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义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时代发展、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通过对历久而弥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发掘、继承、弘扬,激发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巨大内生动力,通过现代文明的成功推进,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生了历史性的提升和飞跃。回顾百年历程,中国共产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发掘、继承、弘扬以及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以下几点得到了集中体现。
人民至上
讲仁爱、重民本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理念。《荀子·王制篇》中说:“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尚书·五子之歌》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老子》中说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管子·牧民》中说:“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孟子·尽心》中说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縱观古今,真正能够把讲仁爱、重民本的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并不折不扣做到人民至上的,是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在任何时候都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就是中国共产党不屈不挠地为中国人民的幸福、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过程。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英勇奋斗的共同目标和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历史归根结底是由人民创造的,这是中国共产党所秉持的基本观点。毛泽东指出: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正所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培育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至上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总结。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外国资本主义列强和本国腐朽统治者,曾经尝试建立各种各样的政治性团体,试图将人们集合在一起,组织成富有战斗力的队伍。农村中传统的天地会、三合会、红枪会、大刀会等各种帮会重新活跃起来,太平天国运动中成立了新式的拜上帝会、太平军,义和团运动中各地风起云涌建立拳会、乡团。伴随着中国新兴工业、新兴商业和新式教育的产生,中国与西方国家交往的频繁,接受了新学而积极谋求革新的士人开始仿效西方国家,建立商会、学会等新型社团,进而建立各种政团、政党。维新运动中成立的强学会、保国会,主张君主立宪者成立的保皇会、宪政公会、预备立宪公会等各种谋求实行宪政的团体;辛亥革命准备时期革命党人成立的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日知会、岳王会、中国同盟会等各种团体风起云涌。武昌起义爆发,清王朝被推翻后,统一党、共和党、国民党、社会党、民主党、进步党等,一大批仿效欧美国家以议会为主要活动平台的政党纷纷建立。孙中山为改变国民党沦为议会党的现状,组建中华革命党。上述这些政党、团体没有成为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的核心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中国又成立了经过改组的中国国民党、青年党、第三党(农工民主党)、国社党(民社党)等许多政党,但这些政党最终都无法取代中国共产党。究其根本原因,就是这些政党、团体都没有真正了解中国的人心和中国人民,不能真心实意地相信人民,没有做到放手发动人民、全心全意依靠人民,更没有做到全心全意为了人民,有一部分党派甚至还为了一己私利而背弃人民。
事实证明,人民的解放,特别是几万万农民的解放,全体被压迫被奴役的人民的解放,是中国共产党力量的源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几万万农民组织起来,如暴风骤雨,冲决一切束缚他们的罗网,团结各界民众共同奋斗,取得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将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一一葬入了坟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又领导以广大农民为主体的人民群众胼手胝足,用辛勤劳动和无数汗水,奠定了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依靠由中国人民组成的世界上最为庞大、最为勤奋的这支劳动大军,全面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时代,真正做到了来自人民、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书写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中心的时代篇章。同时,致力于建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积极因素,画出最大同心圆,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的理念得以升华。正如习近平总书记5月13日在河南考察时指出的:“人民就是江山,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实事求是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成为名副其实领导中国和中国人民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中国人民奋勇前进的先锋队,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实践第一,一贯注重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观改造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贯注重在人民大众的实际生活中发现客观存在的真理,一直坚定不移地在现实世界、在中国人民变革现存状况的现实运动中认识真理、掌握真理、运用真理。不迷信本本,不迷信教条,不迷信别国一时成功的经验,坚持中国革命、建设、改革道路的选择都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坚持在亿万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伟大实践中检验我们对于真理的认识是否正确,是否全面,是否深刻。
毛泽东早就明确提出要反对“本本主义”,反对教条主义。1937年在《实践论》中,他深刻阐明了为什么必须“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明真理和发展真理”。邓小平1992年在视察南方期间发表的重要谈话中强调:“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这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科学认识论,是中国共产党据以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思想方法。正因为坚持这一思想方法,中国共产党才能够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策略,在一次次危机面前及时调整航向、转危为安,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前进。
我们党历史上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经历的两次重大转折,就是对实事求是最为充分的证明。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开始,便重视开展农民运动,但在共产国际影响下,仍将工作重心放在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在1927年遭到惨重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痛定思痛,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决心从中国实际出发,走中国革命自己的路,这就是将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依靠发动广大农民,建立起以农民为主体的工农红军,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武装夺取政权,一步步赢得了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另一次历史性重大转折,是在经历了“文革”十年动乱之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并且通过各方面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等措施,创造性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中国在短短几十年间实现了历史性飞跃。这两次历史性转折证明,要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实践第一。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准确、全面、深刻地认识当今中国和世界的实际,如何清醒、沉着、冷静地应对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挑战,领导全体中国人民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已经走过百年征程的中国共产党,正在接受一场更大的也更为严峻的考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这说明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已经和必将继续答好时代给出的答卷。
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后的170多年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涌现了众多政党,俄国十月革命后,以俄共(布)为首,一批共产党成为他们所在国家的执政党。但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在这些政党中脱颖而出,成为领导中国人民英勇奋斗并取得成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实践第一,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矛盾冲突面前,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也能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吸取教训,继续前进。
不忘初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强烈的忧患意识,经典典籍中随处可见教育大家慎终如始的道理和故事。比如,《尚书·大禹谟》中说 :“吁!戒哉!儆戒无虞,罔失法度。罔游于逸,罔淫于乐。任贤勿贰,去邪勿疑。疑谋勿成,百志惟熙。罔违道以干百姓之誉,罔咈百姓以从己之欲”,“俞!允若兹,嘉言罔攸伏,野无遗贤,万邦咸宁。稽于众,舍己从人,不虐无告,不废困穷,惟帝时克。”中国共产党人充分发扬了这一点,可以说,一部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从忧患意识出发时刻不忘初心的历史,就是一部以自我革命砥砺初心使命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从创立开始,就一直坚持只有中国人民中的先进分子才有资格成为中共党员。中国共产党成立时仅有党员50余人。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中国共产党已经拥有9191.4万名党员、468.1万个基层党组织。每一个党员,从申请入党开始,就要接受党组织的考验。党的民主集中制、严密组织和严格纪律是党不忘初心、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组织保证。中国共产党还将党的组织建设同党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整套不忘初心的制度体系。
党在百年历史中还借鉴中国历史上的经验,形成了以德为先、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干部选拔与任用制度体系,确保锻造出坚强有力的骨干队伍成为党的各级组织的中坚,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这是党永葆先进性的一大法宝。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党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一些腐化堕落分子,而党在长期奋斗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反腐倡廉制度,形成了较为有效的自我纠错体制,确保了党的队伍纯洁,确保了党的团结统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这些重大制度创举,对于进一步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制度治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同时,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宝贵经验,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党实现不忘初心历史使命的战略支撑。
中国共产党正是做到了不忘初心,才领导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強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展现出无比光明的前景。不忘初心的中国共产党已经和必将继续领导中华民族开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一个全新时代。
唯物辩证
对中国共产党来说,要真正做到人民至上、实事求是、不忘初心,还必须要有正确的方法论,这一方法论最核心的就是唯物辩证法。在百年奋斗史中,中国共产党人用马克思主义改造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致中和、允执厥中、中庸之道等思维方法具有了科学性和时代性的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通过中国共产党这个媒介,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有力武器。
中国共产党在面对各种重大的阻力与挑战、重大危机与风险、国际国内各种严重的矛盾与冲突时,总能自觉而主动、及时而有力地予以应对。在面对历史的重大转折、斗争的重大挫折、决策的重大分歧时,总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与足够的定力,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方法予以解决。党亦因此得以继续领导与党风雨同舟、生死与共的广大人民,冲破种种艰难险阻,坚持奋勇前行。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展工农运动,通过国共合作推动大革命;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将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再到坚持全面抗战路线,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再到领导天翻地覆的解放战争取得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再到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独立自主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再到领导改革开放,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短短百年的奋斗探索发展,无不显示出中国共产党深谙唯物辩证法,掌舵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航向的卓越能力。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这一伟大历史过程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但党并不是事无巨细、包办一切,而是着力于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完成战略目标和策略任务。
中国共产党坚持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更为高明之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重视打通古今中外,力求做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正是基于对历史的深切了解,中国共产党才能坚定地立足中国实际,满怀信心地走自己的道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的,“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武装了中国共产党,但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也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时代发展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能够把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结合起来,着眼于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着眼于人民根本的、普遍的、共同的、长远的利益,在此基础上牢牢把握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不同时期的历史任务。这都是中国共产党高明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光辉典范。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唯物辩证法,客观地而不是主观地、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孤立地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过程中发现和掌握事物发展规律,不断推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同时不断以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社会革命,从而开创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崭新局面。这是中国共产党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唯物辩证法的胜利。
(作者:复旦大学文科荣誉教授,中国史博士后流动工作站站长)
责任编辑:许华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