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玲芳 孟青泉
(1.广西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 大学外语系,广西 桂林 541000;2.首都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北京 100000)
修订后的《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对英语课程的重要性有了新的定义,突出了英语课程对国家以及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明确了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属性。《新课标》强调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秉承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有意义的语境,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为学生学习、运用英语创造有利条件[1]。大学英语的教学面向全体大学生,对大学生综合素养和外语能力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大学英语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引导学生主动去学习和思考。思维可视化方法通过运用表格、图标等可视化手段,将知识形象呈现出来,具有趣味性和创新性,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本研究将“标尺流水”这一思维可视化方法用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更好地归纳知识要点,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其学习效率。
ARCS动机理论由美国著名心理学教授Keller J.M.提出,该理论是为有效识别、解决学习动机而建立,包含了4类变量,分别是注意(Attention)、切身性(Relevence)、自信(Confidence)和满意(satisfaction)。首先,要让学习者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从而引起学习者有意识的注意;其次,学习的内容和目标要与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有关联性;再次,要帮助学习者实现学习目标,从而帮助其建立学习的信心;最后,学习的结果要与学习者的期望相符,让他们产生成就感和满足感[2]。ARCS动机理论为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了有效的帮助,因而被应用于多个学科的研究中。
思维可视化,指的是运用数学模型、思维导图、图表等形式将抽象的思维(思考的方式和路径)可视化地呈现出来[3]。思维可视化方法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帮助学生更高效地学习,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新课标》对英语课堂提出的要求和标准。新课改提倡教师的教学方法多元化和高效性,思维可视化方法在课堂的运用可以改变传统课堂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授知识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思考。
任务型教学法由五个要素构成,分别是教学目标(goals)、信息输入(input)、活动方式(activity)、师生角色(teacher/student role)和教学环境(setting)。任务型教学法注重信息的沟通和交换,而不是强调学生所使用的形式;注重在课堂中让学生完成真实的任务,而不是“假交际”;强调学生应该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如何完成任务上,对任务评估的标准是是否完成了该任务[4]。《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交际的语言应用能力。”[1]由此可见,任务型教学法运用于大学英语课堂中,可以让学生体验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思维可视化方法采用图表等方式呈现抽象、逻辑的思维过程,“标尺流水”表格便是一种新型的思维可视化方法[5]。“标尺流水”主要组成要素包含:主题、标题、流水、单列总结、一句话总结和九行金句。“标尺流水”主体部分包含了九行九列,一共81个空格。每一列的标题称为“维度”或“标尺刻度”,可以根据内容的需要来确定。在确定了标题内容后,标题下方可以书写九个核心要点或者思考点,被称为“流水”。在每一列“流水”输出之后,学习者可以在最后一格进行“单列总结”,然后对九个“单列总结”再做一次总结,称之为“一句话总结”。最后,学习者再根据九个“单列总结”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加工,形成“九行金句”[6]。图1展示的是“标尺流水”的空白模板。
表1 标尺流水表格
根据ARCS动机理论,首先,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让学习者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从而引起学习者有意识的注意。基于“标尺流水”的思维可视化方法采用图表的方式,将学习内容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引导学生开展主动积极的学习[6]。其次,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将“标尺流水”以真实任务的形式布置给学生,安排其在课堂或者课后完成。其评价标准注重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而不是最终结果,这符合任务型教学法的理念。再次,在完成“标尺流水”的过程中,学生不断深入学习知识、探索未知,进而建立自信。学生填写标尺的过程是一个信息输入(input)、知识内化的过程,完成“标尺流水”会给他们带来成就感和满足感。
基于“标尺流水”的思维可视化教学方法是以问题为导向,以“标尺流水”为教学媒介,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和培养思考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活动。该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内化和吸收、总结和概括,从而实现知识的顺利输出。囿于文章篇幅的限制,本文重点介绍基于“标尺流水”的思维可视化教学方法的基本流程。
笔者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视野大学英语3(第三版)》Unit3 Life stories的Text A Audrey Hepburn为例,具体说明基于“标尺流水”的思维可视化方法的操作程序。
课前,教师提前将Unit3的“标尺流水”发给学生,学生打印出来带至教室。教师的授课步骤如下:
为了引入本文的主题,笔者设计了以下两个问题供学生讨论:(1)Who is your favorite idol? (2)Do you know anything about Audrey Hepburn? 给学生3—5分钟自由讨论时间,之后让其分享自己的观点。
由于学生事先预习了课文内容,所以引入主题后便简要串讲课文的主要内容,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口说英语,比如问学生:“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text? How is the structure of the text? What have you learned from Audrey Hepburn?”
表2 Unit 3 Life stories Text A Audrey Hepburn
在学生对课文有一定的理解后,笔者展示本次课的标尺,讲解每一个标题的内涵以及填写要求,然后给20分钟时间,让学生自行填写“标尺流水”的内容。在此过程中,学生以小组形式坐在一起,所以他们可以相互讨论,然后再自己独立完成“标尺流水”。
学生完成“标尺流水”之后,可以在小组分享自己的“流水”,或者补充和完善“流水”内容;然后每小组指派一人上讲台讲解自己的“标尺流水”内容,时间控制在2—3分钟。
教师点评每一位上台分享的学生的“标尺流水”,总结问题和规律,针对出现的问题和学生们进一步探讨,并作出补充。
经过教师点评之后,学生进一步完善“标尺流水”内容,写出总结和金句,并且上交“标尺流水”给教师作为平时作业。
《新视野大学英语3(第三版)》Unit3 Life stories的Text A主人公是Audrey Hepburn,主要介绍奥黛丽·赫本的生平事迹。考虑到文章是一篇记叙文,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来写作,所以笔者在设计“标尺流水”时也按照时间顺序来编排问题(见表2)。第一个维度是关于赫本的童年,学生们可以从课本的第二和第三段找到关键词或者短语来描述赫本的童年生活,最后总结一句话:赫本的童年非常艰辛。第二个维度是赫本对于生活中不幸遭遇的态度,从文中的第四段可以找到相关的词语填写上去,总结:虽然生活曾经很艰难,但是赫本从来没有向生活屈服过。第三个维度是关于赫本的性格特征,需要学生们阅读完全文,从宏观上去概括和描述赫本的性格。第四个维度是关于赫本的婚姻,这个知识点文中只提了一下,所以只需要简要记录即可。第五和第六个维度是关于赫本的慈善事业,晚年的赫本投身于慈善,这也是本文重点叙述和深化主题的部分,所以笔者设置了两个维度,可以从文中第九、十和十一段进行概括,写出答案。由于本文的重点是叙述赫本对联合国慈善事业的奉献,突出赫本的心灵美和内在美,所以第七个维度是关于外表美和内在美的一个对比,促使学生们在学习完赫本的故事之后对“美”这个主题进行深入思考。课本上没有提供直接的答案,学生们需要共同探讨完成此问题。第八个维度与第七个维度紧密相连,并且结合学生们自身的实际情况,引导他们去思索如何才能提升自己的内在美,如何才能提升自己的素养。第九个维度关于社会公益,笔者设计此问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思考做公益的价值和意义,提升学生做公益事业的意识和积极性。后面三个维度都是基于课文的延伸,与课文内容相关,但是不能完全从课文找到答案,需要学生们共同探讨才能完成答题。每一列的单列总结要求对每一个维度的内容进行归纳和概括,下面的一句话总结要求对全部内容进行一个简要的总结,最后的九行金句部分要求学生根据前面的单列总结进一步提炼自己的收获和感受,这也是“标尺流水”的点睛之笔。
课堂实践证明,基于“标尺流水”的思维可视化方法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积极性,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合作精神,让学生从理论回到实践,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思考。教师在此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知识,让学生把知识点吃透,然后内化吸收为自己的东西,为后面的分享输出做准备。
为了检验基于“标尺流水”的思维可视化方法对教学的效果,笔者在2020—2021秋季学期开展了本次实证研究。该研究在笔者任教的6个不同的教学班级进行,所有教学班都采用同一套教材,拥有同等的课时和教学设备,使用同一套教学方式——“标尺流水”教学法。在此之前的任何一个学期,6个班采用的都是传统的教学手段。在期末,笔者针对“标尺流水”教学法设计了调查问卷,并且采访了部分学生,一共回收211份有效问卷。
全校所有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依据高考入学成绩分为A、B和C三个等级,本研究选择6个B班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来自经济管理学院、政治管理学院、法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研究科目为“大学英语”。
本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使用了以下两种研究方式。
1.调查问卷。本研究从学生学习动机、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效率等几个维度设计了学生使用“标尺流水”情况的调查问卷,了解学生使用“标尺流水”的效果和对其评价。该问卷包含了15道单选题和2道问答题,该问卷使用Likert五点量表。问卷收回后,笔者使用SPSS对数据进行分析。
2.访谈。本研究采取个人访谈的方式,对6个班的学生随机抽查进行访谈,进一步了解学生对“标尺流水”的评价,以及未来的学习需求。
笔者使用SPSS对该问卷的信度进行了测试,得出的α系数等于0.976,说明该问卷的信度高。
笔者通过问卷了解学生对“标尺流水”在大学英语课堂使用效果的评价。发放问卷211份,覆盖5个学院,6个班级。该问卷使用Likert五点量表,使用SPSS计算每道选择题的平均值。该问卷分别从学习动机、学习效度、自主学习等维度开展调查,具体数据如表3所示。
表3 学生对“标尺流水”的评价
从表3可以看出,6个班对1—15题的打分都超过了3分,都是正面评价。其中最高分为3.76分,说明“标尺流水”在促进学生对课文理解上是有显著作用的;其次为3.72分,大部分学生认为“标尺流水”可以帮助其提升归纳总结能力。此外,“标尺流水”帮助学生拓展了思想维度和宽度,让他们思维更加清晰,这两项的均值分别为3.64和3.62。在使用“标尺流水”的过程中,学生加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增强了自己的使命感,这两项的均值分别为3.62和3.55。在大学英语课堂上使用“标尺流水”,学生更容易专注于学习,更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进而提升课堂学习效率,这一项的均值达到了3.62。从学习动机、学习主动性、学习效率和团队协作等几个维度来看,学生对基于“标尺流水”的思维可视化方法在教学中的运用作出了积极正面的评价。
笔者随机抽查了不同班级的学生进行访谈。学生表示自从使用了“标尺流水”之后,学习更加认真了,对课本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入和透彻了。标尺的标题设计清晰明了,将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联系到一起,增强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感,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流水”标题的设计联系了实际生活,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拓展。写“流水”的过程让学生内化了课本的知识,有助于他们消化和吸收;总结部分提升了学生的概括和归纳能力,激发了学生主动去思考,即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根据标题的提示和教师的引导完成“标尺流水”任务,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最后的分享环节,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流水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帮助学生树立成就感和自信心。在访谈过程中,笔者未发现学生对“标尺流水”的使用作出负面的评价。
新时代下,大学英语教学方式不能只停留在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模式上,如何激发大学生主动去学习和思考是未来教育关注的重点。一些教育家认为未来的教育不是教给学生怎样去做,而是教会他们怎样思考。基于“标尺流水”的思维可视化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基于“标尺流水”的思维可视化方法与《新课标》提倡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理念相符。6个班级的数学实践证明,基于“标尺流水”的思维可视化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拓展学生的思维维度。
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本研究的样本有限,涵盖的专业和班级有限,而且本研究只在本校开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次,本研究没有进行前测和后测,没有对比学生前后的成绩,后续还会继续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测量学生使用该教学方法的效果和评价。再次,该研究使用的调查问卷的维度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理论来设计,在未来的实证研究中还需要进一步细分和改善。