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成 娄有辙
距离2000年第十四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已经过去二十年了。如今,我从当时青涩稚嫩的学生转变成了一名任职于上音附中的教师。站在不同的角度,回忆当时参加比赛的前前后后,无疑有着更丰富的意义。
那次比赛是我在音乐成长道路上的转折点,对它进行回顾,希望这段经历能够给当下正在音乐道路上的追梦人以启迪。同时也在此对我的母校上音附中,以及所有为我钢琴演奏提供帮助的家人、老师、朋友,尤其是在求学历程中给予我无私奉献的娄有辙老师表达真挚的谢意。非常有幸,我能邀请到娄有辙老师,和他一起回忆二十年前那次肖邦国际钢琴比赛。
● _ 娄有辙
○ _ 陈成
● 从1956年进入上音附小学习钢琴,到1970年自上音钢琴系本科毕业,上海音乐学院和钢琴早已深深地融入了我的人生。回归,似是我的宿命:早在帮同窗好友范大雷的高足孔祥东准备参加柴科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时,大雷就曾对我说:“你应该回学校来兼课。”终于在1997年9月,我回到了母校,开始在上音附中钢琴科兼课,陈成是我最早的学生之一。
○ 我自幼学习钢琴,1992年进入上音附小,师从金迪善教授。1995年进上音附中,师从张育青教授。我的学习时代,大都是在上音度过的。到初三那年,我开始跟随娄有辙老师学习。从触键、声音控制,到技术、音乐表现,娄老师不断对我提出各种要求,有时我甚至觉得自己有点不会弹琴了。但我心里对娄老师是十分敬佩的,他将我的演奏慢慢引领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有些曲子看似简单,但要想真正弹好实际上是有一定难度的。每学期,娄老师还会带我去钢琴学校开小型音乐会,帮助我积累舞台经验。
● 初到专业钢琴教育的岗位,我的内心充满热情。那时,我离开钢琴专业已有十余年了,但随着人生经历的日益丰富,我对音乐和钢琴演奏本身也有了越来越多的感悟,我渴望通过学生的演奏把这些感悟和心得表现出来。
○ 在娄老师的指导下,我的演奏状态逐步提升,曲目量与技术水平也得到了不断积累与提高。依稀记得1999年的某一天,娄老师突然问我,是否愿意参加肖邦国际钢琴比赛。这可是我童年的梦想呀!但那时的我还没有任何比赛经验,欣喜的同时也充满了担忧。
● 众所周知,肖邦国际钢琴比赛是世界顶级的大赛,是每个年轻钢琴家的梦想之地。相信当时没有人觉得陈成有参赛的实力,他在跟随我学习的两年时间里,虽然有所进步,但相较于其他同学而言,他基本还处在中等水平。决定让他参加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的选拔,是抱着学习的目的,希望能促进我与他共同成长,直面挑战。
第一阶段,首先是选择和准备参赛选拔的曲目,数量虽不多,但必须冲击尽可能高的水平,否则连参赛的资格都无法取得。在准备过程中,我和他都是全心投入,相信这套曲目的演奏水平达到了陈成当时前所未有的高度,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
○ 在上音组织的比赛选拔中,我落选了。不过,当时的评委李名强先生却非常鼓励我,觉得我有潜力,还给我上课,帮我改肖邦《三度练习曲》的指法,对我很有帮助。
经过漫长的等待,我终于在2000年春收到了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的入围通知,这让我喜出望外。接下来便是更加紧张的备战状态了,明知不可能进入决赛,但我们绝不轻言放弃,决心拿下全部四轮比赛的曲目。这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们又一次向更高的目标进行冲击和挑战。
● 起点低,任务重,唯有加倍努力。考虑到没有好的钢琴可以练习,我就通过朋友帮忙,让陈成可以每天在九尺的施坦威琴上练习。曲目一大堆,要一轮一轮准备,记得那时每周要上四五次课吧,每次课都要上四五个小时。每一轮的曲目,起码让他在小型音乐会上演奏一次。陈成的一首决赛曲目——肖邦《第二钢琴协奏曲》,还与厦门爱乐乐团合作在鼓浪屿开了音乐会,这是他第一次与乐队合作。
○ 那段时间,我每天早上九点就到音像公司的录音棚里练琴,练到晚上七点才回家。娄老师几乎是隔一天就来给我上一次课,通常是从中午十二点开始上到下午六点,有的时候甚至会上到晚上九点。课的强度是非常大的,几乎每一首曲子的每一个细节,娄老师都会与我一起商量分析,探讨各种处理的可能性。对于声音控制,娄老师如同魔术师一般,让我领略到极为高超的音色变化。为了让我感受到音色变化和音乐处理的微妙之处,娄老师会以波利尼、阿格里奇、齐默尔曼等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冠军的唱片作为范本,我们一起听,一起探讨。
大概离比赛还有一个月时,我终于把四轮比赛的曲目都准备出来了。随后便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我们集中精力打磨第一轮和第二轮的比赛曲目。比赛前夕,我还有幸得到了李民铎老师的指导,他上课极为风趣幽默,而且还有很多独到的思路,给我很大的帮助。
● 在帮助学生准备比赛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到,学生的年龄、眼界、经历等各方面都还比较稚嫩,要提高学生的演奏高度,必须先从突破自我开始。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对大型乐曲结构的把控、对风格与分寸的把握,以及帮助学生解决包括技术、音色变化的能力等等,这也是在挑战我自己,逼着自己努力前行。
○ 很快,我和娄老师踏上了去往波兰参赛的旅程。这是我第一次出国,对于国外的一切我感到既新鲜又陌生,但形势容不得我分心,我必须抓紧时间调整心态,以最快的速度进入状态。按照抽签,我被安排在第三天演奏。
● 初到华沙,基本上我都在酒店、赛场和陈成练琴的场所之间奔忙。除了努力帮助陈成调整状态外,我一有时间便去听其他选手的演奏。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的赛场高手如云,近乎完美的演奏比比皆是,在音乐上充满魅力而又出彩的也有很多,当然也有发挥不佳的。为了给陈成减压,我对他说,弹得一般的也和上音附中演奏会的水平差不多。
○ 第一场比赛前,我足足进行了两个半小时的热身。进入候赛休息室,有架华丽的钢琴供选手热身,但我却被琳琅满目的墙面所吸引。我慢慢踱步,发现墙上都是在这里演出过的音乐大师留下的痕迹:有演出的海报,还有亲笔签名的照片。我一张一张地看,不知不觉便也觉得没那么紧张了,心里想着可以在这么多大师登台表演的地方弹琴,也算不虚此行了。慢慢地,我的脑海里浮现出即将要演奏乐曲的状态。我鼓足勇气登上舞台,或许是太投入、太沉迷自己内心的音乐了,我有些不记得当时的场景了,直到掌声响起,我才意识到我弹完了。
● 听自己学生的比赛,说不紧张,那是假的。陈成的前两首练习曲听上去绷得太紧了,好在技术上无明显纰漏,還算完整。当肖邦《C小调夜曲》(Op. 48,No. 1)开始,他的悲剧性的意境突然让我放松下来。当他弹到肖邦《G小调叙事曲》(Op. 52)时,充满整个音乐厅的琴声令我陶醉,我感觉到陈成发挥了他的最佳状态。○ 第二天下午我便开始准备第二轮的曲目,可没过多久我就感觉到很累,娄老师赶紧送我回去休息。我从下午五点一直睡到第二天上午九点才感觉恢复了过来,这才意识到是高度紧张使我极度疲劳。
当我在进入第二轮比赛的名单上看到自己的名字时,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实的。随后,我和娄老师立即以更积极的姿态投入到了第二轮比赛的准备中。肖邦《前奏曲》(Op. 28)的第八至第十六首是我着重练习的一套曲目。尽管每一首都很短小,但我努力地感受每一首的意境,研究科尔托的注解,也听了包括阿格里奇在内的各种演奏录音。
● 为了能尽量客观地评价选手们的演奏,第一轮我都坐在音乐厅一楼的同一区域。第二轮我选择坐到二楼前排右侧。意外的是,二楼的前排正是评审席,我可以从侧面近距离清晰地看到每一位评委的反应。
轮到陈成上台了,我感觉他有些激动了,演奏的整体速度比平时快,而且有点收不住,这让我越来越紧张。当他演奏结束,我突然发现自己的两只手都紧握得发麻了。幸运的是,陈成的演奏还是比较完整的,几乎没有错音。当然,过快的速度必定会引起不同的评价。
○ 意外的是,娄老师告诉我,阿格里奇非常喜欢我的演奏,这让我难以置信。娄老师说,他的位置能够清楚地看到评委席,阿格里奇从听我弹第二首前奏曲开始,就跟着我的音乐摇头晃脑了。
● 当天晚上就有人告诉我,阿格里奇想见陈成的老师,我感到“受宠若惊”。第二天比赛结束后,我和陈成一起去见了阿格里奇。
○ 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它不仅给我们这些年轻的选手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还让我遇到了我的伯乐——伟大的钢琴家玛莎·阿格里奇。
初次和阿格里奇会面,令我倍感亲切,她完全没有架子,平易近人。她很坦率地告诉我,她非常喜欢我的演奏,尤其是肖邦《前奏曲》。
● 得到大师的首肯,证明了我们的努力所达到的高度,我们的付出值了。
○ 进入第三轮比赛的名单中没有我,虽然有些遗憾,但我的心态还是很平和的。我觉得自己已经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成绩,收获满满。之后,我还被邀请到华沙周边的城市去演出。阿格里奇知道我没有进入下一轮比赛后,热情地邀请我参加她将在日本举行的“阿格里奇音乐节”演出。
● 平心而论,以陈成当时的水平,能进入第二轮比赛已经大大超过了我们的预期,在比赛期间能得到阿格里奇的首肯也让我们备受鼓舞。但最终没能进入第三轮,还是多少有点失落的。
○ 回到上海后,我们开始着手准备参加音乐节的曲目,最终选定了肖邦《前奏曲》(Op. 28)全套。当然,要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把这二十四首性格各异、形象丰富、技术繁多的曲目弹好,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是种极大的挑战。
● 不久,正在组织筹备中国台湾“第一届阿格里奇音乐节”的许博允先生也主动提出邀请我们参加音乐节,并邀请陈成举行独奏音乐会。
○ 我的独奏音乐会是这次音乐节的开幕式,十分令人瞩目。高兴之余,我们也不得不再对曲目进行扩充,增加了海顿《D大调奏鸣曲》和普罗科菲耶夫《钢琴小品》(Op. 4)作为上半场的节目,下半场则是全套肖邦《前奏曲》。
不久后,我便和娄老师前往中国台湾参加音乐节。我们抵达酒店时见到了阿格里奇,她正在努力练琴。我从来没看到过这样的练琴方式:钢琴搬到了酒店的房间里,阿格里奇拿了浴室里的浴巾塞到立式钢琴里面,在键盘上进行无声的练习。即使是阿格里奇这样技术超凡的大师,还在半夜苦练,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有惊无险地完成了开幕式音乐会,我的演奏得到了全场观众的认可,热烈的掌声给予了我极大的鼓励。对于我来说,这无疑是非常美好的回忆。
虽然自幼学习钢琴,但我的音乐事业可以说是从参加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真正起步的。在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的赛场以及阿格里奇音乐节的舞台上,我得到了展示自己的空间。与大师们近距离的接触交流,让我更加体会到音乐天地的广阔。从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到两次参加音乐节,这些美好的回忆将永远镌刻在我的心灵,成为我人生道路上最宝贵的财富。
时至今日,我依然奋斗在音乐教育的第一线,也很荣幸可以接触年轻一代的音乐人才。听到非常有才能的年轻人演奏时,我常会情不自禁地在脑海里闪现当年我为这些理想而奋斗的场面。我也坚信,无论学习音乐的道路有多么艰难坎坷,只要心中有着热爱音乐的火种,日后一定能够成为优秀的音乐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