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志瑛,魏明霞,曹露
(大庆龙南医院,黑龙江 大庆)
脑卒中是一种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征,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为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血液无法流至大脑而造成的脑组织损伤[1]。经有效治疗,患者生命能得以挽救,但是大部分患者会出现偏瘫为主的肢体运动障碍,康复效果差,降低患者生活质量[2]。临床认为,在偏瘫患者恢复过程中,保持良好的肢体功能治疗体位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实际实施期间,发现管理存在一定缺陷,并且患者依从性差、护理人员意识不高等,进而影响患者良肢位摆放规范性,降低摆放合格率,导致患者出现各种并发症。本研究选取本院脑卒中偏瘫患者82 例,观察PDCA 循环临床应用效果。
2019 年7 月至2020 年7 月,选取本院脑卒中偏瘫患者82 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1 例。对照组男24 例,女17 例,年龄46-74 岁,平均(60.72±3.16)岁,上下肢完全性偏瘫10 例,不完全性偏瘫31 例,缺血性脑卒中27 例,出血性脑卒中14 例,观察组男23 例,女18 例,年龄47-73 岁,平均(61.26±3.29)岁,上下肢完全性偏瘫11 例,不完全性偏瘫30 例,缺血性脑卒中25 例,出血性脑卒中16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P>0.05。
纳入标准:肢体肌力4 肌以下;病历资料完整;无相关严重并发症;发病时间7d 内。
排除标准:精神疾病;肝肺功能严重病变;意识障碍。
对照组:指导患者进行翻身、坐位、站立等练习,使其掌握康复训练方法,并且给予生活指导,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实施良肢位摆放等。
观察组:(1)计划:①建立PDCA 循环管理小组,组内成员对该模式进行学习,了解其内涵,并且所有成员进行严格筛选,保证各人员掌握丰富的脑卒中偏瘫知识,然后总结当前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查阅相关资料,提出相应的改善方案。主要问题有护理流程不规范、护理人员重视程度不高、患者认知缺乏以及依从性差等。(2)实施:①通过多媒体方式对小组成员进行系统性培训,使其掌握良肢位摆放方法及技巧,并且进行相应的考核,保证完全掌握,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②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并且在显眼的位置进行摆放,如病房、走廊等,以供患者及家属随时阅读及学习,还可制作并挂放良肢位摆放示意图。加强护患沟通,向其说明良肢位摆放规范的意义,并且指导其掌握良肢位摆放规范姿势。(3)检查:对患者良肢位摆放情况进行检查,主要评价计划实施情况以及与目标的一致性。记录出现的问题,并且分析问题出现原因。(4)处理:针对护理过程中问题分析结果以及良肢位摆放合格情况,提出相应的改善方案,并在后续工作中加以改进。在下一次循环中,进行跟踪监督,促进良肢位摆放规范性的提高,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良肢位摆放合格率;恢复情况: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评分高即日常生活能力好,Fugl-Meyer 测评法(Fugl-Meyer assessmen,FMA),评分高即肢体功能好;并发症发生率;干预质量:总分100 分,共5 个方面,评分高即干预质量好。
使用SPSS20.0 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表示方法为(),用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方法为(n,%),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良肢位摆放合格率对比
观察组干预后1 个月FMA(58.52±5.11)分,2 个月(72.16±6.95)分,干预后1 个月ADL(46.94±4.38)分,2 个月(65.82±5.84)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恢复情况对比(,分)
表2 两组患者恢复情况对比(,分)
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观察组服务态度(18.34±1.25)分,服务质量(17.27±1.13)分,就医环境(17.59±1.34)分,舒适度(17.38±1.49)分,安全性(18.35±1.20)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脑卒中是一种突发性疾病,病死率及致残率较高,很多患者治疗后会出现不同功能障碍,如语言障碍、吞咽障碍等,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肢体障碍就是偏瘫[3]。临床认为,脑卒中偏瘫患者经积极康复,运动功能是能得以有效改善的。并且患者急性期需要卧床休息,在这个阶段,患者体位及肢体的放置位置也是非常重要的,有学者认为,如果患者肌力4 级以下,可进行早期肢体良肢位摆放干预,不仅有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而且能促进肢体功能恢复[4]。
本研究结果中,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良肢位摆放合格率高,FMA 评分低,ADL 评分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干预质量评分高,P<0.05。脑卒中偏瘫患者卧床休息时无法进行有效的活动,进而容易引发一系列病理变化,无法促进患者肌肉功能的恢复。良肢位摆放是一种基于患者情况具有诊治作用的措施,积极更换体位,根据患者肢体痉挛程度等合理地调整肢体体位,能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5]。但是在具体干预期间,良肢位摆放规范性得不到保证,很多患者配合度差,并且护理人员意识不高,进而无法达到良肢位摆放效果。PDCA 循环是一种管理体系,大大提高了管理科学性及有效性,其包含4 个方面,能使整个管理过程处于良性循环状态,促进管理质量的提高,保证各项措施的实施[6]。将其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中,建立PDCA 循环管理小组,能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性,使其具备临床优质服务的能力,了解PDCA 循环流程,并且根据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干预针对性及有效性[7]。具体实施期间保证小组成员掌握良肢位摆放方法及技巧,并且加强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通过健康教育手册、良肢位摆放示意图等增强认知,提高良肢位摆放规范性。然后对良肢位摆放情况进行检查,找出存在的问题,制定改善方案,然后在下一循环中加以改进及完善,不断循环,促进良肢位摆放合格率的提高,且提高管理质量,使患者获得良好的身心感受[8]。
所以,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中应用PDCA 循环,能提高良肢位摆放合格率,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提升,且并发症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