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元斌
党在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完成兴国大业的历史进程中,组织开展了“向雷锋同志学习”实践活动。这一活动至今已有近60年的历史,它对于中国人民精神生活的影响是深远的,对于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影响是深刻的,对于中国实现兴国、富国、强国的奋斗目标的影响是巨大的。“向雷锋同志学习”活动历史,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百年辉煌中的灿烂华章。
“向雷锋同志学习”实践活动,以1963年3月5日,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雷锋题词发表为标志,发端于党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确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新时期。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如何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向雷锋同志学习”实践活动,是党在思考和解答这个全新课题过程中开展的。
首先,上个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十分艰难和复杂。党在探索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出现失误,国内又遭受了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自然灾害,台湾国民党军队加紧对大陆骚扰破坏;印度在中印边界进行严重挑衅;苏联单方面撕毁经济技术合作协议,撤走在华专家,中苏论战爆发,我国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的困难。面对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党一方面总结经验教训,着手采取国民经济调整措施,一方面从精神上鼓舞干部和群众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斗志。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激励、号召人們克服困难,渡过难关,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伟大精神,正是在最为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培育产生,极大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在和平建设年代,党仍然高度重视精神的作用,特别在当时的形势下,也需要新的精神信仰来鼓舞、激励当时的全国人民,需要新的英雄形象来整合社会、提振信心。
其次,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逐步确立起其在社会思想领域的指导地位。为此,必须在全国范围内强化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话语权,鼓励和引导人们学习和践行共产主义精神、社会主义道德和集体主义原则,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动权,建构起抵御敌对势力“和平演变”图谋的铜墙铁壁。从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毛泽东对美国“和平演变”战略高度警觉,更多思考社会主义前途问题。1959年11月,毛泽东在杭州召开的一次小范围会上,印发了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关于“和平演变”的三次演说稿,并分析了帝国主义搞“和平演变”的实质,第一次明确地在党内敲响了反“和平演变”的警钟。同年底,毛泽东在同刘少奇的一次谈话中指出,“和平演变”的社会基础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被推翻的反动统治阶级不甘心于灭亡,他们总是企图复辟,推翻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二是社会上还存在着资产阶级的影响和一部分小生产的自发资本主义倾向;三是共产党内存在某些阴暗面,有的党员思想变质,腐化堕落。毛泽东把防止“和平演变”问题提上日程,更加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实践活动,大力宣传雷锋精神,无疑是当时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在人们精神上构筑一道抵御资产阶级思想侵蚀的防线。
再次,党的事业需要培养造就千千万万的接班人。在我国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开始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敏锐发现青年的思想变化,提出加强政治教育的要求。1957年,毛主席指出:“在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中间,最近一个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减弱了,出现了一些偏向。在一些人的眼中,好像什么政治,什么祖国的前途,人类的理想,都没有关心的必要。好像马克思主义行时了一阵,现在就不那么行时了。”根据这种情况,毛泽东及时指出:“针对这种情况,现在需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不论是知识分子,还是青年学生,都应该努力学习。除了学习专业之外,在思想上要有进步,政治上也要有所进步。这就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时事政治。”同时强调,“思想政治工作,各个部门都要负责任。共产党应该管,青年团应该管,政府部门应该管,学校的校长教师更应该管。”为了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60年代,我们党开展了阶级斗争史教育、学毛泽东著作运动和一系列的榜样教育活动。利用英雄模范的符号效应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广泛政治动员,成为新中国成立后推进社会文明进步常规的手段和重要的特点。白求恩、张思德、黄继光、时传祥、向秀丽、安业民等都是那个时期人们学习的榜样。党领导开展的“向雷锋同志学习”实践活动,源于培养造就一代新人的宏伟目标,是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灌输成为民族精神核心的重大举措。
“向雷锋同志学习”实践活动,是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发展和人民需要,代表人民意志开展的。在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号召之前,一些军地已经开展学雷锋活动。雷锋生前所在部队团党委早在1960年9月,就树立雷锋为艰苦奋斗的“节约标兵”。11月23日,沈阳军区工程兵政治部发出《关于在部队中开展学雷锋、赶雷锋运动的指示》。同年,从12月11日开始,《抚顺日报》《辽宁日报》《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解放军报》、新华社等相继刊载播发了介绍雷锋事迹的文稿。雷锋的事迹已经在沈阳军区、抚顺乃至全国民众中传播开来。在此期间,雷锋应邀到各地作报告。凡是听过雷锋报告的人,都备受教育,深受激励。不少军内外听众给雷锋写了许多充满激情的信。复县(现瓦房店市)四中高中三年级3班的全体同学于1961年3月20日在给雷锋的信中说:“学习了您的模范事迹的材料后,我们深为您——一个共产党员的共产主义高尚品质所感动。您真是毛泽东时代的好战士,是党的好儿女。您为人类最壮丽的事业——共产主义的实现忘我地战斗着。您给我们全国青年树起了一面红旗,您就是我们青年前进的方向。”雷锋因公殉职后,在有关部队和地方组织中,掀起新一轮的学习热潮。
雷锋这个典型,是忠诚于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型。雷锋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文化的结合;“向雷锋同志学习”实践活动顺应了社会进步的时代潮流,反映了人们对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普遍要求,在人民群众中具有最广泛的共识度与黏合力;“向雷锋同志学习”实践活动,本质上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彰显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本,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根本价值取向的先进本色。由此可见,“向雷锋同志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不是偶然的,而是与我们社会的性质、党的宗旨、人民的意愿紧密相联的。“向雷锋同志学习”实践活动,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们实现救国、兴国、富国、强国奋斗目标过程中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党百年历史主题和主线发展的必然逻辑。
党的历史发展是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党奋斗目标的始终如一决定党的历史是连续的,由于不同历史阶段,党在总目标下所解决的历史任务有所不同,呈现出阶段性。“向雷锋同志学习”实践活动,发端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其后持续推进,犹如一条红线贯穿于党的各个发展时期,在连续性与阶段性统一的发展中呈现出永恒性。
为什么“向雷锋同志学习”实践活动能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对这个问题,早在“向雷锋同志学习”实践活动初起之时,党的机关刊物《人民日报》就以社论的形式作了深刻带有前瞻性的阐释。1963年10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提高干部和群众阶级觉悟的重要方法——论深入开展学习雷锋的活动》社论。社论选择在毛泽东为雷锋题词发表后,“向雷锋同志学习”活动经历半年实践检验的时间节点发表,带有总结评价实践成果,进行全局部署的意义。社论以半年有余的学雷锋实践成果为依据,作了四个方面的重要阐论:一是高度评价“向雷锋同志学习”实践活动的本质意义:“事实已经证明,‘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口号,是对干部和群众,特别是对青年干部和青年群众进行长期教育的口号,是培养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时代新人的口号,是‘百年树人的大计。”二是确定学雷锋活动的中心环节:“根据前一阶段的经验,深入开展学习雷锋的活动,中心环节就是组织群众和干部学习雷锋那种高度的无产阶级觉悟。”三是强调学雷锋活动落脚点:“必须使这种活动同当前的各项工作密切地结合起来,同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实际密切地结合起来,并且要针对不同对象的不同思想进行工作。”最终“推动整个社会主义建设的事业”。四是揭示学雷锋活动长期性,“应该把‘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更深入更持久地开展下去”是一项重要的历史任务。
“向雷锋同志学习”实践活动,是“百年树人”的工程,服从服务于党的奋斗目标和阶段性任务,为推进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提供道德支撑和精神动力。
1975年和1977年,邓小平两次在中央军委会议上用“雷锋叔叔不在了”的故事警醒全党,以生动的事例呼唤雷锋精神回归,在思想与舆论上为“向雷锋同志学习”实践活动恢复做了的准备,为日后学雷锋活动正本清源、拨乱反正定了调子。党的十二大明确了新时期的总任务,其中特别强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表现”。“向雷锋同志学习”实践活动,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轨道和培养“四有”新人的目标。
1990年2月21日,江泽民为雷锋题词:“学习雷锋同志,弘扬雷锋精神。”同年10月29日,江泽民视察抚顺雷锋纪念馆,为雷锋纪念馆题写馆名,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指明雷锋精神的核心实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排除干扰,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为当时学雷锋活动的历史情境。
2010年10月,胡锦涛对学习宣传郭明义事迹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郭明义同志是助人为乐的道德模范,是新时期学习实践雷锋精神的优秀代表。要大力宣传和弘扬郭明义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德,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精神力量。”2011年10月18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2012年2月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通过学雷锋活动,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不断夯实社会主义核心價值体系建设的群众基础是这个时期学雷锋活动的主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时代,以问题为导向,从更高的政治层面、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进行新时代学雷锋活动的顶层设计。“向雷锋同志学习”实践活动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全面融入“中国之治”战略布局,实现新的历史跨越。彰显了中国共产党践行“向雷锋同志学习”实践活动初心、使命的坚定决心,赋予“向雷锋同志学习”实践活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全新主体内容和时代特色。
“向雷锋同志学习”实践活动的连续性与阶段性,清晰地呈现出近60年“向雷锋同志学习”实践活动,始终围绕党的奋斗目标主题和主线展开,是一个相互承续、不断接力的历史过程;在指导思想上既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实践活动取得的丰硕成果,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国人民一道共同努力的结果。
百年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极其丰富的文献。有关“向雷锋同志学习”实践活动的文献,是党史文献的有机构成,内容十分丰富。大体上分成题词、决议、讲话(社论、文章)几类。
1.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党的领导人写下许多内容丰富、意蕴深远的题词。通过题词提出党的政治主张,表明党的方针政策,诠释党的精神理念,发出党的时代号召,凝聚整合社会力量,以实现党的政治目标,是我们党进行政治动员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我们党理论创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向雷锋同志学习”实践活动中,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有着很重的分量。毛泽东在为雷锋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同时,也明确提出和解决了学雷锋学什么的问题。他在与秘书交谈时指出,学雷锋要学习他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刘少奇的题词对毛泽东的题词作了精辟阐释:“学习雷锋同志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揭示了榜样雷锋的典型特征——平凡而伟大。周恩来作的阐释:“向雷锋同志学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指明了雷锋精神内涵。邓小平作的阐释:“谁愿当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就应该向雷锋同志的品德和风格学习。”指出学习雷锋的落脚点是解决做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在“向雷锋同志学习”实践活动中,党和国家领导人大规模为雷锋先后题词,形成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文化现象。题词积淀着中国共产党人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国共产党独特的精神标识。据资料显示,历年来党和国家、军队领导人为雷锋题词的有65人次,中央政治局常委以上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19人次,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务委员以上领导的题词25人次,元帅、大将及上将题词21人次。这些题词精辟揭示雷锋精神本质内涵,学雷锋活动的意义,为“向雷锋同志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指明了方向。
2.在“向雷锋同志学习”实践活动中,党政军工青妇等各级部门制发许多指导性文件,仅《雷锋志》就收录1960年至2013年间的部分文件达48篇。“向雷锋同志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地位、意义写入党的若干重大决议。
1990年3月,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决议号召:“全体共产党员和党员干部,都要带头学雷锋。”在党的历史上,通过中央全会的决定明确规定学习雷锋,这还是首次。同年3月,李鹏在人大七届三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学雷锋问题作了阐述,指出:“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共产主义光辉思想相结合的典范——我们要认真总结和大力表彰各条战线学习雷锋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宣传和推广他们的先进事迹,把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学习雷锋活动,更加广泛、更加扎实 、更加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李鹏在答中外记者问时指出:“雷锋精神的实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每一个政府的工作人员,包括各级政府的领导人,要在学雷锋的活动中把自己摆进去。”在人大七届三次会议、在政协七届三次会议的分组讨论中,也集中讨论了学雷锋的问题。两会关于学雷锋问题创造了四个第一: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学雷锋是第一次;国家领导人在答记者问中强调学雷锋是第一次;在人大会议上研究讨论学雷锋是第一次;在政协会议上研究讨论学雷锋也是第一次。
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强调,“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
2012年2月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这是党中央领导机关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首次就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作出全面系统周密的安排。文件强调了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并具体提出了学雷锋活动的常态化项目与抓好学雷锋活动的组织实施方法。对学雷锋活动的发展意义重大。
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推动学雷锋活动第一次郑重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报告要求“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作为党内层级最高的文件,包含党在特定历史阶段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方针政策等内容,是党带领全国人民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重要形式,其权威性、重要性无可比拟。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向雷锋同志学习”实践活动常态化要求,表明党对学雷锋活动规律认识的深化,开拓了“向雷锋同志学习”实践活动新境界。
2013年12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意见要求,“深化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学雷锋实践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把学雷锋和志愿服务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志愿服务制度,完善激励机制和政策法规保障机制,把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做到基层、做到社区、做进家庭。”
2019年10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纲要单列一节专门部署深入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指出,学雷锋和志愿服务是践行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途径。要弘扬雷锋精神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广泛开展学雷锋和志愿服务活动,引导人们把学雷锋和志愿服务作为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推动志愿服务组织发展,完善激励褒奖制度,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使“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蔚然成风。
3.在“向雷锋同志学习”实践活动重要时间节点,党和国家领导人发表讲话文章,党的权威媒体刊发社论(评论员文章),是进一步动员和指导学雷锋活动的重要形式。这个方面的文獻是大量的、丰富的。大型辞书《雷锋志》中,收录党和国家领导人从1960年到2013年间部分重要讲话、文章就有60余篇,《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主流权威媒体发表的社论有51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和国家领导人当中,讲雷锋次数最多,内容最全面系统,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涵盖了“向雷锋同志学习”实践活动的方方面面。总书记两次阐述“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生动体现”,引起人民群众强烈共鸣,流传最为广泛,引用频率最高。反映出人们回归红色文化传统,尊崇共和国英模的心理期待,体现了人们对历史虚无主义诋毁抹黑英模的厌恶和抵制。总书记学雷锋系列重要讲话继承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开创“向雷锋同志学习”实践活动传统和成果,紧扣时代脉搏,探索新时代“向雷锋同志学习”实践活动的顶层设计,实现新的历史跨越。
60年间党的有关“向雷锋同志学习”实践活动文献,记录了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条件下推进“向雷锋同志学习”实践活动积累的宝贵经验。将这些文献连接起来,就是一部生动记录领导学雷锋活动的历史。学习阅读这些文献,可以清楚地知道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推进“向雷锋同志学习”实践活动,党在不同历史阶段,面对新的变化,是怎样思考和决策的,深切领悟我们党的探索经验、领导智慧、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在中国共产党从苦难走向辉煌的百年历程中,党领导的“向雷锋同志学习”实践活动,激励了几代人的成长,影响了一个时代的社会风尚;凝聚干部群众的意志和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涵育雷锋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孕育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雷锋精神图谱。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精神。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精神。一个政党,当然也有一个政党的精神。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集中反映和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气质风貌 、襟怀品格与内外形象。60年的伟大而鲜活的“向雷锋同志学习”实践孕育出的雷锋精神,正是中国共产党精神的生动体现。它以60年铁的逻辑表明,中国共产党精神不仅是中国共产党自身精神特质、精神风貌的展现,而且是中国人民精神面貌和思想品质的集中体现,是党和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所共同铸就的伟大精神谱系,共同拥有的精神财富,成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制胜秘诀,中国共产党赓续传承、绵延生长的血脉基因与精神密码,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