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定本
雪堂文学社简介
黄冈中学雪堂文学社成立于 1982 年,30多年的苦心经营,雪堂文学社已成为培育文学新人的沃土,展示学生才华的舞台,宣传校园文化的窗口。文学社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提高写作能力为目的,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独到的见解和个性化的鲜活语言,已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园地。文学社每年都会开展有声有色、形式多样的活动, 如作家讲座、名著欣赏、诗歌朗诵、演讲比赛、写作竞赛、话剧表演、社会调查等。
社刊《雪堂》诞生于 1997 年,每年4期,先后有 160 余篇文章被多家中学刊物选载,在学校乃至社会都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古有东坡赤壁,今有黄冈雪堂。”雪堂文学社将以“新”“纯”“美”为永恒的追求,努力在全国中学生校园文学之林结出更丰硕的成果。
雪堂文学社推介
讲好中国故事,面向国内,体现的是文化认同感,唤醒的是民族归属感;面向世界,展现的是文化自信力,迎来的是国际话语权。
中华民族独特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是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孕育而来的。品中国故事,尊重历史,我们的民族才会充满底气;品中国故事,立足现实,我们的民族才能攻坚克难;品中国故事,瞻望未来,我们的民族必将乘风破浪。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能否正确地理解中国故事、品味民族文化,关系到民族未来发展的潜力与生命力。青年学子,在品读古代神话故事中,可窥见中华民族源头文化的内蕴,可探寻中华优秀文化的魅力;在观照时代发展的现实中,可感受中华民族的创造力与成长力,可收获青年奋斗担当的希望与勇气。从古至今,追溯历史就是寻找希望,用希望的光点亮中国故事,用希望的光照亮人生的路途,用希望的光助力民族的辉煌。
——指导老师:孟莹
第一块石,为补天石。天地初分,有两小神误扯破了天幕,洪水灾兽纷纷现世。当此大乱,女娲采各方山石,炼为一体,曰补天神石,堵住天幕,方还人世安宁。这块补天石其实是中国治世理念的缩影:要天下太平,不是靠华山的雄奇或岱宗的神秀,而是各方协力,融为一体。相比博弈论的机关算尽,我们“鲁直”;相较于本位主义的精明,我们“愚钝”;相对精英主义的高效,我们“低端”。但偏偏是我们,又或许只能是我们,成了唯一横亘五千年人类史的古老文明。
第二块石,为精卫填海所衔山石。近代中国的发展史,其实就是鸟儿在惊涛骇浪中铺就天路的历史。想华为5G技术,于技术封锁的绝海上冲出生路;记北斗三号,在变幻莫测的星云间眺望八荒;思蛟龙潜渊,自诡谲动荡的深幽里探临黄泉。看似神奇的科技“天路”,背后是“为国深潜”,从一粒粒青石生发的匠心。“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不畏艰难,敢于开拓,这是中国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第二块石。
这两块石,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写照。但要了解真正真实、立体的中国,我们还要去走访更多的石头,一群有故事的石头。
它是故宫红墙下的青石,凹痕里闪着半个世纪的兴衰;它也是巷弄里的灰砖,雨后剥落下一座城市的油盐酱醋;它是蜀道的石级,也是你归家的楼梯;它是长城的岗哨,也是客家人筑起的石灶……一个真正伟大的民族,它的故事绝不仅仅是神话传说,更是当下的民生民愿;一个真正包容的民族,它的精神也绝不仅仅在片面的英雄事迹里,更在每一个为未来开拓的奋进者身上。
今日之中国,不仅有“天下為公”的美美与共,也有“精致的猪猪男孩女孩”;不仅有衔石填海,也有“早安!打工人!”不畏艰难的自嘲背后的坚韧与奋斗。诚然,它们不都是全然正面的,但却都是中国故事无可争议的主角。每个时代都是所有生活的结晶。
这才是中国之石,他们并非匆匆略过没有景深的“民”,而是用热爱与执着奠基民族的“人”。鲁迅曾说:“石在,火种是不会绝的。”以人文之石,擦亮民族之光,这火光才会长明人心。
指导老师点评:
本文写得妙极了!首先,以“石”作为切入点,挑选了中国古代神话中女娲补天和精卫填海的故事,来探究“石头”背后彰显的人文力量;然后,扩展联系到中国大地上更多的“石”和铸就光辉之“石”的人,层层递进,慢慢铺展,可见写作功力的深厚。语言表达富有文学气息,娓娓道来,展现了较为开阔的阅读视野和活跃的思维能力,确实是一篇佳作。
——胡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