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洁 周雄
定西市人民医院,甘肃 定西743000
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作为Ⅰ类人类致癌因子,在消化道疾病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1],我国是H.pylori感染高发国家,平均感染率为55%[2],由于经济和卫生条件的不同,全国各地H.pylori的感染率存在巨大差异[3]。H.pylori感染可能会损伤上消化道黏膜功能,加重患者上消化道症状。有研究发现,有上消化道症状的患者H.pylori感染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4]。因此,针对有上消化道症状的人群进行H.pylori感染的防治尤为重要。我国H.pylori感染的治疗多采用含铋剂四联疗法[5],随着耐药率的不断增加,临床用药也在不断调整。呋喃唑酮因为耐药率低,H.pylori感染根治率高,价格低廉,已经广泛应用于H.pylori感染的补救治疗中[6]。但是呋喃唑酮治疗有上消化道症状合并H.pylori感染初治患者的疗效研究较少。为了解有上消化道症状患者H.pylori感染现状及两种四联疗法的治疗效果,本研究分析2280例有上消化道症状患者H.pylori感染状况,采用不同四联疗法进行根除治疗,比较临床效果,观察呋喃唑酮对此类患者H.pylori感染根除效果,为H.pylori感染的防控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7月到2020年5月收治的有上消化道症状患者2280例为研究对象,年龄20~75岁,平均(40.62±17.81)岁,其中男性1344例,女性936例,对所有患者进行H.pylori检测,2280例患者就诊前1个月内未曾服用过抗生素、H2受体阻滞剂等治疗胃溃疡的药物;剔除有上消化道手术史、肝肾功能不全、免疫功能不全、内分泌疾病、心脏疾病病史及精神类疾病患者和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选取H.pylori感染阳性患者100例,年龄20~75岁,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26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43.31±16.63)岁,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43.20±16.91)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为首次感染H.pylori且未进行过H.pylori根治;就诊前3个月内未曾服用过抗生素、H2受体阻滞剂等治疗胃溃疡的药物;胃镜检查提示有消化道溃疡或慢性胃炎。剔除有消化道出血、穿孔病史者,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H.pylori检测。采用深圳市中核海得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HUBT-20 H.pylori测试仪和试剂进行检测,严格按照说明书规范操作。要求受试者空腹或进食2小时后口服一粒C14尿素胶囊,静坐25分钟后集气卡吹气,中间严禁倒吸,待指示窗变为黄色时停止吹气,将集气卡放入仪器检测。结果判定:CPM≥50 H.pylori(+),CPM≤25H.pylori(-),25<CPM>50为临界值,结果为临界值的患者一月后同法复检。采用第五次全国H.pylori感染处理共识中提出的诊断标准[7]。检测结果按不同性别、年龄进行分组对比分析。
1.2.2 H.pylori根除治疗方案。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口服丽珠得乐(丽珠制药厂,国药准字H10920098,0.1g/次,1次/d)和奥美拉唑(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92,0.3g/次,4次/d),观察组加服阿莫西林(白云山制药总厂,国药准字H44021518,0.5g/次,3次/d)、呋喃唑酮(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160,0.1g/次,3次/d),对照组加服替硝唑(山东方明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3066,0.5g/次,2次/d)、克拉霉素(修正药业集团长春高新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292,0.25g/次,2次/d),疗程均为14天。对比两组患者H.pylori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H.pylori根除标准参照第五次全国H.pylori感染共识报告[5]。临床症状评分采用问卷调查评分,收集腹痛、腹胀、反酸、嗳气、早饱、烧心以及恶心呕吐症状的变化情况,每种症状分四种等级,其中无症状1分,症状轻微2分,症状中等,但可忍受为3分,症状严重,难以忍受为4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的临床症状越明显。症状改善率=(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8]。两组患者均在结束治疗4周后,并停服抑酸药物2周后复查C14呼气试验。14C-DPM<100mmol,消化道不适症状改善率≥75%为显效;14C-DPM<100mmol,消化道不适症状改善率<75%为有效;放射性计数14C-DPM≥100mmol,消化道不适症状改善率<25%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不同年龄、不同性别患者H.pylori感染情况 有上消化道症状患者中H.pylori感染率较高(57.46%),高年龄组感染率高于低年龄组(P<0.05);不同年龄组男女对比差异显著,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05),其中50岁以上男性患者感染率最高(66.60%)。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性别患者H.pylori感染率[例(%)]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例(%)]
2.3 两组患者H.pylori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H.pylori根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H.pylori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例(%)]
H.pylori感染是世界上最普遍、最长久的人类细菌感染,大多数感染者都没有明显的症状,是已知的胃癌高危因素[9]。临床建议感染者尤其是有上消化道症状的感染者进行根除治疗。临床研究发现,根除幽门螺杆菌可治愈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和MALT淋巴瘤,减少胃癌的发生[10]。因此,尽早根除幽门螺杆菌是非常有益的。本研究结果显示,有上消化道症状患者H.pylori感染率高达57.46%,年龄越大,感染率越高,不同年龄组男性患者感染率明显高于女性,其中50岁以上男性患者感染率最高,推测H.pylori感染可能是该人群上消化道不适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与曾会等[11]的研究结果一致,提示在临床上应该重视对有上消化道症状的人群的H.pylori检测和治疗,同时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H.pylori感染防治的教育力度,促进居民形成良好生活和饮食习惯,降低H.pylori感染风险。
根除H.pylori的基础抗生素耐药率逐年升高[12],已经影响到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一线治疗方案的确定。目前,阿莫西林和呋喃唑酮对H.pylori耐药性相对少见,呋喃唑酮作为一种广谱硝基呋喃抗菌剂,已被证明是成功的抗H.pylori药物[6],本研究选择H.pylori根治疗效较高的2周疗程[13],对比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发现观察组不良反应较小,临床效果更好,与Marjan等[14]研究结果一致,提示阿莫西林联合呋喃唑酮在对其他常用抗H.pylori药产生耐药性的地区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在开发新药的同时,有必要学会更好地使用这些现有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