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加快形成新型城乡关系努力实现“城因乡而美、乡因城而富”

2021-07-14 04:21程志毅
当代党员 2021年7期
关键词:江津城乡农村

程志毅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既是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举措,又是塑造新型城乡关系、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党的十九大以来,江津区以城市提升和乡村振兴为着力点,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上积极作为,取得了明显成效: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累计完成危房改造2.1 万户、建设农村公路1861 公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2020 年达21698 元,2020 年富硒产业产值达100 亿元,获评“中国富硒美食之乡”、“中国生态硒城”,入选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城镇功能配套不断完善,城市品质不断提升,2020 年城镇建成区面积达126.19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0.76%。

江津区将坚持走城乡融合发展道路,大力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努力实现“城因乡而美、乡因城而富”的良好局面。

优化国土空间结构,促进城乡区域美美与共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江津区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综合考虑资源禀赋、发展水平等因素,将全区划分为城市化发展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三大区域,着力构建“一轴两翼,拥江发展”的城乡空间结构和“一主两副六节点多特色”全面发展的城镇体系,促进城乡区域各优其优、各美其美。

做强做大“城”。江津区大力实施“扩城”、“提质”、“增绿”、“赋能”四大行动,打造“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建设精美、环境优美、人文淳美”,“宜居、宜业、宜游”的“三生三美三宜”都市休闲度假旅游区、山水人文城市。“扩城”就是着眼180 万服务人口,按照200 平方公里的建设用地规模,推进双福新区、滨江新城、德感片区、几江半岛与西部(重庆)科学城联动发展,有序推进支坪片区、高牙片区开发建设,切实提高城市承载力。“提质”就是对标重庆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统筹抓好规划、建设、管理,持续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深化大城细管、大城智管、大城众管,巩固提升国家卫生区创建成果,让城市更干净、更整洁、更有序。“增绿”就是深入实施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实施好保护城市“ 绿水青山”、建设城市“ 休闲公园”、建设城市“绿廊绿道”三大城市增绿工程,拓展城市绿化空间,促进城市绿地均衡分布,大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赋能”就是同步推进城市文化、精神文明等建设,深度挖掘城市文化底蕴和人文特色,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和文化气质,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做优做特“田”。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以富硒产业为核心的特色效益农业,做响做亮“一江津彩”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打造农业现代化示范样板。广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加大优势产品供给,延长种养业等特色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依托秀美山水、美丽乡村和历史人文三大优势,做强做大一批专业镇、特色镇,因地制宜发展民宿经济、乡村旅游、特色加工。

做精做美“山”。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打造绿色生态屏障和文旅融合发展核心区域。发挥四面山旅游度假区、爱情天梯等自然人文资源优势,用好“人文”、“生态”、“康养”3块招牌,加快培育打造森林康养、爱情文化、生态保护研究等项目,促进文旅、农旅、体旅、康旅深度融合发展。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打通要素流动通道

城乡要素的自由流动是城乡融合发展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体现。江津区将用足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持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努力打通要素从城市向农村流动的通道,在城乡间形成人才、土地、资金双向流动的良性循环,用市场化的方式提升各类要素的配置效率,释放新的增长动能。

改好地。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让农民吃上“定心丸”。稳慎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积极开展利用存量闲置房屋发展旅游民宿试点工作,盘活利用好农民闲置住房,使农民闲置住房成为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养老等产业的有效载体。积极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试点,让城市资本下乡具备科学使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资格。加快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股权合作机制和农业经营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筹好钱。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确保财政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流向乡村;在不改变姓“农”的前提下,将财政投入到农村的各类资金通过民主议事和协商等方式,探索投资入股经营主体,量化为村集体或农民持有的股金,让用于农业农村的财政资金成为“药引子”。加快推进农村金融创新,健全符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大力引导社会资本下乡,支持社会资本以特许经营、参股控股等方式参与农林水利等项目建设运营,鼓励农村集体经济和社会资本联办乡村旅游企业,打造特色民宿、乡村旅游、养生养老基地。

用好人。持续实施“千名乡村本土人才扎根行动”,吸引本土人才返乡创业就业,大力发展农民职业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建立完善本土人才资源库,搭建人才施展能力的平台,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建强驻村工作队,发挥好驻村工作队在乡村振兴中的生力军作用,建设一支“不走的工作队”。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健全“三岗九级”城乡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的活力和激情。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是补上农村现代化短板的重要抓手。江津区将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抓好规划引领。统筹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编制完善实用性村庄规划,优化乡村生产生活功能布局,推行“多规合一”,让城镇空间、产业布局和生态保护等有机结合。同时,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着力补短强弱。实施“基础设施联网升级、公共服务延伸优化”行动,全面改善乡村水、电、路、气、通信、广播电视、物流等基础设施条件,推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逐渐形成布局合理、城乡互通的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支持5G、物联网等新基建向农村覆盖延伸,弥合城乡新基建鸿沟,着力发挥数字信息技术在农村释放的普惠效应和溢出效应。持续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推动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資源在全区优化配置,特别是以镇街为公共服务半径,提升公共服务中心能级水平,把镇街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

抓好示范带动。以“两镇三片十村”乡村振兴试点为示范,以农村“三变”改革为突破,以推进富硒产业“接二连三”为抓手,积极推进覆盖80 平方公里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重点打造10 万亩江小白高粱产业园、江小白特色农业互联网小镇和覆盖5 平方公里的农业嘉年华项目,让“繁华都市”与“田园乡村”交相辉映。

猜你喜欢
江津城乡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江津区科协全新打造《科普江津》栏目
城乡涌动创业潮
三峡库区县域土地生态红线划定研究
——以重庆市江津区为例(内文第 52 ~ 58 页)图版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