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25)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艺术设计教育教学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高校教师更要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备课、课程讲授与研究,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课程思政要坚持在创新中改进加强,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要注重提升亲和力和针对性,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使所有教师教学与教人统一,构建大格局的高校思政教育,让课程思政深入人心。
课程思政最初由上海市委、市政府在2014年推进教育综合改革过程中提出,是在高等教育领域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2020年6月1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要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艺术设计学类专业课程,要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艺术设计观和创作观,增强文化自信。要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同时结合不同课程特点进行深入,将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和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从而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中国美术学院落实“双十”举措,结合艺术设计院校思想实际、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设计思政理论课教学体系,做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既与美院学生的专业发展关系密切,又与美院学生的思想实际贴近。学院建立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机制,扶持理论社团建设,思政教学中心多位教师受聘为学校国学导师,担任入党积极分子业余党校教师、社团指导教师、社会实践带队教师。并连续三年举办以“人民之心、中国之魂”为主题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报告会、主题展览和研讨会。同时作为美术创作的国家队,承担了“时代领跑者”为共和国劳模塑像、“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美术作品创作展”“中华史诗美术大展”“百年追梦”浙江美术创作精品工程等国家级、省级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
四川美术学院将“经典美术作品是艺术设计性和思想性的统一。探索出了‘思政+艺术设计’的模式。” 让思政教育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自学。
在浙江音乐学院的思政课堂上,师生们真正发挥专业优势,将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让高校思政课程插上艺术设计的翅膀,真正用心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浙江音乐学院党委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的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思政课程优秀成果展演隆重举行,演出在舞蹈《青春心向党唱响新时代》中拉开序幕,合唱《在太行山上》、课本剧《松花江上》、音诗画《丝路》、合唱《喀秋莎》、朗诵合唱《我爱你,中国》等节目精彩纷呈、感人至深,这些激动澎湃的舞蹈,美妙悦耳的歌声,引人入胜的课本剧集中展示了这一学期学生在思政课程实践中的教学成果,体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艺术设计创作实践课协同融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和良性互动。展演在唯美动听、朗朗上口的越剧表演。
山东大学为了提升学校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和课程思政建设水平,提高课程思政优秀案例征集水平,2020年5月21日,教学促进与教师发展中心举办了课程思政专题线上分享会。中心主任张树永出席会议,120位教师通过雨课堂参加了直播活动。
“课程思政”怎样做?
教学案例设计一等奖获得者分享经验:基础医学院邹永新以“思政进课堂 润物细无声”为主题,从课程大纲的撰写、课程设计和组织、案例的撰写三个方面进行讲解,表示课程思政是一个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过程,教师需要在专业知识传授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职业使命感和荣誉感,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化学与化工学院印志磊以“浅谈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无机化学》课程为例”为题,选取了两个教学案例说明教学目标应该包括知识学习、能力提升和素质培养三个方面,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意识地结合学院青年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医药领域化学知识的运用贡献等案例,可以增强学生的专业自豪感、民族自信心和爱校荣校情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艺术设计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把“立德树人”作为核心目标,爱国主义教育应当成为贯穿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的主线,善用红色文化资源,特别是让学生感受其中的爱国主义因素,能增加学生的正能量并强化爱国主义情怀。让学生时刻谨记我们国家和民族历史,在多元文化、言论开放的今天,红色文化对学生身心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要注意校园网络安全,建立良好的校园网络环境,营造正能量的校园网络环境。学生在网上接收到来自不同国家的文化冲击,这其中不乏不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宣传红色文化从而提升学生思想。在弘扬红色文化的同时,要让学生全面了解党史及红色故事。
思政教师与艺术设计教师在各自擅长的领域上取长补短,相互借鉴教学方法、共同交流进步,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从而实现合力教育。通过创新教学机制,推动教学效果。辅导员也纳入思政教育教学培养和使用范畴,辅导员与学生朝夕相处,是学生们生活上的引路人,在辅导员的选用上思想和品德是两大重要的点,可对辅导员队伍进行集中思想政治培训。此外行政人员也要进行与岗位相符的培训,教职工团队的思想层次提高了,学院的学术氛围也会提高,拥有高素质的教职工团队对学生的一言一行都会有正能量的影响。课外管理时,更加需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导学生在生活中,讲文明、懂礼貌、注品德。
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积极落实课程思政理念,加快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积极促进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和吸引力。学校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改建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为马克思主义学院,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开展思政课结对共建。
近日由省教育厅组织开展了黑龙江省课程思政建设示范高校、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遴选工作,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机器人工程学院“机器人概论”课程成功获批黑龙江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示范课程,课程负责人为机器人工程学院机器人工程系主任崔金香。
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要求所有教育者都要承担育人责任,授业与传道相结合,用高尚的品格去教育感染学生,以渊博的知识底蕴赢得学生的认同,成为学生喜爱和尊重的人,为学生引领好前方的道路。并加强校规校纪的学习,可通过课堂问卷调查、定期举行交流会等形式,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了解学生的心理动向。在课堂上将理论知识与当前时政热点相结合,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兴趣。
要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学生行为出现问题要循循善诱,以科学兼具人性化的教育方式。
此外教师的积极性和学生的参与度都缺一不可,建设课程思政全面考核及评价体系,也要把重点落在对学生品德、人格的考核上,要注重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过程。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设计模仿的对象是实实在在的现实世界,艺术设计不仅反映事物的外观形态,而且反映事物的内在规律和本质,艺术设计创作靠模仿,而模仿能力是人从孩提时就有的天性和本能。”让思政理念贯穿艺术设计设计专业学习的始终,让学生于潜移默化中更加认同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艺术设计观。
“艺术设计设计专业学生的特点是形象思维能力活跃,动手实践能力强,但对于逻辑性强、远离自身实际的理论教学内容接受度低。”要因材施教结合学生特点,将思政与艺术设计内容融会贯通。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通过观察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上的行为表现,来检测课程是否对学生的道德、思想认识产生真正的影响,不断提升思想道德修养,让学生成为课程思政建设的受益者,而不是流于表面形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只有植根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潮流,才能发展繁荣;只有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才能充满活力。”因此要组织学生多参加知识讲座及读书交流会,不断提升学生的知识层面和文化修养,从而达到开拓新思维、丰富内涵的效果。
应当引导和鼓励学生培养发散性思维,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设计的积累,不断发现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教师在技术指导、知识传授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引领,避免学生集体主义意识较弱,自我个性过强。部分学生思维局限于自身专业课程,而忽视思维意识,教师应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教学中,给学生上高质量的思政课。在教学方面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从心里接受,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给予他们精神洗礼和认知提升是思政课的直接目的和价值追求。
高校教师要教导学生发自内心地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避免学生在成长中迷失自我。加强艺术设计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让思政课成为他们认知自己、升华自己的“大舞台”,要充分利用好短暂的思政课堂,坚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在把握好艺术设计院校教育教学的特殊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