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院校人工智能创新实验室建设的实践研究

2021-07-19 22:11宋涛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1年14期
关键词:智慧校园教学质量人工智能

宋涛

摘要:新一代人工智能时代的引领下,各行各业正翻开新的篇章,职业教育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分析了学科融合、校企合作、人人参与等思想研究,阐述了基础建设、计划实施到预期成效。提出了三大指导思想、六大实践措施、七大预期成效,教师、学生、企业三方共同协同合作,有体系、有规划、有突破,更注重人本和创新。实验室的特色反映出人工智能在职业教育中的影响力。

关键词:人工智能;创新实验室;智慧校园;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14-0172-02

当今时代,《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政策文件的逐步发布,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融合,提升中职学生信息素养、构建提升智能化校园、改革教学评价方式、促进交叉融合。本文将从人工智能為建设核心,分析研究在中职院校人工智能创新实验室的建设。

1 指导思想研究

1)“人工智能+X”模式,以人工智能创新建设为中心,以“育人为本、融合创新、系统推进、引领发展”为原则,依托物联网专业,辐射其他专业综合发展,将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相融合,集智创新,并密切关注数据安全和学生个人隐私安全。

2)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实验室一方面引进企业能手,提供学生最前沿的社会实际需求,提高人才培养针对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提供学生在新时代创新创业所需要的硬件设备和服务,为学校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创业的教学和研究提供了实践的平台,培养创新型、复合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也为学校创新创业成果转化提供了良好的渠道,更是培养了中职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可持续发展。

3)人人参与,育人实效。把创新实训、创新活动与核心素养相结合,与教学改革相结合,与智慧校园相结合,与生涯规划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树立人人成才观念,人人服务社会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推进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形成人人有目标、人人有成长,开放灵活、选择多样的培养体制。

2 实践措施研究

2.1 提升创新实验室基础能力

建设创新类实验室,形成以人工智能为中心,构建“人工智能+X”新模式,依托物联网专业,多元化实验室软硬件设施建设,提供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六步路线:体验、教学、实践、实训、双创、就业,为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有规划、有部署、有检查,有研究,有指导,建立完善的培养机制,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强化创新实验室智能信息化功能与文化建设,开展AIOT信息化分析管理,集云存储,云计算,云调度,全面提升技能素养与环境育人效果,形成独具特色的创新实验室。

2.2 提升创新实验室服务能力

实验室为校内外提供多元化互动平台,从校内分布实施,到校外基地合作,对社会开放体验服务,以人工智能为基础,在校内建设体验区,开拓师生视野,使用智能机器人引导参观交流,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教学、评价,助力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提升,AI辅助教学、AI大数据分析、AI教学评价、AI专注度情感分析,形成课堂效果的反馈报告助力全国教学能力大赛,校园技能节服务学生技能水平的选拔,校外合作基地的联动合作实践,服务社会,形成具有特色的创新实验室,产生较大的区域影响力。

2.3 创新师资队伍建设

聘请具有行业企业背景、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能手、能工巧匠充实专兼职教师队伍,推进师资培训、考核、教科研工作,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创新优质师资培养,促进内涵建设,落实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思维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信息化能力、综合能力提升,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现代化教师队伍。

依托“校企合作”交流平台,实现校企之间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合作互融,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新模式,深入企业挂职锻炼,产教融合,提升教师核心技能,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发展。

2.4 实验室创新学生团队孵化与建设

建立创新学生团队的选拔遴选制度。根据服务学科发展和服务国家战略需要,在创新实践与项目中发掘、凝聚学生团队。加强优秀创新学生团队培养选拔,优中选优,“以老带新”模式培养传承知识技能,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和创新导向。

创立一对多导师制引领学生创新创造,建立专业交叉学科导师团队,培养学生将生产、学习、研究三者有机结合,对学生及团队知识技能全程指导,提高学生心理素质、职业素养。

打造创新成果展示平台,通过进行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科研实训活动,孕育创新创业成果,交流经验,共享资源,同时展示学生创新软件、创新创业实物、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教师科研论文,并邀请相关企业参加。

2.5 创新实验室教学资源建设

对接最新的人工智能行业应用领域,稳步推进课程建设,引导学生最前沿的创新思维,创造发明,开展基于导师制的小班教学,每位教师专注于少量学生,提升教学质量,不断改进创新实验室教学资源建设。

智能信息化教学知识库建设,通过对知识库的基础资源的规范,形成“轻量化、平台化、特色化”的知识体系结构系统,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知识库运用结果,形成有体系的成效报告,服务教学与管理。

优化课程资源开放智能信息化平台,促进智能信息化教学资源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全面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资源共享,稳步提高教学质量。

2.6 创新实验室质量监控评价与保障

构建“多元交互式”实训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建立“校内与校外、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两结合实验室质量监控、评价工作运行机制。发挥数据平台的教学监控功能,提高教学质量保障水平。

构建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质量监督和质量提升,借助AI人工智能软硬件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提升教学质量,改善教学设计,形成大数据分析报告,改进教学计划和实施。

构建校企共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依托“校企合作”交流平台,建立校企合作质量保障体系,依托行业、企业对教学过程、教学组织、成绩评定进行共同管理。实现校企之间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合作互融,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新模式,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发展。

成立创新实验室工作指导委员会。建立校级部门联合的创新实验室工作指导委员会,并邀请相关行业、企业共同组成的创新实验室工作指导委员会,对实验室设置、定位、建设、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标准等方面进行咨询把关。

3 预期成效研究

通过创新实验室建设,既可以达到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创新创业成果转化的成功率,促进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和典型的形成,形成“有组织、有基地、有赛事、有教师、有课程、有活动”的六有机制,从而实现学生从无梦到有梦,有梦到圆梦的成长目标,接轨当今社会最前沿的需求和实践,也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更上一层楼,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基础上,有效开展教学过程监测、学情分析、学业水平诊断和学习资源供给,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有创新、有共享”,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最前沿的实践

在创新实验室软硬件建设上,融合人工智能技术,达到设备功能完善、技术先进、标准统一。达到全方面覆盖,引入企业能工巧匠,从在校项目过渡到工程实际问题,突破学生在校“象牙塔”现象。智能信息化的建设,以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方案为核心,用师生共同研究的人工智能技术助力传统教室,改善教育教学,通过开放平台和技术,共享优质资源。

2)“有活动、有赛事”,为创新创业教育搭建多样平台

依托创新实验室,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实现“创新学生团队”,“创新师资团队”建设。发挥企业专家、优秀导师、优秀学生等资源优势,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开展差异性赛事教育活动,举办各项活动,实现软硬件设备充分利用,数据样本采集分析,人工智能体验,营造浓郁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

3)“有层次、有交叉”,为创新创业教育形式改善有机结合

打造“体验、教学、实践、实训、双创、就业”人才培养步骤,符合学生成长规律,能够把握创新、创业和专业知识的连贯性和不同能力层次,借助“人工智能+X”模式,多学科交叉培养,整合教育和实验室建设方案和优势资源,构建创新的教育变革。

4)“有课程、有教师”,为创新创业教育注入强劲动力

引入人工智能实践课程,引导学生关注前沿科技和专业创新。教师能够结合自身学科特色,依托“校企合作”交流平台,实现不同学科的合作共赢。进一步明确创新实验室目标成效,完善授课内容和模式,实行小班授课,采用小组研讨、口头辩论、前沿讨论等多形式开展授课。在师资队伍的构建上,充分发挥灵活性,借助本地企业的优势资源,聘请行业专家,同时从专业素养、工程经验、教学能力等方面,选拔一批经验丰富的专任教师,满足实验室的教学和实训团队的需要。

5)“有规范、有态度”,培养创新型发展的学生

创新实验室的相关制度能够与行业企业的制度接轨,既实现人性化,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又结合行业企业的高标准,规范学生行为,端正学生态度,摒棄不良习惯。培养学生富有创新精神,具备多岗位适应能力,实验室的创新实践并不简单的只是锻炼学生的技能、获取经验,更为深刻的内涵是通过创新实践,使学生具有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职业能力重要部分之一。

6)“有素养、有服务”,提升能力,为社会服务,全面发展

以创新实验室为中心,实现学生能够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将实验思维转换为工程思维,将教学内容项目化、程序化、有序化,在创新教学过程中,成为提升学生技能、素养的有效途径,通过创新实践过程,强化专业技能,拓宽视野和巩固理论知识,培养自主自律意识。在项目实训教学、团队合作过程中,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协作过程中,让每个团队成员相互取长补短、共同研究、各抒己见,探讨问题的根源,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具有了这种团队合作精神之后,其个人素养、学习状态、学习动机都会有明显的提高,在服务社会过程中,能够表现稳重、突出。实验室校外基地的合作,实现全方位的人才高规格培养。创新实验室实践既能体现分析、逻辑等理性方面,又有体现情感、意志、直觉等非理性方面,实现二者有机结合,最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能够面对未来各种竞争和挑战。

4 总结

随着科技进步、时代发展,我们现已进入“人工智能”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将成为未来发展的 大势,这也会为教育的明天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生事物总是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教育建设工作者应以积极的心态拥抱时代的变迁,不断学习相关内容知识,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尝试新方法、新手段、新技术提升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能力,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王乐奎.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应用[C]//教师教育论坛(第六辑).2019:419-421.

[2] 穆萍,罗永霞,兰虹.人工智能教育应用[C]//2019第二届“新时代商业文化与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西安,2019:145-149.

[3] 吴凡,潘红.人工智能与未来法制的对策建议[C]//第十六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沈阳,2019:436-439.

[4] 徐亚凤.高职院校开设大数据专业必要性及人才培养初探[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8,27(8):137-138,141.

[5] 贺倩.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研究[J].现代电信科技,2016,46(2):18-21,27.

[6] 狄宴如.浅析人工智能技术运用于实验室管理的研究[J].化工管理,2018(13):69-70.

[7] 陈丽.基于人工智能科学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的革新策略[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4(4):187-188.

[8] 陈婕.人工智能时代高职教育的思考[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4(32):126-127.

【通联编辑:唐一东】

猜你喜欢
智慧校园教学质量人工智能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