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闵行区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过敏原分析*

2021-07-17 07:38:52田露芳龚静蓉庞宇峰毛会军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1年13期
关键词:艾蒿闵行区尘螨

王 炎,田露芳△,龚静蓉,庞宇峰,毛会军

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1.耳鼻喉科;2.检验科,上海 200240

变应性鼻炎(AR)也称过敏性鼻炎,是特应性个体接触过敏原后引起的由IgE介导的鼻黏膜慢性炎性反应性疾病[1]。AR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鼻塞、鼻痒、阵发性喷嚏及流清涕,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给个人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研究发现,AR影响着全球10%~40%的人口,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2]。一项针对中国成人AR的多中心研究发现,AR的自报患病率从2005年(11个城市)的11.1%上升至2011年(18个城市)的17.6%[3]。不同地区由于气候条件、植被种类及生活方式等的不同导致AR的主要过敏原种类不同,因此了解当地过敏原分布情况是该地区预防、诊断和特异性免疫治疗AR的重要环节。本研究通过分析2019年1—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就诊的长期在上海闵行区生活的,且过敏原检测结果中至少有一种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IgE)为阳性的319例AR患者血清中总IgE及特异性IgE的水平,明确上海闵行区主要过敏原种类,并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季节其主要过敏原阳性率的分布差异,为该区域AR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12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的长期在本区域生活的且过敏原检测结果中至少有一种特异性IgE为阳性的319例AR患者,其中男138例,女181例;年龄4~77岁,平均年龄(30.27±14.71)岁。入选患者均符合《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年,天津)》[4]诊断标准。

1.2检测方法与结果判定 抽取AR患者外周静脉血3 mL,常温下离心后获取血清,采用欧蒙检测系统测定患者血清中总IgE及相应过敏原特异性IgE水平。本研究主要检测20种常见过敏原,其中包括吸入性过敏原:树花粉(榆树、柳树、杨树)、艾蒿、尘螨(屋尘螨、粉尘螨)、屋尘、蟑螂、豚草、律草、猫毛、狗上皮、霉菌。食入性过敏原包括:鸡蛋白、牛奶、花生、黄豆、牛肉、羊肉、海鱼(鳕鱼、龙虾、扇贝)、淡水鱼、虾、蟹。结果判定:根据特异性IgE水平检测结果分为0~6级,0级为水平<0.35 IU/mL,1级为0.35~0.70 IU/mL,2级为>0.70~3.50 IU/mL,3级为>3.50~17.50 IU/mL,4级为>17.50~50.00 IU/mL,5级为>50.10~100.00 IU/mL,6级为>100.00 IU/mL,1~6级为结果阳性;当总IgE>100.00 IU/mL时为阳性。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或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主要过敏原阳性率分布情况 319例AR患者总IgE阳性者为197例(61.76%),阴性者为122例(38.24%)。过敏原阳性率排名前10位的主要为吸入性过敏原,从高到低依次为:尘螨(246例,77.12%)、猫毛(36例,11.29%)、屋尘(25例,7.84%)、艾蒿(18例,5.64%)、蟑螂(12例,3.76%)、狗上皮(10例,3.13%)。主要的食入性过敏原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蟹(25例,7.84%)、羊肉(17例,5.33%)、黄豆(16例,5.02%)、海鱼(11例,3.45%)。

2.2常见过敏原性别分布 319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排名前10位的过敏原阳性率分别为:尘螨(76.81%)、猫毛(12.32%)、屋尘(8.70%)、蟹(7.25%)、艾蒿(6.52%)、羊肉(5.07%)、黄豆(5.07%)、蟑螂(5.80%)、海鱼(5.07%)、狗上皮(2.17%);女性患者排名前10位的过敏原阳性率分别为:尘螨(77.35%)、猫毛(10.50%)、屋尘(7.18%)、蟹(8.29%)、艾蒿(4.97%)、羊肉(5.52%)、黄豆(4.97%)、蟑螂(2.21%)、海鱼(2.21%)、狗上皮(3.87%)。男女性患者在排名前10位的过敏原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常见过敏原季节分布 全年12个月按照季节不同可分为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冬季(12-2月)。比较排名前10位的过敏原阳性率在不同季节间的差异,结果发现,屋尘(χ2=13.63,P<0.05)、艾蒿(χ2=7.24,P<0.05)、羊肉(χ2=15.09,P<0.05)的阳性率在不同季节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尘螨、猫毛、蟹、黄豆、海鱼、狗上皮的阳性率在不同季节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019年1—12月上海闵行区排名前10位的过敏原阳性率不同季节分布[n(%)]

2.4常见过敏原年龄分布 将319例就诊患者按照年龄大小分为儿童组(4~17岁)、青年组(>17~45岁)、中老年组(>45岁),其中青年组占比最大(60.82%),中老年组占比最小(15.05%),儿童组占比24.14%。比较排名前10位的过敏原阳性率在不同年龄组的差异,结果发现,狗上皮阳性率在不同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排名前10位的过敏原阳性率在不同年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AR是耳鼻咽喉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主要防治方法有:避免接触过敏原、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健康教育[5]。其中接触过敏原是触发过敏反应的源头,因此避免接触过敏原在AR的防治中尤为重要,因此了解一个地区主要过敏原种类对该地区AR的防治起指导作用。本研究主要通过分析上海闵行区AR患者血清总IgE及特异性IgE结果来了解该地区过敏原的分布情况。

本研究发现,在至少有一种血清特异性IgE阳性的319例AR患者中,血清总IgE阳性者有197例(61.76%),相关文献指出,特应性体质是AR的遗传学基础,而机体的特应性则由血清总IgE的水平决定[6],说明血清总IgE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机体的特应性状态。血清总IgE为各特异性IgE之和,总IgE>100 IU/mL时为阳性,而特异性IgE>0.35 IU/mL即为阳性,所以临床上经常出现部分患者血清特异性IgE阳性而总IgE阴性的情况,提示总IgE并不能作为诊断AR的标准,但可以反映机体的特应性体质,两者相互补充,更能准确诊断AR。

本研究发现,上海闵行区最常见的吸入性过敏原为尘螨(77.12%),包括屋尘螨和粉尘螨。尘螨是我国南部、中部最主要的过敏原[7],其粪便、尸体、卵、皮屑等飘浮在空气中,随人体呼吸进入体内致敏。研究显示,当其抗原水平达到2 μg/mL时即可致敏,当其水平>10 μg/mL时就可致哮喘发作[8],且AR的临床症状及严重程度与室内尘螨的水平显著相关[9]。尘螨主要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生长,而上海地区温和湿润的气候特点为螨虫的大量滋生创造了条件,因此,室内及时除螨、降低室内空气湿度、出门戴口罩等均有助于预防AR的发作。排名第2位的吸入性过敏原为猫毛(11.29%),与北京地区[10](尘螨、树木组合为主)、西北地区[11](艾蒿、螨组为主)、太原地区[12](艾蒿、豚草为主)的研究结果不同,可能与生活方式、气候条件、植被种类等不同有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宠物进入人类家庭,宠物与人类接触密切,其致敏的概率大大增加,因此提倡对猫毛过敏的患者尽量不养宠物或者及时清理宠物毛发,以减少AR的发作。排名第3、4位的吸入性过敏原分别为屋尘(7.84%)和艾蒿(5.64%),且在不同季节其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屋尘引起的AR在冬季更易发病,与杨蕊等[13]报道不同,可能与环境、生活方式不同相关。艾蒿是北方地区常见的过敏原,其致敏性较强[14]。艾蒿花粉播散高峰时间是7—10月[15]。而本研究显示,其患病率在春季较高,与艾蒿花季不一致,可能与病例数量太少,无法真实反映其致病情况有关。本研究发现,上海闵行区最常见的食入性过敏原为蟹,众所周知,上海为沿海地区,水产品较丰富,食入蟹的机会较多,致敏的概率也更大。排名第2位的食入性过敏原为羊肉,且不同季节其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冬季患病率较高,日常生活中,羊肉作为补气血、暖胃佳品,在冬季食用较多,因此冬季羊肉致敏率较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常见过敏原阳性率在男女之间无明显差异,与李伟等[16]研究结果一致。而狗上皮在不同年龄组间其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老年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可能与上海闵行区中老年人独居较多,越来越多的家庭饲养宠物有关。从319例患者的年龄分布来看,青年组(>17~45岁)占比最大(60.82%),其次为儿童组(24.14%),中老年组占比最小(15.05%),与邓月等[17]研究结果一致,可能与>17~45岁成人免疫系统最完善有关。相关研究发现,早期就表现出过敏体质的儿童,成长过程中被过敏原反复刺激致敏后,在成年后更易诱发更严重的过敏性疾病[18]。因此,对于患有AR的儿童,更应及时明确其过敏原,尽量减少接触特定过敏原,并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从而调节免疫反应,控制症状,减少发作。

综上所述,上海闵行区地处沿海,气候温暖湿润,最易滋生螨虫,因此,降低室内空气湿度、勤换床单被褥、减少毛绒玩具摆放、出门戴口罩等均能有效减少尘螨接触,降低AR发病率。另外,对于对动物毛发过敏的AR患者来说,避免饲养宠物成为有效的避免接触过敏原的措施。

猜你喜欢
艾蒿闵行区尘螨
面对小小尘螨,我们该怎么办
生命与灾害(2022年2期)2023-01-15 23:29:42
艾蒿坪听雪
牡丹(2021年17期)2021-09-11 23:28:38
梅全喜:艾蒿食疗百味
基层中医药(2020年9期)2020-11-27 01:55:32
跟螨虫在家做伴
2017年闵行区“四季风·人文美·修身行”市民修身行动计划
科学生活(2017年6期)2017-08-16 05:39:15
2017年闵行区“四季风·人文美·修身行”市区修身行动计划
科学生活(2017年5期)2017-06-10 08:38:13
2017年闵行区“四季风·人文美·修身行”市民修身行动计划
科学生活(2017年3期)2017-04-11 08:27:34
采一把艾蒿回家
闵行区新型金融机构运行状况分析
如何除螨才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