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春艳
摘 要: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数据和事实的调查、分析和研究,总结了中小学生及基础教育教师的信息素养现状,指出了地方高校在开展师范生信息素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地方高校提高师范生信息素养水平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詞:师范生信息素养;地方高校;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21)05-0084-04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已经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仅给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更重要的是它完全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而面对海量的信息,如何更有效、更科学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变得越来越重要。在这样的背景下,信息素养成为人们适应学习、工作、生活的必要基础和重要能力。信息素养从中小学抓起,已经形成共识,而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则成为其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必备的基本素养,是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驱动力。因此,教师的职前教育,即师范生的信息素养教育就成为重中之重。
1 中小学生信息素养
1.1 互联网使用情况
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联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19年3月首次发布了《2018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2020年5月发布了《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两次报告以自然年为时间跨度,以纸质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共回收有效问卷34,661份,研究对象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8岁以下的小学、初中、高中、职高、中专、技校在校学生,重点调查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情况、网络接入环境、应用使用特点、网络素养教育、网络安全与防护等[1],报告全面客观地反映了我国未成年人的网络生活状态。研究报告中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未成年人重要的学习工具、沟通桥梁和娱乐平台,对其学习和生活的影响不断增强。”
《义务教育法》中第二章第十一条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小学生指在小学读书的学生,通常小学学制为6年,年龄一般在6岁至13岁左右,中学生是指接受中等教育的学生,其中初中3年,高中或其他中等教育3年,年龄一般为12-18岁左右。因此,中小学生的年龄大约在6岁至18岁左右。《报告》中的“未成年人”与本文的“中小学生”二者范围基本一致。从《报告》发布的数据看,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国中小学生的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93.1%,其中手机上网占比93.9%;利用互联网学习占89.6%,上网玩游戏占61.0%,看短视频占46.2%;自己摸索学习上网技能占65.6%,认为自己对互联网存在依赖心理的占17.3%。在网络安全与防护方面,对网络权益维护或举报具有一定认知的占75.3%,过去半年内未遭遇过各类网络安全事件的占66.0%[1]。
研究报告指出,互联网对于中小学生学习和成长有积极意义,在有互联网使用经历的中小学生中,超过六成认为互联网是自己认识世界的重要窗口和日常学习的得力助手,超过五成认为互联网是自己娱乐放松的有效途径和便利生活的重要工具。可以说,互联网已经成为中小学生认识世界、日常学习、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1]。
1.2 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现状
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开展对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研究。利用中国知网高级检索,检索主题“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文章,得到699篇文章,通过筛选阅读最终选取苏州大学杨岚的硕士论文《小学高年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的调查研究—以相城区珍珠湖小学为例》、山东师范大学宋敬的硕士论文《中学生网络信息搜索行为研究》、华南师范大学张倩苇等作者的《新媒体时代广东省中学生信息素养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三篇具有代表性文章开展深入研究。通过阅读分析发现,目前中小学生信息素养存在以下问题:(1)学生的互联网使用率非常高,但网络素养普遍不高,社会及学校的网络教育尚不完善。(2)信息意识方面,高年级学生与低年级学生相比普遍较好,主要体现在对信息的敏感性更强,在检索策略的制定、检索主题的确定方面相对较好。(3)在信息知识和能力上,学生对信息源的确定和信息甄别与评价方面相对较差,而且城乡之间的差异比较明显。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欠缺,利用信息知识和能力解决实际生活、学习问题的能力不强。(4)信息安全意识不足,一些不良网站侵犯个人隐私、发布不良信息、传播负面信息和腐朽文化思想、以及许多不道德行为,未成年人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等的辨别意识较弱,网络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弱,导致出现网络沉迷上瘾、个人信息泄露、轻易发布或者转载不良信息等网络道德失范、低下的现象和行为。
《报告》也提出,目前针对中小学生的网络素养教育尚不够完善,尤其在网络操作技能、网络防沉迷知识、网上自护意识和能力等方面需要得到加强。要针对不同学龄段特点完善网络教育,重点将上网技能、防止沉迷、自我保护、信息甄别等能力作为必修课[1]。
2 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
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信息素养将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面对时代的要求,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是学校教育内容的一部分,信息素养的培养实施主体是教师,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否对产生的数据信息进行有效地收集、处理、分析、应用,对于自身专业技能的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成绩的提高,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水平如何,他们对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视程度如何,直接影响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2.1 教师信息素养现状
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和能力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为了解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笔者对以硕士论文《中学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研究》、期刊论文《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分析》《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指数研究——基于东部X省教师信息素养调查分析》等为代表的相关文献进行了认真研读分析后认为,当前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总体水平尚可,但仍然存在诸如信息意识有待提升、信息甄别意识较弱、信息知识和技能水平参差不齐、对信息道德以及信息安全不够重视、信息技术应用层次较浅等问题,以及农村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较城市、县镇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相对较低的情况。
2.2 教师信息素养提升
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不仅包括了信息素养的内涵,还在信息素养基础上有一定的延伸,这就要求中小学教师要同时“具备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相关信息素养,即为了有效开展教育活动,教师有目的而恰当合理地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的一种综合素质,包括感知和主动应用信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意识、对信息和信息工具的基本认知、应用信息和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的能力、遵守伦理道德和信息安全的准则、开展终身学习的能力。”[2]
要提高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师信息素养亟待提升,提升的途径除了加强教师在职培训和提升外,更重要的是加强教师的职前教育,即加强师范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力度,提升职前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
3 师范院校学生信息素养教育
笔者重点针对地方师范院校学生进行探讨,并以所在院校为例。这类师范院校的学生作为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后备军”,具备较好的信息素养是胜任教师工作的必然要求,对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和影响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师范生的培养活动对于教师队伍整体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影响,其教育模式和培养方案需要根据时代的特点进行合理化调整、设计和创新,将信息素养教育纳入教学体系,并与之深度融合,力争培养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教师后备力量。
3.1 师范生信息素养现状
笔者所在项目组针对所在学校的师范生开展了问卷调查,本次调研发放问卷400份,有效回收39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达98%。接受调研的学生涵盖笔者所在学校各个二级学院、各个年级的师范专业。由于性别对信息素养不存在明显影响,因此在问卷填写中对男生女生的比例没有做特殊说明。调查数据显示,在信息意识方面,当有信息需求时,71.45%的师范生能够根据自身信息需求主动进行查找、并获取信息。但在信息获取时,53.67%的师范生习惯于利用搜索引擎查阅资料,而能够想到利用专业书籍和网站查询信息的人数所占比例最小,在二、三年级学生中,仅有1.73%选择过专业的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等查阅、来获取专业信息,以上数据说明该校师范生对专业性强的全文数据库(知网、万方等)、专业网站等不太熟悉甚至感到陌生。在问到是否能够准确地从杂乱信息中获取所需信息时,数据显示经常能够准确获取信息的占36.48%,而59.18%的人只是偶尔能够获得准确信息。通过这项数据能够看出学生的信息检索策略及技巧方面的知识不系统、不全面,对学习过的知识掌握得不扎实,虽然数据显示学生的信息意识整体较好,但他们对科学知识的获取意识较弱,信息获取能力偏低。在信息评價与使用方面,引用或转载他人的文章或学术观点时,64.29%的学生选择会标明出处,从调查数据看,学生信息评价和使用的整体情况比较乐观,但根据多年的信息素养教育工作实际和其他调研方式如访谈,笔者所在项目组经过讨论,一致认为这个调查数据存在一定的偏差。
综合问卷调查结果、文献检索课程和信息素养培训工作实际,我们能够得出,目前笔者所在学校师范生虽然具备较强的信息意识,具有一定的信息鉴别能力和信息道德水平,但仍然存在明显的问题,比如信息检索能力有待提高、专业信息意识不强、缺乏信息检索专业知识,信息辨别和评价能力相对较弱,依赖垂直搜索引擎,对专业网站及数据库缺乏深入的了解和认识,部分学生信息道德意识不强,需要进行正确引导。
3.2 信息素养教育工作开展情况与不足之处
(1)对信息素养教育重视情况。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创新师范生培养方案,完善师范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师范生信息素养培育和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加强学生信息素养培育。加强学生课内外一体化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应用能力以及信息意识、信息伦理等方面的培育,将学生信息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教育部高校图工委信息素养教育工作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信息素养教育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出“《指导意见》是高等学校组织实施信息素养教育的指导性文件,高等学校应将信息素养教育纳入到人才培养体系中。”在一些地方师范院校,师范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对于师范生信息素养水平不高的现实情况,仍缺乏有力的政策层面的措施。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尚未针对师范生制订科学规范的信息素养教育专门计划,也没有将信息素养水平纳入师范生综合评价体系。在课程的系统设置时,将信息素养教育简单化,有的认为在某些课程中讲讲如何撰写论文就是信息素养教育,还有的甚至以与计算机相关的信息技术教育代替信息素养教育。
(2)部分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不高,对学生的信息素养要求不高,对于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主动性和能力不强。很多地方师范院校对于教师的信息素养的提升并未纳入教师素质提升计划,不少学校的教师并未充分意识到教师信息素养的作用以及融入教学的重要性,未能将其与学科教学进行有效融合。
(3)课程的设置不适合师范生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的内容针对性不强。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课程“文献检索课”面临着尴尬的处境,图书馆安排专任教师,每个学期开设一门通识教育公共选修课,供全校本科生选修,这样的课程设置既不能保证课程的如期开设,而且对师范生的信息素养教育无法做到有针对性地做好课程的设计和教学。调研中发现,个别专业课教师会在自己的课程内容设计中,加入针对本课程的论文写作相关内容,即认为信息素养教育工作完成,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制约着师范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3.3 师范生信息素养提升途径和对策
基于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现状,以及中小学教师队伍的信息素养现实状况,结合地方高校师范生信息素养教育现状,笔者及项目组一致认为,作为中小学教师队伍的主要来源与后备力量,地方高校师范生的信息素养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1)从认识上入手,在顶层设计上下功夫。认真学习并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和《指导意见》,地方师范院校的相关管理部门、院系、图书馆等相关机构以及教师和学生都需要首先从观念上转变,认识到地方师范院校培养的未来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备现代教育思想和创新能力,还要娴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真正把师范生的信息素养教育重视起来,把加强信息素养教育、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水平作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指标,强化现代教育理念,把这些理念渗透到学校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
(二)注重发挥图书馆在师范生信息素养教育中的作用。《指导意见》中指出,“组织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师资开展多种形式的信息素养教育”,由此可见,高校图书馆是实施师范生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保障。同时,随着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打破了用户对资源利用的时空限制,信息素养教育的空间与设施建设需要不断加强,以保障信息素养教育的开展。提高图书馆馆员的业务素养,使之能够有效地获取有用的信息资源,能够有效指导学生利用图书馆,指导学生检索、识别、获取与评价信息,这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
(三)做好信息素养教育规划,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同时加强信息技术教育,真正提高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适应中小学教育需求。注重提高教师对信息素养教育必要性的认知程度,提升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水平,将信息素养教育纳入到师范类学生专业培养方案中,设置专业必修课程专门讲授信息素养相关内容,并组织实施信息素养教育评估,以不断强化教育成果。
(四)改革信息素养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学内容既要考虑全面性,又要注重实用性。针对地方高校师范生是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后备军这个特殊性,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不仅要注重其信息知识与信息技能的培养,更重要的是重视学生信息意识与信息伦理、信息道德的提升。教学内容要紧跟最新前沿,在引进最新版本教材的同时,开发优秀校本教材。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积极探索适合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新的教学方式,适当增加实践课的比例,调整实践课程任务等,使学生掌握完备的信息知识与技能,具備较好的信息素养,为未来较好地完成信息化教学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地方师范院校应高度重视师范生的信息素养教育,针对现实情况和存在的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创新师范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适应基础教育发展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发布[EB/OL].[2020-05-13].http://www.cac.gov.cn/2020-05/13/c_1590919071365700.htm.
〔2〕吴砥,周驰,陈敏.“互联网+”时代教师信息素养评价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0(01):56-63+108.
〔3〕刘蕾.TPACK视阈下职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9.
[4]孙坤.中学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8.
〔5〕孙萌.中小学生媒介与信息素养调查研究——以北京市海淀区中小学生为例[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9(04):62-64.
〔6〕涂雅莉,付青.“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师范生媒介素养培育内容和要求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8(01):61-62.
〔7〕陈永光.地方师范院校师范生信息素养提升的实践探索[J].郑州师范教育,2016,5(05):35-42.
〔8〕张立春.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分析[J].考试周刊,2016(72):114+47.
〔9〕杨岚.小学高年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的调查研究——以相城区珍珠湖小学为例[D].苏州大学,2018.
〔10〕宋敬.中学生网络信息搜索行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
〔11〕张倩苇,吴荣秀,杨春霞,谭健豪.新媒体时代广东省中学生信息素养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教育导刊,2019(11):21-26.
〔12〕陈敏,周驰,王欢,吴砥.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指数研究——基于东部X省教师信息素养调查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20,41(04):116-12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