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雪妮,王巧金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一科,广东 广州)
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在临床中应用得较多。双腔耐高压注射型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ower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ower-PICC)是新型、多腔道的PICC,其能够耐受高压,对于一般的静脉治疗能够进行满足,同时也可实现静脉团注、多通道给药、高流速(3-5 ml/s 或180-300ml/min)、监测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等需求,因此其在ICU 患者的治疗中应用更多[1]。中心静脉置管指的是在患者的锁骨下静脉、颈外静脉、颈内静脉及股静脉等进行直接的穿刺,并沿着血管的走向进行插管,插管位置为腔静脉[2]。本研究以256 例重症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Power-PICC 在该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本次研究选取了256 例重症脓毒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ICU 接受静脉置管术治疗,治疗时间均在2018 年1 月至2020 年5 月。所有患者中共有男性133 例,女性123 例,患者的最大年龄为78 岁,最小年龄为47 岁,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将所有患者按照不同的置管方法进行分组,其中131 例为对照组,另外的125 例为观察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构成等基本情况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中的131 例患者给予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进行治疗,观察组中的125 例患者则给予Power-PICC置管术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在操作时具体步骤参照相关文献[3]。
对比两组单根导管治疗完成率、静脉导管留置时间、一次置管成功率;对比两组置管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两组导管留置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两组患者单根导管治疗完成情况及一次置管成功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静脉导管留置时间上,观察组患者要明显比对照组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单根导管治疗完成率及留置时间的比较
在置管操作过程中,对照组可发生气胸、心律失常、误入动脉等并发症,观察组则未发生,两组均可发生一定比例的穿刺口渗血的情况;在静脉导管留置期间,观察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非计划拔管及堵塞率均低于对照组,导管脱出率则高于对照组,见表2、表3。
表2 两组患者置管操作过程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表3 两组患者静脉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Aubaniac 首次报道了经皮中心静脉置管术的应用,且是在锁骨下进行静脉穿刺[4],经皮中心静脉置管术的临床应用已广泛应用于恶性肿瘤化疗、输血输液以及容量治疗、心血管介入治疗、重症脓毒血症患者和围术期监测、长期全肠外营养等方面[5],在当前的ICU 患者治疗中是重要的治疗方法。
在目前,静脉置管术主要包括PICC 及CVC 置管术,以上两种置管方法在具体的应用中各有特点。张爱华[6]认为,对于恶性肿瘤患者,PICC 置管术具有安全、简便等特点,既可以减轻患者痛苦,还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该类患者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朱彩霞[7]研究认为,PICC 与CVC 比较具有更短的穿刺的时间,且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也更高,留置使用时间更长。对两种方法使用中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也充分显示出了PICC 的优越性。
Power-PICC 的材料是强化的聚氨酯,具有较强的耐压力,在进行高压注射时能够满足需要,输注速度快,尤其对于一些急性创伤、颅脑损伤及恶性肿瘤患者中更适用,能够充分满足长期静脉治疗的需求[8]。应该注意的是在临床使用中应做好规范维护,注意各项操作的无菌化,最大限度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使用Power-PICC 的观察组在各方面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置管操作过程中,对照组可发生气胸、心律失常、误入动脉等并发症,观察组则未发生,两组均可发生一定比例的穿刺口渗血的情况;在静脉导管留置期间,观察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非计划拔管及堵塞率均低于对照组,导管脱出率则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双腔Power-PICC 导管能满足重症脓毒血症患者多通道连续给药、持续。血流动力学监测、胃肠外营养以及血标本的采集,具有留置期间安全性、有效性更佳等优点,值得在危重症患者中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