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赐明,姜 楠,王翊蓉,季能博,徐 寻,杨斯然,孙 静,陈文慧△
(1.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2.云南省南药可持续利用研究重点实验室 云南 昆明 650500;3.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 201203;4.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 合肥 230038)
流行病学报道显示全球脂肪肝的患病率为17%~33%,同时脂肪肝与其他慢性病密切相关,譬如高血压、高血脂、肥胖以及胰岛素抵抗等[1]。在肥胖、2型糖尿病以及高脂血症等代谢性疾病人群中,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更是高达60%~70%。一项系统评价显示,近10年我国成年人脂肪肝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嗜酒、喜油腻食物等不良生活习惯是主要影响因素[2]。脂肪肝中首当其冲的当为非酒精性脂肪肝,在我国患病率高达30%左右,非酒精性脂肪肝若不及时干预,可进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等肝脏疾病[3]。此外,非酒精性脂肪肝也会引起肝外诸多疾病的发生,包括心脑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等。
脂肪肝病可分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是由于过度饮酒,导致代谢功能障碍,进一步损害肝功能,发病机制可能与氧化应激、促炎性因子释放、二次打击、肠道菌群失调等有关[4]。治疗方法有戒酒和药物多烯磷脂酰胆碱、二甲双胍等。非酒精性脂肪肝机制尚不清楚,一般认为胰岛素抵抗、“二次打击”学说、免疫功能紊乱、肠道屏障失调、慢性炎症反应等密切相关[5]。西医治疗侧重于控制其高危因素,尚无FDA批准用于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的方法。
中医则不受“病”概念的辖制,强调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疾病可能随着时代的推进千变万化,但人自身的平衡不会变化,中医是凌驾于普遍规律之上的通过经验验证的哲学体系,故中医看到人自身的阴平阳秘,调整其寒热虚实便可,具有大道至简、简便廉验的独特优势。中医认为“胁痛”、“积聚”、“肝积”、“肺气病”等类似于脂肪肝,其病位涉及肝、脾、肾,病性涉及、气虚、气滞、血瘀、痰湿、湿热、痰凝、食积等,基本病机可以归纳为肝失调达,脾失健运以及肾阳亏虚[6]。近年来中医治疗脂肪肝病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系统评价显示,与西药组相比疏肝健脾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改善临床总有效率 [OR=4.19,95%CI(2.92,6.01),Z=7.77,P<0.000 01][7],活血化痰法组临床有效率(OR=3.40,95%CI(2.49,4.64),P<0.001)[8],针刺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RR=1.25,95%CI(1.17,1.33),P<0.001)[9]。由此可见,中医药防治脂肪肝具有一定的优势;有介于此,本研究借助CiteSpace软件对中医药防治脂肪肝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期了解近20年我国中医药防治脂肪肝的研究概况,为脂肪肝病今后的中医药预防、治疗以及康复提供借鉴。
1.1 研究对象 文献来源:中国知网;主题词:脂肪肝,中医药;检索方式:(脂肪肝OR酒精性脂肪肝病OR非酒精性脂肪肝病OR脂肪性肝病OR肝脂肪变性)AND(中医药OR中药OR中医OR方剂OR针刺OR针灸OR艾灸);剔除系统性综述(Meta分析)、综述等二次文献。检索年限:2000年1月1日至2021年7月20日;共检索出1 427篇文献,清洗后共纳入文献1 408篇。
1.2 研究方法 采用Excel 2013进行年发文量分析,采用柱状图展示;CiteSpace 5.6.R2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首先将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导出的文本格式文献进行格式转化,再次检索去重,然后对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包括作者、关键词共现以及聚类分析、机构、关键词突显提及高被引用文献可视化分析。
软件参数设置:分析时间从2000年1月1日至2021年7月20日,每1年一个分区;其余功能参数区按照分析目标选定,包括Author、Institution、Keyword等;Links和Selection Criteria选择默认。关键词聚类分析采用LLR算法[10]。
2.1 文献统计
2.1.1 发文量统计 发文量显示每年的研究状况以及整体的研究趋势。从2000年开始,中医药防治脂肪肝发文量一直处于上升趋势,2008年发文突破100篇,2000年至2008年总发文量428篇,平均发文量47.56篇。2008年到2012年每年保持在80~100篇,2012年之后有所下滑,其中2015年年仅发文量53篇,近3年有所回升,预计2021年发文量将在100篇左右。近十年平均发文量81.5篇,近5年发文量81篇,近3年发文量82篇。从发文量来看,中医药防治脂肪肝仍然是研究的热点,随着对中医药的重视,今后会有更多的报道。见图1。
图1 不同年份发表的中医药防治脂肪肝相关文献的变化情况
2.1.2 期刊来源统计 发表的期刊的来源主要集中在中医药大学学报,其中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载文量60篇(4.24%),光明中医 49篇(3.48%),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46篇(3.27%)。其中中文核心期刊2家(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科技核心2家(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普刊6家。见图2。
图2 中医药防治脂肪肝相关文献发表排名前10的期刊
2.2 作者可视化分析
2.2.1 作者发文量可视化分析 发文量大于10篇的作者有10位,其中有两位作者发文量大于20篇(胡义扬27篇、季光25篇),剩下8位作者发文量最多16篇至最少11篇,第11位到20位作者平均发文量7.9篇,总体而言,作者发文量较高,研究得比较深入。见图3。
图3 中医药防治脂肪肝相关文献发文量前十的作者
2.2.2 作者引文可视化分析 可视化分析如图4所示,其中(N=526)526个节点,说明有526位作者被纳入本次分析中;(E=432)432个边,说明432个合作关系路径。整体而言,发文量较多的作者之间合作十分密切,主要研究作者之间的合作密切,说明中医药治疗脂肪肝疾病学术交流较好,这有助于促进中医药防治脂肪肝的进一步研究,另外合作作者大于3位的有4组;被引用次数前三的作者为胡义扬81频次、孔祥廉48频次、梅全喜47频次。见表1。
图4 中医药防治脂肪肝相关文献作者合作网络分析
表1 中医药防治脂肪肝相关文献的作者被引分析
2.3 机构可视化分析
2.3.1 机构发文量分析 中医药防治脂肪肝主要研究机构为大学和附院。在发文量前10的机构中,大学占8家(80%),附院2家(20%),结合目前的中医附院实际情况,可以推测中医临床极度缺乏,中医类附院西医化严重。中医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医类院校的中医门诊部,中医的发展根基仍然是以院校中医老师为主,中医药防治脂肪肝临床以及研究以门诊部为主。发文量最多的单位为成都中医药大学,28篇(1.99%);剩下9家机构最大发文26篇,最小15篇。见图5。
图5 中医药防治脂肪肝相关文献发文量前十的机构
2.3.2 机构合作可视化分析 可视化分析如图6所示,其中(N=491)491个节点,说明有491家机构被纳入本次分析中;(E=0)0个边,说明单位合作无关系。结合前面作者信息来看,单位之间缺乏交流,仅仅是本单位作者在交流,而缺乏不同单位、不同地域之间的交流。中医强调“三因制宜”,因此中医药防治脂肪肝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不同地域的单位之间的合作,这样有助于中医药的发展,有利于借助中医药攻克脂肪肝。被引用次数最多的单位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22频次。见表2。
图6 中医药防治脂肪肝相关文献的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分析
表2 中医药防治脂肪肝相关文献的机构文献被引分析
2.4 关键词可视化分析 中医药防治脂肪肝的关键词分析可以得知该领域的研究重点。通过图7可知,其中(N=771)771个节点,说明有771个关键词被纳入本次分析中;(E=1 696)1 696个边,说明有1 696个关键词之间是相互关联的,若图中线越粗说明关系越密切。中医药防治脂肪肝文献共现关键词列表如表3所示,前三位的分别是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药疗法,这体现了本次研究的主题。除去与中医药防治脂肪肝主题直接相关的词条,文献共现关键词前三位的分别是临床研究(临床观察)、研究进展、实验研究,说明中医药防治脂肪肝病包含临床、实验以及研究进展三方面同步全面突进。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平分秋色,同时同步更新研究进展。
表3 中医药防治脂肪肝相关文献的共现关键词列表
图7 中医药防治脂肪肝相关文献的关键词共现网络
在前30位中医药防治脂肪肝文献共现关键词中,中介性≥0.1的关键词有11个,分别为中医药疗法(0.47)、非酒精性脂肪肝(0.42)、脂肪肝(0.5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0.27)、中医药治疗(0.25)、临床研究(0.17)、NAFLD(0.12)、胰岛素抵抗(0.11)、中医药(0.1)、酒精性脂肪肝(0.1)、临床观察(0.1)。除去与本次研究主题直接相关词条,有临床研究(0.17)、胰岛素抵抗(0.11)、临床观察(0.1),提示脂肪肝的发病机制与胰岛素抵抗相关,但研究主要集中在临床实验,并非动物实验。
2.5 关键词聚类可视化分析 将关键词聚类可以直观的进一步了解研究主题,本次聚类方法采用LLR,模块化Q值位0.666 4,大于0.3说明聚类结果可信。除去无效聚类之后的聚类标签有#0中医药疗法、#1脂肪肝、#2非酒就在脂肪肝、#3NAFLD、#4非酒就在脂肪肝病、#5临床观察、#6中医药疗法、#7脂联素、#8决明子、#9酒就在脂肪肝、#10临床研究、#11TNF-α、#12辨证论治、#13临床疗效,如图8和表4所示。标签数值越小说明聚类规模越大,除了与主题直接相关的标签之外,主要有临床观察、脂联素、决明子、临床研究、TNF-α、辨证论治、临床疗效,说明临床研究主要体现在辨证论治,实验研究主要为脂联素和TNF-α,同时单味药决明子研究较多,再以“决明子”、“脂肪肝”为主题词检索,近20年有400篇文献,年发文量20篇。
表4 中医药防治脂肪肝相关文献的关键词聚类列表
图8 中医药防治脂肪肝相关文献的关键词聚类图谱
将聚类分析按时间线可视化分析,可知直观的展示该标签聚类词研究的年限是时间,有效聚类标签出现较早的有 #0、#1、#2、#8、#12、#13,其次有 #3、#5、#7、#9、#10,最后出现的有 #4、#7、#11,随着时间变化的主题聚类可以了解研究的历史进程,有助于为我们回归过去以及提供研究的方向。见图9。
图9 中医药防治脂肪肝相关文献关键词的时间线图谱
2.6 关键词突显可视化分析 2000年至2010年是直观的研究,对脂肪肝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其中脂肪肝研究长达5年,突显强度为26.05。2010年至2020年研究脂肪肝的中医病因病机,酒精性肝病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以及随机平行对照实验研究中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可以归纳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与2型糖尿病、肠道菌群以及代谢组学之间的内在关系、潜在机制;其次是基于大数据数据挖掘研究中医药防治脂肪肝病的中医证型、用药规律;进一步挖掘可以得知脂肪肝病不同中医证型与肠道菌群、代谢组学等指标的联系与规律则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见表5。
表5 中医药防治脂肪肝相关文献关键词突现分析表
2.7 被引用文献分析 被引用次数代表着该研究的开创性和奠基性,被引用次数大于20次的如表6所示,其中2017年发表在临床肝胆病杂志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被引用161次,其次是2006年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的脂肪肝中医证型分类的文献分析,被引用146次。在这20篇文献中,文献主题主要有共识意见、研究策略、名医临床经验、研究进展等。疏肝化瘀和祛湿化瘀是防治脂肪肝的主要治法,而泄热豁痰之剂的小陷胸汤为治疗脂肪肝病的主方,以清热化痰、宽胸散结之法祛除有形之痰湿和无形之热邪。
表6 中医药防治脂肪肝相关文献的前20位被引文献列表
在我国过去20年内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患病率为13%~43%,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每年新发人数比例约为4%,非肥胖脂肪肝患病率约为8.51%[11-12]。脂肪肝病的发生与中医体质密切相关,且个人体质是脂肪肝病发生的一个内在因素[13]。通过临床研究或个体的中医辨证论治,中医药治疗脂肪肝病都表现出显著的优势[14]。中医强调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愈后防复。脂肪肝作为一种代谢性疾病,与生活习惯密切相关,说明目前人类的生活方式已经出现问题,违背自然规律是疾病发生的源头。《黄帝内经》强调人们应当顺应自然规律、四时规律、昼夜作息规律以及规律饮食等。但现在人们昼夜颠倒、以妄为常、夜宵暴食、以酒为浆、寒暑衣着失体、起居无节等;因此,做到未病先防就要科普中医常识,大力宣教,使人们从根本上回归顺应自然规律生活。对于脂肪肝患者需调整心情,改变生活习惯,积极就诊治疗,内服中药调理,可慢慢痊愈。已经痊愈的患者当静心修养,规律生活习惯,顺应四时昼夜。目前中医药在慢性病中的参与程度较低,制度不够完善,特别像脂肪肝、糖尿病、高血压等需长期服药的疾病,需要中医理念指导,通过中医理念改变社会环境、心理盲目追求、人体过度体劳脑劳以及人与自然关系,做到未雨绸缪,防微杜渐,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慢性病的发病率。中医药理念在慢性病中的作用,将是接下来研究的重点和趋势。
中医药防治脂肪肝文献从2000年至2008年处于上升趋势,之后保持年发文量在80~100篇之间。发文量大于10篇的有10位作者,其中胡义扬27篇、季光25篇,总体而言,作者发文量较高,研究的比较深入。结合单位与作者分析可知,作者之间的合作仅仅在本部或本院校,缺乏多单位、跨领域的合作。关键词分析,除去与中医药防治脂肪肝主题直接相关的词条,文献共现关键词前三位的分别是临床研究或观察、研究进展、实验研究,说明中医药防治脂肪肝病包含临床、实验以及研究进展三方面同步全面突进。关键词突显显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与中医证型、数据挖掘、2型糖尿病、代谢组学以及肠道菌群关联研究是目前的热点。高被引用文献说明该研究具有开创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15]一文从6个方面概述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诊疗,(1)病名以及西医诊断;(2)病因、病位、病机以及转化;(3)5个辨证分型;(4)临床治疗目标、治疗原则、辨证论治、常用中成药、针灸治疗以及诊疗流程;(5)症状、证候、实验室指标、腹部 B超和 CT、肝脏脂肪含量以及生存质量疗效评价;(6)预防调护。《脂肪肝中医证型分类的文献分析》[16]一文通过临床数据归纳了常见的脂肪肝中医证型分类,依次为:痰瘀互结、肝郁脾虚、湿热内蕴、气滞血瘀、肝肾亏虚。被引用排名第3的《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优势与展望》[17]文章指出了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主要优势,将其归纳为3点,即疗效、治疗效应与复杂机理相对应以及抑制炎症和保肝降酶效应,同时在中药复方的基础研究层面提出了设想。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前三篇文章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证型确立以及对中医诊疗做了全面的总结归纳,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对中医药防治脂肪肝提出了展望。同时也说明临床肝胆病杂志、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和世界中医药在中医药防治脂肪肝的研究中具有先导性。
目前中医药防治脂肪肝的文献集中在患者中医证型规律的挖掘、并发症的研究以及中药治疗脂肪肝的用药规律研究,与此同时中医药防治脂肪肝在实验层面已经与组学研究相结合,使得微观与宏观相结合。但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在于无论是证型挖掘、用药规律的总结还是与微观环境结合都处于不成熟阶段,因此,需要进一步的系统性研究。一方面建议发挥中医本身的优势,从中医原理出发研究,譬如辨证治疗的临床疗效,名老中医的治疗经验总结以及相关理论的梳理;其次需要整合目前的已有研究,樊代明院士认为只有整合才能1+1>2,把目前的数据挖掘规律需要进一步整合,去伪存真,将有效的研究建立新的数据库,供研究和临床借鉴。通过本次数据研究结果,存在的不足在于闭门造车,缺乏多单位、跨地域的研究;其次研究的单位多集中在中医药大学高校,中医类医院缺少研究,从深层次的实际角度分析,目前中医类医院已经西医化之严重,缺失了中医医院的特色。这将是阻止中医药进步的绊脚石,亟待改革,从而发挥中医药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