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与习作”教学实录及评析

2021-07-16 06:16李政涛邓华香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爬山虎杜鹃写作方法

李政涛 邓华香

一、开放式导入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叶圣陶老爷爷写的文章《爬山虎的脚》,还学习了叶圣陶老爷爷写的《牵牛花》、李天芳老师写的《种一片太阳花》,我们也总结了一些观察方法、学习方法,现在我们一起谈谈学习的收获吧!

二、核心过程推进

1.回顾方法

师:首先回到课文当中去,请看这一段话。(出示)

爬山虎剛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师:同学们想一想,从这段话中,你学到了什么观察方法或表达方法?

生:我从中学到了整体观察的方法。

师:好,这是我们昨天学习的整体观察法。接着我们再看一个文段,哪位同学来说一说学到了什么方法呢?(出示)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生:我从这一段话里学到了连续观察。

师:能不能具体说一下,为什么是连续观察?

生:首先,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过几天就萎了,如果不是连续观察的话,就不知道过几天就萎了。而且还没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如果不连续观察,他就不知道细丝和小圆片变成了灰色。

师:好,其实这一段里边我们可学的东西还多呢!哪位同学可以补充一下,还可以学到什么方法?

生:有序观察。

师:有序观察,这里边是按什么顺序呢?

生:“不几天”,好像是连续观察的感觉。

师:我们待会儿要进一步探讨“有序观察”是观察什么。我们继续往后看,这一段,哪位同学来说一说你从中学到了什么方法?(出示)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生:我从中学到了具体描写。

师:怎样才是具体描写呢?

生:运用了准确的词语,比如说“触着”“巴住”。

师:“触着”“巴住”,还有哪些词语?大家一起帮帮他。

生:“紧贴着”。

师:还有什么?

生:“拉一把”。

师:尤其这个“拉一把”,用得准确,前边说“叶尖一顺儿朝下”是什么原因?你来说说看。

生:因为爬山虎是有脚的。

师:因为爬山虎是有脚的,这

个时候拉一把,叶尖就被它拉得朝下。好,这是作者用词准确的地方,也就是这个时候作者写具体了。好,我们再看下面一段。(出示)

这样,藤蔓很容易爬到了墙头;随后长出来的互相纠缠着,因自身的重量倒垂下来,但末梢的嫩条便又蛇头一般仰起,向上伸,与别组的嫩条纠缠,待不胜重量时重演那老把戏;因此墙头往往堆积着繁密的叶和花,与墙腰的部分不相称。今年从墙脚爬起,沿墙多了三尺光景的路程,或者会好一点儿;而且,这就将有一垛完全是叶和花的墙。

生:我从中学到了怎样写得生动。

师:嗯,怎样写得生动,你能不能说得更清楚一点,哪里看出他写得生动呢?

生:运用了拟人句。

师:哦,有拟人句、比喻句就生动了。我们再看下面选自李天芳老师的《种一片太阳花》的三段话。(出示)

银粒儿一般的种子撒下去以后,天天有人俯下身子瞅它,盼它。可是大半个月过去了,竟丝毫没有动静。有人说种早了,有人说埋深了,各种判断莫衷一是,它却破土而出了。

新出的芽儿,细得像针,红得像血。几天之内,就抽出细细的秆、小小的叶。叶和秆都饱含着碧绿的汗液,嫩得人不敢去碰。很快,叶叶秆秆密密麻麻连成一片,像法兰绒一般,厚厚地铺了一地。

一天清晨,太阳花开了。在一层滚圆的绿叶上边,闪出三朵小花,一朵红、一朵黄、一朵淡紫。刚开的花儿,像彩霞那么艳丽,像宝石那么夺目,在我们宁静的小院里,激起一阵惊喜,一片赞叹。

师:同学们,从这三段话里边,我们又可以学到怎样的观察方法或者是表达方法呢?

生:“天天有人俯下身子,瞅它,盼它。可是大半个月过去了,竟丝毫没有动静”,这一句写了连续观察,因为他说天天都有人俯下身子瞅它。

师:瞅它,就是看它的意思。好,说得非常好!这也是连续观察的地方。

生:从种下种子到它开花,这

是有序的写作方法。

师:有序地写,如果观察的话,也是有序观察。有序观察,就是先看什么,然后看什么,最后看什么。有序的写作,同样道理,是先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师:我们再一次回顾一下我们学到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

生:我们学习的观察方法有有序观察、整体观察、连续观察。我们学到的写作方法有按顺序写作、具体描写、生动表达。

2.巩固方法

师:我们学习了这些方法,怎

么样用到我们的习作上面呢?昨天呀,我们去观察了我们学校的长廊的那一片勒杜鹃,大家也写了作文。现在,我们就要看看,怎么样用到我们的写作当中去呢?今天给大家提供了一份同学的习作,请大家对照我们从课文中学到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来提出修改这一篇作文的建议。(出示学生习作)

(生四人小组讨论,师巡视并参与各小组的讨论。)

师:请小组代表来说说看,用

上我们学到的这个写作方法,你想对这一篇作文做哪一方面的修改,哪个小组先来?

生:我们小组认为应该将第2自然段和第4自然段放在一起,因为这两个自然段都是描写勒杜鹃的茎、叶,还有花和萼片等。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建议怎么样。不好?不赞同这种做法,是吧?小作者本人提出了反对意见,觉得上面这位同学这样改不好,他还是想分开来,这样显得更加有序,是不是?

生:我觉得需要把第4自然段放到第2自然段后面。

師:哪个小组还对第4自然段的修改有意见呢?

生:我们小组认为,第4自然段可以不用了。

师:好,这个小组同学的建议比较激进,我想采访一下你。(采访身旁的学生)上面这个小组认为第4自然段可以不用了,你的看法是什么?

生:我认为第4自然段可以和第6自然段对调一下,因为这样的话,就可以和第7自然段对得上,而且第6自然段也跟第2、3自然段一样,都是描写勒杜鹃外形的特点。

师:同学们,你们听清楚了吗?她这样的考虑是用了哪一条方法?

生:有序观察。

师:有序观察,就意味着写作要有顺序,所以他调整了顺序。小作者本人,现在我想问问你,你想把自己这几段怎样调得更有序一点呢?说说看。

生:我可以采取他的做法,将第4自然段和第6自然段交换一下。

是:看看怎样交换?交换之后的顺序是什么?大家再看看,我们一起理一下,第2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生:第2自然段写的是勒杜鹃的样子。

师:从远处看是怎样的观察?

生:从远处看是整体观察。

师:我们昨天观察的第一步是站在什么地方看的?你看到的是一棵、一个细节还是一个整体的画面?

生:整体的画面。

师:他是从整体的画面入手来写的。我们再接着看,第3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生:第3自然段写的是勒杜鹃的叶子。

师:如果按这样写的话,第4自然段你已经改过位置了,是写得更加有序了。刚才的讨论打开了新的思路,学习到的方法怎么运用到作文的修改当中去,我们不妨再听一位同学念一遍他写的文章,也许,你会感觉顺序会更好一些,我推荐一篇。

(一生读自己的文章)

师:读得真好!我简单说一下,他就是按照自己这么看过去的顺序,写到自己的作文里面来了。他的有序观察就直接变成了他的写作顺序,这一点非常好,值得我们每一位同学在作文中学习运用。

师:刚才呀,我们同学的点评也好,老师的点评也好,说得最多的一个话题,恐怕就是这个词语——(指板书)“有序观察”。

3.迁移运用

师:我看了一下大家的习作,

感觉到需要调整顺序的地方很多,下面就请大家对照我们的方法来修改自己的习作。请用上修改符号,按照刚才这样的方法思路去进行修改。如果你有疑问,可以问同学,可以小组商量一下,也可以举手问老师。

(师巡视、指导)

4.评议展示

师:刚才同学们都对自己的作文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修改。有的段落序号调整比较大,还有的做了细节方面的修改,那我们一起来交流分享。

师:我想请你说一说,这样修改的理由是什么?

生:我的想法是上面一段写的是枝条,下面一段写的是花,我觉得可以先写枝条,然后再写花。

师:也就是按照我们观察的顺序写出来,这样的顺序很清晰。好的。你呢?

生:我做的调整在第1自然段。我的第1自然段写了勒杜鹃的别名,我觉得没有必要写它的别的名字。

师:这位同学改动也比较大,

你跟同学们说说看,这样调整的理由是出于哪个方面的考虑?

生:我觉得这一段要改的是,

先从根到茎再到叶子再到花,这样有一个顺序,比较有条理。

师:好,这样就有顺序、有条理了。至于写得不是很生动,你恐怕还得在其他的词语上、修辞上下点功夫。

生:我改动的地方是因为我参考了同学的例文,他在第1自然段先写了怎么观察,然后我就把我的第2自然段改成了这样。

师:好,同学们,他是在例文的基础上受到了启发,进行了类似的修改。这就是我们一边学方法一边用方法,在我们的修改过程当中还要不断地去完善,我们的作文才会越写越好。

5.范文赏析

师:昨天我们一起观察之后,

大家写了作文,我也写了一篇作文。我轻轻地念给大家听,大家好好地对照一下我的观察顺序和写作方法,想一想怎样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去。我写的作文题目是《不一样的簕杜鹃》。

(师朗读下水文,生围绕观察顺序和写作方法,说一说范文的好处。)

三、开放式延伸

师:同学们,我们也做一次连续的观察,看一看簕杜鹃会在哪一天又尽情地绽放在我们的校园里。回去要把这篇作文修改得更好,然后工整地誊抄在作文纸上。我们准备办一期班级作文展,希望你们都来参加。好的,下课!

【评析】

语文课要教什么?这节课,一是教观察,二是教表达,还有就是教统一。正如执教者说的“观察与写作的统一”,我换一个方式说就是教转换,把观察到的给表达出来,这就叫一体化。学生观察到了,但不一定能表达出来,他们可能会做到有序观察,也可能还有仔细观察,但并不能做到有序、仔细、具体地写。这个转换、统一是需要花大力气去教的。观察与写作的统一和转换可能有这么几个阶段可以去设计:第一个阶段是让学生学会观察方法,教方法,教观察;第二个阶段是教表达,教语言的准确;第三个阶段是教阅读的实践,把观察方法、语言表达方法用在阅读另外一个文本上,但是又不能止步于阅读实践;第四个阶段是教观察实践和表达实践。

这节课重在统一与转换,就是观察与写作的统一和转换,观察与写作的关联。看黑板上的板书,前面是“有序”“整体”“连续”的观察,另一边的板书是怎么从观察走向写作。最大的亮点是在写作实践,不是停留在阅读了例文,提供了一个范例,而是从学生的观察开始,去进行写作实践。

我认为第一步从有序观察走向有序写作,这是有难度的。观察很清楚,写的不一定清楚;观察有序了,写的不一定有序。怎么让学生在有序观察之后又写得有序,我们要想一想怎么分步骤、分阶段地去设计,把教学重心放在“有序”上,实现从有序观察到有序写作的一体化,这一堂课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借鉴的范式。

(作者单位:广东深圳市光明区光明小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 郝   波

猜你喜欢
爬山虎杜鹃写作方法
云上杜鹃
把握课文特点,习得写作方法
爬山虎
写作方法指导重在运用
爬山虎
爬山虎
画一画,写一写
红杜鹃
写人文的写作方法
爬山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