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与展望:建党百年视域下的精神家园建设

2021-07-16 01:16陈玉婧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精神家园精神建设

林 洋,陈玉婧

(中共绍兴市上虞区委党校,浙江 绍兴 312300)

一、引言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从上海石库门到浙江嘉兴南湖,一艘红船满载人民重托、民族希望,在急流险滩、惊涛骇浪中穿行,最终蜕变为领航中国社会发展的巍巍巨轮。“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1]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高度向心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党的精神家园建设是贯穿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跨越发展全过程的一个方面。纵观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光辉历史,无论是以“红船精神”为代表的革命时期精神,以“大庆精神”为代表的建设时期精神,还是以“奥运精神”为代表的新时期精神,尤其是新时代的“脱贫攻坚精神”等都属于党的精神家园建设的重要内容。可以说,这些反映民族力量、体现时代要求的伟大精神是立党兴党之基、管党治党之魂,也是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不竭动力源泉和强大信念支撑。在这一背景下,本文立足中国共产党的百年精神谱系,着重考察建党一百年来党的精神家园建设的历程,并且尝试总结党的精神家园建设的历史经验,这对新时代下如何继承与弘扬党的各种精神,推进第二个百年征程具有重要的历史与现实价值。

二、文献综述

党的精神家园从建立建设走向丰富多彩是一个逐渐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多年来,不同学科背景的专家学者对党的精神家园建设进行研究,形成一定数量的研究成果。通过对相关研究文献和理论成果的梳理分析,以研究重点为划分标准,可以把学界对党的精神家园建设的研究成果划分为以下两大方面:

(一)对党的精神家园的整体性研究

党的精神家园是一个综合体,也是一种整体性概念。学界部分研究成果把党的精神家园作为一个系统开展研究。李小三(2009)较早界定了党的精神家园的含义,即是党在长期奋斗过程中形成的心理、情感和精神的统一体[2]。袁秉达(2018)认为,它由崇高的精神信仰、先进的精神品格、红色的精神灵魂、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圣洁的精神生活构成[3]。陈东平(2011)指出,科学理论、理想信念、为民服务、先进文化、改革创新分别对应党的精神家园的思想根基、光辉旗帜、核心价值、丰沃土壤、动力源泉[4]。王海滨(2018)关注新时代党的精神家园重建问题,认为既要借鉴思想建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先进做法,也要注重从精神基地出发,并学会自我革命[5]。

(二)对党的精神家园的局部性研究

党的精神家园是各时期的精神的总和,也是不同实质的精神的集合。学界另一部分研究成果是选取公众知悉度高、官方重视度强的精神加以研究。匡胜(2020)以革命时期“井冈山精神”为例,强调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实事求是、艰苦奋斗、依靠群众等是发扬“井冈山精神”的路径选择[6]。王海彦(2013)选取建设时期的“大庆精神”,注重用它构筑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塑造大国形象和打造国企文化[7]。毛振明(2016)则由新时期的“奥运精神”出发,将其内核从“更快更高更强”升级为“更快乐更高兴”[8]。温朝霞(2021)研究新时代的“抗疫精神”,提出人民立场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实践的根本立场,生命至上是伟大“抗疫精神”的最重要内容[9]。

如上所述,学界在研究党的精神家园建设方面取得明显进步,主要可取之处有:在党的精神家园建设的链条上,对其概念等研究作出整体性推进;个案性质的创新解读不少,尤其是提出对某一精神如何传承和弘扬的策略。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缺少对党的精神家园更加细致的学理诠释,特别是对其特质与功能的归纳;再如研究某一精神有代表性,但少有以小见大,对党的精神家园建设的经验启示进行总结,这为本文进一步研究党的精神家园建设提供空间。

三、学理引入

“党的精神家园是党自成立后在领导和团结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以及改革中逐步形成的心理、情感与精神的统一体,也是党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总和。”[10]立足党的精神家园的概念,它不仅是党的精神支柱,彰显共产党人特性,而且是聚力新时代、共筑中国梦的精神力量,更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内容。

(一)党的精神家园的基本特质

首先,党的精神家园具有继承性。党的精神家园内各精神的思想内核在一定程度上一致。如“苏区精神”与“延安精神”都有“艰苦奋斗”“为民服务”的内涵表述语;“雷锋精神”和“焦裕禄精神”中,前者包含“公而忘私”,后者涉及“无私奉献”,二者都体现以党和国家的利益为重。“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11]党的精神家园中,理想信念也贯穿始终,革命、建设以及改革要以理想为目标,以信念为意志,在价值多元、诱惑多样的当下,党员领导干部更要汲取党的精神家园的营养成分,常补精神之“钙”,这是党的精神家园的精髓所在,也是每一个精神的核心优势,是其被传承和弘扬的根本依据。

其次,党的精神家园具有实践性。基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党的精神家园属于认识范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一个精神要对应一种甚至多种实践,要具备相应的表现形式,例如:“北大荒精神”发轫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由转业官兵等组成的垦荒队伍历时近50年,将荒芜的黑土地变为硕果累累的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12]同样,某个精神的内涵表述语被官方确认的过程,离不开将具体的人、事、物抽象化的关键环节。例如:提及“杨善洲精神”,社会公众结合影视剧等媒介,会联想到已故的中共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放弃退休生活,义务植树造林,并将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捐赠国家的事迹。

最后,党的精神家园具有时代性。时代是思想之母,不同时代背景和经济社会发展任务让党的精神家园不断延展,使其打上深刻的时代烙印。2020年12月31日,在全国政协2021新年茶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三牛精神”[13]。2020年虽有新冠肺炎疫情、洪涝灾害损失、脱贫攻坚重担、国际局势动荡等影响,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扬“三牛精神”,迎难而上、比学赶超,实现经济正增长,中国经济正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际、治党治军治国将面临更严峻的风险挑战,唯有发扬“三牛精神”,既注重创新驱动,又坚持“过紧日子”,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党的精神家园的核心功能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先进政党,加强纯洁性建设,是党的建设中的应有之义。”[14]对马克思主义政党而言,先进性是价值评价,有优先性;纯洁性是事实判断,服从性是其本质属性。党的精神家园体现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与党的生死存亡和前途命运息息相关。1942年至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一场深入持久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求知”“求新”等是主基调,也是“整风精神”的主要内涵。党员求知若渴,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获得先进的知识储备;同时,摒弃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等旧的腐朽的观念,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和开创民主革命事业的新局面。

1921年,党的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15]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一元”性,马克思主义是党员共同信守的“主义”,不断闪烁永恒的真理光芒,在意识形态领域发挥指导作用。党的精神家园呈现党的精神风貌,让党员汇集至马克思主义这面旗帜之下。1936年10月,红军会师甘肃会宁,长征结束,“长征精神”形成。长征路上,革命者抛头颅、洒热血,在极致艰危的环境下,立足马克思主义的普适性,用革命必胜及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书写出“红旗不倒、火种不灭”的华章。

“为人民服务”是对中国共产党立党宗旨的高度概括,也是每一位党员的最高行为准则,要求广大党员为人民利益而工作,做让群众满意的实事,进而映照党员初心。党的精神家园反映党的价值导向,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也让人民成为治国理政的主体和最大受益者。1944年9月5日,中央警备团战士张思德在陕西深山执行烧炭任务时光荣牺牲,毛泽东在追悼会上题写“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的挽词,高度赞扬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境界和革命精神。时至今日,“张思德精神”也未褪色,张思德形象一直是“为人民服务”的代名词,是9500余万名中共党员践行宗旨意识、实践群众路线的光辉典范。

四、革命时期党的精神家园建设

党的精神家园中,革命精神是源头活水,是党的精神谱系的基础性部分。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主要任务是进行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新中国成立后,重点任务是实施改造农业、手工业以及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革命。为点亮、延续两种革命道路的明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逐步开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党的精神家园建设也是它的重要成分。革命时期党的精神家园建设处于奠定基础阶段,从1921年到1956年,以“红船精神”为历史起点,35年的伟大革命实践中,伴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推进,产生大量反映革命属性、彰显革命品格的精神,具体详见表1。

表1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产生的重要精神汇总

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与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同属于现代中国社会的特殊时期,毛泽东同志作为全党的领导核心,有效解决特定历史条件下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大问题,使中国共产党成为“用科学理论和革命精神武装起来的”大党。即科学理论与革命精神并用,把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注入到党的精神家园建设的全过程,直接凸显“精神武装”在党的建设中的特殊作用,这是革命时期党的精神家园建设的最显著特征。进一步地说,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真正地实践《共产党宣言》中“两个决裂”理论③,至始至终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指导下,将两种革命坚决进行到底,不仅用暴力革命击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的反动统治,解放全中国、全民族,而且用社会主义改造等先进方式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地丰富社会物质财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与其他的无产阶级政党不同,是具有彻底革命精神的无产阶级政党,在众多革命精神支撑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社会革命正是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革命。

五、建设时期党的精神家园建设

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中国社会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0世纪的中国再次迎来历史性巨变,也印证东方落后国家可不通过资本主义阶段,不经历阵痛期,直接进入社会主义,实现对马克思所提出的“卡夫丁峡谷”的成功跨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与人民的选择,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最大的国情,中国共产党要领导人民实现其他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完成的工业化、社会化尤其是现代化,就要继续进行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是领导党又是执政党,党的精神家园建设也出现新特征,即进入大步前进阶段。纵观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一直重视对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的倡导与发扬,特别提倡在恶劣艰苦的自然环境下与天斗、与地斗,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一时期,党的精神家园建设也将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视为共产党人不变的宝贵的政治本色,具体来说,与之有关的精神详见表2。

表2 中国共产党在建设时期产生的重要精神汇总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精神家园得到丰富发展,众多精神的产生与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密切相关,实现了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有机统一。究其原因,尽管人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客观条件不理想,困难重重,但中国共产党注重对工农兵和知识分子的学习教育,引导其高度认同党的革命历史与革命精神,强化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对革命精神内化于心又外化于行,在各种建设活动中爆发出强有力的首创精神,首创精神是对革命精神的伸展,共产党人的先进性更得到继承和发扬。1958年9月,党领导下的渔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建立首个渔业人民公社——蚂蚁岛人民公社,成为渔业战线一面旗帜。同一时期,先进的共产党人在种种精神感召下,开凿红旗渠,治江大围涂;开采大庆油田,甩掉“贫油落后”帽子;研制“两弹一星”,摆脱西方社会核讹诈。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精神的火炬照亮共产党人开创伟业、创造奇迹的脚步。

六、改革时期党的精神家园建设

(一)十九大前党的精神家园建设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拉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帷幕,党的建设伟大工程进入新时期,党的精神家园建设步入进一步推动阶段。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体制改革到政治体制改革,从对内搞活到对外开放,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开放成为新时期中国的最美丽景象。相应地,在中华大地上,到处洋溢因改革开放而产生的激情与活力,中国共产党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中总结出一系列的精神,这些精神的产生地更广泛、影响力更持久,对其内涵表述语加以提炼,主要有: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顽强拼搏、坚忍不拔的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顺应时代、开拓创新的精神,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等等,具体详见表3。十九大召开前,这种党的精神家园成为近40年改革开放的精神支柱和强大动力。

表3 中国共产党在改革时期产生的重要精神汇总(一)

制度坐标是探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伟大成就的关键性指标,也是中国社会实现和平崛起、和平发展的最重要因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社会和谐稳定,并办成举世瞩目的载人航天工程、青藏铁路工程、奥运会、G20峰会。这些伟大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自我完善能力,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提供根本保障。无论是洪涝灾害、病毒肆掠,还是重大活动、重大工程,党的精神家园都能产生磅礴、火热的精神,在精神催化下,广大人民群众的归属感与使命感大增,自发参与、鼎力支持党要办的大事、要事、难事,这些伟大精神也为党“把方向、谋大局”,并用好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实现“全国一盘棋、上下一条心”提供思想保证。

(二)十九大后党的精神家园建设

2017年,十九大召开,提出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后党的历史使命,指出“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四个伟大”是综合体,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并将“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纳入新时代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之一,系统地解答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总要求。党的精神家园建设在这一背景下进入全面强化阶段,它也成为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方向推进的重要抓手。新时代下,党的精神家园建设全面发力,在各领域、各环节中成为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动力源,特别是最新的“新时代北斗精神”、最具代表性的“三牛精神”成为党的精神家园建设新内容,具体详见表4。在新的起点、新的征程上,这些伟大精神也将转化为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力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要件。

表4 中国共产党在改革时期产生的重要精神汇总(二)

十九大召开后,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十分突出政治建设的统领地位,政治属性是党的首要属性,政治建设是极端重要的路径选择。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经验证明,加强政治建设,才可实现政治方向对头、政治原则坚定、政治路线精准,最终能统一意志、凝聚力量,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理论上,党的精神家园建设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党内政治文化不是舶来品,拿来主义对它不适用,党内政治文化是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源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体现党的性质与宗旨的文化样式。或者说,党内政治文化在历史中产生,在实践中衍生,引领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构成党独特的精神标识,不断地丰富和促进党的政治建设。与此同时,党的精神家园是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展现,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政治建设“软实力”的支点,本质上是一种从思想上塑造人、构建人的精神世界的教育活动。党的精神家园建设在新时代下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地发力,在理想信念培育、党性修养提质、党纪党风建树等方面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蕴、任务及效应等高度契合,也成为新时代下不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一个崭新维度。

七、党的精神家园建设的主要经验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社会革命与自我革命“双轮驱动”,党的精神家园在伟大实践中不断发展壮大。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诞生时仅50余人的默默无闻小党,蜕变为截至2021年6月5日党员总数达9514.8万的世界第一大党;党的精神家园也从最本源的“红船精神”丰富到最新的“三牛精神”,生成出一大批有影响力、感召力的重要精神。百年历程中,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地建设精神家园,形成深刻激励前人、长久涵养后人的精神谱系,党的净化力、永动力大大提升,并能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在此过程中,党的精神家园建设也积累出丰富经验。

(一)党的精神家园建设的思想之维: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断打开一个又一个理论大门,把党的精神家园建设得更加强劲有力。在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针对性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党的创新理论,使党的精神家园建设因科学理论指导赢得质的飞跃。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之统一”的科学理论——毛泽东思想指导下,打碎一个旧世界,建立一个新世界,从“建党精神”到“建国精神”⑨,从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到北京天安门,一群人、一些事铸就一系列革命精神,从思想上保证中国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40余年以来,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理论强党,并直接指导党的精神家园建设,让它在神州大地上根深叶茂、坚如磐石。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下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上层建筑里的“国之重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领导水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政治保障。新时代下,党的精神家园建设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落细落小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党的建设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党的精神家园建设铸魂塑型,提高党的精神家园建设质量。如“党建应牵住责任制这个‘牛鼻子’”[16],党的精神家园建设应抓住主要矛盾、紧扣重点关键,党的各级组织负责人理应增强建设党的精神家园意识,将其作为考核指标,专人实施、评估、反馈、完善,产生丰硕成果。

(二)党的精神家园建设的人本之维:以队伍建设为关键

政党若要培养本阶级政治骨干,集合和发展阶级政治力量,就要凝聚阶级的利益要求和政治意识,党的精神家园建设就是把个体凝结成集体,让一切有益分子为党干事创业。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光辉奋斗史是一部将优秀成员吸纳至党内的历史,建成数量庞大、德才兼备的党员干部队伍才能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17],在国家政治生活与社会生活中,人是出发点,也是目的地,人是目标而非手段,党的精神家园建设要立足队伍建设这一关键,对党员干部强基固本、锻造核心,引导全体人民守正笃实、履职尽责。

第一,党员干部应具备忠诚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孔繁森精神”等都指向一个个忠诚的人,一个个在党爱党言党、在党忧党为党的人,他们都把个人命运与党的命运紧密地相连,与党同呼吸。为此,党员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为共产主义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积蓄为党的事业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热情。“一个政党,如果没有铁的纪律,就会成为一盘散沙。”[18]党员干部也要遵守纪律规矩,恪守修己正身之道,工作上,按程序、按规矩办事,坚守底线思维;生活上,明荣知耻、言行一致,作风正派、情趣健康。

第二,党员干部应具备实干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源于科技工作者的实干,“奥运精神”是运动健儿的实干,党员干部要踏踏实实地干事创业。一要以德固基,提高道德修养水平,依照党的道德律令行事,加强道德修养、提升道德境界。二要以才为本,掌握好马克思主义的看家本领,放下身段,熟悉地情、熟悉行政、熟悉基层、熟悉干群,积淀政治智慧,形成工作艺术。三要以勤为果,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事情抓起,办实事、解难题,让最美好的青春年华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这片丰厚沃土之中。

第三,党员干部应具备创新精神。在党的精神家园中,“深圳精神”的创新气息最为浓厚、创新元素最为密集。时下,前海蛇口自贸片区聚焦制度创新,平均3天推出一项制度创新成果,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前海模式”。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将创新置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实现科技自立自强。那么,党员干部应将“创新”的主旋律传播到党治国理政的各领域、各环节,永不僵化、永不停滞,扎实工作、锐意进取,最终实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

(三)党的精神家园建设的体系之维:以制度建设为重点

以革命、建设、改革各时期为时间向度,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正经历从零散、局部到系统、整体的过程,这是中国共产党重视制度建设的结果。制度是管总的,无论是产生于本土资源,还是受惠于外来移植,制度把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最终推向体系化、科学化阶段。十三大要求,在党的建设上走出一条不搞政治运动而靠改革和制度建设的新道路;十六大也要求,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并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十九届四中全会则完整地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涵盖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党的制度是党的行为规范,它不仅规范党的群体心理,也规范党的政治行为和党自身的内部管理行为。”[19]目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与党的精神家园建设关联性最强,对党的精神家园建设有重大理论与实践意义,赋予党的精神家园新的时代价值与现实使命,并通过新的精神有效引导,有序地推动党和国家的各领域工作变革、重塑、重构。

一方面,开展学习活动,提高思想理论水平。认真学习党章,以党章各项规定引领党员干部守初心、担使命,把学习党章作为必备课程,并作为新提任领导干部任职培训的第一课。重温入党誓词、给党员过“政治生日”等是认真锤炼党性、强化党性修养的重要形式,教育党员干部对党的意识、党员意识的高度认同。开展中共党史学习教育是现阶段的重中之重工作。历史上,第一次党史学习教育是延安整风学习运动,第二次党史学习教育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党史学习活动,第三次党史学习教育是当前的学习“四史”活动。党的精神家园建设史是党史在党的精神谱系上的展开,把了解百年奋斗历程、感知百年历史伟业、提炼百年经验启示及体悟百年革命精神作为党史学习的重点内容,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侧面审视、客观评价党的历史,让党员干部学好党史这一最好的教科书,为身心发展添加营养剂。

另一方面,倡导经世致用,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坚决克服干部培养中的形式主义,帮助他们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让他们更好肩负起新时代的职责和使命。”[20]结合中央部署和当前任务,确定重点课题,调研破除难题。对问题,能解决的马上解决,否则明确时限,跟踪督办。采用日常蹲点和集中调研模式,在情况复杂、问题突出的地区听实话、查实情。实事求是是党的精神家园的灵魂,也是调查研究的依托,因而要摒弃“经典”路线,杜绝层层陪同、扎堆式调研,直入基层、直击现场,务必规避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以免增加基层群众的负担。

(四)党的精神家园建设的方向之维:以政治建设为统领

“作为一项根本性建设,党的政治建设起着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功能,其建设好坏直接关乎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地位。”[21]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与效果。党的政治建设决定党的精神家园建设,党的精神家园建设为党的政治建设提供精神支撑。一百年来党的精神家园建设历史表明,党的政治建设加强、党内政治生活健康,党的精神家园建设就能指向正确、效应明显。新时代下,党的精神家园建设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增强党内政治生活政治性、原则性,建构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提及“政治三力”[22],“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为以政治建设为统领,高水平建设党的精神家园提供了新的切入点。

一者,站稳政治立场。立场问题就是解答“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而言,不存在私利,一切为人民群众,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解放全人类是终极目标。党员干部将政治立场作为认识、分析问题的出发点,判断是非曲直、优劣善恶的落脚点。因此,新时代下,党员干部理应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统一,把党的方向作为方向,把党的旗帜作为旗帜,与党同心同德。同时,深刻领悟人民群众历史观,在内心深处意识到人民群众是真正英雄,是党的伟大历史的创造者,创造出丰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并全力推动社会变革。党员干部必须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牢记入党初衷,坚定政治立场,为实现中国梦奋斗终身。

另一者,把准政治方向。中国共产党成立时面临的生存与发展环境十分恶劣,因此关乎党生存与发展的第一位问题就是方向问题,“举什么旗”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和事业兴衰成败。政治方向就是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其形式表达,也是其实质要求。新时代下,党员干部要自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归根结底是以人民为主体的社会主义、造福人民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而具有强大生命力。进一步说,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党员干部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和作风,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严肃对待,远离危害群众利益的事情,清正廉洁、秉公用权,时刻维护好干群之间的“鱼水关系”“舟水关系”,让群众能“乐其道、安其居”。

八、结语

精神对中国社会而言是弥足珍贵的。中华文明因精神的存续,历经磨难不衰,千锤百炼更坚;中国人民因精神的勉励,在危难关头抱团取暖,奋勇向前。从毛泽东同志提出“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23],到邓小平同志重申“要有一点‘闯’的精神,要有一点‘冒’的精神”[24],再到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初心使命变成党员干部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25],精神不停提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信心和斗志,促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康庄大道上一直艰苦奋斗,勇于攻坚克难。从某种意义上看,党的精神家园是一种种精神凝练,也是一个个文化符号,它在全国范围内,通过特定的人物、特定的事件等书写出共产党人的不朽传奇。

一百年来,党的精神家园建设的主要经验,折射无数共产党人建党、强党、治党的智慧光芒,为新时代下党的精神家园建设提供重要历史镜鉴。“只有铸造好党员个体精神世界,才可能形成整个党的整体精神世界及其外化的优良作风。”[26]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也正面临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在“两个变局”的历史关口,我们更需要有强大精神力量来凝心聚力、兴国强国,这种精神力量就是党的精神家园,我们一定要把党的精神家园建设好、守护好。当然,党的精神家园建设这一学术范畴,尤其是“伟大建党精神”也值得学界保持研究热情,产生更多研究成果,特别是将党的精神家园建设作为一门党建的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进行研究。同时,结合新形势、新要求,可考虑把党的精神家园建设纳入党的建设系统工程中⑩,与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等共同构成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并进一步加强精神建设,明确共产党人共有精神世界的战略任务,积极构建相应的战略模式。

注释:

①基于“两年三会”基本史实,“渔阳里精神”“《共产党宣言》精神”“红船精神”组成“建党精神”。

②1955年,毛泽东同志对杭州建德县委发动妇女投入生产,倡导男女同工同酬的做法作出批示:“中国的妇女是一项伟大的人力资源”。此后“千鹤妇女经验”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千鹤妇女精神”也由此形成。

③只有从根本上消灭剥削的根源、消灭不劳而获的贪婪,才能彻底消灭人对人的剥削制度和历史现象。

④“围涂”指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人民在杭州湾南岸肩挑背扛、抢险保丘,向大海夺得27万亩土地的史实。

⑤“四千”指温州人历经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闯荡市场搏出路。

⑥2006年,习近平同志发表《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署名文章,将“浙江精神”概括为“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2016年,习近平同志将“浙江精神”新定义为“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

⑦2004年,习近平同志要求绍兴弘扬“卧薪尝胆、奋发图强、敢作敢为、创新创业”的“胆剑精神”。

⑧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时,重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论断,湖州市安吉县余村一直是“两山精神”的起点,它掀起一场政绩观变革的巨大波澜。同时,“两山精神”切中发展中的最深层问题,阐明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辩证统一关系,科学解答有关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是否可以兼得等现实问题。

⑨根据建国前后的主要历史,“建国精神”贯穿国家各项基本制度,它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结合的产物,“五一口号精神”“西柏坡精神”“五爱精神”等共同构成“建国精神”完整体系。

⑩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抓好的六大系统工程,六大着力点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基本要求和具体途径。

猜你喜欢
精神家园精神建设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当代中国人精神家园的构筑
守望不朽的精神家园
——评《湘鄂渝黔边区少数民族艺术研究》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拿出精神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