就失去了灵性和活力,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创作者不仅在整部纪录片宏观的叙事方向上使用了在真实的基础上故事化的隐形意义构建,并且每一集的每个事件中也使用了如铺垫、细节、悬念、高潮、重复等创作手法。比如在旁白中大量使用疑问句,如“究竟人类会以何种存在去靠近动物们呢?正是这种好奇心引领观众开始了这趟旅程”,简短的一句话就让观众心理充满了疑惑与好奇。

创作者通过大量的细节镜头、演员叙述以及旁白的渲染,构建丰富的叙事关系和完整的叙事段落。同时,通过剪辑调节叙事节奏,不断在大悬念下引爆小悬念,最后让悬念爆发,达到高潮,实现与观众的情感共鸣。应该说,该片用精准的镜头动作和充满悬念的视觉设计,使观众经历了与剧中人物相同的情感体验,这种创作处理扩大了纪录片的艺术表现力。

三、主观视角,促进情感共振

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面前,人们很容易产生相像的情感反应,这是“共情”产生的重要因素。《人类·动物》通过第一人称主观视角,让观众参与到影像中,即让观众体验剧中人物的视角,共同体验剧中人物对事件的感受情绪。利用传播主体与受众之间产生相同或接近情感态度的事件或情况实现情感上共鸣,使传播双方见之动心,会之起意,触之生情,有效促成传播双方共通的意义空间,是共情叙事策略中实现“共情”的重要媒介和载体,也是共情传播中的关键环节。

第一,以主观视角直观展现具有亲近性日常生活。《人类·动物》创作者横跨4块大陆10多个国家,每个国家的文化背景迥然不同,片中事物所反映的文化各有差异。事物要与人们的知识文化素养相照应,使受众易于理解它所包含的信息,而且在内容上应该尽量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受众的日常生活状态息息相关,被不同国家的人民大众接受。大多数观众有观看大象、海豚等表演的经历,但是却不知道大象、海豚等是如何被捕猎和驯服的。纪录片中既记录了大象、海豚等动物与人的日常生活,又展现了具有新奇性和刺激性的视觉景观。比如,在影片中展现了动物的奔跑、喂养、保护等日常场景,这与受众的主观想象具有高度相似性,从而产生亲切、熟悉之感。但是,与台前表演时的和谐不同,驯兽员与大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关系又是对立、冲突的,这些矛盾带有强烈的视觉、认知刺激,带来感观震撼。比如,在利益驱使下,驯兽人员将未满两岁的幼儿小象强制性的带离母象身边,绑在一个几乎难以动弹的笼子中,圈禁十日,且饱受全身被尖刺扎、鞭子打的酷刑,在极致的痛苦中失去记忆和自我后成为观光商品和庆典的道具。

第二,主观视角更利于触发观众的共鸣。《人类·动物》一开始就是演员在自述他们参与拍摄这部纪录片的一些初始想法和经历感受,透过每个演员“喜、怒、哀、乐”的表情,观众看到他们在初始接到拍摄通知时的惊喜,旅途中和动物们交流时的喜悦和感动。当他们亲身经历了动物所遭受的迫害和残杀时,观众也透过演员的视角感受到惊讶、无助和愤怒。《人类·动物》正是通过演员主观视角的直观展现,以第一视角直接“感受”到了动物的生存现状。有了演员主观视角,观众开始从“角色”的视角出发,感受角色、理解角色、认同角色。观众被带入“角色”成为纪录片的被摄对象,观众在事实基础上进行有意识的换位思考,从而理解他人的思想和感受的能力。在纪录片中,就观众而言,共情意味着观众主动参与影像思考,深入影像中人物的情感世界。观众之所以产生共情与共鸣,并不是因为简单的情绪感染,而是基于影像真实获得的一种情感认知。在第一集《杀死大象》中朴信惠在博茨瓦纳卡萨内近距离的观察大象的画面就会直接产生一种代入感,明星的感召力形成了和观众的情感共鸣,同时也传达了该片人与动物“共存”的价值观念。当然,不论是偷猎者猎杀大象、熊、犀牛谋取利益,还是饱受争议的Trophy狩猎后收集剥制的动物标本的社会事件,都是具有强烈情绪感染力的事件。创作者通过这些事件,让生活在不同环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观众,引发某种瞬时情绪。而创作者的态度和情感通过整部影片预设的情感线索也会对观众发生作用,观众产生身临其境,参与其中的强烈感觉,创作者、剧中演员和观众达到情感的“共鸣”。

《人类·动物》海报

四、结语

镜头呈现的真实,并非事物的本来面貌,纪录片中的真实是包含创作者对客观的态度和认识的真实,而创作者对客观世界的感知都带有无法消除的主观色彩。俗话说“眼见为实”,但有时眼“见”不一定为“实”,这里的“实”就像《人类·动物》里观众看到大象和海豚与驯兽者之间看似“和谐”的背后的不“和谐”。纪录片从制作过程来讲,需要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前提下发挥主体的创造性,在主观认知与客观事实之间达到完美的平衡,这要求创作者们用“心”去想,用“心”去体会客观事物的美,把自己的眼睛当做观众的眼睛去欣赏,这样制作出的纪录片才能走向观众心灵的深处。共情叙事作为纪录片的一种艺术表达方式,其本质就是在纪录片传播中将创作者和纪录片的创作理念、作品核心价值和精神文化等运用共情的方式传达给受众,帮助创作者进行立意表达,获得受众心理认可,促进作品与受众情感共鸣,观念认同。但是,纪录片毕竟是一种以客观为本质特征的艺术形态,在应用共情叙事的时候,应该注意作品中的真实和主观的平衡。

猜你喜欢
共情大象主观
网红会和打工人共情吗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商业评论(2022年4期)2022-05-05 23:01:30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幼儿共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甘肃教育(2020年17期)2020-10-28 09:02:26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刑法主观解释论的提倡
法律方法(2018年2期)2018-07-13 03:22:06
大象无形
中华奇石(2017年4期)2017-06-23 23:04:38
认真的大象
环球人物(2017年7期)2017-04-17 20:07:00
大象
幼儿园(2016年10期)2016-06-22 19:3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