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化同步助力乡村振兴

2021-07-20 04:49魏靖入
今日财富 2021年16期
关键词:工业化城镇城镇化

魏靖入

农业农民农村问题始终是关系囯计民声的根本问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目标。本文致力于打破“四化同步”的实施困境,通过分析得出 “四化同步”是对传统城镇发展模式的完善和突破,是从片面追求单项产业发展向新型工业化、农業现代化、信息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的转型,是从城乡发展不平衡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提升。进一步提出“四化同步”的建设中要注重工农关系、城乡关系之间的协调发展,注重改革措施配套推进以形成发展合力,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

一、调研背景及意义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迅速,成为推动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工业化与城镇化的相互推动,工业化为城镇化提供了经济基础和发展动力,城镇化为工业化提供了资本集聚和广阔的需求市场。“四化同步”可以有效的促进乡村振兴,资源均等化以及城乡二元结构的构建。但是,在具体实践中却面临一系列问题,在发展过程中“四化同步”也呈现出失衡态势,只有四化体系同步发展才能更好地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带动现代化建设。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型战略愿景。然而在推进四化同步的过程中面临资源分配不均、资本的扩散、产业发展受阻等问题。推动产业转型、协调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是实现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笔者认为只有先弄清改革发展中的“四化”协调问题,才能更好地探索构建“四化同步”机制。只有更好地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带动乡村振兴。因此,探究 “四化同步”的实践及政策,既有理论上的必要性又有实践中的迫切性。

二、相关概念及理论

“四化同步”是指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我们不仅要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而且要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是指信息化是工业化的产物,反过来又与工业化融合,带动工业化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化技术被运用到工业生产之中,推动新型工业化变革。在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良性互动中,一方面工业化给城镇化带来了大量的资金基础,另一方面城镇化也为工业化带来广阔的市场需求,产业是城镇发展的基础,也是乡村振兴的驱动力。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逐步迈入进入新时代,经济也不断向前发展。在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起点上我们必须把握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特征,不仅强调数量指标,而且要更加强调质量与效益。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把握信息化浪潮,把信息化作为关键支撑推进新一轮的产业变革,同时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关注广大农民群众利益,切实提高城镇化质量,把农业现代化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

三、“四化同步”推动过程中实施困境

一是工业化发展仍不平衡,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还不充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长期以来我国工业化的产业结构以高耗能产业为主。这些产业附加值低,产能低,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第三产业等新兴产业发展不足缺乏高品质、个性化、高附加值的产品。工业化的飞速发展没有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二是农业现代化与工业现代化发展还不匹配。“四化同步”强调城乡一体化、产城结合和经济集约,通过推动四位一体相互融合,从而突破经济发展的瓶颈。传统的城镇发展只是单方面注重工业发展或提高农业产量,没有充分考虑到产业联动和产城结合带来的良好经济效益,我们只有破除传统城镇化发展思路才能推动新的改革发展。中国当前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和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城镇发展水平明显滞后于工业化,在“四化同步”过程中,工业发展提供的动力在城镇化系统运行中具有关键作用,工业化与城镇化不能孤立而行,因此,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是“四化同步”的重要特征。乡村发展模式与城镇发展模式还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如何突破乡村与城镇发展的融合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三是以人为核心的农业现代化质量还需要不断完善,更加注重农民的核心利益。建立在传统“土地财政”之上的城镇化模式必然伴随利益分配和公共服务的不均等问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是否保证绝大多数农民具有充分知情权,参与权,能否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的合法利益。怎样在乡镇建设过程中依法保障农民的土地(林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都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需要考量的,力求达到经济发展同时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在开展村集体、宅基地的确权工作中如何使广大农民都平等的享有权利?以及怎样合理协调推进城镇产业发展?怎样使广大农民参与产业升级中?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解决。

四、新时期“四化同步”的政策启示

(一)以工带城、产能驱动:工业化和城镇化优势互补

以工带城的建设方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实施机制,在实践过程中也取得一定成果。通过先大力发展工业,再以产业发展为支撑带动镇域建设。实行“四化同步”首先要通过重点扶持龙头产业发展,发挥龙头产业优势,形成产业园区,通过产业逐步转移农业人口;其次,促进产业园区建设、吸引产业集聚并辐射带动周边城镇;最后,通过优势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逐步完善当地公共基础设施,推动城镇区域朝更优质方向发展,实现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良好互动。工业企业发展一方面提升了城市经济实力,极大地激发了企业、农民等主体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撑。我们可以加快建设工业园区,完善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引进龙头产业,发挥优势企业的带动作用,以优带劣不断促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通过“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来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四化”的互补和共同繁荣。

(二)信息助力,加快推进信息化与三化融合

信息化是“四化同步”的重要驱动力,要推进信息化与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良性互动。首先,通过承接部分高科技产业转移,乡镇企业可以逐步把原本低效能产业发展模式转向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其次乡镇政府要进一步完善以政府网站为平台的行政审批制度,进一步提高城镇建设中政府效能;最后建立以电子政务、科技产业、智慧民生为核心内容的智慧城镇建设,信息化能够更好地结合知识与信息,把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提高生产中的科技含量,推动社会向更高级、更高效的方向发展。在“四化同步”过程中,通过推动信息化与三化结合,使“四化同步”朝着更加高速的方向上发展,以信息化作为重要的推动力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促进产业升级转型、带动产业向高附加值方向发展、不仅发挥产业优势,也利于保护自然环境,建设生态宜居乡镇,只有这样才是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正确路径。

(三)人文关怀,更加关注农民诉求,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四化”建设的各个方面都必须关注农民诉求:从工业化来看,乡镇企业建设中要积极推动优势产业发展、形成产业集聚,通过各种红利政策吸引农民进入工业企业工作,不仅要吸引当地闲置劳动力,更要想出办法留住他们。农民就地就业转移有利于农村经济转型之下农民的就地城市化,保障了产业结构非农化之下农民的合理安置。从农业化来看,农民进入到当地新兴产业后,原本的农业生产难以为继,因此地方政府应积极引入下乡企业租赁农民耕地,把原本从事低附加值的耕作方式转变为“现代农业”形式,农民亦可通过“反租倒包”等途径参与土地农作,这个过程促进了农民融入到农业现代化之中。从城镇化来看,各乡镇极推进农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产业聚集区及移民搬迁等统筹安排工作,引导农民向社区集中。通过不断加强乡镇社区建设,逐步完善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扩充学校、卫生站等服务设施建设,逐步提高乡镇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促进乡镇社区向现代化城镇迈进。

五、结语

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是建立在一个整体互动结构上的完整经济概念,是一个完整的体系,通过研究镇域改革发展,可以更深入揭示“四化”发展的基本規律。“四化同步”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一系列制度创新来不断完善,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我们应当立足各个乡镇的现实情况,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不搞千篇一律,尽可能多地体现出不同乡镇的地方特色,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四化同步”朝更高质量发展,更好带动乡村振兴。

(作者单位:三峡大学)

猜你喜欢
工业化城镇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城镇建设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和探讨
在钟鼓楼上回望——宾川县州城镇
为实现祖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奋斗的青年工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