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雨婷
摘 要: 新时代的数学课堂应当是多元而包容、生动而有趣、民主而真实,每一位教师应当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武装自己,倾听儿童真实的声音,追寻课堂最本真的样子,帮助学生大胆绽放思维之花,用心营造一个儿童喜欢的魅力数学课堂。
关键词: 关注儿童需求;倾听儿童心声;巧设问题任务
一、 引言
《新课程》特别指出:教师不仅仅是教材的实施者,更是教材的“建设者”,要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一个有大格局的教师,应当尽可能地打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构建更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丰富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操作的机会。
二、 关注儿童需求,把数学问题生活化、情景化、趣味化,让学生学习真实而又好玩的数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是促进小学生积极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只有让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地投入学习中去。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可以用以下的方法:如课前布置学生预习,用生动有趣的动画场景、问题图、游戏活动吸引学生注意力,或者设计有拓展性的课后练习,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从小培养发现问题的兴趣。
在教学《解决两步式问题》一课时,教师以春游作为教学契机,通过小学生一天的生活场景来展示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体现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理念。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并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最新的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乘法”这一新的运算概念的起始课。学好本节课将为今后学习乘法口诀、除法运算等数与代数的知识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低年级学生的观察水平、理解能力、收集整理信息和表达的能力都很有限,特别是一、二年级的学生大多是七八岁的孩子,年龄较小,性格活泼开朗,好奇心也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其模仿能力和可塑性很强,并且乐于交流和表现;由于心理机制尚未成熟,做事的专注力和毅力不足,学习的稳定性不强。怎样才能营造有趣好玩的数学学习氛围,让学生喜欢数学,乐于思考,自觉自愿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呢?在上课伊始,教师巧妙结合学生熟悉又喜爱的生活场景——游乐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请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游乐项目,再数一数,圈一圈,说一说。孩子们在教师热情洋溢的带领下,一边挑选着自己喜欢的游乐项目,一边沉浸在学习数学的欢乐中。只有教师灵活而巧妙地使用教材例题,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才能使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形成生动活泼、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促成认知活动的探索化、动态化和情感化。
三、 倾听儿童心声,把学生真实的想法展示出来,让课堂回归教育的初心
数学课堂研究的问题,常常是枯燥而深奥的。如果教师总能面带微笑,用温暖的话语点燃学生不断探索的热情,用欣赏的眼神激励学生大胆自信地表达,用专注的聆听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心声,用温暖的手臂轻抚孩子的心灵。这些轻松的对话模式,活泼的课堂氛围,将使学生在爱与被爱中,自由地展示自己最真实的想法,让课堂扎根到儿童的心灵深处。
比如,在課前的情境导入,教师精心设计活动,引导学生借助游乐园的活动项目图片复习连加算式。在圈一圈、数一数的学习活动中慢慢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做好认知铺垫。在学习乘法时教师没有急于“教”和“评”,而是引导学生根据认知水平和学习经验大胆猜想:“像这样,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还可以怎样说怎样写更简便?”看似小小的黑板和讲台,却包容了孩子们大大的创意和想法,留足了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黑板上,学生自己书写的乘法算式,也许字不够漂亮、符号的笔顺不够规范;课堂上,关于几个几的表述,也许不够完美。而这一切,正是学生自己逐步到达真知的雏形,我们能轻易地说孩子的创意是对或错吗?任何知识的形成并不是一开始就是这样的,它总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实践和检验的过程,在大众的讨论辩证中最终形成现在这个样子。想要把有限的课堂时间尽量用在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和研究上,就不要轻易地对他们说对或错,要尽可能地激发他们不断求索的精神。课堂上,一块黑板、一个话筒、一份学具,让学生大胆自信地展示交流不同的想法,台上尽情演说,台下大胆质疑。教师悄悄隐身于课堂,课堂回归于学生,教育回归本真的状态。
四、 巧设问题任务,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数学的思维之花绽放光芒
课堂上,每一个新问题的出示,就是点燃新课探究的导火线。要想点燃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要给学生一个轻松愉快的探究环境,给学生一个可以自由想象的空间。将问题展现给学生时,要给学生充足的思考、讨论和回答的时间。在课堂学习中,要鼓励学生展开自由奔放和新颖的想象,并允许他们存在某些暂时性的思考目标的转移。怎样才能把学生从旧经验的认知中,推向新问题的探究前沿呢?教师应精心设计以下三类有针对性的问题,以三上《乘法初步认识》为课例。
第一类问题:关注指导学生基本的养成习惯,帮助学生学习怎样认真地倾听、有序而规范地说、仔细地数等。例如:1. 一架一架地数,每架小飞机上坐了几个人?2. 小飞机上坐了几个人?说一说,图中都有什么?3. 小飞机里共有多少人?你能用一个加法算式表示吗?
第二类问题:关注指导学生有条理地观察,深入地思考。例如:1. 解决问题时,我们是先(观察)——再(提问)——最后(列式);2. 观察这个加法算式,你发现它有什么特点?3. 你说我写,怎样表述更清楚?是几个6相加?
第三类问题:关注指导学生情感体验的交流。例如:1. 读一读,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写这些算式的过程中有什么感受?2. 对比加法和乘法算式,你有什么感受?3. 你听懂了什么?谁想再来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备课时,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分类理清问题的导向性和针对性,让数学课堂的思考有效指导学生的学习习惯、思考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能巧妙地引出新问题,借助课件、学具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让学生自觉地在活动中质疑,在讨论中析疑、在操作中解疑。学生以问题任务驱动为导向,自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不仅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培养了严谨的思维习惯。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悄悄变成问题研究的主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