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华
“一船红中国,万众跟党走”。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诞生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小船上。在科学和民主精神感召下诞生的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秉承着马克思关于“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的思想理论。它既把科学作为一种最高意义的革命精神,又把科学技术作为振兴中华、抵御外侮的重要手段予以推崇和推进。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时期,党对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推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产生了一系列科学论断。更为可贵的是,在极其艰苦的战争状态下,共产党还有组织地开展包括科技研究、科技教育和科学普及等实践活动,有力地支持了民族解放运动,为新中国科技方针和政策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科学是五四时期思想启蒙的重要内容之一。党的早期领导人和主要创始人对科学的认识,直接催生了中国共产党科技思想的诞生。
陈独秀最早对科学作出了明确的界定:“科学有广狭二义,狭义的是指自然科学而言,广义的是指社会科学而言。社会科学是拿研究自然学的方法,用在一切社会人事的学问上。”瞿秋白在回答什么是科学时指出:“宇宙间及社会里一切现象都有因果可寻——观察、分析、综合,因而推断一切现象之客观的原因结果,并且求得共同的因果规律,便是科学。”李大钊也论述了科学与人类社会进步的关系,他说:“盖人类之智慧无涯,斯宇宙之利源未尽。”
党的早期领导人积极提倡的科学主义,不仅阐述了现代科学对社会进步的作用,而且更注重用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态度去反对封建迷信和愚昧盲从,把科学的进步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极大地推动了现代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
1931年,党在江西瑞金召开了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在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后,为了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巩固革命根据地和红色政权,开始着手对军工、医疗、农业、无线电通讯等技术工作进行创办和研究,初创了革命根据地的科技事业。
毛泽东同志提出:“在各地组织小范围的农事试验场,并设立农业研究学校和农产品展览所,是迫切需要的。”很快,在苏区的各县,农业试验场轰轰烈烈地开办起来了,他们搞科学试验,指导农民开展科学种田,为打破国民党的包围封锁,发展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
战争年代,武器装备的科技含量对战争的胜负有着关键的影响。苏维埃临时政府非常重视无线电和军事技术的发展,为征求专门技术人才发布过一个启事:“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现以苏区缺乏技术人员,特以现金聘请。凡白色区域的医师、无线电人才、军事技术人员同情于苏维埃革命而愿意来者,请向各地共产党组织及革命众团体接洽……于订立合同后,护送入苏区。”
在引进技术人才的同时,我党还依靠革命阵营力量,抓紧各种专门人才的教育和培养。苏区实行义务教育,在工农课本里编入了初级的科学知识,还创办了各种专门的学校,如中央农业学校、中央苏区和鄂豫皖苏区的无线电通讯学校、红军卫生学校等。
党的“一大”闭幕会在浙江嘉兴南湖的红船上召开
1940年初,林伯渠等勘察延安自然科学院校址
1950年8月召开的中华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
1931年,抗日战争爆发。作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开辟的抗日根据地成为中国人民取得胜利的战略基地。在根据地的建设中,马克斯、恩格斯有关科技的学说对党的领导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科技指导思想得以确立。
毛泽东指出:“自然科学是人们争取自由的一种武器”。这标志着党的领导人对自然科学的社会功能和作用认识已经上升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层面。
这一时期,党关于科学技术建设与发展的总方针是:科技建设同政治、 战争、 生产建设相结合, 科学技术服务政治、配合战争。
1941年8月,朱德发表了题为《把科学与抗战结合起来》的文章,文章指出:“中华民族正处于伟大的抗战建国过程中,不论是要取得抗战胜利,或者建国的成功,都有赖于科学,有赖于社会科学,也有赖于自然科学。”徐特立、陈云、李富春、吴玉章等也就科学的对象、性质、在社会发展中的功能和地位,以及科学技术对发展边区农业产生的重要作用,作了大量的精辟论述,初步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科技观,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技思想。
1938年2月6日,由高士其、陈康白、李世俊等发起的边区国防科学社正式成立,它的宗旨和任务是在新哲学的基础上研究国防科学的理论与实施。协助国防工业的建设,指导农业的改良和进行医药材料的供给等。1945年2月5日,在毛泽东、吴玉章等人的发起和资助下,在延安成立了陕甘宁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提出了“运用唯物辩证法研究自然科学、开展自然科学大众化运动、从事自然科学的探讨、解决自然科学中的理论和应用上的问题”四大任务。一时间,自然科学会会员人数达到300多人,开设了机电、炼铁、土木、航空、数学、化学、农业、生物、医药、地矿等十个专业学会。党提出科学大众化的方针,指出科学和文化事业应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在科学大众化的号召下,根据地掀起了全民爱科学、人人投入的广泛群众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