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孟侯
读白字这桩事体其实是蛮扎劲的。
先说著名的读白字事件:2018年北京大学120年校庆,林校长上台发表演讲,当他训导学生一定要“立鸿鹄志”时,读成“立鸿浩志”,台下立刻有学生掩鼻而笑,中学老师就教过这个字的读音了。
倘若你是一个导游,你把近代实业家教育家张謇说成“张赛”,赛就赛吧,游客不会跟你计较,或许这个张謇真当过运动员。倘若你是刘晓庆,把栩栩如生读成“羽羽如生”,也不搭界,她小辰光就当红卫兵去了,没读过啥书。老虎斑马美在背,孔雀朱鹮美在羽,所以羽羽如生,也對!倘若一个搞环保的人写了一条标语:“重金属污染过的牡蛎可以治癌!”卖海鲜的老板当然笑不动哦,但是喜欢吃牡蛎的人谁都不会真相信。其实,这个环保员是想写“重金属污染过的牡蛎可以致癌”,也就错了一个字,虽然意思反了,也是情有可原的。倘若是一个广场大妈,把两眼炯炯有神读成两眼“回回”有神,也混得过去,因为在大妈看来,那个跳交谊舞的老爹虽然垂垂老矣,但是他的眼睛没有一回没有神,所以回回有神……
可林校长哎,侬是中国第一大学的大当家。
过了几天,林校长发了一封很诚恳的信:亲爱的同学们,很抱歉,在校庆大会的致辞中读错了“鸿鹄”的发音。说实话,我还真不熟悉这个词的发音,这次应当是学会了,但成本的确是高了些……说实话,我的文字功底的确不好,这次出错把这个问题暴露出来……
我觉得一个领导过于自责也没必要,大概除了严复、章士钊、胡适、蔡元培、钱钟书等人,谁都读过白字。中国文字有十万,总有一款读音不适合你!林校长没有把鸿鹄志读成“鸿告志”已经蛮不错了,证明致辞前他还是斟酌过的,只是押宝没押对。
比林校长更扎劲的是云南省阮省长,沪昆高铁开通仪式上,他致辞时两次把滇越铁路读成“真越铁路”。哦卖噶!你是云南省的省长,滇是云南省的简称呀。倘若上海某个区调来一个新区长,上台演说时把申城读成“由城”,或者“甲城”,这件事也是很难过关的,上下没打通嘛,成了断头路。
有网友立刻把阮省长称为“阮雀长”(好像他是专门管麻雀云雀之类的官员),并赠老阮七律一首:“自古云南简称滇,童蒙刻板载经年。大吏封疆金字镇,先生造孽土堆填。问君可识本真我,勿使青云化袅烟。”
我觉得这首七律讽刺人讽得有点结棍,一定要逼迫阮省长辞职也有点过分。中国历来是“秀才不识字,读字读半边”,滇字读不来,那么读右边的真,也是有“传统”的。就说云南的滇池吧,按阮省长的读法应该读成“真池”。讲得通吗?也讲得通的。云南省真有那么一个池,绝对不是假池,真池!
刘德华把刽子手读成“筷子手”,想想也对,刽子手不是把竹头的筷子削尖了,插进江姐的指甲缝吗?于是,这个坏蛋就是专门把筷子当刑具的“筷子手”!
潘长江把盱(xū)眙(yí)小龙虾读成“鱼胎小龙虾”,大约他发现这款小龙虾是鱼和虾的杂交品种,肚子里正怀着鱼的种呢,所以异常鲜美。
名人读白字容易被铆牢,没名气的人则随便读随便写,别人能晓得你讲的意思就混过去了。
有个修脚踏车的,在摊头上立了一块牌子,上写四个字:打气,补腿。修车师傅还会补腿?为瘸子补腿?还是为腿被汽车压伤了的人补腿?其实不是,修车师傅是要写“补胎”啊!上海话腿和胎同音。但是说“补腿”也算混得过去,比喻嘛,脚踏车的轮胎不就是脚踏车的“腿”吗?白字不就是写错和读错的字吗?
只要不是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白字黑字灰色字随便读,读过算数。如果担任正儿八经的播音员就不一样了,读一个白字据说要扣50元。赵忠祥把“万马齐喑究可哀”的喑(yīn)读成暗,那就扣掉50块,那是他的至暗时刻,不会因为他是著名播音员扣他500块,也不会因为他偶尔犯错不扣钱。
北京台的播音员把“两国之间龃龉不断”,读成“两国之间龌龊不断”。顺着她的思路推理,应该也是搭得上的,你想啊,龃龉两个字比喻的是意见不合的,既然双方你争我斗,最后都会骂出龌龊话做出龌龊事来,所以就“龌龊不断”了……只是这个播音员要扣100元了,因为两个字。
于丹是非常有名的教育别人的教育者,她把李白的《将(qiāng)进酒》读成《将(jiāng)进酒》,哪能办?电视台扣钱只能扣自己人,扣不到于大教授头上,那么电视台会不会扣导演50块呢?
有个网友觉得这桩事体扎劲得不得了,于是用白字来讲述《水浒传》中的李逵:话说《水许传》里有个季达,手使两把大爹,有万夫不当之男……
还有网友瞎编出一条假消息,说有关部门决定把有些文字“白化”。比如“一骑(jì)红尘妃子笑”的骑,干脆读作一骑(qí)红尘算了。粳(jīng)米呢,干脆读成粳(gěng)米。
有关部门真会作这样的决定?不会吧。难道世界上本来没有白字,读的人多了,便要白化了?
我写这篇《读白字稀松平常》不是用来嘲笑人的,因为我不想嘲笑我自己。正如钱钟书先生说的“自己阅读的孩子都有一肚子白字,有时还改不掉”。我没有“一肚子”白字,半肚子总归有的。
比如:我把干涸(和)读成干固——河床干了,结成一块一块坚固的泥块,不就是“干固”吗?好读又好记;比如:我老是把自怨自艾(义)读成自怨自唉,不高兴了自然要唉声叹气,不就是自怨自唉吗?还有,把愤懑(闷)读成愤满,当一个人愤怒时,胸中的怒火肯定是满满的,愤满!我把糟粕(破)读成糟伯,好像是说一个很糟糕的老伯伯;我把鞭挞(塌)读成鞭达……
比较讨厌的是,这些白字我还记得特别牢,只要一出现,必定脱口而“白”。
中国文字有近十万,十万个字读音不尽相同,比如:清、精、婧、菁、腈、靖、聙、靛、靓、青……看看差不多,看看都像青,但是它们分别读什么?说实话,我没有本事认得它读准它。英文只有26个字母,倘若它也拼凑出十万个词来,外国人肯定也是晕头转向的,肯定也会读白的。
好吧,最后总结一下:自古以来,人们对常读白字的人还是很尊重的,称之为“白字先生”,而不叫他们“白字瘪三”,读白字的毕竟还算文化人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