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世辉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日益兴盛。家庭农场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家庭农场有积极意义。当前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面临诸多问题,融资困难、土地流转受限、专业人才缺乏、公共服务不完善等,限制了家庭农场的顺利发展。本文从资金、制度、人才、服务等方面研究家庭农场发展的促进策略,旨在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在十九大报告中,国家为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势在必行。家庭农场是当前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形式,将以往小规模、分散的土地经营变为大规模、集中化、商品化经营,有利于公共资源整合配置,提高土地利用率,形成更高的经济效益,对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农民收入提高有重要作用。
家庭农场发展资金不足
家庭农场规模大、现代化程度高,需要投入机械、技术、管理、人才等各种资源。这些生产资料的投入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但当前又普遍存在资金不足以及融资困难的问题,单凭农户个人的经济实力难以承担,因此很多农户选择在金融机构申请贷款,但是贷款过程往往存在重重阻碍。一方面不同农场的规模、發展阶段、资产等各不相同,银行在评估资产时难度较大,难以掌握农场的全面信息,导致在放款的额度、等级、时间等方面比较谨慎,农场往往很难得到预期的贷款额度,影响了农场的正常生产经营。另一方面,银行贷款需要有效的担保抵押,但是家庭农场的很多资产如土地、房屋等经常不能作为抵押物,再加上银行考虑到农场收益受到自然因素影响很大,还款能力不能保证,因此很多银行不愿提供贷款,由此导致家庭农场资金紧缺问题突出。
土地流转机制不够完善
要促进家庭农场健康发展,核心前提是大规模的土地资源,这就需要将大量个体农户的土地通过流转集中起来开展生产经营。当前我国土地流转的机制和服务制度还不健全,土地流转过程不够顺畅。一方面,我国农民天然对土地存在很深的情感,固有的传统思想影响下,很多农民不愿将自己的土地流转给他人耕种经营,担心自身经济权益得不到保障。即使有的农民愿意出租自己的土地,流转时间也不愿意太长,基本局限在2-3年,而家庭农场是规模化经营,大量物料、资源投入后往往需要5-10年才能初具规模并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这样一来,农民个体和家庭农场之间在土地流转方面产生了矛盾,阻碍了家庭农场的顺利发展。另一方面,国家和各地区缺乏关于土地流转的健全的制度规范、法律法规等,土地流转后发生的问题和纠纷不断,给土地流转工作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霾。
缺乏专业经营管理人才
家庭农场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经营形式,它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人员物资众多、经营压力大,需要专业人才来管理和经营才能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但当前大多数家庭农场又都缺乏此类人才。一方面,大部分家庭农场主都是以前的个体农户转化而来,文化水平不高,虽然种植经验丰富,但对先进农业种植技术了解不多,同时管理经验欠缺,不能为农场的长远发展制定科学计划,知识、能力、视野等都无法满足家庭农场的发展要求。另一方面,家庭农场发展缺乏专业的指导和扶持,政府针对家庭农场主的培训、指导和支持不足,没有专人负责当地家庭农场的指导建设,农场主的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
农业公共服务供给不足
家庭农场规模大、经营难度高,面临的经营风险也更大,要保证家庭农场健康顺利发展,不仅需要农场主有较高的经营管理能力,还需要社会农业公共体系中各类资源的支持,如技术、物资、信息、基础设施、物流、存储等,这些在家庭农场发展中必不可少,但当前很多地区的农业公共服务供给存在明显不足。许多地方对家庭农场发展不够重视,认为它们对当地农业经济的推动作用有限,对家庭农场有关的公共服务建设有所忽视,影响了家庭农场的发展。再者,家庭农场发展中所需的技术和信息服务明显不足,农业公共服务部门很少为农户提供诸如选种、种植、施肥、病虫害等方面的技术指导,同时市场销售、产品等方面的信息严重不足,无法支持家庭农场顺利发展。
拓展家庭农场的融资渠道
乡村振兴背景下,家庭农场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板块。政府和各部门应积极扶持家庭农场发展,面对家庭农场融资渠道狭窄、资金不足的问题,政府要积极采取措施,拓展融资渠道,为家庭农场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首先,政府通过制度完善和金融服务帮助家庭农场更好融资,可以组织家庭农场形成建立互助担保小组,相互担保从金融机构申请贷款。同时,建立信用等级评定,对于信用好的农场可以在今后的贷款中增加额度或降低利息。
政府还可以与一些政策性金融机构沟通协调,简化手续流程,优先为家庭农场提供贷款,提高融资效率,缓解经营过程中周期性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其次,政府应制定和出台家庭农场财政补贴政策,建立家庭农场发展专项资金,对于符合补贴条件的家庭农场可以给予资金、技术、农业机械、农业保险等方面的扶持,对于经营良好,经济效益高的农场,可以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激励和帮扶家庭农场更好发展。再次,要指导家庭农场经营者提高自主融资能力,合理利用民间融资等途径,但是要避免不合理的高息融资,对潜在的融资风险进行有效的宣传教育。
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转制度
家庭农场能够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大规模可长期经营的土地,这就需要有完善的土地流转制度来保证土地的流转集中合理合法、公平公正,提高流转效率。首先,建立清晰完善的土地产权制度,很多农民不愿意将土地转包出租的重要原因是担心土地的所有权问题。通过土地产权改革明确土地的归属,完成产权登记,让农民完全拥有土地使用、出租、转包的权利,为土地流转提供保障。其次,完善土地流转机制,为农民土地流转提供一系列服务和保障。一是制定土地流转制度,明确规定土地流转的程序、权责等,为双方提供法律保障。二是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引导帮助农民完成流转土地的登记、合同签订、信息咨询等事务,保证土体流转过程合法合规。三是建立土地流转纠纷处理和仲裁机构,对于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民和家庭农场双方出现的纠纷及时给予调解处理,保证土地流转工作顺利开展。
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储备
家庭农场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理论和实践经验都存在不足,而家庭农场的建设经营涉及各方面的内容,是一项复杂繁琐且较为专业的工作,需要经营者具备很强的专业素质。首先,加强对现有农场主的素质培训,打造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农场主可以定期参加政府组织的培训或自行寻找学习渠道,努力掌握现代农业生产种植技术、农业信息化技术、管理及营销知识等,提升自身文化素质和管理能力。其次,通过各种途径引进高素质技术人才,例如聘请农业专家、技术人员定期到農场进行技术指导;与高校合作,吸引农业专业的大学生到农场实习等,从整体上提升家庭农场从业者的专业素质。再次,要加强市场营销人员的储备,有效提高家庭农场产品的知名度,将优质产品顺利地推向市场,这样才能保障家庭农场的经营效益,实现更好的生存与发展。
提供全面的农业科技服务
家庭农场的发展离不开外部公共服务体系的支持,当前家庭农场的现代化程度较高,现代化设施和技术的使用更加广泛,在很多方面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因此建设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至关重要。首先,建立农村公共信息服务机构和平台,通过网络、信息、广播、报纸、手机等途径定期为家庭农场提供各种生产服务信息,如最新的生产技术、生产材料、市场信息、销售信息等,便于农场主及时掌握农业市场最新信息,并以此为依据合理安排生产销售,提高生产效益。其次,构建政府、学校、合作社、企业等多主体的服务体系,为家庭农场的发展提供技术、销售、管理方面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家庭农场更好的发展壮大。再次,有条件的地方,应当尝试建立家庭农场的行业协会组织,便于先进农业科技与管理经验在行业内及时分享。
家庭农场是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有重要作用。政府要大力支持家庭农场的发展,打破家庭农场发展的各种限制,促进家庭农场健康长远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山东省胶州市里岔镇人民政府)
参考文献:
[1] 杨柳.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辽宁省家庭农场发展研究[J]. 农场经济管理,2019(02):50-51.
[2] 邱联鸿.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家庭农场发展问题研究[J]. 决策咨询,2019(03):89-92.
[3] 蒋琬仪,徐启帆. 互联网技术助力安徽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的对策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9(06):262-265.
[4] 张红宇,杨凯波. 我国家庭农场的功能定位与发展方向[J]. 农业经济问题,2017(1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