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辉
【摘要】当前学习难、学习苦、学习浅是普遍问题。教育部也屡提减负,主要从作业、补习班等方面刚性减负。如何通过课堂创新解决这个问题,是值得教师研讨的课题。叶圣陶教育思想有很多值得借鉴。文章试从叶圣陶的“教为不教”教育思想入手,以九年级历史一课来探讨自主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教为不教;情景化体验;循环化讨论;多元化成果
一、构建的理论依据
“我恳切期待家长和老师节约讲话的功夫,能不讲就不讲,必须讲的时候也只画龙点睛似地点几句,腾出工夫来,在引导孩子自己动脑筋的方面多想办法,多花力气。这固然不太容易,要是做得好,却是够孩子一辈子受用的。”[1]叶圣陶先生的这段话,平实而深刻,让笔者感到很震撼,凝聚着他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也饱含着对教师的殷殷期待:学会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才会好起来。根据叶圣陶先生的教育理念,笔者设计了本课。
二、课堂模型的构建
构建“情景化体验——循环化讨论——多元化成果(多维标准)”的课堂模型,如图1所示。
(一)情境化体验:情境激发
基本要求:情境导入;情境贯彻课堂;多样化的情境;情境与生活关联;情境来自学生经验;情境富有体验性。
情境导入:在Quizlet软件上做好关于一战的知识点的配对题,课前利用希沃授课助手进行投屏,邀请每组学生进行游戏。情境导入,旨在黏住眼球,激活学习情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回忆前一课的相关知识,做到知识的前后联系,让学生能迅速进入课堂学习。
多样化情景体验:将学生分成美国、英国、法国、日本、中国代表团五组,贯彻整节课堂。
叶圣陶认为:“假如学生进入这一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是就不需要教了吗?”[2]学生所以要学要练,就为进入这样的境界。为了达到更好的情景体验,笔者通过设置漫画、给出数据、展示图片等方式来渲染。
——改编自:唐启华等著,《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北京科学文化出版社,2014年。
(二)循环化讨论:三步骤完成循环讨论
本组讨论,直接说出自己的见解,称为第一见解;其他组同学、教师提出不同见解,称为第二见解;关键是第三步“回头看”,根据第二见解,修正完善第一见解,最终得出超越第一见解、第二见解的见解,称为第三见解。旨在刺激大脑、挑战学习,提升主动反思、复盘检查的技能。
第一步:本组讨论,说出本组的观点。教师展示《战后各国实力对比情况》,请各组根据这个材料,结合学案上的漫画,讨论提出各国会在和会上提出什么要求,也就是第一见解。
美国组:现在英国、法国都欠我的钱,我是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
英国组:虽然我欠美国很多钱,但是我仍然有最强大的海军。
法国组:都是德国让我损失那么大的,我要让德国再也爬不起来。
日本组:我们经济上升,虽然不能跟欧洲的那些国家争,但是我们可以跟亚洲的国家争,我们要做东亚的霸主。
第二步:教师和其他组给出不同意见。
师:美国是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那它在政治上有没有要求?
生1:英国应该是希望凭借自己强大的海军,保住自己世界霸主的位置。
生2:我觉得法国在一战中损失最大,所以它应该是最恨德国的。
师:大家联系一下前一课,战争中还有一个大国后来退出了,也被和会排除在外,那美国、英国等国家对这个国家会是什么想法?
第三步:根据第二见解,修正完善第一见解,最终得出超越第一见解、第二见解的见解,称为第三见解。
美国组:我是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所以我也要做政治上的老大,争夺世界霸权。我不希望苏俄强大,最好让欧洲这些国家牵制住苏俄。
英国组:我要凭借我最强大的海军,维护我的世界霸权。我也不希望社会主义国家苏俄变得强大。
法国组:我一定要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让它再也没有能力爬起来。
日本组:我们不关心欧洲,我们要做东亚的霸主。
通过第一见解的表达、第二见解的补充,学生最终形成第三见解,这个消化学习的过程才是真正的深度学习。到此刻,真正的学习发生了。
教师继续追问:这些国家的目的是否完全一致?有没有一致的地方?
最后学生通过讨论发现每一个国家都与另外两个国家互为对手,而又都可以和另两个国家中的任意一个联手,所以这些战胜国之间矛盾重重。这也解决了为什么会议要开那么久,以及最终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帝国主义间的矛盾,为二战的爆发埋下了祸根。
问题设置具有层次性和梯度性,以促发教学互动、生生互动,这是本课问题最核心的设计理念。一是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能力;二是分组讨论,将课堂还给学生;三是通过解读材料提出本国主张,学生理解各国之间的目的并不相同,所以不能根本上解决帝国主义间的矛盾,为后面讲解二战历史的背景做好铺垫。
(三)多元化成果(多维标准)
多元化成果:未完待续的知识点、疑问、可能性、挑战机会等。
课堂评价:学生自评(知识掌握、理解等级)、互评、教师评。
作业布置:分类分学情布置。综评在90分以上的同学请分别从战败国德国、战胜国(美、英、法、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中国的角度写一段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看法;综评在80分~90分的同学完成知识框架;综评在70分~80分的同学完成学案上的材料題;综评在60分~70分的同学完成学案上的选择题。
三、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唱主场、当主角的新课程理念,重视学生动脑、表达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关注学习过程与方法。本节课的最大亮点是拓宽学生的学习时空,将学习延伸到室外,将情感、知识化为行动和技能,使学生养成多观察、多分析、多思考的习惯,养成一辈子自励自学的能力,激发学生观察社会,深入历史去探究未来世界的奥妙。笔者在设计本课时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问题情景化,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确定了情景化体验的教学形式。学生在分组的过程中得到了体验,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突破了重难点。
第二,课堂设问,环环相扣,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这堂课上得较为成功,也较为满意。课后分析原因,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课堂设问发挥了功效。有效的课堂提问,既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通过课堂提问,还能及时了解学情,准确、及时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有利于高效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第三,精炼试题,自然过渡。为了使各环节之间自然过渡,笔者选择让学生做试题的方式,既训练了学生,也做到了在块与块之间自然过渡。
第四,爱国情感,渗透自然。在历史课上肯定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但如何能做到自然不做作,又能让学生接受,是一个难题。笔者从自身工作切入,将爱国主义教育转化为从身边小事做起,学生易于接受。
课堂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这节课中,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第一,适度适时放手的分寸感有待提升。比如,课堂容量较大,为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讲得较多,学生发挥的地方较少。
第二,把控课堂的节奏感有待提高。比如,最后结尾的地方,本该教师画龙点睛、有力收尾的时刻,被下课铃响自然掐去,显得收尾比较仓促。
还是叶圣陶说得透彻:“给指点、给讲说,却随时准备少指点、少讲说,最后做到不指点、不讲说。这好比牵着孩子的手走路,却随时准备放手。在这上头,教者还可以下好多功夫。”
【参考文献】
王善岗.初中历史课堂上学习主动性的激发[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19(12):64-65.
叶圣陶.如果我当老师[M].杨斌选,编.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