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学松,刘 英,戴实忠,罗 嵘,贾华生,何 平,赵 林
(1.曲靖市植保植检站,云南 麒麟 655000;2.马龙区植保植检站,云南 马龙 655700:3.云南省植保植检站,云南 昆明 665000)
曲靖市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地处低纬度高原,光照充足、热量丰富、紫外线强,年平均气温14.3℃。年均日照数1967 h,年均无霜期245 d,年降雨量1038 mm,海拔695~4017.3 m,相对高差3322.3 m,立体气候明显,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属于亚热带、温带共存的复杂混合型气候,适宜多种水果的生长。据统计数据,2019年曲靖市水果种植面积30400 hm2,其中规模化种植14400 hm2,产值13.4亿元,但近年来,曲靖市的水果产业受到了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1)]的危害,据2019—2020年调查,桔小实蝇在曲靖市危害苹果、桃、李、梨、人参果、石榴等多种水果,2019年全市各县水果种植区均有桔小实蝇不同程度的发生危害,以城镇周边果园为甚,其中,马龙、富源、陆良、会泽的苹果、梨、桃、石榴果园受害严重,个别果园危害达90%以上,几乎造成无收成状态。随着曲靖市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水果种植面积不断增加,桔小实蝇的危害也处上升趋势,若不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将严重影响水果产业的发展。
试验选择在马龙区新苹果种植果园进行。试验地为小缓坡地,肥力中等,植株长势、肥水管理等基本一致,树龄6年。
供试作物:苹果(中早熟品种:龙威、龙嘎;中晚熟品种:红富士)
3种供试药剂详见表1。
表1 供试药剂
试验共设4个处理,4次重复,共16个小区,小区面积0.2 hm2,随机区组排列。其中处理D(CK)为清水对照。
2020年4月20日开始用性诱剂监测苹果园桔小实蝇成虫的发生动态,4月27日首次诱到成虫。根据中、晚熟品种成熟期不同和桔小实蝇成虫果园发生量,试验于9月1日施第1次药,9月9日施第2次药。采用机械喷雾器兑水450 kg·hm-2对各处理树体均匀喷雾,喷药时微风,施药3 d内无明显降雨。
每个小区由3个人随机选择小区中部向周边范围内的果树采果取样,每个人取样数量不等。共取样2次,9月9日采中早熟品种龙威、龙嘎和10月28日采中晚熟品种红富士各1次。每次采样果按小区记号装入网袋,放置5~6 d后进行逐个削查,发现有桔小实蝇幼虫1头以上的视为被害虫果,记入虫果数,最后根据公式分别计算受害率及防治效果。防治效果直接利用软件DPS 6.55进行数据处理,选择邓肯氏新复极差法(SSR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式中:CK为对照(未防治区)蛀果率;T为处理后蛀果率。
由表2可见,在桔小实蝇成虫发生期施药,以10%溴氰虫酰胺750 mL·hm-2(处理A)、5%乙基多杀菌素667 mL·hm-2药剂(处理B)、8%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450 g·hm-2(处理C)喷1次后,第8 d调查中早熟品种果实,防效分别为72.13%、74.18%、91.43%,处理间无显著差异,3个处理蛀果率与处理D(CK)差异极显著;第2次施药后,调查中晚熟品种果实,蛀果率处理A、处理B、处理C与处理D(CK)差异极显著,处理间防效无显著水平,防效分别为77.25%、68.36%、74.59%。第2次调查(喷施2次药剂)的中晚熟品种蛀果率比第1次调查(喷施1次药剂)药剂中早熟品种的蛀果率平均提高0.93%,防效降低5.85%,其原因在于药后采果取样调查时间过长,为桔小实蝇提供了多次危害机会,因此导致蛀果率上升,防效下降。
表2 不同药剂对桔小实蝇防治效果
(1)试验结果表明,在桔小实蝇成虫发生期,用10%溴氰虫酰胺750 mL·hm-2、5%乙基多杀菌素667 mL·hm-2、8%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450 g·hm-2,喷1次药,或连续喷2次,都能有效控制桔小实蝇的危害,防效达72.13%~91.43%。可见,3种药剂在防治桔小实蝇上有较好的防效,但应注意药剂使用的连续性,至少3次以上,间隔时间不超过15 d[5]。
(2)桔小实蝇在卵、幼虫和蛹均处于隐秘状态,成虫是主动扩散虫态,药剂防治中主要防治桔小实蝇成虫,因此,选择胃毒和触杀方面药剂是最佳选择药剂,但考虑水果食品安全性,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安全药剂,试验采用药剂,对果品安全,适宜在果树生产中推广应用。
(3)开展监测,提高防效。生产中,首先用性诱剂监测桔小实蝇发生动态,根据果园成虫数量多少,为桔小实蝇防治提供依据,桔小实蝇成虫发生初期,因成虫数量少,使用化学农药防治,药剂浪费大,成本高,此时可利用性诱剂诱杀雄成虫,减少成虫交配产卵的机会;当成虫数量增加时,增加食诱剂,提高对雌虫和雄虫的诱杀量,降低果园虫口基数,当成虫进入监测高峰时,此时农药防治能迅速杀灭大量成虫,药剂利用率高,成虫数量能得到及时控制,通过综合措施提高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