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竹
恽寿平一生坎坷,其艺术风格的形成,和他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有很大关系,对他一生可以说具有决定性的影响。顾祖禹的《瓯香馆集序》有云:“叔子既经丧乱,少壮时多与奇人侠士游,常奔走千里,恍忽如生,他人色沮神丧,而叔子意气如常。”经历过战乱、与家人的离散团聚再离散,使得恽寿平身上多了几分超凡脱俗的气质和豁达人生的态度,这对他艺术风格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总的来说,其艺术风格可以概括为三个关键词:简约、人文与没骨画。正所谓:“千山万山,无一笔是山;千树万树,无一笔是树。”艺术风格不单单是运笔着色,更重要的是背后传达出的艺术意境。(图1 《桃花图》)
简约
《南田画跋》中有一些关于“简”的论述:“画以简贵为尚。简之入微,则洗尽尘滓,独存孤迥,烟鬟翠黛,敛容而退矣。”“高简一种,不必以筆墨繁简论。”“高简非浅也,郁密非深也。以简为浅,则迂老必见笑于王蒙;以密为深,则仲圭遂阙清疏一格。”“简不独有气势,而实有其理。”从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恽寿平对山水画中“简”的崇尚,如《梅竹图》《玉堂富贵图》《桃花图》中多有体现,几片大小不一的石林,点缀着形式各异的石块,几枝竹子,一棵虬松;或者是三五棵垂柳,平淡的湖面,云烟半遮的远山。虽然只是一些简约平淡的画面,传达出的力量却并不简单,好似“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一般。同时又蕴含了丰富且高雅的情趣,让我们在诗意盎然的画作中产生无尽的联想。(图2 《富春山图》)
人文
“作画不过写胸中逸气尔”,恽寿平的画作充满了人文色彩,与其诗人的身份自然是分不开,俞陛云在《吟边小识》中如此评价其诗风,“瑰意孤衷,情辞隐秀。”恽寿平的诗歌大多以题画为主,“清溪百转荻花汀,烟浦微茫似洞庭。”词句虽简单,画面却极美。恽寿平的诗人视角赋予了他诸多画卷以人文意味。其画作多体现出老子“天人合一”的审美情趣,《淮南子·精神训》曰:“天地运而相通,万物总而为一。”恽寿平的画作把人完全融入到自然界中,充分体现了恽寿平人文意境的本源、本体和外化的呈现,犹如庄子的逍遥世界,充满着无限的美、大美与壮美。如《蓼汀鱼藻图》,一笔一画,看似平淡无奇,但经过色彩的渲染、位置的挪移,使整幅画作充满哲趣,既描绘了美景,又传递出作者丰富活跃的情感。
没骨画:用色
恽寿平的没骨花卉可以说是开一代之先河,对清初以来各地花鸟画风影响非常大,其流风余韵绵延画坛数百年。没骨画的最大特点就是不勾形体轮廓和结构墨线,以写意笔法,多赋彩点染,借物寄情,以气韵生动为最终落脚点。
恽寿平擅画花鸟,花卉没骨法技法很多,多是一些辅助技法,目的是助点法之不足,增强画面的质感和层次感。没骨画的形象更加自然,这被恽寿平运用得炉火纯青,尤为突出的是其对色彩的使用。《瓯香馆集》中指出,“前人用色,有极沉厚者,有极淡逸者……惟能淡逸而不入于轻浮,沉厚而不流为郁滞,传染愈新,光晖愈古,乃为极致。”足以见得恽寿平对色彩的使用态度。恽寿平的没骨花鸟没有工笔的痕迹,却传达出自然柔和的底蕴,这与他选材着色有着很大关系,也使他在没骨画的领域中独树一帜。
这幅《双清图》是恽寿平五十多岁时所作。画卷中把梅花和水仙的特点展示得淋漓尽致,以“双清”为画名,是因为梅花以“众芳摇落独暄妍”的品格,而水仙以淡色疏香和清气逼人的特性,同被视为传统绘画题材中的“清物”。整幅画卷笔法自然,情趣悠然,此图以淡花青晕染绢地,烘托双清的花色。梅树苍干繁枝,横斜取势,梅花以墨笔圈线为瓣,线条雅秀雄健,勾勒出花之勃勃生机。水仙叶片用笔富于急迟、粗细、顿折诸变化,花儿或仰或俯,或张或合,亦变化多端。作者以活泼多变的表现技法成功地展示出梅花、水仙暗香浮动的美感。全图不刻意求工、求似,唯求自然天趣,揭示出恽寿平一向所追求的平淡超逸的审美意趣。(图3 《双清图》)
恽寿平一生坎坷流离,但天不负人,虽历经磨难却没有掩盖高超的艺术造诣,其艺术风格突出、特征明显,充满简约、自然、人文、舒缓的艺术韵味。可以说,欣赏恽寿平的画犹如品读一首田园诗,让人仿佛置身世俗之外,感受其意蕴悠长的独特意境(图4 《灵岩山图》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