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野生亚洲象救助工作初探

2021-07-21 11:22沈庆仲王斌保明伟熊朝永肖宇
中国动物保健 2021年4期
关键词:野象亚洲象小象

沈庆仲,王斌 *,保明伟,熊朝永,肖宇

(1.云南省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所云南西双版纳 666100;2.云南省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所云南西双版纳 666106;3.云南省西双版纳野象谷景区有限公司云南西双版纳 666106)

亚洲象是亚洲最大的陆生野生动物,也是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和旗舰物种,目前分布于印度、斯里兰卡、泰国、越南、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缅甸、孟加拉国、不丹、印度尼西亚、尼泊尔及中国等13 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现存种群总数量估计为4 万~5 万头,被《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列入附录Ⅰ物种,是国际上高度关注的野生动物物种之一。在中国,7000 多年前亚洲象曾经分布于我国广大地区。自周朝初开始,亚洲象由黄河流域南迁,春秋战国时期的分布北界为淮河流域,唐代时已退至长江以南,宋代时越过南岭,如今已退缩到云南,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目前,亚洲象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普洱和临沧3 个州市9 个县区有少量种群,总数量约300头。西双版纳州是野生亚洲象的主要栖息地,全州分布有野生亚洲象约280 头,部分象群游走往来于西双版纳州和普洱市、西双版纳州和老挝之间。

1 背景

我国亚洲象分布区极为狭窄,并呈现出零散分布格局,被列为极小种群物种、首批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之一,在国家林业局组织编制的《全国极度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拯救保护规划》中,亚洲象被列为重点物种进行拯救。原国家林业局和云南省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亚洲象的保护管理工作,主要开展了地方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建设、亚洲象就地保护、栖息地保护与管理、巡护与监测、种源繁育基地建设、野外收容救护、打击非法盗猎等系列工作。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50 年来野生亚洲象的种群数量增长了1 倍,即从20 世纪60 年代的146 头、80 年代的193 头,发展到现在的300 头左右[1]。为进一步加强亚洲象的保护拯救,2020年7 月,依托亚洲象繁育基地项目,西双版纳州编办批准成立“西双版纳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以下简称“亚洲象救护中心”),亚洲象救助(护)工作走向常态化。

2 亚洲象救助(护)情况分析

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1988 年建局以来,依法保护管理自然保护区资源,同时积极开展重点保护对象亚洲象的收容救助(护)工作,从1989 年7 月救助第一头小象“勐勐”开始,30年来累计组织和参与救助(护)野生亚洲象21 次、23 头,其中现场放归4 头,现有7 头救助(护)象生活在“亚洲象救护中心”,有1 头调到× × × 动物园,具体情况如下:

2.1 救护与救助情况

亚洲象收容救助(护)工作首先是从救助野象开始的,救助象比救护象数量多。

从表1 可以看出:救助象18 头,幼体和成体各占50%。幼体中8 头是因病、自然灾害等因素被遗弃后进行救助,1 头是被兽夹夹伤后人工施救;成体象是因野外争斗打架受伤、自然受困失去生存能力而进行施救[2]。5 头救护象均是成年象,因其行为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自身安全,对其猎捕救护。

2.2 死亡与存活情况

现有存活救助(护)亚洲象12 头(含救助现场直接放归的4头),抢救和救治过程中死亡11 头。详见表2。

从表2 可以看出:23 头象中有11 头死亡,死亡率为47.8%。其中,救助象18 头,死亡9 头,死亡率为50.0%;救护象5 头,死亡2头,死亡率为40.0%;存活的3 头救护象中,其中1 头于1994 年调动物园,另外2 头仍在“亚洲象救护中心”救治。

救助半岁以内哺乳期的小象至今都是世界难题,一方面是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救治无效死之,另一方面是救助过程中突发疾病死亡(“羊妞”之前存活时间最长的记录是“腊腊”,4.5 岁死亡),这是死亡率高的根本原因。2 头救护成年象中,1 头死于肠硬阻,另一头是在救治过程中因“自残式对抗”受伤抢救无效死亡。

2.3 救护时间分段情况

上世纪八十年代救助1 头、九十年代救助(护)4 头、最近10年救助(护)13 头。详见表3。

表3 亚洲象救(助)护时间分段统计

从表3 可以看出:救助(护)象呈上升趋势,特别是近10 年增长较快,平均每年救助(护)1.3 头。这与种群数量增加、活动范围扩大、人象生活空间重叠等有一定的关系[3]。

3 主要成效

3.1 积累了野生亚洲象救助(护)经验,开创了救助新记录

23 头象21 次救助(护)经验,每一次都有所不同,有先天性心脏病和其它重病被遗弃的乳象、有被兽夹夹伤的小象、有失去母爱的孤儿象、有打架受伤或被攻击致伤的成年象、有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肇事象、也有受困危及生命的象等。

3.1.1 首次成功为野生亚洲象实施妇科手续2007 年10 月,针对野生亚洲象“平平”伤情严重、生命垂危的伤情,来自昆明动物园专家、昆钢职工医院妇产科医师和西双版纳的兽医专家共同为“平平”会诊,决定为“平平”做妇科手术。专家和工作人员共36 位、分成五个小组,联合实施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为野象施行妇科手术”并取得成功,把“平平”从死亡线上救了回来。

3.1.2 首次从象群中成功救出三头落水象2016 年10 月的一天清晨,2 头成年亚洲象和1 头小象(约半岁)掉落一个约5m 深的蓄水池,周边有17 头象群守候。这是史无前例的一次营救,救援队伍深入实地考察、认真分析研判、制定多套救助方案,通过专家、森林公安、森林武警、当地村民等共80 多人协力,动用了直升机、挖掘机、无人机,在象群的感知配合下,救助方案转向用挖掘机“凿开水池”,被困约50 余小时的3 头野象终于获救,最后与象群会合后离去[4]。

3.2 先天性心脏病被遗弃的小象基本没救

1997 年救助弃象“荣荣”(约6 个月),41d 后死亡;2005 年抢救一头弃象(约2 个月),救助2d 后死亡。它们都是先天性心脏病。

3.3 救助刚出生小象取得重大突破

刚出生不久就被遗弃的小象,一般都患有先天性疾病或其它重病,国际上至今没有救助成功的先例。从30 年前的小象“勐勐”(3 岁零11 个月死亡)、15 年前的“腊腊”(4 岁零6 个月死亡)、到2015 年救助的“羊妞”(2020 年8 月满5 岁),哺乳期被遗弃的小象救助正在创造记录。

3.4 对救助象和救护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救助是针对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野象实施的帮助,被救助象知道感恩,主观上不会与人对抗,对人的安全风险要小一些。救护主要是针对频繁肇事的“问题象”,因严重威胁到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对其进行猎捕、强行管制,既有效保护人、同时又保护象而采取的强制措施。救护象反抗意识较强,不惜一切与人对抗,特别是成年的野象,救护工作难度大、风险高[5]。

3.5 取得了多项成果

先后在《中国畜牧兽医》《野生动物学报》《中国兽医杂志》《云南畜牧兽医》《兽类学报》《林业建设》等发表了《哺乳期野象严重外伤混合克雷伯氏杆菌感染的治疗》《亚洲象血常规指标的测定与分析》《5 例亚洲象肠梗阻的诊疗报告》《亚洲象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野生亚洲象解没食子酸链球菌巴氏亚种和解没食子酸链球菌的分离》《圈养野生幼象行为节律与体温变化关系研究》等学术论文。

3.6 促进了国际交流与合作

从1989 年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救助小象“勐勐”开始,泰国、英国、斯里兰卡等大象专家多次前来参与了救助工作,一起讨论研究制定救治方案,在碰到疑难杂症时也前来出谋献策。小象“勐勐”2 岁生病瘫痪时,多位外国专家前来参与会诊;“羊妞”刚接收救治时,泰国专家闻讯赶来,参与制定了“羊妞救治方案”等。

4 建议

4.1 加强亚洲象管理和经费投入,打造面向东南亚的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亚洲象救护中心”(云南西双版纳亚洲象繁育基地)是国家林业六大工程(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15 个物种拯救工程在云南实施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30 年来保护拯救亚洲象的成效已彰显中国生态保护形象,成为国内外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和热点。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和经费投入,把“亚洲象救护中心”建成一个国际合作、交流的平台,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6]。

4.2 探索制定标准化规程,引领亚洲象拯救工作规范

随着野生亚洲象数量增长和分布范围扩大,亚洲象救助(护)工作将会逐步走向常态化,探索制定“野生亚洲象野外救护技术规程”及救治、饲养、管理、野驯等操作规程,不能进一步规范我国野生亚洲象的拯救工作,且对周边邻国也有示范意义。

4.3 加强科研合作与交流,为有效保护亚洲象提供科技支撑

以“亚洲象救护中心”为科研平台,与国内外相关科研机构合作,广泛开展亚洲象有关课题研究,用科研成果指导保护管理和救助(护)工作。■

猜你喜欢
野象亚洲象小象
森林深处的“象”往
“一路象北”背后的历史与科学
小象去报名
直升机、挖掘机轮番上阵,救出被困野象
野象卷起了稻壳猫
善良的小象
亚洲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