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农业大学果树研究所,山西 太原 030031)
梨是我国的重要果树树种,其栽培历史悠久,发展迅速。近年来,随梨树种植的整体布局和规划,其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1],在我国经济、民生和生态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随梨产业发展,在新建果园和旧园改造过程中对梨树幼苗的需求也渐增,但由于长期以来,在育苗过程中缺失相应规范;另多为重茬栽植,由此引发的梨树苗期和幼树病害屡见不鲜,轻者缺苗断垄,重者毁园,另加上梨树苗期病害多以土传性为主[3],发生隐蔽,潜伏期长,常疏于防治,明显影响到梨树生产。鉴于此,本文结结合相关研究及生产经验,对梨树苗期病害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相应防治措施。
梨树根瘤病又称梨根癌病,属细菌性病害,由致瘤农杆菌所致,病原细菌在病瘤表皮及土壤中存活越冬,连作育苗或有根瘤发病史的梨苗圃易染病,也与砧木抗性相关。梨树根瘤病潜伏期约几个月或1年不等,2年生树苗便可见发生,主要位于侧根处,初始为黄色、后期变褐并逐渐木质化。根瘤大小不一,尤以定植后2~3年内生长最快,其直径可达主干5倍或以上(图1),根瘤严重制约根系或地上部分生长,轻者发育迟缓,重者死树。根瘤病主要通过伤口侵入,染病后,刺激植株细胞迅速增生成瘤。根瘤病的传播途径主要以灌水、农事操作等为主,此外,地下害虫也会传播。防治方法:1)避免在重茬或有病史苗圃育苗;2)严禁使用携带有根瘤的苗木建园;3)栽植时用K84、0.5%硫酸铜、50%代森铵水剂1000倍液等药剂浸苗进行防护[4];4)及时清查地上发育迟缓的苗木根部,如有根瘤,剪除后消毒或更换无菌土等。
图1 梨树根瘤病特征 (注:左图为2年生梨树幼苗,右图为5~6年生梨树幼苗,为果农咨询提供)
梨树根腐病多为复合病症、通常由多个菌源引起,常见病原菌包括白纹羽菌、紫纹羽病菌、根朽病菌等。根系染病后,根毛褐化或黑化、随之糜烂、后期主根腐烂,轻者树势衰弱,重者植株枯死,染病植株易晃动,另在残留的主根部位多见白色病菌物等[5]。根腐病主要来源于土壤带菌或病根残体等,苗期侵染约1~2年开始显症,从初显症到死亡约1个月,挂果梨树从显症到死亡时间更短。重茬、积水、有残根、枝、营养缺乏的果园易导致根腐病发生,一般以老果园或重茬苗圃发病普遍。梨树根腐病应以改良土壤为主,常见措施如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活性菌、通气性等[6],其他预防方法同根瘤病。
梨锈病属担子菌门胶锈菌属,又称梨赤星病。梨锈病除危害梨树嫩叶、幼果外,还为害幼树嫩枝或梨树幼苗,但后者常被忽略。梨树幼苗嫩枝染病初期呈圆形黄色锈斑、之后病变部位扩大,上有凸起的黄色锈点,凸起部位萌生管状物,内含锈孢子,后期随着枝条的木质化,发病部位膨大,干枯,龟裂易折断。梨锈病病菌需在梨树和桧柏等两种寄主植物上完成发育和循环,初春桧柏上的冬孢子逐渐发育成熟,遇降水后,冬孢子角开始膨化,产生担孢子,担孢子侵染梨树后产生性孢子器,性孢子器泌出性孢子,性孢子经风雨或昆虫传播配型后产生锈孢器,锈孢子器分生管状物,管状物内生锈孢子,锈孢子传播至桧柏等完成侵染循环。因苗圃育苗过程中,梨树幼苗多密植,当春季,梨树嫩枝萌发时,遇降雨或灌水,苗圃间湿度增大,叶面、嫩枝多处于粘湿状态为梨锈病发病的理想条件。幼苗发病后,多呈片状发生,初始不易发现,夏秋季随梨树木质化,染病部位遇风降雨等极易折断,冬季可见枝条龟裂(见图2),龟裂部分易染其他如腐烂病菌等造成枯死[7]。在治理梨树锈病的过程中,应以防护为主,主要措施有:1)清除菌源(移除桧柏等寄主或人工剪除冬孢子角);2)药剂保护,于梨树展叶期,在桧柏上和梨树上喷施杀菌剂进行预防;3)初春降雨后,给梨树喷施杀菌剂进行防护;4)及时检查苗圃梨树幼苗发病情况,对已染锈病的梨树嫩枝及时剪除,使其余部分恢复长势。
图2 梨树幼苗上的锈病
梨树干腐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梨树幼苗和幼树,其发病特征类似于腐烂病菌。梨树苗期或幼树感染后,侵染点颜色变深,呈酒红色,后逐渐转褐并扩展,扩展至幼树或幼苗约2/3时,叶片开始萎蔫,随着病部的进一步扩大,枝条以上部分逐渐枯死。后期,枯死的病部失水凹陷,四周龟裂,其上密生黑色小粒。发病幼树如不及时剪除,病斑仍可向下扩展至嫁接部位。梨树干腐病病原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部越冬,春季来临,随雨水进行传播,在梨树生长期均可侵染和传播,以春季传播较多[8]。幼苗或幼树偏施氮肥、树势衰弱、土壤粘重、含水量不均衡等均有利于发病。梨树干腐病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1)苗木和幼树生长期应合理施肥,控制长势;2)维持苗圃或梨树幼苗水分平衡,防止大水或大旱;3)发现有干腐病斑时应及时剪除;4)梨树幼苗或未萌芽时,喷施3~5波美度石硫合剂,梨树幼苗或苗木生长期对整个植株喷1∶2∶200倍波尔多液。
梨树枯萎病是由山西农业大学果树研究所植保课题组鉴定的一种为害梨树幼苗的病菌,属真菌性病害,病原物经分子鉴定初步认定为镰刀菌属。病原菌由伤口或植株自然孔口侵入,造成系统性发病,染病后植株矮小,叶片发育不良,下部叶片往往先掉落,植株呈枯萎深色状。秋季梨树枝条茎基部和根部皮层软腐,或突出,露出红褐色霉物,发病处皮层易剥离,可见红褐色霉粉,重者维管束也变褐,在苗圃一般呈点或片状发病。梨树枯萎病属土传病害,病原菌于土壤、育苗基质或未腐熟的有机肥中生存或积累,土壤板结、高温、高湿等环境易于发病。预防枯萎病的关键措施有:1)育苗基质需充分消毒,常见如高温消毒或用恶霉灵等进行处理;2)苗木间保持通风,避免大水大肥;3)苗木一旦显症及时清除,并对周围进行杀菌处理或消毒;4)避免在重茬或发病区育苗或建园。
梨树疫腐病属真菌性病害,病原物主要在病残体和土壤中越冬,靠雨水或灌溉用水经伤口传播。疫腐病主要为害幼苗基部,初始变褐呈水渍状,不规则,后期变硬,发病和健康部位龟裂,幼苗染病后,枝叶萎蔫,焦枯,长势衰弱,病部扩展至1周后,植株死亡[9]。一般以苗圃、低洼、积水梨园易发病,此外,机械损伤,冻、日灼、嫁接口等处也易发病。其预防措施主要有:1)选用抗病砧木;2)保持苗圃通风,减少泡水或大水漫灌;3)栽植时将嫁接口露于外;4)春季降雨后及时对苗圃喷施杀菌剂防护。
梨树干枯病属真菌性病害,病原物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被害的树皮内越冬,初春降雨后,分生孢子器释放孢子,借助风雨进行传播,春夏阶段为发病峰期。梨树幼苗染病后在树皮表面先形成深褐色斑点,呈水渍状,后期扩大成圆斑或不规则斑块,病皮内部褐化,直至木质部。病部失水干缩后,类同干腐病症状,着生黑色小粒。发病后期,病菌渐侵染至梨树木质部,木质部朽烂,遇风易折。梨树干枯病的防治方法类同干腐病[10]。
非生物因素带来的病害主要以冻害为主,主要包括:1)低温伤害,梨树幼苗未木质化时,低温使组织结冰,冻裂树皮或使细胞失去机能;2)抽条,抽条主要发生于春季,特别是秋季梨树幼苗长势过旺,营养未充分回流,幼树耐寒能力低,当春季气温突升加上干燥少雨多风时,则引起幼苗失水导致枯死等;3)机械损伤,冬季低温使土壤冻结,体积膨胀,易将根苗拉断,或栽植时,坑穴和周围土壤物理结构和水分含量的不同,导致苗木被拔起等。预防方法:1)秋季控水控肥,增施有机肥,抑制枝条徒长,增强树体营养,提高其耐寒性;2)越冬前,给幼树枝干绑缚秸秆、稻草绳或涂刷涂白剂;3)新栽幼树缠带或套塑料套进行防护。
梨树苗期病害主要以土传性病害为主,根据其发病特点,应以预防为主,防治为辅,协同其他农业或物理措施等综合治理梨树苗期病害。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苗木标准化生产或脱毒育苗;2)使用抗性较高砧木;3)苗圃、新建园对土壤进行消毒;4)调运或购置苗木时需检疫和消毒后栽植;5)提高树体营养及增加其他防护措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