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欣
摘要: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掘数学美的过程,就是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小学生由于特有的年龄特点,对抽象的数学知识,大多感觉枯燥无味,而没有发现在丰富的内涵中蕴含着许多数学美。我们只有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的美,让学生感知、欣赏和理解数学美,才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审美
《新课标》中呼唤课堂上教师要学会倾听、学会接纳、学会欣赏、让孩子们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发展自我,这样的课堂就会成为孩子们灵感涌动的空间。单纯的由教师自身素质所形成的美是无法长久吸引学生的目光的,数学是个最富有魅力的学科,它所蕴涵的美妙和奇趣,是其他任何学科都不能相比的。我们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充分领略、感受到数学的美。让数学自身的魅力展现在课堂之中,这种魅力才是永恒的。
1、思维方法中的统一与和谐美
在浩瀚如烟的数学之林中,各种对象千差万别,看似对立的,但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巧妙和谐地统一起来。如乘除是对立的,但学生了解了分数乘除后,又可把两者统一起来,即除以一个数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再如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可通过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而得到,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既然分数有这样的基本性质,而比的前项相当于分数的分子,比号相当于分数线,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数的分母,比值相当于值。那么比也相当于分数一样也应有它的基本性质,即比的前项和后项同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零除外),比值不变,这就是比的基本性质。这样的数学把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比的基本性质两个概念很自然的联系统一起来了。数学的这些思想方法充分体现了数学结构、数学分布、数学秩序的统一美。教师如果能不失时机的加以引导,则一定会使学生即能在枯燥抽象的数学概念、公式、性质的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同时还能让学生领略到统一与和谐美。
2、表达形式上的數字美、图形美、简洁美
2.1数字的美。
数学家化罗庚说过:“数学本身具有无穷的美妙,认为数学枯燥,没有艺术性,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数学中的字符是全世界通行的语言。这些字符大小适中,上下左右对称,同时它的书写形式和意义有着密切的联系。阿拉伯数字看似枯燥,但它是从无数具体的物体数量中抽象得出,在让学生认数、写数的同时让学生喜欢数学,有着丰富的美的蕴含。在教学中,可以重点对学生进行字符美的教育。如:1像根木棒也像火柴,2像小鸭,8像葫芦……
2.2几何图形中的对称美
对称使是指整体的各个部分之间的匀称和对等。对等性是最能给人以美感的形式。对称美是一种形态美,数学的对称美是侧重于形态的。在几何图形中,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以及圆等,无不体现出一种匀蘅流畅的美感。
例如,长方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等都是轴对称图形。再如,圆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它的每一条直径都是它的对称轴,它在各个方向都是对称的,因此它是最完美的图形.在我们生活的周围,造型各异的建筑结构就是运用数学中几何图形与代数公式设计建造而成的,许多自然景观无不与数学中的几何图形相联系,通过对大自然的认识,可以使学生产生探索数学的激情与创造的动机。
2.3数学的简洁美
数学的简洁性是指数学理论体系的结构和表达形式的简洁,并不是指数学内容本身的简单。它既是数学结构美的重要标志,也是数学形态美的重要内容。爱因斯坦指出:“美在本质上终究是简单性。”数学最重要的特征便是用符号来表示,这种现象能使数学的思维过程更加准确、概括、简明。
例如,在教学加法结合律时,先让学生对加数相同、运算顺序不同的两道加法算式分别进行计算,使学生初步直观感知它们的运算顺序不同,但所得的和却是相同的。在这两道算式中,一道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而另一道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的结合律,这样的运算定律文字叙述冗长,学生记忆困难。如果这三个加数分别用字母a、b、c来表示,那么这个加法结合律就可以用字母表示为(a+b)+c=a+(b+c),这是一个多么简洁的数学表达形式,它表达了加法结合律这个概念的丰富的内涵和全部的外延,它把加法结合律表达得再也简洁不过了,真是太美了。
3、探索过程中的奇异美
奇异性是数学美的基本特征。它给人以一种奇特和新颖的感觉,颇有一点“出乎意外”和“令人震惊”的意味,但它又能引起人们的赞赏与叹服。数学中的奇异美能象波澜起伏的文学作品和珍贵奇异的艺术作品一样扣人心弦,给人以美的享受。
例如:11×11=121,111×111=12321……,计算结果是回文数,正着读与倒着读完全相同,而且还以中间数为基准对称。尤其它还有十分巧妙、简单的简算方法等等。计算1+2+3+……+99+100的和时,如果按运算的顺序逐步计算,则计算的次数太多,计算的速度太慢,计算的结果易错。而如果我们这样来想:1+100=101,2+99=101,3+98=101……,49+52=101,50+51=101。这样每个数对的和都是101,这样的数对有100÷2=50对,所以1+2+3+……+99+100=(1+100)×100÷2=5050。由此可以推断出:几个连续自然数的和就等于首尾两个数的和乘自然数的个数再除以2。观察上面的计算公式,不难发现,这不时很象梯形的计算公式吗?这表面上看来毫无联系的两个数学概念,竟然如此密切的沟通了起来。
总之,数学教学中的审美因素很多,发掘数学自身所隐含的闪光点,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把数学教学变成诗和音符“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接受美的熏陶,从中获得美的启示,受到美的感染,同时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张扬个性,收获硕果。
参考文献
[1]《试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审美化”》《中小学教学研究》2006.9 第69期 王召书
[2]《小学数学教育》 2001年第四期 顾建芳
[3]《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 2003年5月第1版 王丽杰、关文信
[4]《走进新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 2002年6月第2版 朱慕菊
(沈阳市浑南区第二小学 辽宁 沈阳 110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