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渊 《北京青年报》记者
由于突遇极端天气,21名选手因失温遇难,其中不乏多名跑圈优秀选手。通过媒体采访幸存选手的报道可以得知,各界对比赛主办方在赛道选择、天气预报、站点补给、救援应急等多方面提出质疑。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越野跑没有统一的标准,往往是根据主办方的办赛经验来制定线路、站点及救援措施。
在五一假期,云南乌蒙山越野赛中就有一名选手因为失温而死亡,该事件虽然在跑圈内反响不小,但由于只有一人死亡,所以未得到外界的重视。
业内人士介绍,乌蒙山主办方就有越野跑的选手,而且是一位成绩非常好的牛人,但不意味着他能跑下来,别的选手也能跑下来。如果主办方以个人感受作为判断标准,就很可能出现问题。
在此次白银越野跑的线路图中,有人发现,从CP2到CP4这段最艰难的赛段,没有任何补给点,选手需要完全根据路标来完成比赛。这个赛段垂直海拔高度有1000米,挑战难度极大,发生问题后,救援人员很难在一小时内赶到现场。多位遇难选手都是在这个赛段长时间失温而死亡。
据了解,该项比赛此前举办过不止一次,每次比赛选手都是在暴晒下完成。主办方很可能根据前几年的经验,在安排上固化思维。这次突然赶上极端天气,准备不足,救援不及。
由此可见,虽然极端天气的出现是突然的,但赛事主办方不能将全部责任推给极端天气,而应该准备应急预案,毕竟发生意外的损失不仅是金钱,更可能是鲜活的生命。
这次的幸存者很多都是躲在山民家中或窑洞里,这说明赛段中是具备条件设置补给点或临时救助点的。如果主办方在开赛前多观察天气变化,如果多设几个补给点,如果保证救援人员在一小时内赶往赛道内,或许惨剧就不会发生。
越野跑是人类拥抱自然、挑战自然的运动。正因为大自然是无情的,赛事主办者才应该制定严格的规则,形成一套力争万无一失的标准,避免此类事情再次发生。
曹东旭 清风体育总裁
黄河石林越野赛发生如此严重的事故,是天灾更是人祸。据某些跑者透露的细节,已经可以判断出赛事主办方在灾难发生后的救援不给力,才造成如此重大的损失。
5月22日上午,比赛发枪时已经阴云密布,比赛开始不久就刮起大风,山上更是下起冻雨。在出现极端天气的第一时间,主办方没有当机立断终止比赛,这已经将选手置于危险之中。本次伤亡者中有多位精英选手,他们比赛能力较强,也为了追求赛事奖金,在主办方未终止比赛前,不会轻易选择退赛。这也是他们伤亡惨重的原因之一。
在灾难发生后,主办方虽然组织救援人员上山,由于天气、泥石流等原因,进展并不顺利。搜救工作当天晚上仍在进行,早已过了最佳的抢救时机。据媒体报道,上山的牧羊人救了6名跑者,全部存活,这证明如果救援及时,伤亡应该不会如此惨重。
应急预案本该是一项赛事的底线,是赛事得以举办的基础。但由于很少遇到极端情况,承办公司逐渐放松了警惕,不愿意耗费人力物力应对极少发生的意外状况。这也是救援迟迟不能到达的一个原因。
极端天气加上主办方的麻痹大意,双方共同作用,才是事故如此惨烈的原因。
林露 资深越野跑者
自从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众多马拉松赛事停办,催生了国内的越野赛事快速成长。待在家中的人们也乐于参与,走向户外,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據美国的数据显示,疫情期间,走向户外的人数远远大于之前。在这些户外运动人群中,摔伤、迷路、被困的人数是之前的数倍,救援人手不足,导致一些严重的意外情况发生。国内虽然没有具体的统计数据,但越野跑随着马拉松热快速发展,在疫情期间达到高潮。不少此前没有户外运动常识的人加入,事故频发。
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很难想象山中的天气变化,几分钟前还是晴朗的天空,可能会突然下起大雨;看似平整的山路,也许会有洪流通过;一刻钟前还在流汗,一刻钟后可能会瑟瑟发抖……大自然不总是和风细雨,尤其是山中的天气变化极其频繁,进山越野一定要准备好应对各种极端情况。
真正的越野达人需要具备各种急救知识,配备各种应急装备。同时,对大自然怀有敬畏之心,不做过于冒险的尝试。大自然不只有和风细雨,也有狂风暴雨。遭遇极端天气还能全身而退的人,才是真正的越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