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娜 谢会娟 梁文龙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之一,患者发病后表现为明显的肝区疼痛,出现腹痛腹胀等症状,并随着患者病情的进展,会出现肝脏组织的坏死、破裂,可引起腹腔内出血,出现腹膜刺激征,进而严重影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并最终危及患者的生命[1-2]。随着社会工作压力的增加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最重要的癌症肿瘤疾病。在对于原发性肝癌的发病机制研究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肝癌发生的1个重要诱因,在大部分肝癌患者中均能检出HBV,随着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增多及乙型肝炎发病率的升高,使得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3-4]。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在肝癌发病过程中伴随着免疫反应、炎性反应等过程的参与。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是1种重要的促炎性因子,在机体多种炎症反应及自身免疫过程中发挥作用,具有促进多种肿瘤生长的作用,也有相关报道表明IL-17可能是潜在的评估肝癌患者病情、预后的敏感指标[5-6]。而目前临床对于肝癌患者的IL-17水平与HBV感染过程及HBV基因型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联系尚未有明确的研究证实[7]。为此,本研究中选取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检测其IL-17的表达,进一步探讨IL-17与HBV基因型的相关性,现将主要研究内容报告如下。
选取2018年04月至2020年0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肝癌组,纳入标准:① 患者经CT、MRI、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肝癌,符合中华医学会肿瘤学会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② 患者均为首次确诊;③ 患者均伴有HBV感染;④ 患者自愿参与本项研究,配合完成研究过程;⑤ 研究方案经医院伦理学委员会审查通过。排除标准:① 患者并发其他肿瘤疾病;② 入组前已接受治疗药物干预的患者;③ 癌症终末期患者;④ 患者基础资料、临床检测资料缺失或不完善。92例患者中男性47例、女性45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56.92±10.83)岁,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8~26 kg/m2,平均BMI(22.38±2.83)kg/m2,肿瘤分期:Ⅱa期21例、Ⅱb期39例、Ⅲ期32例。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乙型肝炎患者80例为肝炎组,患者均确诊为乙型肝炎,男性39例、女性41例,年龄41~76岁,平均年龄(54.82±11.76)岁,BMI19~27 kg/m2,平均BMI(23.13±2.98)kg/m2,另选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健康受试者5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41~74岁,平均年龄(55.23±11.36)岁,BMI19~26kg/m2,平均BMI(22.43±2.89)kg/m2,受试者各项生命体征指标正常,无肝部疾病史。
肝癌组、肝炎组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受试者入院后采集晨起空腹肘静脉血约3 ml,加入到含有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抗凝管中,在DT-5B型台式高速离心机(德国艾本德离心设备公司)中离心分离,转速5000 rpm、离心10 min后分离得到血清上清液标本,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患者的IL-17水平,检测仪器为Emax 2100型全波段多功能酶标仪(美国美度公司),检测试剂盒购置于安徽深蓝科技有限公司,操作按仪器试剂盒说明书要求进行。对肝癌组、肝炎组患者采用PCR扩增技术提取HBV DNA,采用 PCR 结合荧光探针的体外DNA扩增和检测技术,定量检测血清标本中的 HBV DNA含量,检测仪器为RR901 PCR梯度扩增仪(德国Whatman Biometra公司),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测定试剂盒购置于达安基因生物科技公司,将测序结果输入NCBI在线病毒基因分型工具,经序列对比确定HBV基因型。
对肝癌组、肝炎组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受试者的IL-17水平进行统计对比,并将肝癌组患者按肿瘤分期分为Ⅱa期组(21例)、Ⅱb期组(39例)、Ⅲ期组(32例),对三组患者间的IL-17水平进行统计对比。根据HBV基因型检测结果,对肝癌组、肝炎组患者的HBV基因型分布进行统计对比,并对肝癌组患者不同HBV基因型间IL-17水平进行统计对比,探讨IL-17与HBV基因型分布的关系。
肝癌组患者的IL-17水平高于肝炎组且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各组患者IL-17水平对比
肝癌组患者中随着患者分期的增加,IL-17水平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P<0.05),见表2。
表2 肝癌组不同分期患者IL-17水平对比
肝癌组患者HBV基因型分布与肝炎组患者HBV基因型分布有显著性差异,肝癌组患者以C基因型为主,肝炎组患者以B基因型为主(P<0.05),见表3。
表3 肝癌组、肝炎组HBV基因型分布对比(例,%)
肝癌组患者中,HBV C基因型患者IL-17高于B基因型且高于A基因型、D基因型患者(P<0.05),见表4。
表4 肝癌组HBV不同基因型患者IL-17水平对比
肝癌是临床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是起源于肝脏上皮细胞恶变的肿瘤疾病。我国作为人口大国,有庞大的原发性肝癌的发病人群。目前,对于原发性肝癌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8]。其中HBV感染、免疫反应、炎性因子反应等是肝癌发生的重要诱因,相关的报道显示在肝癌患者中多伴有HBV病毒的阳性表达和一些细胞因子成分水平的上升。其中IL-17作为1种经典的促炎性因子,是由机体的Th17细胞分泌的特征性的细胞因子, 通过刺激靶细胞释放前炎性介质,诱导机体的中性粒细胞活化聚集,进而可加重机体的炎症反应,在多种癌症肿瘤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水平的异常改变,多呈现高表达[9-10]。而机体的抗病毒免疫清除过程可造成肝细胞的损伤,诱发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因此,IL-17在肝癌患者中的表达过程与HBV的表达及基因型的分布是否存在关联,对于原发性肝癌发病机制的深入探讨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此开展相关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肝癌患者IL-17与HBV基因型的相关性[11]。
在本研究中,对各组患者受试者的IL-17水平进行检测对比,结果显示肝癌组患者的IL-17水平高于肝炎组且高于对照组,且肝癌组中随着患者的肿瘤分期的升高,患者IL-17水平呈现依次升高的趋势,表明IL-17的高表达可能参与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这是因为IL-17主要是由Th17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分泌产生的细胞因子,通过促进T细胞激活并介导纤维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分泌多种致炎因子,进而促进炎症反应的发生[6,12]。进而导致的肝脏细胞的炎性损伤,进而参与肝脏肿瘤细胞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在IL-17表达水平与HBV感染相关性分析中,乙型肝炎、肝癌患者的IL-17均处于较高水平,表明IL-17可能参与了HBV相关肝脏疾的发生、发展并且可能与肝脏严重程度相关,IL-17水平变化与HBV感染程度可能有一定的关联[13]。在基因型对比中,肝癌组患者HBV基因型分布与肝炎组患者HBV基因型分布有显著性差异,肝癌组患者以C基因型为主,肝炎组患者以B基因型为主,这与既往的临床报道结果基本吻合。HBV有多种基因型,其中亚洲地区主要以A、B、C、D四种基因型为主,B基因型的病变程度相对较轻,主要出现在乙型肝炎患者及HBV无症状携带者人群中,而C基因型则是发展成为严重肝病的机率较高,进而易出现在肝癌患者人群中,在肝炎、肝癌患者人群中表现出了HBV基因型的差异。因此,通过对患者的HBV基因型的检测也有助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较早对HBV C基因型感染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能会减少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和进展[14]。在IL-17表达水平与HBV基因型的相关性研究中,肝癌组患者中,HBV C基因型患者IL-17高于B基因型且高于A基因型、D基因型患者,初步表明IL-17与HBV基因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表明HBV感染者不同基因型间免疫应答有所差异,肝癌患者HBV C基因型由于病毒的影响激活机体的免疫应答反应,进而表现出IL-17的高表达。
综上所述,肝癌患者中IL-17呈现高表达,随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呈现规律性升高。并且IL-17的表达与HBV基因型有密切的关联,在C基因型中IL-17呈现高表达。因此,通过对患者IL-17水平的检测对于肝癌的发病诊断、病情评估、治疗靶点选择及预后效果评估有重要的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