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柳姬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广州 510507)
语音作为语言的重要组成要素,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著名语言学家A.C.Gimson曾对语言三要素做过这样的论述:“一个人要学会说任何一种语言,必须学会其中100%的语音,而只需要掌握50%—90%的语法和1%的词汇就足够了。”[1]从A.C.Gimson的评说可见,语音在语言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尽管专家学者、教师和学生都一致认为语音之于语言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但在实际教学中,语音教学却没有达到我们预想的效果,学生练习英语语音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仍不容乐观,导致语音存在的问题较为突出。
如何更好地调动起学生在课程中和课程结束后语音练习的积极性,提高英语语音教学效果,进一步帮助学生完善学生的语音面貌,成为了众多高校英语教师急需解决的课题。
为了有效提高语音教学质量,欧燕在对大学英语语音教学的建议中提出,大学英语语音课作为基础技能课,应受到更多重视而得到不断创新,应鼓励和督促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进行更多语音输入和输出训练[2]。崔晓红在研究中提出重构语音教学和测试体系的设想。她建议可以把英语语音教学分为基础和高级两个阶段,相应地把语音测试也分为成绩测试和达标测试,以此去敦促学生通过参加不同等级的测试来完善英语语音面貌,期望对英语专业语音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一个可操作的模式[3]。王群建议从教学管理入手,建立有效的长效的语音测试机制,充分利用测试的导向作用[4]。兰月秋提出把语音水平作为英语教师资格认定与聘用条件之一,以此来促进学生们在校期间努力练习英语语音,从而在源头上保证这部分未来的教师能够达到教师岗位对英语语音的要求[5]。综上可见,语音考核模式是外语教师长期以来在英语语音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一个教学策略。
从欧燕、崔晓红、王群和兰月秋等老师的研究可知,他们提出的策略或方案基本上是针对本科学生而制定的,较适应于本科层次的学生。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与本科院校的学生在学习能力、理论水平和自主能动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如果将他们的方案用到高职院校的学生身上,则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高职院校的英语语音教学需要遵循自己的特点。那么,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语言有什么特殊性呢?笔者认为有三个方面。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广东省内的一所公办高职院校,学前教育学院是该高职院校的一个二级学院,该学院学生主要有两种学制,即五年制、三年制。学前教育五年制的学生来源于省内初中毕业生,中考前自愿报名参加高职院校五年一贯制入学考试,经录取后在校读五年,毕业后获取学前教育专科毕业证书;三年制学生大部分来源于普通高中毕业生,通过高考录取。两种学制的学生来源不同,但在英语语音方面却存在共同特征:语音知识较为缺乏,水平参差不齐,学习动力和积极性不足。根据学前教育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学生经过五年或三年的在校学习,毕业后分配到各级各类的幼儿园或幼教机构工作,其中不少毕业生要承担一线的幼儿英语教学工作。作为幼儿语音的传授者,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兰月秋指出:“低龄孩子更加需要语音好的教师,因为教师是学生语言输入的重要来源,是语言输出的演示者。如果教师的语音不过关,所教学生年龄越低,错误语音石化的时间越早,其危害就越大,影响孩子以后的英语学习。”[5]由此可知,如果高职学生没有经过严格的语音训练,毕业后难以胜任幼儿的语音教学工作。
该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多来自粤东潮汕方言区、粤西方言区、客家方言区和粤语方言区。来自粤语方言区的学生,往往会出现n-l不分的情况,比如night-light不分;潮汕方言区的学生,由于该地区的方言没有前鼻音,为此在区分前后鼻音方面有困难,在遇到前鼻音时一律用后鼻音替代,比如读sun的时候,通常会说成sung;而来自粤西地区的学生,由于当地的方言是没有翘舌音,在说普通话或者英语时,受当地方言影响,无法准确发出摩擦音[r],通常用舌边音[l]替代[r]音。与此同时,由于受到知识水平的限制,学生们无法自我判断自己发音的准确性,很多时候发音错误了也浑然不觉,一直把错误的发音当成了正确的去练习,结果越练越错,越错越固化,从而加大了纠音的难度。
除了有学生方面的主观因素外,还跟语音课时量不足有密切关系。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课设置中,没有单独的语音课,语音的训练被融合在综合英语课程里面,由授课教师在综合英语课程的前几周,对学生进行语音的训练。虽然经过若干周的反复训练,学生的语音面貌或多或少有所改观,但是距离理想的语音面貌还有很大的差距。显然,这样的课时量安排之于系统的语音训练是杯水车薪。随着为期若干周的语音训练结束后,本来学习积极性就不够高的学生,也就不再练习语音了,这使学生的语音面貌不尽人意。
为了克服以上一系列语音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索一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上述主客观不利因素的语音测试方案,便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笔者经过近十年的语音教学实践,提出“以考促学”语音基本功考核新模式,即从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语音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入手,运用“以试代考”和鼓励晋级考核双管齐下的措施,提高高职院校英语语音教学效果,让教师和学生均获双赢感。
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足不出户订餐已成为一种趋势,在大学生群体中表现尤为明显[4-5].在回收的509份有效问卷中,有480份问卷显示订购外卖,占样本总量的94.3%,具体统计结果见表2.
1.考核目标
“以考促学”模式下语音基本功考核方案提出“以试代考”和鼓励晋级考核,旨在通过“以试代考”和语音基本功晋级考核双管齐下的措施,敦促学生通过课程结束后继续练习和纠正仍不正确的发音,以达到准确认读26个字母和48个音素,能正确拼读音标词,能运用句子朗读的基本技巧,如语调、连读、重音、停顿、节奏等朗读技巧,去朗读句子、英语儿歌、小诗和语篇文段,并能在原有的语音学习基础上继续练习、深化语音语调,争取通过更高等级的考核取得更高等级的证书,使语音面貌能够取得更进一步的改观。
2.考核内容
考核模式的内容是分等级测定学生语音具体层次。该方案的考核分合格、良好、优秀三个等级,根据考核要求,每个等级设定不同的考核内容。
合格等级主要考核四部分内容:26个字母的认读(占20%);48个音素的认读(占20%);单音节和双音节音标词拼读(占40%);简单的句子朗读(占20%)。
良好等级考核分四部分内容:主要考查多音节词朗读(占30%);用正确的节奏和语调朗读句子(占10%);小诗朗读(占20%);不同句式的句子朗读(占40%)。
优秀等级有两部分考核内容:主要考查句子和对话逻辑重音和语调(占50%);语篇朗读(占50%)。
分梯度设定考核内容,有利于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去练习,逐个突破学习难点,通过按需参加不同等级的考核达到改善英语语音面貌的目的。
考核模式的“三个等级”形式与“多机会考核”安排。该方案的考试形式为口试,满分为100分。合格、良好和优秀三个等级,每个等级设6套题型一致、难度相当的试题。需要参加各等级考核的考生在考核时只需要抽取其中一套作为相应等级考核试题参加考核,由两名评委教师对考生的考核进行评分。
设置三个等级的语音考核模式,满足不同学习需求的学生能够通过考核检验学习效果。多次考核机会的安排可使考核更加人性化。
参加考核的学生在语音课程学习结束后的第二个学期起至毕业前,每个等级各安排三次考核,即三次合格等级考试,三次晋级考试。通过了合格等级的考生可以参加良好等级的晋级考核,以此类推,通过了良好等级的可以参加优秀等级考核。
4.“以考促学”考核的严格把关
考核模式需要设置“高分合格线”与严格把关评定。除了在考核模式和“多机会考核”安排上充分体现该模式的人性化设置外,在考核质量把控上,需要设置“高分合格线”与评定的严格把关。在该方案里,所有报名参加合格、良好和优秀三个等级考核的考生,在每个等级的考核中均达85分及以上的分数即可取得英语基本功考核语音相应等级,即合格、良好或优秀等级的证书。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设定的目标让学生跳一跳就可以达到,这样最有利于学生朝着目标前进。把考核的合格线设为85分,就可从制度的设定方面保证了质量,督促学生在课后安排充裕的时间进行语音操练,以便实质性地改善自身的语音面貌。教师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执行“高分合格线”,它是确保学生是否掌握语音知识和技巧的重要关卡。
“以考促学”是一个创新性模式,其中“以试代考”是重要的创新点。“以试代考”是指学生如果在语音课程学习期间的期末考试成绩,达到了相关等级的要求,可以直接获得语音基本功考核各个等级的免考资格。以笔者所在的学前教育学院《英语语音基础》课程为例,获取语音基本功考核免考资格需达到以下要求:第一学期语音课程期末成绩85分及以上的学生,可获英语基本功考核语音“合格”,可免参加语音基本功合格等级的考核,并可直接参加晋级考核。两学期语音课程期末成绩均达到85分及以上的学生,可获英语基本功考核语音“良好”,可免参加语音基本功合格和良好等级的考核,直接报名晋级优秀等级的考核。两学期语音期末成绩皆90分及以上的学生,可获英语基本功考核语音“优秀”,免参加全部等级的语音基本功考核。若第一学期语音期末成绩85分以下,而第二学期语音期末成绩85分及以上的学生,需参加 “合格”等级考试,通过了合格等级的考核后,可获得英语基本功考核语音“良好”,可免参加语音基本功良好等级的考核,并可报名晋级优秀等级的考核。如果这类学生至毕业仍未通过“合格”等级考试,经过专门的辅导考核,可获英语基本功考核语音“合格”。
作为一种因材施教的考核模式,“以试代考”的免考优惠措施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积极主动参加语音基本功的晋级考核,可以鞭策学生在课程学习期间认真学习,激发练习语音的热情。实践证明,“以试代考”和晋级考核两项措施的双管齐下,使学生不仅在课程学习期间认真学习,而且课程结束后仍然坚持练习语音,不断进取与提高。
在“以考促学”模式下,通过“以试代考”而挑选出具备免考资格学生的遴选方法,有如下三个明显的教学效应。
良好效应一: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学生在语音课程学习期间刻苦练习,争取取得更高等级的语音基本功考核证书,达到了敦促学生主动练习语音的目的。
良好效应二:晋级考核采取由学生自由报名参加考核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晋级考试,把考或不考的选择权和决定权还给学生。由学生决定报名晋级考试,会把备考当成一项需要完成的任务而认真去准备。如果学生因为没有准备充分而选择暂时不参加晋级考核,也可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给时间去做准备。这一方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语音学习的积极性,扭转学生被动参加考试的消极局面,变“要我考”为“我要考”,解决了一直以来困扰教师们如何有效地督促学生练习语音的老大难问题。
良好效应三:可以一定程度上减轻教师在语音基本功考核中的工作量。如下表所示,以2016级三年制英语语音基本功等级考核为例,从下表可以看出,全年级共226人,取得免考资格的共有63人,其中获得免考资格的63人当中合格等级有42人,良好等级17人,优秀等级4人。也就是说,第一次参加考核的只有163人,第二次参加考核的有104人,第三次有22人,第四次只有5人,每次参加语音基本功考核的人数呈锐减态势。
2016级三年制参加语音基本功考核情况一览表
与传统语音考核相比,“以考促学”模式下的英语语音基本功考核由于引入了免考机制,从第一次考核开始,每一次参加考核的人数都呈锐减的趋势,使得教师考核的工作量在有序的分流中逐步得到一个级数的降低,从而节约了教学上人力和时间成本,同时通过免考机制的引入,让获得免考资格的学生得到一种精神上的鼓励,从而让他们更有热情投入到新的语音练习当中,起到一举多得的作用。
语音考核是语音教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实施的“以考促学”英语语音考核模式,是高职院校语音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尝试。这一考核模式能够有效地鼓励和督促高职学生充分利用时间,自觉地进行语音和语调的操练,既减轻了教师英语语音考核的工作量,又有效激励了学生不断进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能够在英语语音课程结束后仍然保持后续的自觉学习精神,使语音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良性效应,为高职院校的英语语音教学与语音考核开创了一个创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