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各界代表瞻仰邓小平同志塑像( 毛思倩/摄)
2021年5月28日,深圳巴士集团整装一新的50辆红色巴士,出现在深圳的街道上。
深圳人有个说法,这里的巴士比其他城市的跑得快,滚动的车轮就像在实践那句著名的口号:“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但这50辆红色巴士,却并不是追求速度的快车线。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基于深圳原有的三条公交线,沿着三条红色主题线路,50辆巴士串联起东江纵队纪念馆、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邓小平画像、中国改革开放蛇口博物馆和前海国际会议中心等16个深圳党史地标景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深圳立于潮头,先行先试,实现了从一座落后的边陲小镇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历史性跨越。
5月30日,深圳巴士集团开通3 条红色主题线路
城市和巴士一样在向前跑,而每站的征程足迹都值得回看。
中国共产党“点石成金”的创造力,就体现在这座城市的发展历程里:大革命时期的星星之火,农民运动和抗日战争的红色基因,改革开放年代里的一路乘风疾驰。
深圳,一座“闯”的城市。
行驶过高楼林立的都市街景,红色巴士停在深圳龙岗区东江纵队纪念馆前,仅有二层的建筑并不起眼,楼前有座半身铜像,铜像下镌刻的名字是“曾生”。
熟悉深圳城市史的人对这个名字不会陌生。
1979年2月,出身深圳的老革命曾生接任交通部部长,并兼任部属直管部门香港招商局(简称“招商局”)董事长,他多次南下调研,促成招商局对蛇口的开发,并把主持招商局日常工作的任务交给了老部下袁庚。
北靠广州、南邻香港,在思潮激荡交汇的上世纪20 年代,独特的地理位置为马克思主义在深圳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
后人回首,常说这是深圳故事的开端之一。
故事还有另一个开头。
1938年10月,日军侵占广东后,时任中共香港海员工委书记的曾生受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主任廖承志委派,率共产党员和香港进步工人、华侨知识青年共30余人到达惠阳县坪山(今深圳坪山区)地区,组织成立惠(阳)宝(安)人民抗日游击总队。
这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在南粤大地不断扩大,1943年扩编成立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人们后来习惯地称之为“东纵”。
曾生是东纵总司令,而袁庚则是东纵情报战线上的重要一员。在东纵期间,袁庚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深圳历史(第一卷)》记载,深圳地区(原宝安县)是广东最早建立党组织的地区之一。
北靠广州、南邻香港,在思潮激荡交汇的上世纪20年代,独特的地理位置为马克思主义在深圳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
1921年中共一大宣布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后,广州地区党组织开始有组织地开展广东工农运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广东成为大革命运动的策源地。1924年下半年,广东省的党组织派共产党员黄学增等人到宝安县开展农民运动和建党工作。
到了抗日战争时期,以东纵为代表的南粤抗日武装力量,接棒星星之火,一些早期参加过农运的宝安人在投身抗日的过程中加入了党组织,例如曾在洪门颇具影响力的曾鸿文。在1941年至1942年的“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中,曾鸿文带领东纵队员成功救下何香凝、柳亚子、茅盾、邹韬奋、夏衍等800多名文化名人,被誉为抗战史上的奇迹。
“回忆也有不同的分量。对于我,追忆半个世纪前的一段烽火历程,心思既深且沉。”2016年1月,99岁的袁庚在深圳病逝。他的儿子袁中印回忆,晚年的袁庚时常夜半高歌,唱抗战歌曲。
以袁庚为代表,深圳“拓荒牛”们那份敢闯敢干的热血并非凭空而来。可以说,正是革命年代烽火的灼烧,锤炼了深圳这座城市的初心。
1978年6月,离乡几十载的袁庚作为交通部外事局负责人,受交通部党组委派赴港开展调研工作。
抓住全球产业转移时机的香港是当时亚洲一条腾飞的小龙,人们眺望对岸一座座耸立的摩天大楼,跑不跑?是当时不少人心中的疑问。那年,“逃港潮”愈演愈烈,仅宝安县跑了17456人。
有人回忆,袁庚曾感慨:被革命解放的人,却舍命偷渡到当时的殖民地去,这种情况必须改变,一定要变封闭为开放。
当时主政广东的习仲勋指出,治本还得靠发展生产力。
歷史走到了一个关键路口。蛇口工业区炸响了填海建港的第一炮。在中国改革开放蛇口博物馆,人们还可以看到当时的影像。参与了蛇口工业区建设的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退休员工李新初回忆,那一炮响起时,“有一种移天换地的感觉”。
历史现场的背后是历史决策的诞生。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习仲勋代表省委请中央让广东先走一步,放手干,在邻近港澳和沿海的地区划出一些区域专门对外合作交流、吸收外资,利用毗邻港澳、华侨众多、国际交流频繁便捷的优势,在“四化”建设中带个头,加快发展。
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在广东建设一个“特区”——“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1979年夏,建港填海的“开山炮”在深圳蛇口炸响
1979年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广东省宝安县改设为深圳市,7月,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出口特区,后于1980年5月改称经济特区。
深圳蛇口工业区,成为改革开放的“试管”。从1979年到1984年,蛇口创造了24项全国第一:率先推出实行定额超产奖励制度、在劳动用工方面推行劳动合同制、以工程招标的方式管理工程、职工住宅商品化、全国招聘人才……在当时,石破惊天。
大胆探索引起过争议。能否坚定信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并抓住机遇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为试验田的深圳,成为回答时代问题的关键。
1992年春,邓小平到深圳、珠海等地视察,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发展才是硬道理”。
判断姓“资”还是姓“社”,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邓小平说,对办特区,从一开始就有不同意见,担心是不是搞资本主义。深圳的建设成就,明确回答了那些有这样那样担心的人。特区姓“社”不姓“资”。
思想解放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了新阶段,特区建设步入更宽阔的航道。
前海国际会议中心,是红色巴士串联的深圳红色地标中最年轻的一个。这里位于前海区块,距离蛇口5公里,其所处的位置,是如今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核心引擎——前海蛇口自贸片区。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蛇口喊出的这些口号,从深圳响彻神州,那些深圳创造的新模式,也走向了全国。
从海边小城到大都市,深圳地区生产总值已从1980年的2.7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2.77万亿元。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一路“闯”来,深圳既没有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没有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并在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机构改革、民生服务等方面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特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实现了“五位一体”的全面发展。
曾任深圳市委书记的李灏认为,在深圳,大家的思想不僵化,“有了偏差,能马上指出来,马上改。”这使得深圳在筚路蓝缕的创业阶段经受住了风浪,闯出的新路子最终证明可行、可推广。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深圳的发展成果表明,正是在党的坚强正确领导下,坚持党中央的科学顶层设计,历届党的中央领导集体以高超领导力、决策力应对风险挑战、化解思想争议,这座城市才取得如今的成就。
如今的深圳,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许多重点领域和环节上实现了新的突破。
7月1日, 广东深圳,2021架无人机表演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前海蛇口自贸片区于2010年诞生。2011年3月,前海开发被正式纳入“十二五”规划纲要。2012年6月,国务院批准并支持深圳前海实行比经济特区更特殊的先行先试政策。
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到地方考察就来到深圳。站在前海石旁,总书记深情寄语:“精耕细作,精雕细琢,一年一个样,一张白纸,从零开始,画出最美最好的图画。”
深圳曾创下“三天一层楼”的纪录。如今,相比于肉眼可见的工程建设,前海这个“特区中的特区”,更多创造的是制度创新。在深化改革全面发力的阶段,许多布局、开局、破局,都是在前海实施、推进、完成的。
在前海,不同法律体制下的纠纷,都可以通过前海创造的“调解+仲裁”机制予以解决。前海法院不设审判业务庭,直接设立法官团队,建立以审判为中心的扁平化管理模式。2016年11月,前海法院在全国首次适用香港法律,成功审结一起涉港融资租赁案件,对增强香港乃至全球资本投资前海及内地的信心,具有深远影响。
在前海,类似的制度创新层出不穷。截至2020年底,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610项,累计在全国复制推广制度创新成果58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深圳迈入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历史新征程。
2019年8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出台,要求深圳“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
党中央为深圳先行示范区设定了清晰的战略定位——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
在建設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新征程中,深圳依然敢闯敢试:推出20条政策措施,率先推进营商环境改革;推出降成本的28条措施,为实体经济发展“减压”;实施“深圳90”措施,推进项目审批制度改革……
在改革开放之初,深圳的火热建设吸引着当时的热血青年。如今的深圳,仍是一片吸引创业者的热土:深圳常住人口平均年龄仅有32.5岁,是全国人口最年轻的城市。
“来了就是深圳人。”就高校应届毕业生落户问题,深圳已实现零费用、零排队的“秒批”。在南山区行政服务大厅,创业者会收到一份南山区专为创业者打造的“南山创业包”。打开“创业包”,里边放置了营业执照、公章、发票章、财务章、法人章,还有数字证书、银行卡、税控盘、说明书、社保和税务提示,以及“亲清政企”宣传册、产业扶植政策手册,并赠送一个“跟党一起创业”的帆布包。
2020年11月,深圳南山区行政服务大厅“企业设立一站式服务专区”推出“南山创业包”(刘佳璇/摄)
截至2020年底,深圳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8650家。在深圳南山区粤海街道不到1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便聚集着华为、大疆、中兴等众多知名企业。5G、人工智能、网络空间科学与技术、生命信息、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创新成果,就在这里孵化出来。
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在2020年的增加值超100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7.1%,成为深圳经济保持正增长的主要引擎。
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谋幸福。
深圳的目标是“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近年来,深圳通过推进社会民生领域建设改革、推进教育先行示范改革和医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措施,让市民群众获得感越来越强。2020年,在扩大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供给方面,深圳完成新增病床位11586张。
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深圳进入了新的征程。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下,从经济、法治、文明、民生到环境,深圳立志要“打个样”,2050年时更要成为全世界城市的标杆。
邓小平同志的巨幅画像,是深南中路与红岭中路交会处的地标,也是深圳发展的见证,画像上那句“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至今仍在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