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毅
从诞生之初到火爆发展,中国AI产业市场规模和应用需求不断提升。在行业早期风口下诞生的第一批企业,各凭出奇制胜的打法构筑了护城河。
在2021年举办的第五期AI百佳创新激励计划活动中,英特尔携手德勤共同发布了一份《中国成长型AI企业研究报告》。通过连续5年的走访,该报告发掘了数量庞大的中国成长型AI企业,他们在融入千行百业最后一公里的方向上,扩大了AI产业应用生态。
极视角是英特尔AI百佳创新激励计划第二期成员,并入选了今年第五期AI百佳创新激励计划最具商业价值奖。英特尔中国战略合作与创新业务部董事总经理、英特尔创新加速器总负责人李德胜指出,过去几年AI产业发展变化在于“从相对单一的功能转化为真正整合到产业流程中,极视角AI算法商城推动了AI技术为客户带来价值”。
不同于一般AI企业,成立于2015年的极视角提出了“AI算法商城”的概念,并将公司定位于专业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算法提供商。
“目前,我们的业务范围覆盖了工业、物流、农业、社区等多个行业,提供的服务包括100多个不同领域场景。”极视角联合创始人刘若水接受《21CBR》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介绍,目前极视角汇集了全国超过15万名人工智能开发者,为开发者提供人工智能底层开发平台;同时,极视角也开创了国内首家视觉算法商城,积累超过1000种图像识别算法。
从无人问津到取得了2-3倍的逐年增长,自成立以来,极视角的“算法商城”模式渐成生态。不久前,极视角刚获得由高通创投、华润创新基金、北高峰资本、天奇创投等知名产业资本过亿元的C1轮融资。在管理团队方面,极视角的大部分团队成员来自腾讯、华为、北京大学等顶尖企业及行业内前沿人工智能实验室。
成立极视角以前,陈振杰曾拥有几次短暂的创业经历。“合伙人团队里有技术出身的,2012年左右,移动互联网浪潮孕育新经济形态,我们也短暂地上线餐饮配送、在线旅游和蓝领工人招工平台。”极视角CEO陈振杰向《21CBR》记者回忆。
几次小打小闹后,陈振杰拥有了创业的初步经验。“核心是要找到一个长远的、具备增长潜力的赛道,并能够将行业逻辑深化。”陈振杰认为,创业成功的前提是要选择朝阳行业,另外也必须与自身团队资源能力吻合。
基于上述理解,陈振杰和团队开始将目光聚焦在当时热火朝天的AI赛道。“人工智能做的事情是将机器代替人力。从长远来看,这个行业将拥有5年、10年、20年甚至100年的周期,是朝阳赛道。”陈振杰说。
2014年,极视角在澳门起步,2015年,陈振杰和团队决定将公司总部迁至深圳。随后几年间,极视角在珠海、青岛、上海、香港相继成立分部,近两年业务规模开始实现2-3倍的增长。
在AI技术带动新产业发展的初期,整个行业市场遍地开花。彼时,通过“算法科学家”开发全部视觉算法的模式只能适用于公安、金融等头部场景,而头部场景早已被“早早布局的AI企业”所占据。
与AI行业大部分玩家聚焦垂直领域相比,极视角自成立伊始便面向AI行业长尾市场的需求,搭建平台商城模式。在陈振杰看来,与游戏行业类似,AI赛道未来必然有两个方向:一是专业化分工,二是平台的出现。
陈振杰认为,在AI走出了技术尝试阶段后,将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关键决策因素,从尝试AI到依赖AI,市场对性价比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意味着,长尾市场空间充满想象力。
“长尾市场的算法不一定会特别难,难在成本结构。也就是说,单点的市场规模其实相对偏小,这个时候我们如何去架设整个生产结构,让长尾需求能够以合理的成本落地实现。这是极视角‘算法商城+开发者生态商业模式的创新所在。”陈振杰表示。
作为算法平台服务商,极视角围绕供、需两端,打造了“极市平台”与“极星平台”,两大底层平台为算法商城模式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至今,极市开发者生态人员规模突破15万,其中高校学者、硕士生导师或者实验室团队占比约50%,另外50%包括企业算法工程师。他们通过开发平台完成定制化算法解决方案,上传算法到极视角算法商城。
从行业风口到趋向稳健增长期,AI产业过去几年的发展验证了陈振杰的前瞻性。
极视角C1轮投资方北高峰资本创始人闵万里表示:“某种程度上,极视角就是把AI视觉领域的独木桥变成了一条高速公路,路的一头是产业里有真实痛点的企业,另一头是几十上百万嗷嗷待哺有创造力的开发者,都说‘要想富先修路,高速公路建好,两边都富起来了。”
火焰识别、吸烟识别、反光衣识别、快递爆仓识别、疲劳驾驶检测......无数散落在各行各业的AI需求成为长尾市场走到台前的重要砝码。
以“打造AI领域的AppStore”为目标,极视角AI算法商城平台在服务下游行业客户需求的同时,搭建了护城河。
据极视角公开资料,目前其平台上算法的适用领域包括安防、城市、零售、农业、制造、工地、地产、教育、体育、文娱、运营、交通、物流、印刷、金融、海洋等100个细分行业,SKU数超过1000个。
最具代表性的是过去几年持续不断的工业应用场景。在厂区安全管理上,华润电力与极视角联合打造的“润极视”安全智能管控系统,率先开放落地了厂区人车识别与管控、明火识别等AI算法应用。
“工业场景还有巨大机会,因为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高端制造能力需要更加智能化,把AI注入进去。极视角不是简单地做了一个算法通用到所有生产线上,而是做很多定制和服务。这也给创新公司和AI从业者带来更多机会。”李德胜向《21CBR》记者表示。
近两年,智慧社区、智慧农业等应用市场,AI算法需求大幅增长,在安全管理问题上,以江浙地区为典型代表的社区,提出了较多AI解决方案的诉求。在极视角平台资源库,AI技术主导的烟雾识别就是其中一种方式。通过自动检测写字楼室内和户外场景中的烟雾,及时发觉和控制火情,AI技术也由工业生产应用进一步转化,更便民利民。
在李德胜看来,中国的AI产业成长速度很快,当下最关键的是AI要能给客户带来价值。“例如极视角,它的AI算法可以帮助很多其他的公司快速定制它们的产业流程。”
凭借丰富和高性价比的算法品类资源,极视角在AI赛道上持续快跑。“自2017年正式做算法商城至今,我们服务了30多个大行业,子行业有100多个。算法商城服务行业广泛,现在每天都有几十个不同的行业客户向我们提出算法需求。”刘若水说。
刘若水时认为,在AI算法落地场景的应用上,极视角既不挑热点也不挑冷门。“我们只尊重两件事情。一是行业市场规律或者是商业规律。具体到我们的平台,我们会看到底哪一個行业的算法在未来可以有长远的发展。二是自己需要在企业内部去做风险控制。因为冷门有可能会变成热门,热门也有可能会变成冷门,所以我们不会去做刻意挑选。”
不过,从当下行业发展现状来看,要在原有的土壤中培育新增长极,对于极视角而言仍旧充满挑战。
最大的挑战莫过于AI行业应用的市场成熟度问题。极视角内部分析报告指出,过去几年,尽管AI算法的需求得到大量挖掘,但目前仍有80%的企业不确定怎么与AI结合。
基于此,极视角在最新一轮融资的发布会上,宣布了2021年的新计划“AI千星计划”,意在为所有行业免费开发视觉算法。
极视角打算面向产业合作伙伴,免费开放1000种算法定制,原本定制开发一个算法大概需要8-12周,通过千星计划,能够提升30%-50%的效率,把周期压缩至仅需要6-8周。如此一来,极大推动AI产业链应用和全场景落地。
“针对那些未受关注,却有迫切需求的应用场景,只要痛点真实,极视角都可以免费为他们定制开发。”陈振杰表示,未来在AI技术应用由2B走向2C的行业演变趋势中,极视角考虑进一步采取免费策略。“通过提供免费定制算法,开辟增值服务,进一步拓宽平台商业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