阚德涛(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
学界和业界对经典阅读空间及数字空间建设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积累了一定的成果,但现有成果大都侧重于实体经典阅读空间建设及理论上数字经典阅读空间建设的探讨,鲜有对数字经典阅读空间进行实证研究。本文尝试对数字经典阅读空间的内涵、特征及理念进行探讨,并对数字经典阅读空间的结构、设计、实现进行实证研究,以期为数字经典阅读空间建设提供借鉴。
目前,关于数字阅读空间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定义。百度百科将阅读空间定义为腾讯公司QQ邮箱中的一个单独功能,独立性较强,其目标是具备大众化的阅读功能[1]。陈焕之借鉴QQ阅读空间的概念,将开辟的可供读者进行阅读、交流和评论的空间称为阅读空间[2]。陈幼华等认为阅读空间应该具备新一代文化传承机构意蕴,并成为阅读推广活动开展的依托[3]。“泛阅读空间”移植了一般的纸本阅览空间,将传统的阅读概念扩展为“信息利用”概念,使其物理形态以满足传统纸本阅览需求为基础,同时为读者的社会交流和更多样、更广泛、更深层的信息利用活动提供适当的环境。数字阅读空间通常被理解为提供触摸查询一体机、平板电脑、数字借阅机等设备,帮助读者实现数字资源快捷查询、阅览、下载,让读者享受无线、移动、随时随地阅读体验的空间。这一概念理解偏重于实体空间,忽视了数字阅读的特征,实体空间仅是实现数字阅读的外部条件与载体,数字阅读空间更应注重数字阅读的系统及内容建设,即虚拟空间建设。
本文认为数字经典阅读空间就是通过完善的数字阅读环境配置为读者提供一个获取、阅读、交流经典阅读的自由空间,并为之提供指导、推广等各类服务的综合体,可以包含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两部分。实体空间主要是为读者进行数字经典阅读提供必备的物质条件,如阅读的终端、阅读网络设施、阅读的环境(灯光、座椅)等物理配置等。虚拟空间就是实现数字阅读的系统平台,具有资源聚合、便捷检索、阅读指导、在线视听读、阅读交互、个人书房、智能推荐、订阅、阅读活动支撑等功能。虚拟空间通过对资源和服务的系统支撑,拓展了纸本经典阅读的范畴,增加了交互、推送等功能,扩大了经典阅读的宣传范围,利用大数据分析提高阅读推广的精准度。
数字经典阅读空间是信息技术和空间建设相互交融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融入了泛在空间、共享空间、流空间、虚拟社区等理念,与传统阅读空间相比,具有如下特征。
(1)丰富性。数字经典阅读空间突破了实体空间的限制,为用户提供更丰富的阅读资源和服务。实体阅读空间由于物理空间有限,只能提供部分经典图书供读者使用,限制了读者的选择余地。而数字经典阅读空间可以聚合更多的经典阅读资源,提供智能的搜索功能,帮助读者挑选所需的经典图书,并可以为读者提供视听读等多种形式的阅读资源,在读者阅读过程中提供更多样化的功能。数字经典阅读空间更容易组织多样性的专题读书活动,吸引更多读者的参与,为读者提供更全面的资源。
(2)个性化。传统的阅读空间是尽可能满足大众化阅读需求的公共空间,难以满足个人阅读空间的需求;而数字经典阅读空间却很好的满足了用户个性化需求,可以为用户开辟永久的个人阅读空间。用户在个人阅读空间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爱好订阅相应的经典阅读专题,筛选、汇集自己的阅读资源,设定自己的阅读风格,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记录自己的阅读心得、发布自己的阅读感受,真正拥有自己的“个人书屋”。数字经典阅读空间还可以利用系统保存的读者阅读足迹,加强对读者数据的深度挖掘,实现与资源的创造性关联,使每个读者得到的阅读服务都是独一无二并符合自己需要的。
(3)交互性。数字经典阅读空间拓展了用户交流的范围,增强了读者交流的便利性。数字阅读空间为每位读者提供了一个基于阅读的社交平台,读者不仅可以对感兴趣的阅读专题进行评论,还可以与其他读者就某本书进行一对一或多对多的实时交流互动。此外,数字经典阅读空间还可以为读者搭建与专题作者直接对话的平台,实现全终端的阅读交流与互动,为读者提供阅读、研究、讨论的公众交流空间,随时随地交流阅读心得,发表个人感想,实现从“听他说”到“我要说”的角色转换。
(4)专业性。数字经典阅读空间有别于一般的数字阅读空间,专业性更强。数字经典阅读空间具有很强的服务指向性,是为经典阅读推广服务的专用平台,可以为进行经典阅读的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通过扩大经典阅读推广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读者进行经典阅读。数字经典阅读空间中的资源围绕名家学者推荐的经典图书资源进行资源聚合,阅读推广服务围绕经典阅读推广开展。
阅读空间是图书馆空间建设的一个重要分支,空间建设的经典理论和创新理念对阅读空间建设具有借鉴和启迪作用。通过对学者们已大量聚焦的第三空间、信息共享空间、虚拟社区等空间建设理念进行梳理,探析其对数字经典阅读空间建设的借鉴作用,构建数字经典阅读空间的设计理念。
群监员大部分是兼职,他们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又多了一份责任,我们采取了经济补助、评选先进、考察学习等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并每年对考核合格的群监员每人发放500元岗位津贴,对考核不合格,不能履行工作职责的,取消群监员资格;各级工会组织对群监员发现或查出“三违”行为的,发现并及时避免重大事故发生的以及提出安全隐患、安全合理化建议的都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在安全生产月期间召开优秀群监员表彰大会暨工作经验交流会,评选表彰一批优秀群监员;积极向对口援建省份和师市安委会申请群监员工作经费40万元,为群监员管理培训等工作提供了资金保障。形成了“人人争当群众监督员”的良好氛围。□
信息共享空间概念源自1992年美国爱荷华大学图书馆开放的“信息拱廊”,自此之后,该概念被得到广泛应用,内涵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拓展与创新,根据读者新型服务需求和应用侧重点的不同,学习共享空间、知识共享空间、研究共享空间等成为信息共享空间发展的不同方向。在综合分析信息共享空间的基础上,国内学者任树怀认为信息共享空间是一种“以用户为中心”和“因需而变”的动态模型,包含实体层、虚拟层和支持层三个层次。实体层是用户学习、活动和交流的物理场所,由实体空间、硬件设备和服务设施以及人力资源等部分构成;虚拟层是用户学习、交流和共享的知识门户和虚拟社区;支持层是系统运行和发展的核心动力层,由信息技术、组织与管理、文化与精神三大核心驱动力构成[4]。信息共享空间的架构为泛在知识环境下图书馆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开展空间创新服务提供了参考模型。阅读空间建设既要重视实体空间的建设,进行优美环境的设计与布局,发挥“一站式”服务功能;也要重视虚拟空间的建设,深度整合阅读资源、提供跨越时空的虚拟阅读社区,最大限度满足个性化需求。此外,还要将阅读的理念、服务规范、激励机制、价值观念等文化因素融入到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的建设中。
“第三空间”由美国社会学家雷·奥登伯格(Ray Oldenburg)在他撰写的《绝对的地方》(The Great Good Place)一书中第一次提出,指除家庭空间(第一空间)、工作空间(第二空间)以外的公共空间。第三空间是可供人们放松、消遣、聚会、交流的社会空间,既指物理空间,也指数字空间,用于满足人们对社交、创意、娱乐的需求。图书馆作为第三空间,是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图书馆向综合性发展趋势的需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图书馆正经历从阅览为主体向学习和交流为主体发展的转型,空间建设要加大体验和交流的力度。上海图书馆在此方面做了大量尝试,如数字阅读体验空间、创客空间建设等取得了较好的影响。第三空间理念及应用实践为数字经典阅读空间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虚拟社区最早在1993年由H.Rheingold提出的,指在网络空间中形成人际关系网的社会集合体[5]。随着社会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虚拟社区已经成长为人们日常学习和交往的重要平台,主要应用于学术研究、交流分享、数字营销等方面。在虚拟社区构成要素中,网络空间是环境要素,信息技术是技术要素,共同兴趣是基础条件,交流和分享是核心功能,和谐关系是保障。虚拟社区为有共同兴趣的用户构建具有交流分享等功能并满足其需求的网络空间提供了可能,虚拟社区已在图书馆虚拟学习社区构建、用户教育、交流与分享等方面取得广泛应用。数字经典阅读空间具有虚拟社区的特征,不仅为爱好经典阅读的读者提供阅读资源的选择,还为读者提供交流分享的网络空间、构建经典阅读读者圈、营造经典阅读的文化氛围,同时提高阅读参与的广度和便利度。
信息共享空间、第三空间、虚拟社区理念及内涵对数字经典阅读空间建设具有较好的启迪作用。数字经典阅读空间建设要明确建设的战略定位和文化使命,应重视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的协同,将经典阅读理念融入空间建设过程,要以人为本,加大社交功能,满足个性化阅读需求。
数字经典阅读空间主要分为支撑数字阅读的实体空间和提供数字阅读的虚拟空间,本文在此仅论述数字经典阅读空间中虚拟空间的设计。
虚拟阅读空间是拓展读者服务空间、满足读者数字阅读需求的一种数字化服务平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虚拟阅读空间的功能不断得到拓展,由最初的单一式数字阅读发展到具有资源高度聚合和社交功能的虚拟社区,提供的可访问终端也越来越多元化。建立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虚拟阅读空间,为每个读者构建私密的阅读空间,不仅满足阅读资源和服务获取的各种需求,还进一步激发读者在空间发表阅读感受、创新思想的热情,为用户阅读成长轨迹提供永久记录。
在新媒体环境下,数字经典阅读空间建设要注重主流思想、经典文化和知识的传播,要致力于提升阅读品味、满足精神需求并帮助读者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通过构建具备异构资源的深度聚合、阅读功能的个性化设置、检索功能的便捷使用、资源推荐的智能化、阅读辅导的同步化、社会交流的多元化、接入端的多样性支持的经典阅读数字平台,为读者进行经典阅读与分享,为图书馆开展经典阅读活动提供有力支撑,进一步拓展经典阅读的影响范围和提升经典阅读推广的效果。数字经典阅读空间的体系架构设计主要包含三个层面:数据资源层、应用层、用户层(见下图)。通过分层及定义层与层之间的接口,使得在更加规范的同时拥有更为自由的接口描述,让层与层之间的耦合度降低,增强模块的可复用性、可扩展性以及可维护性。同时分层有益于项目模块的划分,降低集成的难度,并提高效率。
图 数字经典阅读空间的体系架构
(2)应用层。是数字经典阅读空间各项功能的承载系统,不仅包括资源检索、资源整合、资源订阅、智能推荐等阅读推广资源服务,还包括阅读辅导、阅读交互、阅读活动等阅读推广活动类服务。此外,还提供了个人空间、用户管理、数据分析、用户接口等支撑管理服务。空间的各项功能可以满足不同类型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3)用户层。通过浏览器、电脑客户端软件、移动APP、微信等途径面向读者、阅读推广人员、阅读推广机构、管理机构等提供各类专业服务,不仅满足了阅读推广对象的需求,还满足了阅读推广主体的需求。
数字经典阅读空间通过各功能模块的有机耦合,以阅读推广活动为纽带,实现对阅读资源、读者、阅读推广主体之间的关联互动,既满足读者对经典阅读资源及阅读社交的需求,又满足阅读推广主体对读者需求的细粒度的掌握以及对经典阅读活动的设计,从而促进经典阅读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经典阅读推广效果的提升,数字经典阅读空间核心功能主要包含以下五点。
(1)资源服务功能。主要包括资源整合、资源检索、资源订阅、智能推荐等功能。①资源整合主要通过收集整理阅读推广机构、阅读推广专家、社会名人等推荐的经典书目,并根据书目进一步收集整合全文资源、馆藏信息、多媒体资源、评论等结构化或非结构化数据,同时结合主流书评网、图书馆管理系统中的经典图书利用数据进行聚类等数据分析,实现对经典阅读资源的细粒度管理。②资源检索主要包括搜索检索和浏览检索两大类。搜索检索主要为读者提供题名、著者、关键词等常规搜索,查找所需的经典图书;浏览检索主要包括分主题浏览、分众浏览、分时浏览、按推荐主体分类浏览、按推荐排行分类浏览等模式,为读者提供多维的浏览路径的选择。分主题浏览是根据经典图书所属学科类别进行浏览;分众浏览是根据阅读推广受众的类别进行推荐书目分类;分时浏览是根据阅读受众所处不同时段进行推荐书目的分类;按推荐主体分类浏览是根据推荐主体进行推荐书目的分类;按推荐排行榜浏览是根据推荐书目的阅读量、下载量、推荐次数等进行排序浏览。检索结果显示了通过书目信息关联的全文信息、评论信息、馆藏信息等。③资源订阅服务是根据读者的订阅自动推送书目、书评、最新资讯等信息给读者,方便读者第一时间了解掌握所需信息。④资源推荐服务是通过对读者阅读数据的分析,挖掘读者的阅读倾向,发现兴趣相同的读者和小组,将相似资源、同类兴趣的读者和小组推荐给读者,便于读者构建或参与阅读社交圈。
(2)活动服务功能。范并思教授认为阅读推广是一种活动化和碎片化的服务,图书馆员的角色也由服务的直接提供者转型为服务的组织者[6]。经典阅读的推广也需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线上线下活动来进行拓展和提升。数字经典阅读空间在设计时重视对阅读推广活动的支撑,为读者参加阅读推广活动提供便捷的访问和参与渠道,实现对阅读推广活动的智能化组织与管理。阅读推广活动形式多样,根据其主要流程,数字经典阅读空间中活动服务主要具备信息发布、活动参与、活动评审、活动管理、活动反馈、个人中心等功能。①信息发布。馆员在数字经典阅读空间中根据活动参与范围发布阅读推广活动的通知信息,并将活动结果及时进行发布。②活动参与。读者根据活动通知信息要求,在线报名参加相关阅读推广活动,并通过在线写作工具完成个人作品,将个人作品等资料网上递交。③活动评审。系统将提交的作品按一定的规则分发给专家评委或群众评委,由评委在线对读者提交的作品进行评审。④活动管理。为活动组织者提供专题创建、活动规则设定、读者权限设置、评委设置、评审结果统计等阅读推广活动管理功能。⑤活动反馈。通过便捷的沟通渠道以及实时的活动数据,了解活动反馈情况,并通过多方互动机制提升活动效果。⑥读者个人中心。读者可查看本人报名参加阅读推广活动的状态、已提交作品的评审状态等进展信息,可自动接收所参加阅读推广活动的各类通知。
(3)交互功能。交互功能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以书为中心的人书阅读互动、以人为中心的社区阅读互动、以分享传播为中心的社会化阅读互动[7]。①以书为中心的人书阅读互动主要是指读者发表阅读感悟、进行图书推荐、图书收藏、对图书或书评进行点赞、投票、评星、加标签等互动。②以人为中心的社区阅读互动主要是构建评论互动区、阅读兴趣小组等阅读虚拟社区,支持读者与专题作者的直接交流,支持读者基于专题资源创建小组开展讨论,允许小组内创建多个话题,由个人或多人发起消息及讨论,提供笔记记录、管理、分享功能,实现读者之间多种形式的互动分享。③以分享传播为中心的社会化阅读互动主要是支持用户将阅读书目、阅读感悟、书评、现场活动直播等转发、分享至微博、微信、QQ等社交网络,通过交流分享进一步促进经典阅读的推广,实现知识流转的最大化。
(4)管理功能。主要实现内容管理、用户管理、数据统计与分析等功能,为资源和活动服务的开展提供支撑。①内容管理。根据书目信息著录规范对平台中的图书书目信息进行规范性管理,通过接口管理实现书目信息和全文资源、OPAC资源、书评资源等信息的关联与整合,灵活设置多级书目推荐分类,将书目聚类到对应分类。根据资源使用数据对图书信息资源进行更深入的细粒度内容管理,构建阅读专题、特色活动域等。②用户管理。通过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实现对读者身份信息的管理,通过接口管理关联外部统一身份认证信息,实现读者的一站式登录。为管理者设置灵活的分级权限管理,为活动参与者提供活动环节的授权,为评审者提供评审对象和评审内容的授权。根据用户使用数据对用户进行聚类,构建阅读圈、兴趣小组等。③数据统计与分析。利用大数据技术对资源利用数据和读者行为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通过对阅读量、收藏、转发、点赞、评论、活动参与等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的数据进行分析,了解资源利用趋势和读者阅读行为、发掘阅读需求,为优化阅读内容提供、深化经典阅读导读服务、提升阅读推广活动效果提供数据支撑。
(5)个人阅读空间。为每个读者提供独立的阅读空间,读者不仅可以在空间中获得各种经典阅读资源和服务,同时可以在空间发表阅读感受、创建个人笔记等。空间可以满足个性化设置需求,并记录其阅读历程。
基于上述设计,项目组对数字经典阅读推广平台进行了研发,实现了对经典阅读资源、活动、交互的管理与服务的系统支持。
数字经典阅读推广平台提供网页、APP、微信三种模式的访问,来满足不同用户对不同功能的需求,提升用户使用的便捷性。网页端平台基于J2EE架构,页面采用Web2.0 AJAX开发,支持IE8.0等主流浏览器,用户无需下载客户端,只需采用主流浏览器就可进行访问。APP端平台内嵌用户进入“学习通”后只需输入邀请码就可以进行访问。微信端平台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的开放接口,采用JAVA语言进行实现。
数字经典阅读推广平台功能研发完成后,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依托平台开展了经典图书推荐活动、海报创意设计大赛校内征集活动及馆员业务学习直播活动。经典图书推荐活动利用平台的经典资源管理模块,导入60种经典图书书目及电子资源,引导用户通过三种访问模式浏览和检索图书资源,进行在线阅读,并在线交流阅读体会,同时同步开展线下书目推荐活动,形成线下线上同步,提升了图书推荐的效果。海报创意设计大赛校内征集活动中,馆员利用平台活动管理功能,完成了活动发布、作品在线提交、作品在线评审、活动结果在线发布等整个活动流程的线上实施,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活动的组织效率。馆员业务学习研讨使用平台交互模块的直播功能,通过发布直播信息、创建直播链接、实时直播、直播内容回放的管理,拓展了馆员业务学习的参与度。
经典阅读推广已经成为当前阅读推广的核心内容,无论是公共图书馆还是高校图书馆都通过重构经典阅读空间、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来推进经典阅读的推广工作,形成了一批有影响力的阅读推广品牌,为经典阅读推广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数字化时代下,经典阅读推广也需要数字阅读空间的支撑。本文针对现有经典阅读空间和数字阅读空间实践和研究的不足,从理论上探讨了数字经典阅读空间的内涵和特征,借鉴信息共享空间、第三空间、虚拟社区等理念提出了数字经典阅读推广空间的设计理念,从而明确了数字经典阅读空间体系架构,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数字经典阅读空间的功能设计,通过各功能的有机耦合,以阅读推广活动为纽带,实现对阅读资源、读者、阅读推主体之间的关联互动,真正实现线上线下经典阅读推广的协同,并对经典阅读推广平台进行了研发,以期对数字经典阅读空间建设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