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镇峰, 李芯立, 李杨子, 刘 鑫, 黄华宇*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陕西西安 710127)
对乙酰氨基酚(PCM)又称扑热息痛,该药可缓解如感冒引起的头痛、发热偏头痛等[1]。少量的PCM对人体无害,然而过量会产生有毒代谢物,导致肝中毒或神经中枢中毒等病症[2,3]。环境中PCM的残留可对人类产生重大影响,因此,选择一种能够准确、快速检测PCM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现有检测PCM的方法有液相色谱法[4]、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5]、毛细管电泳[6]、荧光光谱法[7]等。这些方法对环境中PCM的检测灵敏度较高,但是也普遍存在成本高、设备价格昂贵、样品预处理复杂和分析时间长等局限性。与上述方法相比,电化学方法具有选择性高、预处理过程简单、耗时少、成本低等优点,可被应用于PCM检测[8 - 10]。为了提高灵敏度,纳米材料常用于构建电化学传感器增强电化学响应。Mao等[11]通过自组装技术合成多壁碳纳米管与壳聚糖-铜络合物修饰玻碳电极,并在抗坏血酸和多巴胺存在的条件下检测PCM。Li等[12]将金-石墨烯核-壳纳米粒子掺杂到导电聚合物(3,4-亚甲基)中制备PCM电化学传感器,检测限可达41 nmol/L。
氮化硼(BN)是一种由硼原子和氮原子形成的2D纳米材料,其形态包括六方BN[13]、斜方BN和立方BN等。二维BN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导率、稳定性、大比表面积从而被广泛应用于电化学分析[14,15]。不同的制备方法导致BN表现性质不同。Qiu[16]及其研究人员在乙二醇中制备了BN胶体分散液,并证明BN是支撑和分散贵金属纳米粒子的良好载体。Lin[17]等人以亲油和亲水性胺分子为功能剂,在有机溶剂、水溶液中获得了分散良好的BN。以上方法是通过自上而下方式剥离大尺寸的BN获得纳米材料,因此获得的BN纳米材料尺寸分布不均匀。本文采用“液相剪切法”制备BN纳米材料,并将其在含氧的极性溶液中“切割”以获得尺寸分布均匀的BN纳米材料。金纳米颗粒(Au NPs)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电导率及大比表面积,能在电化学反应过程中展现优异的催化性能[18]。为了进一步提高传感器性能,将Au NPs 修饰在BN表面从而实现信号放大。本研究通过电沉积方式将Au NPs沉积在BN表面,构建基于BN/Au NPs的PCM电化学传感器,并将其用于扑热息痛药剂中PCM的定量检测。
电化学测量使用CHI 660E电化学工作站(上海辰华仪器有限公司)。采用三电极体系:修饰电极作为工作电极,Ag/AgCl电极作为参比电极,铂电极作对电极。Sigma 300(德国,ZEISS)扫描电子显微镜用于表征材料形貌。Itq1100气/质联用仪(美国,Thermo Fisher)用于扑热息痛药剂中PCM定量检测。
对乙酰氨基酚购于美国Sigma-Aldrich试剂公司。H3BO3、HNO3、三聚氰胺、Na2HPO4、NaH2PO4、HAuCl4、甲醇和无水乙醇购自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等级。实验用水为去离子水。所有电化学实验在室温下进行。
将H3BO3与三聚氰胺在玛瑙研钵中充分研磨混合后,将混合物放入水平管式炉中,在5%H2/N2氛围(1 000 ℃,2~10 ℃/min)下热解2 h。将BN置于40 ℃乙醇中洗涤2 h后,用甲醇和水清洗。进行渗析操作后使用0.45 μm膜过滤,最后在80 ℃下干燥。
先将玻碳电极(GCE)在Al2O3粉末中抛光后,分别用水、乙醇、HNO3冲洗并超声,室温下干燥备用。2 mg 的BN分散在2 mL水中,超声1 h后,使用滴涂法制备BN/GCE,将BN/GCE浸没在0.01 mol/L含有2.5 mmol/L HAuCl4的Na2SO4溶液中,采用循环伏安法,设置扫速为50 mV/s,电位为-0.2~1.2 V,扫描时间设置为200 s进行扫描,之后在恒电位(设置电位为-0.2 V)下电沉积300 s,得到BN-Au/GCE修饰电极。
将扑热息痛药片在研钵中充分研磨,用无水乙醇溶解后,再用0.45 μm滤膜过滤并以磷酸盐缓冲溶液(PBS)稀释。以BN-Au/GCE为工作电极,采用循环伏安法(CV),在电位-0.8~1 V范围内,以50 mV/s 扫描速率进行扫描,记录峰值电流。
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分析测试以氦气作为载气,流速恒定为1.2 mL/min:以90 ℃保持1 min后升温至330 ℃再保持1 min(升温速度15 ℃/min)。接口、进样口和离子源温度分别保持在300 ℃、280 ℃和250 ℃。真实样品以等分且不分流方式注入(1 μL)。
采用扫描电镜(SEM)对Au NPs、BN、BN/Au NPs形貌进行表征(图1)。图1a、1b为Au NPs和BN的SEM图,可以观察到Au NPs分布在电极表面,而BN纳米材料呈表面粗糙结构。BN表面电沉积Au NPs 后,其SEM(图1c)显示Au NPs分布在BN周围且附着在电极表面,增大电极比表面积同时改善电极导电性能,从而增强PCM在BN-Au/GCE上的电化学响应。
图1 Au NPs(a)、BN(b)和BN-Au(c)的扫描电镜(SEM)图Fig.1 SEM images of the Au NPs(a),BN(b) and BN-Au(c)
采用X射线衍射(XRD)技术表征BN纳米材料(图2)。从图中可以观察到BN出现两个明显的衍射峰,分别位于2θ为26.4°和242.3°处,对应于六方BN的(002)和(100)晶面(XRD标准图卡,JCPDS 34-0421)。
图2 BN XRD图Fig.2 XRD patterns of BN
采用差分脉冲伏安法(DPV)研究PCM在裸GCE、BN/GCE、Au/GCE、BN-Au/GCE上的电化学行为。由图3可见,裸GCE(曲线a)的响应信号微弱;BN纳米材料修饰电极后(曲线b)电化学响应大幅增加,表明修饰后的电极促进了电子转移速度;在GCE电极表面电沉积Au NPs后(曲线c),峰电流信号大幅增强。BN/GCE(曲线b)与BN-Au/GCE(曲线d)相比,由于BN纳米材料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可以提升PCM的负载量,Au NPs对反应过程有良好的催化作用,因此BN-Au/GCE电极响应信号更为显著[19]。
图3 裸GCE(a)、BN/GCE(b)、Au/GCE(c)和BN-Au/GCE(d)上50.0 μmol/L PCM(PBS,pH=8.0)的差分脉冲伏安(DPV)图Fig.3 DPV of 50.0 μmol/L PCM(PBS,pH=8.0) on the bare GCE(a),BN/GCE(b),Au/GCE(c) and BN-Au/GCE(d)PBS,pH=8.0.
2.3.1 pH和BN修饰量选择采用循环伏安法考察pH对PCM在BN-Au/GCE上电化学行为的影响。如图4所示,随着pH不断增加,峰电位逐渐负移,表明有质子参与氧化还原反应[20]。pH=8.0时峰电流最大,继续增大pH,峰电流反而减小,实验选择pH=8.0的PBS用于PCM检测。pH与峰电流线性方程为:Epa=-0.0689pH+0.845。方程斜率为0.0689 V/pH,接近Nernstian方程斜率0.0590 V/pH,表明电极在氧化还原过程中电子转移数与质子相同。
图4 (a) 不同pH(5.0至11.0)条件下BN-Au/GCE上50.0 μmol/L PCM的循环伏安图;(b)氧化峰电位与pH值关系Fig.4 (a) Cyclic voltammograms of 50.0 μmol/L PCM on the BN-Au/GCE in different pH;(b)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xidation peak potential and the pH
此外,本文研究了BN修饰量对电化学响应的影响。如图5所示,当修饰量为7 μL时峰电流最大,继续增加电极BN修饰量峰电流降低。这是由于在电极表面修饰少量的BN纳米材料时,BN良好的导电性促进了修饰电极对PCM的信号响应,而过量BN导致厚度过大反而会阻碍电子传递。因此,实验选择7 μL BN作为最佳的修饰量。
2.3.2 扫速优化图6是扫速对电化学行为的影响。BN-Au/GCE在50 μmol/L PCM(0.1 mol/L,pH=8.0 PBS)中,以不同扫速(25、50、75、100、125、150、175、200、225、250、275和300 mV/s)扫描。氧化峰电流与扫速的线性方程为:Ipa(A)=142v+0.435(R=0.998),还原峰电流与扫速的关系为:Ipc(A)=-265v-10.1(R=0.981),表明PCM在BN-Au/GCE表面的电化学过程受吸附控制。
图6 (a)不同扫速下BN-Au/GCE上50 μmol/L PCM(PBS,pH=8.0)的循环伏安(CV)图;(b) 峰值电流和扫速线性关系;(c) 扫速对数与峰值电势关系图Fig.6 (a) CVs of BN-Au/GCE in PBS(pH=8.0) buffer with 50 μmol/L PCM at different scan rates;(b)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eak currents and the scan rate;(c) Logarithmic plots of scan rate vs peak potentials
阳极(Epa)和阴极(Epc)峰电位与扫速对数的线性方程为:Epa=0.0627logv+0.527和Epc=-0.0549logv+0.387(R=0.962和0.975)。根据Laviron模型[21],计算出电子传递系数α和电子传递数n分别为0.533和2。可知PCM氧化过程中涉及的电子数和质子数相等,PCM在BN-Au/GCE上的电催化氧化是两电子和两质子过程。
在pH=8.0 PBS中,测量不同浓度的PCM在BN-Au/GCE上的电化学响应。如图7所示,峰电流(Ipa)与PCM的浓度在0.01~50 μ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Ipa(μA)=0.0814c+2.66,Ipa(μA)=0.541c+2.35(0.01~1 μmol/L),根据检出限=3s/k(s为空白响应的标准差,k为线性方程斜率)计算检出限为7.8 nmol/L。
图7 (a)不同浓度PCM在BN-Au/GCE上于PBS(pH=8.0)中的差分脉冲伏安(DPV)图(a-k:0、0.01、0.05、0.1、0.5、1、5、10、20、30、40和50 μmol/L);(b)PCM浓度与峰电流关系Fig.7 (a) DPV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PCM in PBS (pH=8.0) on the BN-Au/GCE(a-k:0,0.01,0.05,0.1,0.5,1,5,10,20,30,40 and 50 μmol/L);(b) Calibration curve of PCM for BN-Au/GCE
在表1中,将BN-Au/GCE传感器检测效果与其他文献报道方法进行比较,本文中BN-Au/GCE表现出较宽的线性范围及较低的检出限。
表1 不同电极测定PCM对比
平行制备5支BN-Au/GCE电极,并用于测定50 μmol/L PCM,响应电流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26%。用相同方法制备5支BN-Au/GCE电极,并放置在4 ℃的冰箱中保存一周,在50 μmol/L PCM溶液中检测,峰电流仍能达到初始电流的90%,说明BN-Au/GCE具有良好的重现性与稳定性。在PBS中添加100倍PCM浓度的K+、Ca2+、Mg2+、Cl-,及50倍PCM浓度的葡萄糖、L-抗坏血酸、对氨基苯酚、对苯二酚、多巴胺和咖啡因等物质,发现共存物对PCM检测结果几乎没有影响,该电化学传感器表现出优异的抗干扰能力。
将BN-Au/GCE修饰电极用于扑热息痛药剂样品中PCM含量的定量检测,平行实验3次并将测定结果与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结果对比。如表2所示,回收率为97.1%~108%,RSD为1.26%~2.49%(n=3)。综上数据所示,BN-Au/GCE电极具有用于实际样品中PCM的检测能力。
表2 扑热息痛药剂中PCM测定结果(n=3)
本文于BN表面电沉积Au NPs构建PCM电化学传感器,并应用于扑热息痛药剂样品中PCM的定量检测。实验采用“液相剪切法”合成尺寸分布均匀并具有良好水溶性和稳定性的BN纳米材料。由于BN纳米材料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可负载足量PCM,而且Au NPs的加入显著促进了电子转移速率,保证电子能够快速被衬底电极收集。此外,BN与Au NPs的协同作用也提高了传感器的灵敏度。该研究拓展了六方BN在电化学领域的应用并可用于药剂中PCM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