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丽华,许春芳
[1 苏州市独墅湖医院(苏州大学医学中心),江苏 苏州 215125;2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 苏州 215006]
上消化道异物为消化科常见临床急症[1-4],国外以麻醉内镜处理为主[1,2,5],而在中国,则以普通胃镜最为常见。普通胃镜具有更便宜,无需麻醉评估,以及较高的成功率(83.8%-96.1%)的优点[5-7]。因此,我们希望通过对国内上消化道异物临床病例特征与内镜下处理成功率关系的分析,从而进一步指导临床对于处理方式的选择。
收集自2006 年1 月至2020 年7 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拟行上消化道异物内镜处理的患者的年龄、性别、异物类型、嵌顿位置、手术者、并发症、成功率等数据。年龄通过()表示,分类变量以频数及(%)表示。
所有统计学分析均通过SPSS22.0 进行,多因素分析通过二元logistic 回归进行,多分类自变量以成功率最高项为参考。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P<0.01 表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共有2741 例患者存在上消化道异物,平均年龄为(51.9±16.8)岁,其中男1219 例,女1522 例。共有鱼刺1653 例(60.3%),枣核365 例(13.3%),非鱼刺骨278例(10.1%),假 牙45 例(1.6%),食 团230 例(8.4%),尖锐金属43 例(1.6%),钝性金属69 例(2.5%),其他药品包装、牙刷、胃石等58 例(2.1%)。上消化道异物更容易嵌顿于咽喉部(67 例,2.4%)、食管上段(2126 例,77.6%)、食管中段(302 例,11.0%)、食管下段(37 例,1.3%)、胃(92例,3.4%)、十二指肠(18 例,0.7%)、消化道非生理性狭窄或吻合口狭窄处(99 例,3.6%)。手术医师包括高年资住院医师(处理343 例,12.5%)、主治医师(处理1528 例,55.7%)、副主任或主任医师(处理870 例,31.7%)。内镜下处理异物穿孔率为3.6%。
将年龄、性别、异物种类、嵌顿位置、穿孔与否以及手术医生作为自变量,成功与否作为因变量,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异物种类、嵌顿部位以及穿孔与成功率变化有关(P<0.01),而与性别、手术医生等级没有关系(P>0.05)。见表1。
表1 上消化道异物内镜下处理成功率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
在本研究中,93.8% 为食源性异物,最常见为鱼刺(60.3%),多为误吞而引起。67.3%的患者小于60 岁。这与西方国家以精神障碍者、酒精滥用者、囚犯或老人为主要人群具有很大不同[1]。本次研究成功率为93.8%,与其他研究类似[5-7],异物嵌顿穿孔率为3.6%,具有较高安全性。
研究发现当患者年龄大于70 岁时,异物为枣核、非鱼刺性骨类异物、假牙,嵌顿位置为咽喉部、胃、十二指肠,存在穿孔时,与各组成功率最高亚分类相比,内镜处理成功率开始显著下降(P<0.01)。在患者方面,可能与老年患者对于内镜检查相关指令的配合较差有关。在异物方面,枣核、非鱼刺性骨如鸡鸭猪骨,假牙具有体积较大或直径较粗的共同特点。咽喉(70.1%)、胃(83.7%)、十二指肠(77.8%)成功率显著下降可能与咽喉部空间最为狭小缺乏操作空间,胃内异物体积较大,如巨大胃石、牙刷等,难以通过贲门及食管生理性狭窄部位,而十二指肠异物失败通常由于食物团块堵塞球部操作空间减小有关。在并发症方面,当术前检查未见穿孔时,其内镜操作成功率显著高于有穿孔时。穿孔与否是除异物处理成功率以外医师最关心的事情,一旦发现存在穿孔可能,医师可能更愿意放弃普通内镜而选择全麻内镜或者外科手术干预。
综上所述,普通内镜下处理是解除上消化道异物常见的、高效且安全的方法。当患者年龄大于70 岁,异物种类为枣核、非鱼刺骨、假牙,当嵌顿位置为咽喉部、胃、十二指肠时,异物状态为胃内游离状态,或者术前CT 提示存在穿孔时,异物内镜下取出成功率将显著下降[8]。如有众多因素同时存在时,医师需要考虑选择直接全麻下内镜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