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个人之德,修君子之行

2021-07-16 19:46张楚腾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69期
关键词:典故君子古人

张楚腾

一、教学目标

1.聚焦平“语”的“修身”篇进行主题阅读,引导学生理解平“语”的文化内涵。

2.挖掘平“语”的“修身”主题内涵,引导学生提高自身修养和增强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平”语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阅读经典语的能力。

2.提高学生对“平”语的文化内涵的理解和增强学生提高自身文化修养的意识。

三、教学内容

《习近平用典》《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

四、教学用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古人强调内圣外王,为政要先“修身”,有许许多多这样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修身”的重要性。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习近平用典》中的“修身”篇。

设计意图:选择一个2分钟的视频进行导入,视频中的动画内容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对平“语”的学习。在导入中,教师提出“修身”的主题,同时指出《习近平用典》蕴含深刻的文化内涵,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朗读平“语”,初步感悟经典

整理学生收集的平“语”“修身”篇的语句,课前学生已经对这些句子从原典和释义两个方面进行预习,并写下自己的感悟。课堂上学生有感情朗读收集整理的平“语”:

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春秋﹞左丘明《国语·周语下》

2.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春秋﹞孔子《论语·季氏》

补充:从善如流,嫉恶如仇。

3.知其不善,则速改以从善,最要在速字上著力。——﹝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二十一》

4.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上古时代﹞《尚书·商书·伊训》

5.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春秋至秦汉﹞《礼记·中庸》

6.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战国﹞荀况《荀子·修身篇》

7.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春秋战国﹞墨子《墨子·修身》

补充: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8.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清﹞金缨《格言联璧》

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殷周至秦汉﹞《周易》

设计意图:平“语”有关“修身”主题的内容非常多,课前布置学生通过预习的形式了解平“语”,并对它进行分类,有助于学生对平“语”进行主题阅读,了解“修身”主题的内涵。教师在PPT展示平“语”,学生可以通过预习资料复习积累的平“语”。这个环节中,通过挑选8到10条的平“语”,这样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每一条平“语”的内涵,而不是“不求甚解”。学生通过朗读的方式,熟悉平“语”,也能够进一步感受古代语言的美。

(三)在情景中補写“平”语,初步感知平“语”的内涵

练习设计:根据下列情景,选择你认为适合的平“语”填入语段空缺位置,并说出理由。

1.中华民族是一个高度重视克己“修身”的民族,习近平多次引用的“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等,都是先贤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尚书》中的“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以对自我的道德要求和对他人的道德要求对比,讲的正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道理。

2.“见善如不及”与“见不善如探汤”是相辅相成的,求善就会避恶,避恶亦能扬善。前者是应该追求的道德境界,而后者则是应该守住的道德底线。如果没有对更高道德境界的追求,那就难以获得“修身”养德的内在动力;如果缺少对道德底线的坚守,那就会突破外在约束,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

3.“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进一步告诫广大学子实干精神就是不能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不因为事情小就不动手去做,而是要积极行动,点滴积累,以严谨务实的态度,实干苦干,才能成就一番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是一个永恒的道理,新时代需要有理想、有学问、有才干的实干家,因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

设计意图:学生经过预习后基本把握句子内涵,把对句子的阐释段落设计成填空练习,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句子的意思。在上一个环节中,学生朗读了平“语”,这个补写平“语”的环节是为了让学生逐步明确所学习的平“语”的内涵。补写的语段有较为明确的指向,通过这个练习,既是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平“语”的释义,也是让学生在练习当中初步感知平“语”的内涵。

(四)“平”语蕴文化

1.归纳平“语”蕴含的“修身”主题的内涵

归纳平“语”“修身”篇的主题。在“修身”篇中你能读到古人关于“修身”的哪些论述?请归纳出古人是从哪些角度进行论述的。

教师明确:

(1)追求高的道德境界(从善、仁义)

(2)实践个人的道德修养(克己“修身”、自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慎独等)

(3)有更高的精神追求和理想信念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任务进行讨论,学生要完成这个任务,要先知道平“语”的内涵,学生在感悟平“语”内涵的时候,逐渐明白“修身”要怎样做,从而使得学生初步感悟古人对“修身”的要求和阐述,也建立起自身要树立“修身”的观念。教师在总结时,也可以提示学生古人对“修身”的重视。这个环节为下面的教学过程做了一个过渡,逐步达到引导学生建立“修身”观念的教学目标。

2.挖掘平“语”“修身”篇的文化内涵

问题设计:在初步感知了平“语”后。你认为平“语”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用典)

猜你喜欢
典故君子古人
典故逸事龙文鞭影
古人时尚文化秀
古人时尚文化秀
古人时尚文化秀
楹联牌匾上的典故
君子无所争
国风·卫风·淇奥
古人的过年诗
有君子之道四焉
孔夫子关于“君子”究竟说了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