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把一切献给党”的人民兵工精神血脉

2021-07-19 02:23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党建研究中心
中华魂 2021年7期
关键词:兵工工人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党建研究中心

90年前,中央军委红军兵工厂在中央苏区江西兴国县官田村诞生,开启了党领导和创建的第一个军事工业部门——人民兵工的光辉历程。9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人民兵工历经无数战火洗礼,从星火燎原的中央革命苏区到艰苦卓绝的敌后抗日烽火,从波澜壮阔的人民解放战争到新时代改革发展,人民兵工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90年来,一代代兵工人前仆后继、浴血奋战、无私奉献,用鲜血和生命铸造了具有丰厚历史底蕴的“把一切献给党”的人民兵工精神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成为引领人民兵工自强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成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

一、人民兵工精神是兵工人独立自主的创业精神

创业艰难百战多。1931年初创的官田兵工厂技术力量缺乏,装备设施落后,干部和工人仅有250余人,全部家当只有4座打铁炉和200多把锉刀、100多把老虎钳。朱德曾感慨:“所有家当还没有王二麻子剪刀铺的齐全。”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兵工战士艰苦奋斗,战胜了一个个难以想象的困难,在两年零8个月的时间里,配制4万多条步枪、40多万发子弹,制造了6万多枚手雷、5000多个地雷,有力地支持了反“围剿”斗争。周恩来称赞说:“这支兵工队伍创立了有史以来的空前成绩。”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兵工逐步建立起专业化生产、相互配套、品种齐全的战时兵工生产体系,“一切为了前线”,“后方多流汗,前方少流血”,开足马力生产武器弹药,为开展战略大决战,解放全中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刘少奇称赞“兵工生产是战争胜利的决定条件之一”。中国“保尔”吴运铎,在加入中国共产党时就下定决心,“任何时候,一切以工作为重,面对危难,要勇于牺牲自己。在根据地兵工厂设备简陋、无资料、缺材料的艰苦条件下,他舍生忘死地开展武器弹药研究试制,先后三次身负重伤,左手四根手指被炸掉了,左眼被炸瞎了,右腿被炸断了,全身伤口达百余处,前后做了20多次手术,体内依然残留着几十块弹片无法取出。但他毫无怨言,一直强忍伤痛折磨,忘我工作,忠实践行了“只要我活着一天就一定为党和人民工作一天”的庄严承诺。1953 年,吴运铎自传体小说《把一切献给党》出版,抒发了一个兵工人“把一切献给党”的真挚情怀,唤起广大兵工人对革命信仰忠贞追求的强烈共鸣,图书先后出版22次、发行1000多万册,被译成俄、英、日等7种文本在国外流传,鼓舞一代又一代青年人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尽管随着形势发展变化,兵工的发展也在不断地调整,兵工事业也是有起有落,但是为党和国防事业不懈奋斗,始终贯穿在兵工发展的全部实践中。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兵器工业顺应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大形势,主动调整产品结构和产业布局,在贯彻军民结合方针、实施“走出去”战略中,迎难而上、不懈奋斗,走在了国防科技工业的前列。

二、人民兵工精神是兵工人奋发有为的创造精神

《游击队歌》中有一句歌词是这样的,“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然而只有兵工人深深的知道,“敌人给我们造”是用大量的牺牲换来的,更是极端有限的。人民兵工90年的历史会告诉我们最真实的存在,那就是“没有枪、没有炮,我们自己造”。从简单的地雷、土枪、手榴弹,到跻身世界先进行列的新型主战坦克、精确制导导弹和远程压制的火箭炮群;从单一的陆军武器,到适应陆、海、空、天立体攻防的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从手工作坊,到国家级重型装备、特种化工、光电信息等重要产业基地;从早期的仿制仿研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制造技术,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的创造精神,始终是人民兵工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根基所在。革命战争时期,人民兵工没有厂房,自己搭建,没有技术,自己探索,没有设备,自己动手,没有原料,自己制造,每试验出一项合格产品都要付出极大代价甚至生命,但仍顽强攻破了一批技术难题。由刘贵福设计改进的“八一式”马步枪作为我党领导的革命军队第一种自制制式步枪,开启了我军制式化生产武器的先河,將军工生产管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据不完全统计,在抗日战争中,人民兵工生产手榴弹近450万枚,地雷20万个,子弹780万发,长短枪1.1万支,枪榴筒、掷弹筒6300具,各种口径迫击炮900余门,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自由、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这些都仅仅是兵工人运用智慧、勇于创造、敢为人先的一个缩影。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民兵工多次开展技术革新运动,工人发明家倪志福大胆设想,打破上百年的常规,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敢于挑战不可能,创造性地将钻头磨成了三尖七刃的形状,该钻头被命名为“倪志福钻头”,并获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颁发的金质奖章和证书,被誉为“机械工业金属切削行业中的一项重大革新”,在国内外引起了轰动。进入新时代,兵器工业在服务落实党和国家战略大局中找定位、强担当、勇创新,一批重大专项、重点型号研制取得重大标志性成果,推动我国陆军主战装备实现由“跟跑”向“并跑”“领跑”的跨越,为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提供厚植的物质技术装备保障支撑。

三、人民兵工精神是兵工人不畏艰险的奋斗精神

勇于超越、勇攀高峰是人民兵工实现强军报国的自信之基、自强之本。革命战争年代,兵工人涉险滩闯难关,独立自主、勇于探索。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探索土法上马“三大创造”,创造一“缸塔法”制造硫酸,这是根据地兵器工业火炸药生产技术的重大突破。彭德怀评价“这是我们工业建设上一大进步,也是解决工业建设,特别是兵工业建设的主要关键”。创造二“窑炉焖火法”韧化炮弹弹体,推动炮弹生产,1941年八路军总部军工部成立了试验小组,把美国式的处理工艺同太行山区民间焖火技术创造性结合,发明了火焰反射加热炉,从而在太行山区开创了大量自制炮弹的历史。创造三“坩埚炼铜锌”,推动枪弹升级,大大提高了根据在兵器工业枪弹生产数量和质量,有力支援了抗战。“三大创造”成为物质极其匮乏的条件下热兵器技术自主创造的典范之作。伴随着新中国缔造、建设和发展的步伐,我们更深刻的认识到,中国的武器装备要想不再受制于人,必须把立足点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础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从此,几代兵工人锐意进取、永攀高峰,从中国第一型自主研制的59式主战坦克到焊接钢药筒,从中国第一台6缸“红旗牌”氮氢混合气体压缩机制造完成到世界最大的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成功完成热调试,从红箭系列、红箭8、红箭10到99A主战坦克,从十条精益标杆线到北斗导航地基增强系统建设,人民兵工立足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始终站在科技前沿,加强技术创新,永攀技术高峰,突破了一批“卡脖子”关键技术,为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一批精良的“杀手锏”武器,成就了兵器工业服务国家国防建设、服务国家经济发展的使命担当。

四、人民兵工精神是兵工人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

人民兵工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用热血与生命谱写的奉献史。战略大转移,官田兵工厂108名兵工战士边战斗、边生产,最终只有7人幸存到达陕北。抗战时期,无数兵工战士牺牲在浴血奋战的疆场。特别是在三线建设中,人民兵工响应国防工业战略布局调整,几十万兵工人义无反顾奔赴“三线”,远离大中城市,奔赴深山老林筑路架桥,克服重重困难,建成的三线工厂,交通不便、经营困难、条件恶劣,就医难、上学难、就业难,兵工人含辛茹苦,为三线建设默默奉献,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子孙。随着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国防科技工业由临战状态向和平时期转变,国民经济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由于国内军品需求大幅度下降,兵器工业经营状况急转直下,成为全行业亏损的特困行业,企业兼并破产、职工下岗分流,工资低微、生活艰难。兵工人挺直腰板、执着坚守、无私奉献,与共和国一起度过了那段艰难的岁月。2009年,兵器工业集团政策性破产,大幅减员,一大批兵工人不计得失,自觉服从改革大局和政策安排,有的退出了领导岗位,有的失去了晋升机会,有的损失了应得利益,有的分流乃至下岗、失业离开了企业。正是他们的奉献与付出,生动展现了兵工人听党指挥、无怨无悔、甘于奉献的家国情怀,也换来了兵器工业的重整和新的发展。“三代坦克总师”祝榆生就是践行“人民兵工精神”的楷模,他爱岗敬业,甘于奉献,把一生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党的兵工事业。革命战争年代在武器试验中,他身先士卒排除险情,年仅30岁就痛失右臂,66岁华发出征,挑起了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三代坦克总设计师的重担,带领团队攻坚克难、锐意创新,锻造“国之重器”,历时15载圆满完成我国新型主战坦克研制任务,实现我国主战坦克由仿研到自主研发的历史性跨越,跻身世界先进坦克行列,用拳拳初心抒写了报效祖国之路。他没有任何爱好,学习和工作就是他的全部,他甘居陋室,水泥地板,白粉墙壁,一次又一次放弃了调房的机会;他是科研巨匠,工作不辍,思考不息,一次又一次拒绝申报院士;87岁的祝榆生同志成为“兵器工业科技发展终身成就奖”的唯一获得者,但卻谢绝奖金20万元,还在临终时向党组织上交了一笔不菲的党费,展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疑似昆玉东流水,浪花何须论短长”的无私奉献精神和高尚品格。走进新时代,兵工人依然不改本色、不忘初心,始终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奉献青春、奉献智慧、甚至奉献生命,塑造了一座座精神丰碑。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一大批兵器工业集团干部职工听党号令、迎难而上,领导干部指挥在前线、共产党员冲锋在火线、党旗高高飘扬在一线,选派医护人员逆行出征驰援武汉,相关企业全力以赴紧急转产扩产口罩、负压救护车、医疗废物转运车、大型红外测温系统、呼吸机芯片、消毒液等医疗、防疫设备和物资,夜以继日、加班加点完成口罩机、压条机研制专项任务,广大兵工人奋勇争先、担当奉献,在大战大考中彰显了大国重器顶梁柱作用。相关企业全力以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红色精神激发力量。人民兵工已走过90年的光辉历程,每一项成绩都有“吹尽狂沙始到金”的坚定信仰,每一次成功都是“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红色力量。今天,立足新的历史方位,更要求我们永远保持那份铸就于激情岁月的信仰,永远坚守弘扬“一切献给党”的人民兵工精神,用赤子初心勇担职责使命,在支撑国防军队建设、加快实现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新跨越中展现新作为,在推动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实现兵器科技创新新跨越中展现新作为,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中展现新作为。

猜你喜欢
兵工工人
on Humanity
走近“红色金南”金湖人民兵工精神馆
《中国兵工报》的办报琐忆
油田工人
酒厂工人
回首烽火硝烟路 汇聚兵工报国情 豫西集团党委组织集中观看《烽火硝烟兵工路》电视专题片
三个砌墙工人
民国时期高等工程教育实践模式探索
纪念人民兵工创建85周年暨《人民兵工精神》图书出版发行座谈会召开
兵工精神兵工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