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秀梅
(吴桥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河北 吴桥061800)
美国白蛾是一种国际性检疫害虫,严重危害着林业和农业生产。1976年,我国辽宁省丹东市首次发现美国白蛾,现已蔓延到我国的辽宁(67)、河北(132)、天津(16)、北京(15)、山东(138)、陕西(4)、安徽(63)、河南(82)、江苏(56)、湖北(11)、吉林(15)内蒙古(2)上海(8)等13个省份,涉及609个县(市区),时至今日,美国白蛾在我国的危害范围进一步扩大,更多的地区正面临着防治美国白蛾的难题。
2020年全国共计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09个县级行政区发生美国白蛾疫情,发生74.64万hm(2同比下降2.91%),发生面积连续4a持续下降,中度以下发生面积占比达99.53%。与2019年相比,新增11个县级行政区。
图1 2000~2020年美国白蛾发生面积
2020年美国白蛾发生特点:(1)疫情持续扩散,扩散势头减缓。全年新增11个县级发生区,与近5a平均数相比下降58.65%。疫情在老疫区由点到面扩散形势趋于稳定,全年河南省新增3个县级行政区;在苏皖江淮地区、湖北东北部、陕西中部等全年新增8个县级行政区(江苏5个、上海2个、安徽1个),较新发疫情区由点状向片状发展,扩散势头减缓;另外,在江苏(8个)、安徽(5个)、湖北(1个)、浙江(1个)等多个非疫区县(区、市)诱捕到美国白蛾成虫。此外,2020年浙江省首次监测到美国白蛾成虫。(2)疫情整体轻度发生,局部发生偏重。发生面积4a持续下降,第1、2代在江苏北部、山东西北部等地区,第3代在山东中部和西部、上海西南部等局部地区发生偏重,局地出现点、片状成灾现象。
(1)美国白蛾在老疫区逐渐本土化,防控体系较为成熟。美国白蛾在老疫区定殖并逐渐本土化,有害生物的天敌跟进,生态系统自我调控,形成了相对稳定的“食物链”,形成了一个较稳定的种群群落,使疫情趋于稳定。同时随着区域间联防机制不断完善,社会化防治的大力推进,有关政策法规体系逐步健全,飞机防治等成熟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应用,有效提高了美国白蛾防治成效,基本实现“有虫不成灾”的控制效果。
(2)局部地区防治不到位,导致局地危害偏重。个别地方药剂药械储备不齐全,导致防治不全面,加上老发生区容易产生麻痹厌战思想,易造成省际交界地带、城乡结合部、村庄等防治薄弱环节存在防控漏点和盲点,除治不彻底。此外,上半年防治关键期华东地区降水偏多,影响整体防治效果,导致局部地区危害偏重,造成点、片状成灾。
美国白蛾能通过自身迁飞和老熟幼虫爬行近距离扩散,各虫态附着于寄主上通过交通工具可造成远距离传播。2020年在15个非疫区县级行政区发现美国白蛾成虫,定殖概率较大,连片发展势头明显;向西、向南、向北跳跃式扩散局面虽有所延缓,但风险依存,疫情整体扩散形势依然严峻。
根据美国白蛾发生及预防区国家级中心测报点虫情调查结果,全国大部分发生区美国白蛾越冬基数普遍偏低,但局部地块基数较高,出现局地偏重发生现象。
据国家气象中心预测,2020~2021年冬季、2021年春季,华北、华东沿海地区等美国白蛾主要分布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有利于美国白蛾越冬。但社会化防治、飞机防治等成熟防治策略的广泛应用,美国白蛾疫情可防可控,不会造成太严重灾情。
综合美国白蛾发生形势分析,预计今后近几年美国白蛾疫情仍持续扩散但势头趋缓,整体发生平稳,局部地区可能危害偏重,但不会出现严重灾情。
(1)美国白蛾疫情整体发生平稳,局部可能偏重发生。预计近几年每年美国白蛾发生73.33万hm2左右,同比基本持平,整体发生平稳,但在江苏北部和南部、山东西北部和胶东半岛等局部地区可能偏重发生,部分防治薄弱区和疫情新发区可能出现点、片状成灾现象,但不会出现严重灾情。
(2)美国白蛾疫情扩散趋缓,局地可能出现新疫情。疫情在老疫区扩散趋于稳定;在江苏、安徽、上海、陕西等新发疫区疫情可能由点状向片状发展,长江以南、江苏南部和安徽南部沿长江地区、陕西中部等地可能出现新疫情,存在传入浙江风险。
(1)加强日常监测。各地要加强日常监测,准确掌握辖区内发生发展动态,及时发布生产性趋势预报指导开展防治工作。严格执行病虫情联系报告制度,确保疫情信息畅通高效。要强化重点发生区和预防区定点监测,确保疫情一旦传入能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和第一现场处置。积极推广信息素诱集等成熟技术,持续开展精细化监测预报技术试验试点,推动建设跨区域精准监测预报网络,破解基层监测最后一公里突出问题。
(2)强化灾害预防。各地要根据本辖区美国白蛾发生情况和特点,抓住各世代防控关键时期,组织开展好防治工作。要强化应急防控准备工作,做好防控物资准备和应急队伍组织,一旦突发成灾,要迅速响应,及时高效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减少灾害损失。加强江淮地区、长江下游地区、陕西中部等1~3a新发疫区的预防和除治力度,严防局部成灾。
(3)坚持分类施策,科学防治。老疫区以控灾为导向,推行精准防治;新发疫区应严防暴发成灾。建立健全美国白蛾联防联控协作机制,强化美国白蛾与杨扇舟蛾统筹统治,形成防控合力,提高防控成效。制定科学防治策略,严防防治盲点和漏点。倡导科学用药,规范用药,严防产生次生灾害。
(4)强化检疫,严防疫情扩散。按照《美国白蛾检疫技术规程》要求,做好产地检疫、调运检疫和落地复检工作,谨慎从疫区调运苗木,加强监管,防止美国白蛾通过人为活动等途径传播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