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德国、美国特约记者 青木 蒋子怡 本报记者 郝爽言
“拜登为默克尔送别:是朋友,但分歧重重。”美联社16日以此为题报道称,美国总统拜登15日与到访的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会晤,双方就两国关系以及地区和全球性问题展开讨论,两人都强调了深化双边关系的重要性,但在“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和对华关系等关键议题上,双方依旧存在分歧。
据《华盛顿邮报》15日报道,拜登与默克尔当天下午在白宫举行会晤。在会后举行的联合记者会上,双方表示将在气候变化、新冠肺炎疫情问题上加强合作,重申对乌克兰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支持。双方还讨论了“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反恐和伊朗核问题等议题。拜登还就德国洪涝灾害造成的伤亡和损失向默克尔表示慰问。
“我想借此机会,突出她担任(德国)总理的历史意义,”拜登在联合记者会讲话的开篇称赞道,默克尔是德国历史上第一任女总理,并且是两德统一后首位出身前东德地区的总理。《纽约时报》称,虽然拜登和默克尔在白宫的交流没有过分地热烈,但相比于2017年默克尔到访时问特朗普“想握个手吗”并被后者无视,“默拜会”显然和气很多。当被记者要求将拜登的领导风格和特朗普进行比较时,默克尔十分克制地强调,她和拜登进行了“非常友好的交谈”。“我们不只是伙伴和盟友,”她称,“我们还是非常亲密的朋友。”
尽管拜登和默克尔在记者会上都以“老友”相称,但在谈到“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等关键问题时,两人还是站到了分歧的立场上。“好朋友之间也会有分歧。”拜登在谈到“北溪-2”项目时说,当他就任时,“北溪-2”项目已完成90%,“实施制裁似乎没有任何意义”。拜登说,他再次向默克尔表达了对“北溪-2”项目的担忧,同时表示美德一致认为不允许俄罗斯以能源作为武器威胁邻国,两国将着眼于采取实际措施确保欧洲的能源安全。默克尔表示,德国和美国对“北溪-2”项目存在不同评估,但两国明确乌克兰仍将作为天然气过境国,“北溪-2”不是乌境内天然气管道的替代项目。她还说,若俄罗斯不尊重乌克兰作为天然气过境国的权利,德美将采取行动。
双方的另一分歧在对华关系上。《纽约时报》称,默克尔在记者会上未就对抗中国发表具体评论,她表示,希望德国和欧盟同华盛顿能在劳工权利、贸易和网络安全等问题上协调对华政策。“(与中国)有时是不同的利益,但有时是共同的利益。但显然,我们也有美国公司与欧洲公司竞争的领域,我们必须接受这一点。我认为,我们与中国打交道的基础应该建立在美国和德国的共同价值观之上。”“德国之声”称,默克尔非常希望避免出现德国或欧盟可能被迫在中国和美国之间选边站的情况。默克尔一直认为,有必要在气候变化和新冠肺炎疫情等问题上与中国合作。
“默拜会”在新冠疫苗专利等问题上也未能达成一致。据《纽约时报》报道,拜登没有在记者会上主动提及此前一直在推动的新冠疫苗专利豁免问题,而默克尔也未就这一问题作出任何承诺。此外,默克尔提到,她向拜登询问是否会取消美国因疫情对欧洲人施加的旅行禁令,拜登也未给出承诺,只表示“正在就此事进行评估,将在未来几天表态”。
报道称,拜登和默克尔当天还签署了一份《华盛顿宣言》。该文件称,双方将举办“美德未来论坛”,利用专业知识和创新力量,为两国未来提出解决方案。同时将建立美德经济对话机制,以促进在关键经济问题上的合作。
《纽约时报》称,很大程度上,默克尔此次访问的个人成果似乎高于政策成果。《华盛顿邮报》认为,15日的会谈没有任何大的突破或产出重要的新政策。它在很多方面更像是默克尔漫长政治生涯的告别之旅,此次“默拜会”更多是承载着拜登强调修复美欧盟友关系的象征意义。“德国之声”称,虽然两位领导人誓言要加强跨大西洋关系,但时间所剩无几,默克尔准备在9月的德国联邦议院选举后离职,这意味着她在执政的最后几个月可能会被视为影响力有限。德国N-TV电视台认为,尽管存在诸多分歧,但在经历特朗普时代的“艰难岁月”后,德美关系已经有了显著改善。而《纽约时报》指出,被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所伤害的欧洲人,也许注定要对拜登失望。因为他们会意识到,美国仍在走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